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主要适用于北京师范大学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与运算”中,第一节“数的认识”。
本节课旨在通过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大小关系问题。
3.学生在跳伞表演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培养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数的大小关系。
2.比较大小的方法。
3.跳伞表演活动。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体验法: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
(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关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数的大小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比较大小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跳伞表演活动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跳伞的流程和常识。
2.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跳伞表演。
3.学生根据表演中的数字大小关系,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六、课堂练习1.学生口算两组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解决简单的大小数学问题。
七、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
2.作业练习。
八、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比较大小的案例。
记录下来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本课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5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容易受到加法的影响,对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跳伞表演图片、卡片、小红旗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红旗。
提问:“跳伞员手中的红旗减少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减少了多少?”从而引出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跳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跳伞员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他们一共跳了多少次?”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表示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减法运算,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跳伞表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跳伞表演》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和排列,理解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比较和排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和排列,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跳伞表演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数字卡片。
提问:“跳伞员手中的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和排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描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其数学原理;2.掌握跳伞表演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如高度、速度、加速度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跳伞表演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对跳伞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知识介绍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
在跳伞塔上,老师示范如何计算出跳伞的高度、速度、加速度等数值,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伞的感觉,并通过实践计算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创新拓展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拓展活动,如搭建跳伞塔、设计跳伞器材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设计:跳伞表演中的数学知识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高度计算公式:H= 1/2gt²,速度计算公式:V=gt ,加速度计算公式:a=g四、课后作业:1.完成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习题。
2.拍摄跳伞表演的视频,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表演的加速度、速度和高度变化过程。
3.设计一台自己的跳伞器材,并写出其计算公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但是由于跳伞表演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册,主要讲述了利用数轴和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轴表示物体的位置,并利用加减法计算跳伞员距离地面的高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但对数轴的认识和利用数轴解决问题还较为陌生。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及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学会在数轴上表示物体位置,并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轴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跳伞员高度变化的判断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跳伞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数轴的规律;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轴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轴教具、跳伞员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数轴纸,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的位置变化。
提问:“跳伞员在空中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的构成、表示方法等。
2.引导学生观察跳伞员的位置变化,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准备一张数轴纸,用彩笔表示跳伞员的位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跳伞表演》名师教案
《跳伞表演》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跳伞”的情境引入,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指导了减法的含义,这是他们在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对生活中两种物体的各数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
四、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1、复习旧知。
苹果树上长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只要你算对了苹果上面的算式,苹果就会自动跑到你的篮子里的。
小朋友们快来试一试吧!(课件2)同学们把苹果都摘走了,这说明我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课本11页“试一试”第2题)
3.谁摘得多?多几个?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补评: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14-6=8(个)
学生汇报:14-6=8(个)
(2)整理算法。
用○表示红色的跳伞,用△表示黄色的跳伞。
投影出示:
○○○○○○○○○○○○○○
△△△△△△
引导学生明确:红色的跳伞比黄的的跳伞多8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蓝色跳伞比红色跳伞少几个?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三、理解运用,巩固练习
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课本11页“试一试”第一题)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大家还记不记得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出示实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1枝铅笔。问:哪只手拿得多源自多多少支铅笔?列式:2-1=1
2.导入新课。
回答得很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板书:跳伞表演)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欣赏了精彩的跳伞表演,那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天空中有很多的跳伞,有红色的跳伞,有蓝色的跳伞。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红色跳伞比黄色跳伞多几个?
2.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2.分数的读写:
- 7/10,读作“十分之七”;
- 9/12,读作“十二分之九”;
- 1/100,读作“百分之一”。
3.分数的加法:
- 2/5 + 1/5 = 3/5
- 3/4 + 1/4 = 4/4 = 1
- 5/8 + 3/8 = 8/8 = 1
4.分数的减法:
- 5/6 - 1/6 = 4/6 = 2/3
(3)实验法:设计分数比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分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比较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在跳伞表演中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分数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水果、剪刀等)进行分数的比较和分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物教具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分数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跳伞表演(一)教案北师大版
跳伞表演(一)学习目标: 1、联合详细情境,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育提出数学识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要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今日,蓝天白云,天气冷清,在漂亮的大丛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出色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此刻老师就带小朋友一同来赏识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漂亮的大丛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下降伞)二、研究解题策略1、学生认真察看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报告:看到了大丛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下降伞、黄色下降伞和蓝色的下降伞在竞赛;红色下降伞有 14 个、黄色下降伞有 6 个,蓝色下降伞有 7 个。
(师板书:蜗牛的数量)4.学生依据方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同样的数学识题。
5.学生报告所发问题并试试解答。
生 1:红色下降伞和蓝色下降伞一共有多少个?)1 / 3生 2: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几个?同学们察看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方才同学提出了“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几个 ?”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种问题。
三、学生操作,研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 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下降伞的个数,再摆 6 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下降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报告。
(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8 个)依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 14、6、8 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达成的“蓝色下降伞比红色下降伞少几个?”,教师评论学生。
4、这节课经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知、简单的加减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动物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特点,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如兔子、猴子、熊猫等。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数学问题,如兔子有几条腿、猴子有几条尾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如兔子、猴子、熊猫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数学问题,如兔子有几条腿、猴子有几条尾巴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如“猴子有2条尾巴”、“兔子有4条腿”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8页至49页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数数、画画、表达、交流等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认识数字0-9的基本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解决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数数、画画、表达、交流等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法。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进行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跳伞表演情境的PPT,展示减法运算的过程。
2.跳伞卡片: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跳伞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减法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环节。
4.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跳伞员手中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两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故事情境。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跳伞员是怎么下来的吗?他们有没有比谁下来的速度快?”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跳伞表演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故事中的“比”。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有哪些比?它们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故事中的比,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跳伞表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跳伞表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节课第1课时,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多少的问题。
课本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中应将减法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
有的学生能把上几节课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本节课的计算上。
学生已有画图比较多少的经验,有能力找出情境图中的有关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画图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经历探索的全过程,积累活动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出示课本第10页的主题图)2.观察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学生能找到红伞14个、黄伞6个、蓝伞7个。
3.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4.根据学生提问板书:红伞比黄伞多几个?(或黄伞比红伞少几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或红伞比蓝伞多几个?)……(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解决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2.哪些信息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么解决?生:红伞14个,黄伞6个。
画图试一试:用○表示红色的跳伞,用□表示黄色的跳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并且明确红色的跳伞比黄色的跳伞多8个。
3.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列式,教师相机板书:14-6。
4.算式中的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14-6表示的是什么?生:14是红伞的个数,6是黄伞的个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2课时)
16-8= 15-6= 17-8=
2.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跳伞表演中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农场,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吧!
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自主探究(18分钟)
1.(出示农场鸡生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这些母鸡昨天生了11个鸡蛋,今天只生了5个鸡蛋。
师:那么怎么计算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鸡蛋呢?
生:用昨天生的鸡蛋的个数减去今天生的鸡蛋的个数,也就是11-5。
师:11-5怎么计算呢?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学生列举算法。
2.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请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3.教材第11页“试一试”,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问题。
学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减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利用画图比较的方法找出数量关系,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出示跳伞运动图片。
2.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图,自己列式,说说计算方法及各数表示的意义。
在练习中,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四、回顾总结(3分钟)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这堂课的知识。
5.板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跳伞表演》教学过程及板书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2.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是蚂蚁队和黄色降落伞是蜗牛队在比赛;蚂蚁有11只、蜗牛有7只在比赛;大树上有一些小动物在观看跳伞表演……(师板书:蚂蚁和蜗牛的数目)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二、探究新知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4 11,所以11-7 4。
(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1 10+1可以先算10-7 3再算3+1 4所以11-7 4③因为7 1+6可以先算11-1 10再算10--6 4所以11-7 4 ……三、试一试,从中发现规律1.出示幻灯片:12-7 ,13-7(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3)学生先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减数不变,被减数逐渐增加1,差也会逐渐增加1)四、巩固练习1.给小动物找家。
课本P81,第1题。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81,做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再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黄:○○○○○○蓝:○○○○○○○红比黄多几个?14-6=8(个)蓝比红少几个?14-7=7(个)教学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的运算的经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跳伞表演》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跳伞表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减法概念,体验减法运算的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巩固,也有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跳伞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跳伞员手中的数字,发现减法运算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减法的过程。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6.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学生能准确地使用数词和数量词描述数据。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作图,并从中寻找规律和结论。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跳伞表演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确定数据的范围,识别数据中的数量词和数词,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分析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结论。
•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作图和计算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照片或视频,并给出一些数据,如表演高度、持续时间、距离等,引导学生猜测表演者和伞的数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开2.1 探究数据教师将一张数据表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词和数量词读出数据,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据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2.2 计算平均值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数据表,并让学生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平均值的概念,并从中找出数据的规律。
2.3 作图寻找规律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利用线性图和柱状图作图,让学生将数据转化为图像,并从中寻找规律。
同时可以引入单调性、凸性等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2.4 数据分析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根据表演者的身高、体重、跳伞高度等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预测表演的可能性和难度。
3. 总结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给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同学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思路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三、拓展与应用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科研等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伞表演(一)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