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域生产力布局规划

合集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横山桥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骨干路网正在形成,城镇用地进入拓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镇经济协调、合理、科学的发展,特进行本次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横山桥镇作为常州市东北片区中心,在用地功能、交通组织、市政设施配套等方面应与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对镇域范围内工业、居住等用地进行优化、整合。

本次规划编制得到了武进区建委和横山桥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横山桥镇建管所和其它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章横山桥镇基本概况综述2.1 区域位置横山桥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一部分。

东与芙蓉镇毗邻,南与横林镇相连,西与潞城、东青接壤,北与郑陆、焦溪紧靠。

镇内横山旧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山水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山青水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色。

2.2 历史沿革横山桥镇位于武进区东部,横山桥南麓,东临三山港。

据宋咸淳《毗陵志》已载有横山村名,明末清初已是“烟火千家,商贾四集。

……盖俨然一方巨镇”。

清光绪五年(1879年),横山桥为丰南乡首镇,解放后设横山镇,1955年改为乡,198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至今。

镇内横山旧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山水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山青水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色。

2.3 自然条件横山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日光充足,霜期短,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1466.6毫米,最小537.6毫米。

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秒。

最高洪水位为5.42米,土壤以黄泥土、乌散土为主,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2.4社会经济概况2.4.1 社会经济概述横山桥镇行政辖区面积37.12km2(包括新安12.1km2),其中耕地面积2692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26%。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城镇体系 (8)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11)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14)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15)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 (16)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23)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3)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25)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26)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9)第一节居住用地 (29)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30)第三节工业用地 (34)第四节仓储用地 (36)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 (37)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第七节旧区更新 (41)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3)第一节对外交通 (44)第二节市域交通 (49)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第四节公共交通 (54)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 (57)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 (64)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6)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 (71)第二节历史城区 (71)第三节古镇古村落 (73)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 (73)第五节文物古迹 (75)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76)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77)第一节城市供水 (78)第二节污水处理 (80)第三节雨水排放 (84)第四节燃气 (85)第五节供电 (86)第六节供热 (88)第七节邮政 (90)第八节电信 (91)第九节广播电视 (92)第十节信息化建设 (94)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 (95)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98)第一节防洪除涝 (98)第二节消防 (101)第三节人防 (102)第四节抗震防灾 (104)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 (106)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07)第一节目标与重点 (107)第二节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 (109)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10)第四节交通发展 (112)第五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 (115)第六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116)第七节城市基础设施 (118)第八节防灾工程建设 (120)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121)第十三章附则 (123)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锡和常州发展前景

无锡和常州发展前景

无锡和常州发展前景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著名工业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常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无锡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无锡地处中国长三角经济区,与上海、苏州等发达城市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无锡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和空港,交通非常便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另外,无锡还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无锡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无锡是中国的特大工业城市之一,拥有多个产业园区和工业集群,涵盖了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无锡的企业数量多、实力强,有着很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无锡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链创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锡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无锡重视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无锡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实现从“制造业”到“智造业”的转变。

无锡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形象。

同时,无锡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无锡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整治,打造国家级生态城市和一流的宜居城市。

对比而言,常州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地级市,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常州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与上海、苏州等发达城市相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常州的产业结构也日益完善,发展了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

同时,常州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贸等领域,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常州还注重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无锡和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两个重要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无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

在产业结构特征方面,常州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常州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链完整,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市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企业规模较小:常州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而大型企业较少。

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既反映了常州市制造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常州市逐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

3.产业协同发展: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特征。

例如,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相连,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常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考虑以下条件:1.基础条件: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地区的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交通网络、人力资源等基础条件。

常州市具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可以发展依托水运和陆路交通的产业,如物流、仓储、交通设备制造等。

2.产业链优势:常州市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产业链上有较好的基础,可以选择这些领域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值。

3.产业发展潜力:主导产业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而此类领域又与常州市的产业链有较好的衔接,是选择主导产业的优选方向。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常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因此,应尽量选择清洁生产、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相关领域作为主导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常州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制造业为主导,应选择与现有产业链衔接紧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常州城市规划简介

常州城市规划简介

5、市域基础设施统筹
污水处理 常州市区:重点建设江边污水处 理厂(60万吨/日) ,保留城北污水处 理厂,扩建戚墅堰、牛塘、武南、湟 里、横山桥、横林、漕桥等城镇污水 处理厂;
牛塘污水处理厂
江边污水处理厂
城北污水处理厂
戚墅堰污水处理厂
金坛市:污水处理划分为7大系
统共7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一、第 二、儒林、薛埠、直溪、指前污水处 理厂,新建朱林污水处理厂; 溧阳市:污水处理划分为4大系 统共5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 处理厂,新建花园、社渚、南渡污水
芜太运河
3、市域风景旅游规划
六处重点景区为:
天宁风景名胜旅游区
环球恐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 淹城遗址公园和西太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常州环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小黄山旅游度假区
市区游憩商务区
环球恐龙城现代 休闲旅游区 芳茂山 风景区
茅山旅游度假区
金坛城南旅游区 洮湖(长荡湖)旅 游区 溧阳历史文化 旅游区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
(实线为已建,虚线为未建。)
长深高速
常溧高速
沪宜高速
常泰高速
扬溧高速
“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三纵”:锡溧漕河 德胜河接常宜运河 丹金溧漕河 “两横”:京杭大运河 芜太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一港”:长江常州港,国家一类
对外开放口岸。
丹金溧漕河
锡溧漕河 德胜河接常宜运河
航空港 按4E级标准规划建设。
(3)行政区划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的影响
年份 市区范围 区划调整 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市区范围 空间结构
市区设武进 市以及天宁、 钟楼、戚墅 ①武进撤县建市; 堰、郊区4个 1995 市辖区,市 ②将原武进县的龙虎塘镇、新桥镇、 年 区面积由190 百丈乡、圩塘镇划入常州市郊区管辖 平方公里扩 展为280平方 公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22〕6号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22〕6号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的通知正文:----------------------------------------------------------------------------------------------------------------------------------------------------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的通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14日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若干规定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苏政办发〔2021〕103号)、《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细则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1〕264号)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就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作出如下规定。

一、强化规划引导与约束1.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各地加快划定工业用地保障线,突出产业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优化。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镇工业集中区、低效工业园区等片区用地的整治提升工作,引导工业用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保障工业用地发展空间。

2.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

积极研究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布局规划,完善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明确配建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集中商业服务业、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邻里中心综合设施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促进共享共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1.28
•【字号】常政发〔2016〕20号
•【施行日期】2016.01.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常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8日。

常州有发展前景吗

常州有发展前景吗

常州有发展前景吗作为江苏省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常州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来分析常州的发展前景。

首先,常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作为苏中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常州拥有多个优势产业,如汽车、新能源、高新技术等。

常州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大量投资。

随着常州市的不断发展,其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其次,常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是城市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此外,常州还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城市的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再者,常州的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常州毗邻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处于沪宁杭高速铁路和沿江高速铁路两条重要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

这种区位优势意味着常州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其他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流入。

此外,常州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例如,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常州市提供了多种扶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进一步推动常州的经济发展。

然而,常州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随着常州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加大,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中心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常州的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常州也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问题,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十四五”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公告

常州市“十四五”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公告

常州市“十四五”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公告本项目资金已基本落实,招标人为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本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资格后审。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1)项目背景“十四五”期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也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和航运强国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

常州市港口和航道部门已完成市级层面机构改革,成立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为常州市港航事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常州市下一阶段港航事业工作推进提出了新的挑战。

按照交通运输部、省厅关于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常州市港航机构改革的重大转变,聚焦港航融合发展、加强五年系统谋划,开展常州航道及内河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更好地发挥常州市港航优势、提升港航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推进港航发展在常州市城市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高质量走在全国前列中做出更大贡献,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招标内容与标段划分本次招标共1个标段,标段号为HDGK-GHBZ,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十三五”发展回顾与总结;②发展形势要求及需求预测;③“十四五”常州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④“十四五”常州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重点任务;⑤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规划研究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常州市域干线航道网及内河港口,内容涵盖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转型升级、行业管理等方面。

(5)研究年限:2020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6)研究服务期:2020年8月形成研究成果;2020年9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审稿。

3.投标人资格要求3.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营业执照。

3.2 具有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业务为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或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备案了企业信息且已在工程咨询单位名录中,咨询专业为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

3.3 投标人至少完成过一个水运规划研究类项目。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第1篇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新城作为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高铁新城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常州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具有产业集聚、生态宜居、交通便捷、文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二、规划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打造生态宜居的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 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4. 弘扬地方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1. 规划范围:常州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北至新龙路,南至沪宁高速,西至新闸路,东至青洋路,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2.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产业布局: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高铁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高端服务业。

两轴: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产业发展轴,串联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发展带。

三区: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居住区。

2.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结合生态宜居理念,规划居住用地占比约为40%,重点布局在新城南部和东部地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占比约为20%,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心、两带、多园”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心:高铁新城生态绿心,重点打造生态公园。

两带: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生态绿带,形成绿色廊道。

多园:规划多个社区公园,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3. 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完善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网络。

(2)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日期: 2021-05-09 来源: 市发改委 扫瞄次数:1551 字体: 【大中小】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升级、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要害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规划。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常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进行了“十二五〞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汲取了有关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省有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纲要?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要紧阐述“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开展重点和方向、要紧任务和措施,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效劳职责以及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类专项规划、辖市区规划、年度方案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经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上第一章 “十一五〞开展取得突出成就“十一五〞时期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

全市人民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领先〞的总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全力以赴加快创新创业,主动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力度改善社会民生,在全省领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要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结构调整方向最明确、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我市民生改善最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城乡建设投进最大、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我市重大工程不断突破、开展后劲不断增强的时期,也是我市碍事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征集意见摘要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公室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编者按:为了广泛吸收市民对《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纲要》意见,曾于2003年3月10日分别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刊载意见征集。

二个多月来,广大市民踊跃参加《意见征集》,收到回函二百余封,参加意见征集活动的有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中学生、退休职工,残疾人等等,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将征集意见中选择题产意见归纳和摘要如下:1.大多人认为,我们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表达非常确切。

也有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滨江临湖不够确切。

2.许多人认为城市未来功能表述非常确切,部分人认为表述不够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表述:把常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制造业发达的国际名都”(张育捷,青山路小营盘65号)。

3.发展成5万人的重点中心镇,一些同志提出了卜弋、夏溪、焦溪等等。

4.应打通的“丁”字形道路,提出了迎宾路、横兴路、工舍路、光华路、北环路、北太平桥路、陈渡南路、晋陵路直通312国道、延陵西路向西延伸等等。

5.应拓宽的道路有:浦南路、常戚路、晋陵中路、永宁地道、常焦地道、会馆滨路、青龙路、紫云路、丽华南路、吊桥路、新常北路等等。

6.应搬迁工厂有:上海华源东方印染分公司、黑牡丹集团和平路厂址、帆布厂、红星布厂、常州化工厂、青山路光明塑料厂、延陵路金属工艺美术厂、常柴厂、齿轮厂、星球公司、国光电子公司、常州有机化工厂、铸钢厂、滚针轴承厂、常州农药厂、武进农药厂、大成棉纺公司、巾被总厂等等,应从现址搬迁。

为了充分表述应征者的意见,我们将有代表性的意见摘要如下:任人慧(国家开发银行杭州分行)1.建设轨道交通,一要有建设资金,二要有客流量。

我相信常州有资金实力,但客流量情况不容乐观。

常州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目前地面交通并不十分拥护。

据报道:世界和城市的地铁除香港外,一般均出现亏损。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目录1 前言 (1)1.1概述 (1)1.2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 (2)1.2.1 化工产业概况 (2)1.2.2 企业规模 (3)1.2.3 土地利用情况 (4)1.2.4 三废排放情况 (4)1.2.5 存在的问题 (5)1.3编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 (6)1.4规划编制依据 (7)2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 (9)2.1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面积 (9)2.2结构调整规划的时限 (9)3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0)3.1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10)3.2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 (10)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优劣势分析 (11)4.1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现状和结构分析 (11)4.1.1 产业现状 (11)4.1.2 产业结构分析 (17)4.1.3 发展优、劣势分析 (19)4.1.3.1 发展优势分析 (19)4.1.3.2 发展劣势分析 (23)5 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25)5.1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5)5.2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25)5.2.1 层次分析模型(AHP) (25)5.2.2 指标体系 (26)5.2.3 评价结果分析模型 (27)5.3产品评价体系的运用 (28)6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评价 (32)6.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摘录 (32)6.2产品评价及说明 (32)6.2.1 鼓励类 (33)6.2.2 限制类 (33)6.2.3 淘汰类 (35)7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7.1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7.1.1 现有优势产品的发展定位 (36)7.1.1.1 优势产品 (36)7.1.1.2 产品(系列)升级 (45)7.1.2 规划产品的发展定位及原则 (52)7.1.3 重点规划产品 (54)7.2滨江化学工业区推荐招商项目一览表 (59)8 区域调整配套规划 (62)8.1区域布局调整规划 (62)8.1.1 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原则 (62)8.1.2 土地使用评价 (62)8.1.3 总体布局调整规划 (63)8.2绿化及景观规划 (64)8.2.1 绿化及景观现状 (64)8.2.2 绿地规划 (64)8.2.3 景观规划 (65)8.3工业园区化工物流调整规划 (65)8.3.1 工业园区化工物流现状 (65)8.3.2 调整规划目标及原则 (66)8.3.3 调整规划化工物流量估算 (67)8.3.4 区内物流传输现状及调整规划 (67)8.3.5 对外物流传输连接现状及调整规划 (67)8.4公用设施调整规划 (68)8.4.1 供排水现状及规划 (68)8.4.2 供电现状及规划 (72)8.4.3 供热工程现状及规划 (72)8.4.4 工业气体现状及规划 (73)8.4.5 工业管廊现状及规划 (73)8.4.6 工业园区“四位一体” (74)8.5环境保护调整规划 (74)8.5.1 环保规划原则 (74)8.5.2 环境治理控制指标 (76)8.5.3 区域环境敏感现状 (76)8.5.4 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76)8.5.5 规划项目污染物治理措施 (77)8.5.6 污染物总量控制 (79)9 结构调整规划的可达性和预期效果 (81)9.1实现规划的可达性及建议 (81)9.1.1 实现规划的可达性 (81)9.1.2 建议 (83)9.2规划预期效果及措施 (84)9.2.1 规划预期效果 (84)9.2.2 产业所需主要原材料数量估算 (85)9.2.3 资源利用效果分析 (90)9.2.4 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91)9.3经济和社会效益简评 (94)9.4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94)9.4.1 规划实施 (94)9.4.2 实施措施及建议 (96)9.4.3 对于保障措施的建议 (108)9.4.4 存在问题 (110)附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一)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二)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区域位置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用地现状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总平面规划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管廊规划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物流规划图1 前言1.1 概述常州市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是“大上海”经济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集散地。

常州快速路网(2022—2035)总体建设规划

常州快速路网(2022—2035)总体建设规划

常州快速路网(2022—2035)总体建设规划常州快速路网(含高架、隧道以及地面快速路)是江苏省建设起步较早起点较高的,目前已经建成了将近140公里的快速路。

包括42公里的常州中环绕城高架快速路,以及由绕城高架向四周辐射延伸而形成的“井字型”众多干线快速路,这些井字型向外辐射延伸的已建成快速路还有龙江路高架南延7公里和北沿4公里,青洋路高架北沿4公里,青洋快速路15公里,青洋路高架南延7公里在建,机场路高架一期7公里,金武快速路28公里,茅山旅游大道快速路22公里等。

在未来15年时间里,常州还要大规模建设数量更多的高架、隧道以及地面快速路,组成常州2022-2035期间庞大的快速路网系统。

东接无锡苏州快速路网,形成苏锡常快速通道一体化,西接镇江南接宜兴,并通过常泰长江大桥北接泰兴,与江北城市也做到快速路网无缝对接。

这些规划中的快速路网系统包括“七横八纵三环”,组成了常州未来十五年内的城市快速主干道。

未来,总里程达到570公里的常州快速路网系统将继续将在江苏继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常州快速路将是常州另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一、三环1、常州中环绕城高架快速路:由龙城大道高架及隧道、青洋路高架、长虹路高架、龙江路高架组成。

已经建成,全长42公里;2、常州外环绕城快速路:由S122港城大道快速路、S232快速路、武进大道及跨滆湖快速路、S239及花海大道快速路组成。

其中花海大道快速路正在建设,预计2035年全部建成通车,全长约150公里;3、金坛区绕城快速路:由盐港快速路、G233东环快速路、金坛南环快速路及跨长荡湖高架、丹金溧快速路组成。

预计2035年全部建成通车,全长60公里;二、七横1、一横:S122港城大道快速路,东起江阴S232省道快速路,西至孟河镇S239省道快速路,是常州外环快速路的北环组成部分,常州境内全长约30公里,预计2030年群全部建成通车;2、二横:由机场路高架龙城大道高架龙城大道东延快速路组成,东起横山桥沪宁高速收费站,西至常州机场,全长约38公里,现在补齐机场路高架二期和龙城大道高架东延即可,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通车;3、三横:由中吴大道快速路棕榈快速路组成。

常州牛塘规划方案

常州牛塘规划方案

常州牛塘规划方案概述牛塘位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东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牛塘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牛塘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实现牛塘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

一、发展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牛塘地区的发展目标应包括吸引投资、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等。

2. 城市建设目标:通过规划和建设,牛塘地区应该打造成现代化的城市区域,包括公共设施的完善、交通的便利、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 环境保护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牛塘地区的规划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化环境的建设等。

二、规划内容1. 城市布局规划:牛塘地区的城市布局应注重合理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的合理分布。

2. 建筑设计规划:牛塘地区的建筑设计应注重现代化和美观性,包括建筑外观、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3. 公共设施规划: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牛塘地区的规划方案应包括公共设施的规划,包括学校、医院、商场等的建设。

4. 交通规划: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牛塘地区的规划方案应注重道路交通的规划和改善,包括道路的宽度、交通信号灯的设置等。

5. 生态环境规划: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牛塘地区的规划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绿化环境的建设等。

三、推进措施1. 政府支持:政府应积极支持牛塘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包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等。

2. 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牛塘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牛塘地区的发展。

3. 合理利用资源: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利用牛塘地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4.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了推进牛塘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时间表、目标和任务分解等。

结论通过本文对常州牛塘规划方案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牛塘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规划》指出,常州将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依托轨道交通、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和城市转型。

同时,发挥传统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上,优化提升“水城交融、江南宜居”的特色功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让幸福指数更高;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新突破。

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层次。

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构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设计走在全国前列。

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发挥现有产业基础能力,积极培育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金融、商业贸易、旅游、教育娱乐、健康管理等产业高端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运营管理。

二、优化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水城交融、江南宜居”的特色功能加强城乡融合,以特色引领城市化进程,在现代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以水为媒,以生态优先打造水城一体空间格局。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海绵城市,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与综合环境。

以历史文化为魂,构建文化名城、山水名都和生态名园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格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

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服务业转移。

深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体系。

常州奔牛九里最新规划

常州奔牛九里最新规划

常州奔牛九里最新规划一、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为奔牛镇域范围。

镇域指奔牛镇所辖的全部行政地域,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东至扁担河、南至星港大道、西至奔卜路、北至京沪铁路,规划范围面积约4.67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三、发展目标至规划期末,把奔牛镇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突出的常州空港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四、城镇性质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运河文化重镇,集水陆空铁于一体的区域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产城融合示范镇。

五、发展规模规划至2020年,奔牛镇域常住人口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规划至2020年,奔牛镇域建设用地总量为13.78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10.17平方公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58平方公里。

规划至2020年,奔牛镇城镇建设用地7.68平方公里。

六、镇村体系规划规划期末镇域形成“一主一副多点”的镇村布局结构。

一主:奔牛镇区,全镇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集聚全镇的主要公共服务功能,规划镇区人口4.8万人。

一副:九里片区,奔牛镇西部生产生活服务区,规划九里片区人口0.2万人。

多点:形成多个规划发展村庄,包括15个重点村、2个特色村、3个重点(特色)村。

七、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两心、两轴、多片”的镇域空间结构。

两心:以奔牛镇区形成公共服务核心和以通航机场形成产业核心。

两轴:沿兴奔路-飞龙西路形成城镇功能发展轴、沿新孟河和京杭大运河形成的生态文化景观轴。

多片:通航产业片区、物流市场片区、动力装备产业片区(工业园区北区)、九里片区、奔牛综合片区(奔牛镇区)、现代农业片区。

八、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保留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

规划预留常泰城际铁路、通江铁路支线线形方案。

2、公路干线公路包括312国道、239省道、奔发路。

3、道路网结构规划镇域骨干路网结构为“五横五纵”形式,镇区路网密度达5.8公里/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各要素、各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中的分布和组合。

布局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结构设计、规模选择、布局决策、时序安排”。

合理布局区域生产力,有利于发挥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以及分工与协作适当的产业分布格局,促进区域错位协调发展;有利于依据不同产业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或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提升产业效益与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发展集约经营、高效利用资源的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的多向集聚或梯度转移,加速城市功能和城镇体系的不断优化。

总之,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是发挥城市最佳效益之前提,是提高常州综合竞争力之根本,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与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一、关于常州市生产力布局现状及调整优化的动因市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是我市目前生产力空间布局现状演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域外部宏观发展环境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市域生产力布局的总体特点常州自上世纪初就开始了民族资本兴办工商实业的历史,但到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1.48亿元。

建国以来的生产力布局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代,常州通过筹集地方财力和开展行业协作,依托纺织业相继发展出机械冶金、化工医药、轻工电子、塑料建材等工业行业,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工业城市,这是常州市区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历史原因。

(2)70年代开始的农村工业化进程,由于受农村改革超前于城市改革和1983年市管县体制的双重推动,带来了长达20年的乡镇企业大发展和城市工业大扩散,从而形成了全市产业布局尤其是工业布局较为分散的状态。

(3)90年代以来,受开放型经济及开发区建设的迅猛发展,国企改革和城市综合改革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兴起这三股力量的推动,加上近几年来市、县、乡(镇)、村(居)四级行政区划的大规模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正在进入以加速集聚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当前全市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特点是:1、新的城镇布局体系初步建成,中心城市极化趋势明显加快。

常州是江苏省省辖市,现辖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5个区和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1.52万人(另有外来常住人口59.79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其中市区1864平方公里、208.54万人(不含外来常住人口52.42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目前,城镇布局已基本形成由1个特大型中心城市、2个次中心城市、10多个重点中心镇和数10个一般镇所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

特别是行政区划的战略调整,使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集聚趋势大大加快,极化效应明显增强。

中心城市首位度从5提高到8左右。

2001年市区(按调整后口径)GDP占全市的75.6%,工业总产值占79.5%,三产增加值占70.1%,财政收入占84.3%,利用外资占87.3%,对外贸易占88%。

2、二市五区生产力布局,基本体现了各自的资源及区位特点。

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72.9亿元,人均19704元(约合2390美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0:56.6:36.4。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主要基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近郊区以设施农业、蔬菜和副食品生产为主,武进、金坛、溧阳的平原圩区以稻麦等种植业为主,水产养殖业基本位于环湖及水网密布地区,林果、茶叶、蚕桑和食草禽畜业主要分布于金坛、溧阳等丘陵地区,武进、金坛等地的花卉苗木业也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辐射能力。

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辅,市区集中了绝大多数的新兴产业、大中型企业,城区以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及中小企业为主,辖市以中小企业为主散布在各乡镇,空间布局主要借助市域交通主干骨架和城镇的区位条件,形成了以沿运河、沿铁路、沿主要公路与向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聚的点轴结合布局状态。

服务业布局除了主要生产生活服务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城镇外,依托比较发达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发展出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市场群;旅游业既充分挖掘原有自然资源条件,又大胆创新建设以主题公园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点,形成了天目湖景区、太湖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区、天宁风景区、淹城旅游区和中华恐龙园等一批区域性的著名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热点。

3、传统制造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与新兴制造业在布局上形成初步的区位分工。

常州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各地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出发,相对形成了各自的主导或优势产业。

市区企业通过与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实现了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的嫁接、改造,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农用机械、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车辆及配件、纺织服装、电子视听设备、化工医药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辖市形成了金坛以服装、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为主,溧阳以机械冶金、化工和建筑材料为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在常州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上开始进行初步分工:沿沪宁铁路、高等级骨干公路和大运河形成以机电、纺织为主的优势传统产业带,以中心小城镇为纽带连接而成的一般传统产业群,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形成的新兴产业群。

4、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竞相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集聚作用明显增强。

目前,常州拥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开发区和85个乡镇工业园区。

各辖市、区都有一个以上开发区,具备了吸引外资、民资的载体,形成了推动各自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增长极或增长点,特别是各区均实现了区带乡体制,拓展了发展空间,更利于集聚效应的发挥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力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对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学的宏观规划和理性引导做得不够,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力空间配置格局仍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当前我市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还较严重。

1、乡镇工业布局分散现象比较突出,向中心城镇集聚仍显不足。

长期以来,乡镇企业“三就地”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农村工业“乡乡点火、处处冒烟”现象比较普遍,辖市、区、乡镇以及开发区支柱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区域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既影响区域分工协作,阻碍全市发展和竞争合力的建构,又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竞争能力的迅速提高。

2、城、郊用地布局混杂交错,构建宜人人居环境任务较重。

由于圈层“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展方式,对中心城市主城区及近郊区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主城区功能分区尚未形成,长期以来一直在狭小的中心区内进行高强度改造,建筑密度大,导致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密度过高、交通过于拥挤等问题,而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却无法容纳,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通道得不到保证,公共休闲空间和绿地明显不足。

近郊工业和生活用地犬牙交错、相互影响,主城区人口和企业逐步向外围疏散的目标实现得不够理想,大部分“退二进三”企业只是由城市中心区退到城市边缘、绕城公路沿线,随着主城区用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环境制约的增强以及企业自身扩张升级的需要,有些企业将面临二次搬迁的问题。

3、污染企业布局分散,加大了治污和改善环境的成本。

生产力布局的分散及未能形成合理空间分工,尤其是污染企业未能相对集中布局,不仅导致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对各类资源保护的成本和合理开发的难度,给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加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滞后,全市绿化覆盖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生态空间,都对未来的生态质量造成长远不利影响。

此外,面对已经或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知识经济和汽车时代,现有的城市结构和路网框架,将难以满足构建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要求,需要规划给予必要的、超前的考虑,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改观、城市功能的改善和城市总体面貌的改变。

(三)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机遇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交相融合、互动激荡,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对我市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提出了紧迫要求;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经济社会转型孕育新机遇,深化改革创造新机遇,对外开放带来新机遇,结构调整赢得新机遇,常州奋起产生新机遇,为我市加快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市经济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必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能量、产生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能级。

但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来,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步伐一直不快,其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二是生产力和城镇布局问题。

从近期看,今后十年,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但布局因素对我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制约影响将不断上升。

因为一方面,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自身的演进趋势,使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规律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受到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转换的加速度、传统产业升级与高新产业成长的融合度、产业结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日益提高,使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又具有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

因此,必须在加快体制创新的同时,把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的关键举措来抓。

2、我市正处于资源要素流动重组的关键时期。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流动配置,不断实现趋优分布来发挥作用的。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及乡镇企业“三就地”模式制约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现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城乡集体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一批要素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和作用日益广泛,资源流动日趋自由与频繁,推动着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新兴领域或“洼地”区域加速集聚。

特别是市、辖市、乡(镇)、村(居)四级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为要素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是,一方面,市场是有限理性的,需要政府行为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在市场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更要在加速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充分把握好生产要素大规模流动重组的机遇,引导和促进我市生产力的趋优分布。

3、我市正处于市域城镇和三级园区体系开发重组的关键时期。

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集聚发展是其突出的特征,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上我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实际,实现区域生产力的集聚发展,正在成为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核心课题。

当前,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重组提供了载体和舞台,特别是四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及重点中心镇的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