地形篇第十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正式版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正式版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
问题: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
答案:13篇。

【相关阅读】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目录,如下:
《计篇》第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作战篇》第二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谋攻篇》第三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形篇》第四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势篇》第五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
《虚实篇》第六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军争篇》第七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
《九变篇》第八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
《行军篇》第九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
《地形篇》第十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
《九地篇》第十一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
《火攻篇》第十二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
《用间篇》第十三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共13篇、105段,6074个字《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分为上卷、中卷、下卷,详细内容如下。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总体思想——知、全、先、善知(知己知彼)、全、先、善在6074个字中,“知”出现79次,“先”出现23次(先知先算先行先动)。

古代五种战斗单元(国、军1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伍5人)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全旅为上、全卒为上、全伍为上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十二招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则备之强则避之佚在劳之亲则离之利则诱之乱则取之怒则扰之卑则骄之预胜之要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 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 • 之 也道。也;将利之的用原至地则形任,勉不强可不察
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形势均等, 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这六条, 是利用地形的原则,将帅重大责任所在, 是不可不研究的。
故兵有“走”者,有“弛” 者,有“陷”者,有“崩”者, 有“乱”者,有“北”者。凡 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
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 任,不可不察也。 精锐部队
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力 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队 伍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而失败的,叫做 “北”。这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能不认 真研究和考虑的。
• 所以,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
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 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 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 也。
符合于国 人,民众和士卒。为了 君的利益 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
• 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罪责,只
求保护民众和士卒,也符合国君的利益,
为己服务。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 韬略二十六 巧借地形 所向无敌 晋军淆山败强秦 岳飞巧借地形战襄阳 电岩炮台与鸡冠山堡垒之谜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南方大厦巧作雨伞生意 金利来的成功
理,这样的军队就象娇惯的子女一样,
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 敌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 • 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只了解自己部队能打,而不能了解敌
人不可以打,胜利可能性只能各有一半;

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科学涵义
1、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 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 2、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3、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4、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一)战争观 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 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二)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1、政治建设思想 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 2、民主建设思想 有秩序有领导的民主 3、战斗力建设思想 (四)、人民战争理论思想 (五)、国防建设理论
(四)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2、强调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3、坚持质量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地位作用
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是新时期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 设 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 济建设的关系 2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国防 3、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 强全民国防观念。 二 指导作用 是继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最新科学指南。
第五节胡锦涛军事思想
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 求真务实 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 要体现,是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 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的迫切要求,也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部队 全面建设的现实需要。 要把从严治军 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 从严治军 作紧抓不放。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加强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 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真心实意 以人为本 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各级要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信 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治军带兵的 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增强新本领,实现 新进步。

孙子兵法第十篇赏析

孙子兵法第十篇赏析

孙子兵法第十篇赏析孙子兵法第十篇为《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

本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对六种地形(通、挂、支、隘、险、远)的应对策略、失败六因、有勇有谋、管理精髓以及天时地利。

1.六种地形的应对策略:孙子认为,在战争中,要根据地形的变化来调整战略战术。

对于通、挂、支、隘、险、远这六种地形,要有不同的对策。

例如,在通形之地,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迅速通过;在挂形之地,要防止敌人切断退路;在支形之地,要善于利用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在隘形之地,要迅速占领制高点;在险形之地,要谨慎行事,防止中敌之计;在远形之地,要注重粮草运输和士兵的体力保养。

2.失败六因:孙子指出,战争中的失败往往是由自身过错导致的,如走、弛、陷、崩、乱、北。

这些过错包括:战略战术错误、指挥失当、过于懦弱或强悍、缺乏领导力、没有章法、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等。

因此,在战争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错误,从而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3.有勇有谋:孙子认为,做人应该勇于担当,伺机而动。

在战争中,指挥官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同时要善于谋略,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只有有勇有谋,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4.管理精髓:孙子强调,在战争中,要恩威并施,恰到好处。

对待士兵,要有爱但不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过分苛刻。

只有这样,才能使士兵服从命令,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5.天时地利:孙子认为,在战争中,要重视天时地利因素。

只有了解敌我双方的地形、气候等条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

同时,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战争中,要根据地形条件来调整战略战术,避免自身过错导致的失败,做到有勇有谋,善于管理,并重视天时地利因素。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精选10篇】孙子兵法读书心得(篇1)孙子曰: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刚开篇就把战争与生死之地、存亡之道连系起来,将战争的必要性显现的淋漓尽至。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的这句话,是胜负条件中最重要的五项,正因为这样,孙子在以三万吴军对一百万楚军才会五战五胜,直捣楚都,成就了他的不败神话。

而他也说过,人多不一定就力量大,还要精,就好比拔河比赛,你以一百个小朋友对战十个大力士,你觉的有胜算吗?百战百胜,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真正做到的军队,它将无仗可打,因为谁都不敢向它挑战。

人生正是这样,你第一次击败你的对手,他会增强自已的实力再向你挑战,你第二次战胜他,他会有所畏惧,不过还会向你挑战,你第三次战胜他,他会对你很害怕,对阵多个对手,胜百场,谈何容易。

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主帅,而是士卒,其次是间谍,第三是主帅,第四是大将,而对他们来说粮食是重中之重,因此就有了大军末动,粮草先行,正因如此孙子特别重视粮草,因此他的部队从没被抢过粮。

孙子兵法,威震世界,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圣经。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篇2)大家猜一下我最近读什么书?,没错,就是《孙子兵法》,这本书名听起来好像是教给我们怎样打仗的,确实。

但是都是用一些不明白的手法写的,这些东西就像《老子》一样,长大以后自然就明白了,这些东西写得很好,很棒,正是春秋时期孙武写出的杰作。

,这本《孙子兵法》里第一章是: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你瞧,这就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章,写得多好,多妙。

《孙子兵法》这本书有的教你怎样用兵、有的教你怎样用计,还有的教你怎样打仗……,好多好多,我第一张还没看完呢,等我看完了以后啊,我再写一篇读后感,让你们看看里面都写了什么,并且我强力推荐大家看这本《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它蕴含着丰富的治军思想,它是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令文齐武”、“修道保法”和“将帅五德”等治军理论,是治军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

一、《孙子·行军篇》中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平素能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命令平素能得以认真贯彻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其意思是领导者应以恩仁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使之心悦诚服;同时也须以刑威去整治下属的行为,而使之整齐划一。

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众的爱戴和敬畏。

这里还是说要“恩威并重”,即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之。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就是说,对于勇于夺取敌人物资装备的士兵要予以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敌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

W·曼彻斯特指出:“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而把生命奉献给你。

”由此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所能收到的巨大效果,这是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

在企业经营中,对有功者给予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及时而科学地表彰先进和激励优秀关系到组织活力环境的营造。

二、“修道保法”是治军的依据,也是《孙子兵法》治军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制度要完备。

《孙子?计篇》中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所谓“曲制”,就是军队中的各项编制和军事制度;所谓“官道”,就是官员的任免和职责等官吏制度;所谓“主用”,就是军费、粮秣、车马、器械等管理和开支的财务制度。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

三.地质灾害 相关多发
四、我国的地质灾害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 1、地震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川滇两省西部
东南--台湾、福建沿海
我国这四个多震区处于亚欧板快、太平洋板 快和印度洋板快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2、我国火山的分布
(1)分布: 见课本。 (2)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山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 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 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准格尔
第二大,有缺口, 相对湿润。
“聚宝盆”多 沙漠,戈壁。
巫山到横山,北 27-34°N 紫色盆地; 四川 大山,南云贵; 100-110°E 有成平原 四川和重庆境内
二.主要地形 4.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 地表特点:我国面积 最大.多在200米以下. 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平原组成: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四川峨嵋山 山西五台山 湖北武当山; 四大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 ; 江西龙虎山; 安徽齐云山
二.主要地形
5.主要丘陵
(1)辽东丘陵 (2)山东丘陵 著名的温带水果之乡. 梨.苹果.桃.柿子产地.
(3)东南丘陵:包括闽浙丘陵. 两广丘陵.江南丘陵. 多在200米-500米之间. 多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 经济林木.旅游资源丰富.
西有成都平原
四川盆地
地形区(结合中国地形图总结完成下表内容)
地形区 山河位置 昆山与天山 间;新境内 阿山、天山 间;新内 经纬度范围 突出特征
塔里木
37-43°N 最大,有塔沙和 80-90°E 塔河,地形封闭、 气候干燥 43-47°N 80-90°E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故兵有“走”者,有“弛” 者,有“陷”者,有“崩”者, 有“乱”者,有“北”者。凡 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军队有走、弛、陷、崩、乱、北等
必败的情况,这六种败兵之情况不是天
灾,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 “走”。卒强吏弱,曰“弛”。 • 吏强卒弱,曰“陷”。
在形势强弱相等情况下,以一倍兵力去
• 所以,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
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
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
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 宝也。
符合于国 君的利益 • 人,民众和士卒。为了 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
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罪责,
只求保护民众和士卒,也符合国君的利 益,此将帅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军官横蛮兵卒软弱战斗力必然训练教育不服从指挥常法法纪列队布阵杂乱无章主将偏将愤怒而不服从遇到敌人意气用事而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会干什么的叫做崩
第 十 篇
•地 形 篇
•一、原 译 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 者,有“挂” 者,有“支”者,有“隘” 者,有“险”者,有“远” 者。
不服从指挥
训练教育
主将
管教不明,官兵没有规矩,出兵列阵时 列队布阵 常法、法纪 横冲直撞的,叫做“乱”。 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 杂乱无章
曰“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 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 “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精锐部队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
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 队伍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而失败的,叫做 “北”。这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能不认 真研究和考虑的。

大一军事理论笔记整理

大一军事理论笔记整理

大一军事理论笔记整理1. 简述国防的目的主要有哪些?答:国防的目的是:一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二是保卫国家的统一;三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

2. 《孙子兵法》问世的条件有哪些?答:《孙子兵法》诞生的历史条件:其一。

《孙子兵法》是战争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一个民族的古代军事思想,无不是在那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存方式以及战略形式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孙武避乱奔吴后,隐居吴地,潜心著述而成。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八百多个诸侯国,之后逐步出现诸侯兼并。

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干戈不休,烽烟迭起,战乱频仍,诸侯争霸。

据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中,发生过483次大的军事行动。

战争是军事领域斗争的集中表现形式。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人们的战争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战争实践呼唤着兵学理论的出现。

《孙子兵法》是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孙武的军事思想深深的根植于春秋时期军事战争的沃土之中。

其二。

再看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周朝制定的“军礼”,在春秋末期已是礼崩乐坏。

此时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军事战略思想。

当时的军事著作已有《六韬》、《军政》、《军志》等。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四部元典中《周易》、《老子》以及文圣孔子学说中都有兵学理论的阐述。

《孙子兵法》凝聚了古代诸子百家所说的哲学理论,《孙子兵法》融合了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由于博采众长,因此,《孙子兵法》充满着朴素唯物辨证法,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天命论、鬼神论,这样,自然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三。

孙子出生于军事世家。

其父亲、祖父及叔辈田穰苴,都是富有谋略的军事家,有着田氏家族的尚智传统,孙武从小受到家庭的耳濡目染。

孙武出生于齐国,齐国又是军事文化发达的国家,孙武受到齐国军事文化的熏陶。

况且孙武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喜爱军事、志向远大,这是孙武所以能够在吴国撰著成《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1计篇2作战篇3谋攻篇4行篇5势篇6虚实篇7军争篇8九变篇9行军篇10地形篇11九地篇12火攻篇13离间篇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分为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度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反间计第34计苦肉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吗?他们好像是两本兵法书吧。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六篇 虚实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六篇 虚实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全文及译文【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六篇:利害篇全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打而克复者,攻其所不守也;死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无人知晓其所死守;善守者,敌无人知晓其所攻打。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MataMata,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容御者,跳其虚也;脱而不容追者。

速而不容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死守之,敌严禁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对备后则前寡,对备左则右寡,对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对备人者也;众者,并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吐谷浑益于胜负哉?故曰:大胜可向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言利害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言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浅间无法窥见,智者无法求。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无法言;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克敌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为丛藓科扭口藓,而应当其身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并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存有短长,月存有乎。

最新谋攻篇 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最新谋攻篇 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

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篇 地形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篇 地形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全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注释、先居高阳:先,指抢先。

高阳,地势高而朝阳的地方。

2、利粮道,以战:选择有利于保持粮道通畅的地方作战。

3、出而胜之:出,出击、出战。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

1 / 13始計篇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作戰篇第二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孙子兵法》
作者简介:孙武,字长卿, 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人,具体生卒年 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据推断,约与孔子同时代 人。他的祖先是陈国人, 因政治避难逃到齐国。
孙武一生
奔吴隐居,静观时变; 问对教战,崭露头角; 西破强楚,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中国军事思想
主讲:郑小鑫
一、军事思想概念
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级性 3、实践性 5、创造性
2、时代性 4、继承性
中国军事思想划分
中国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
中国现代 军事思想
《九变篇》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译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 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严阵以待;不要寄 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有强大 的实力,使敌人不敢来进攻。
治军理论 1)将帅选用 2)军队管理
将帅选用
①重视将帅的作用、地位
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带局部 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研究的任务。
用兵理论
战略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充分准备,未战先胜 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 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谋攻篇》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1、战 争 观 2、治军理论 3、用兵理论
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
《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地形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苦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敌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孙子说:地形可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种。

敌我双方都能往来的开阔地形叫做“通”。

在这类地形作战,要先占据向阳的制高点,以保证粮道的畅通,这样战斗打响我方就有利了。

易进难退的地形叫做“挂”。

在这种地形作战,敌军若无防备,我军奇兵一出就能取胜;若敌军有防备,袭击也不能取胜,这时就难以撤退,对我很不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湘教版复习《课国中的形》地1、中国地形的特征(1)山脉纵横错交(。

2)形复地多样,山杂面区广积大。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中国的地势特征地西势高东低,阶呈梯状分布。

一、脉纵横山交错一试:读试出下列山脉的名称天山脉阴山山脉山贺兰山秦岭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南岭总:主结要脉山向走山—天山阴1东西、走:向仑昆山—秦岭南岭、2南走北:横向断脉、贺兰山山大兴岭安—行山—太巫—山雪峰山3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4南走:阿向泰尔、祁连山山、弧形5山脉:马喜雅拉脉山二地、复杂多样形纵横分的山布脉,构了成国中地形骨的架高原、平原,盆、地、陵丘镶嵌其中。

中国部东平多原、陵丘西部多,原、高山地盆和地地。

复形多样。

杂分析国地形构我成点:特地形齐全,山区积广面大,平较原。

1少2%10平原丘陵%19盆地%山地地山33%陵丘岖崎的高高原原62%陵丘山地原高盆地平原山区占国陆地面积我2/的3地势西东高低呈三级阶状分梯请说出布中国地势特的。

点23°N32N°根据颜明色的显区域化,可变以中国地势大把分致几为分?部ABC2134A二第级第三级A:_____阶梯_;B:______阶梯C:;_____阶梯。

_青1藏______高长江原下游黄四中川2______地盆3__________原平4___海_第一我级地势国高东西低向海洋,斜倾对,水降、河、交流通等有什么影?中响国势地特使许多征大河西自向流江,沟了通西交东,通强了沿加海与地内的系;还使联多河许流在梯交阶处界产巨生大的水。

能同时,有利还海于洋湿润气流入内深地,成形降水利有来于自洋海夏季的风入内地深,对气的候响影带来丰:沛水降是我,国东季部面风积广。

河流大大多西向自流东,梯阶之河流对河流的影响间落差大:,水急流,水资源丰力富。

交通的影对:响西向自东的河流沟通流东了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内和的地系联。

第阶一梯第二阶梯昆山仑脉--祁连脉山--横断脉山第三梯阶兴安大岭-太行脉-山巫山--雪峰-山东北平原里塔木地盆蒙内古高华原平北原黄高土原青藏高原四川地盆长中下江平原游东丘陵南图读,勾中国画地势三级阶梯界的线并,注标界线上主要山的脉及线两侧界的主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

我国第一大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有 “世界屋脊”之称, 多雪山、冰川。 地形崎岖,石灰 岩分布广泛,有 “喀斯特”地形。
华 北 平 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受大西 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牧场广阔。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山脉名称 横断山脉
两侧地形名称 西侧 东侧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
太行山 大兴安岭 山脉名称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两侧地形名称 北侧 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天山 昆仑山
青藏高原
P26活动
中国的地形网格
正式作业:
1,五种地形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3,山脉的走向(四种)
• • • •
第一组:东西走向山脉 第二组:南北走向山脉 第三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第四组: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1:东西走向
燕山Leabharlann 2:南北走向六 盘 山
横断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
小兴安岭
4:东北-西南走向
1.判断下列编号代表的山脉?
1 天2山 7 3 6 11 秦 8岭 10 12
13
4
横 5 断 山
我国海拔最高的 盆地,矿产资源丰 富,号称“聚宝 盆”。
四川盆地
又称“紫色盆地”, 农耕发达,物产丰富。
四 大 盆 地
三 大 平 原
我国面积最 大的平原,黑 土面积广大。
又称“黄 淮海平原”, 地势低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地形篇第十[原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①,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②,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③,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④。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⑤;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⑥;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⑦。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⑧;卒强吏弱,曰弛⑨,吏强卒弱,曰陷⑩;大吏怒而不服(11),遇敌怼而自战(12),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13),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14),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15),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16),而利合于主(17),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18),爱而不能令(19),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20),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21),举而不穷(22)。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23)。

[注释]①地形:这里指地理形势。

②通形:指地形平坦,四通八达,我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形。

③挂形:指地形复杂,易进难退的地形。

④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引,引导、率领。

是说我引军离开,让敌人前出到一半的时候我再回击之,这样打有利。

⑤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隘,通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

盈,充满。

盈之,指在像瓶瓮的隘形地域,配备充足的兵力。

这里指到隘路必须前出占领隘路口,先占之以待敌。

⑥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险形,即地形险要。

遇到这种险要地形,我则应首先到达,占领制高要点等待敌人的到来。

⑦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远形,即敌我相距较远。

在这种距离较远的地区上,敌我双方的形势均等,就不宜挑战。

如果求战,对我不利。

⑧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指敌我条件相当,如以一击十,因而失败的,叫做“走”。

⑨卒强吏弱,曰弛:指士卒强悍,但将吏懦弱,不能统帅约束,致使军政废弛,因而失败的,叫做“弛”。

⑩吏强卒弱,曰陷:指将吏本领高强,但士卒怯弱,缺乏训练,因而失败的,叫做“陷”。

(11)大吏怒而不服:指小将(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

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怼(dui):怨恨,这里含有意气用事的意思。

陈兵纵横:指列队布阵,杂乱无章。

陈,同“阵”。

(14)选锋:挑选勇敢善战的士卒组成的精锐部队。

《尉缭子?战威》“武士不选,则众不强。

”险厄:厄,险要之处。

指地势的险易情况。

唯人是保:人,指民众和士卒。

为了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

利合于主:主,国君。

即符合国君的利益。

(18)厚而不能使:厚,厚养、优待。

指对士卒只注重厚养而不能使用。

(19)爱而不能令:爱,溺爱;令,驱使、使用。

指对士卒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它。

骄子:骄生惯养的孩子,比喻不守纪律的官兵。

动而不迷:行动起来不迷惑,含有不盲动的意思。

举而不究举,措施。

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使敌人难以捉摸。

胜乃不穷:《武经七韦》此句为“胜乃可金”。

[译文]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

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

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

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有利。

在隘形地,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

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侍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

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

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

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

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做走。

土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做弛。

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做陷。

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做崩。

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做乱。

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做北。

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

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情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

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责,只求国家和军队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算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材。

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

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只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敌军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敌军可以打,而不了解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以打,也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可以打,取胜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

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他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

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必胜不败;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解说]本篇主要论述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通过“地有六形”、“兵有六败”的分析,辩证地揭示了敌情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一)对六种地形的利用孙子把地形分为六种,并通过分析六种地形,提出对地形利用的原则。

通形,即通畅无阻的平原地形。

这种地形,“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无论军队沿道路(当时所谓阡陌交通)进行机动,还是越野机动,都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但是,由于视界开阔,难以荫蔽,孙子认为通形地区作战必须“先居高阳”,占领独立高地或小丘,瞰制四周,以便“利粮道”,保障运输补给。

挂形,即“可以往,难以返”、山高坡陡的挂碍地形。

孙子认为,位于挂形之军,因为凭险而踞,荫蔽良好,瞰制敌军有利,因此,如果能巧妙地发挥这一山地条件的特点,就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战果;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招致重大损失。

(3)支形,即便于敌对双方形成对峙相持的断绝地形。

杜牧注:“支者,我与敌人各守高险,对垒而军,中有平地,狭而且长,出军则不能成陈,遇敌则自下御上,彼我之势,俱不利便。

如此,则堂堂引去,伏卒侍之;敌若蹑我,候其半出,发兵击之则利。

若敌人先去以诱我,我不可出也。

”他这一解释是符合孙子文意的。

隘形,即通道狭窄的隘口。

利于凭险防守,既可节省守兵,又可阻援疲敌。

吴楚柏举之战中,吴军通过的楚国北部三关就是这样的隘口。

孙子认为,如果敌人已派重兵封锁了隘口,就不要轻易发起进攻。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在讨论军事问题时,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他的“全胜”思想,要求胜于易胜,而不主张打硬仗,拼消耗。

险形,即形势险要的地形,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孙子认为,“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指敌对双方相距较远的集结地域。

这样地形对于双方的进攻都不利,孙子称之为“势均”。

“势均”,即双方势均力敌,“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以上六种地形,孙子认为,是“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就是说,以上六种地形的利用原则,做将帅的必须认真研究和考察。

(二)导致失败的六种情况和原因孙子论述了军队导致失败的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情况,即所谓“兵有六败”,这主要是关于作战中的带兵问题和兵力使用问题。

“走”(败走),“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条件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是必然要失败的。

“弛”(领导软弱无能),“卒强吏弱,曰弛”。

士兵军事素质好,战斗力强,但指挥官懦弱无能,领导不力,也会导致失败。

“陷”(士卒战斗力低),“吏强卒弱,曰陷”。

这条正好与上条相反,同样是导致失败的因素。

“崩”与“乱”都是指将帅治军无方,统军无力,这也毫无疑问要失败。

“北”(失败),“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即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也会导致失败。

以上六种情况,孙子认为,是“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而招致这些失败的原因,“非天之灾,将之过也”,是由于将帅的指挥失当造成的。

因此他强调将帅要深刻认识自己在战争过程中的重大责任,一切要以争取战争胜利为目的,只要合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就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机断地行动。

(三)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孙子认为,地形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指挥员定下决心的一个重要依据。

他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这里强调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料敌”就是判断敌情,制定取胜计划;“计险厄远近”就是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

懂得这些并能用来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因而不能用来指导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本篇最后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强调指导战争必须对敌情、我情、天时、地利等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和判断,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