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一、引言如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也使得现代大学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更具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创造新事物、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方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创业实践、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课程,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核心能力。
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1. 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今的社会,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希望他们具备解决独特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
而这些技能和能力正是创新创业教育所注重的培养方向,高校应该为此提供更好的条件。
2. 确保学生的就业前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渠道。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为他们增加就业渠道。
3. 反映高校育人的内在要求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未来也非常有帮助。
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1. 注重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保证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发掘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实践,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往往需要跟团队一起完成创新或创业。
文科结合报考大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
文科结合报考大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文科学生选择结合自身特长与创新创业政策来选择大学专业。
本文将对文科结合报考大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进行解读,帮助文科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遇和发展方向。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
然而,文科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文科学生结合自身特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专业,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二、政策内容1. 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创业政策鼓励文科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积极选择与自己文科学科相结合的专业。
例如,文科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艺术与设计、文化与传媒等专业,将文科知识与艺术、设计或传媒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人才。
2. 创新创业实践政策鼓励文科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会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文科学生提供机会与资金支持。
学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3. 专业导师指导为了帮助文科学生更好地选择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政策鼓励学校设立专业导师制度。
专业导师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三、政策意义1. 拓宽就业渠道文科结合报考大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为文科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通过选择与自己文科学科相结合的专业,文科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中,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2. 增强创新能力文科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科结合创新创业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增强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
3. 推动社会发展文科结合报考大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政策不仅有利于文科学生个人就业,也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文科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后,能够创造出更多有文化底蕴、有人文关怀的产品与服务,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新时代高教四十条
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新时代高等教育四十条:1、支持新型大学的发展,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创新体系,加快新型大学的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推动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创新,实行专业综合素养课程体系,重点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开放式学科等方面的发展。
3、重视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训练,重视个性素质、能力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完善学分制政策,实行多元化学分制,指导学生在学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点实行不同的学习路径。
5、将哲学、政治、法律、历史、科学、文学等公共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
6、重视实践教学,落实实践实习、实习完成等内容,健全教学实习条例,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7、坚持考试制度改革,改善职业资格考试及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8、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建立交流联系机制,实施国际学生计划,延伸开放合作的地域范围。
9、着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建立学科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衔接机制,提高学科和实践领域之间的融合度。
10、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术气氛的建设,发展学术道德,提升声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文化氛围。
11、加强高校科研机构改革,支持新型创新教育机构的发展,加强创新机构的基础性研究与实践工作。
12、改革管理制度,建立高校体制、职能和制度的科学管理模式,实施“精细管理”,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3、实行师资队伍的加强和持续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队伍。
14、支持高校创新技术及其在产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步伐。
15、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申请,实施网络教育和网络空间教学,加强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
16、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采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控学习时间、自由学习方法等,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自我效能感。
17、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各方面做好学生的教育,促进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学生就业需求。
高校办学模式改革
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近年来,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高校办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交叉等方面,详细讨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效益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践的教育机会和培训平台。
同时,校企合作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引进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机会。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创新学科交叉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平台和机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通过学科交叉,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高校办学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科交叉都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新宠。
背景介绍部分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探讨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结合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本部分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理论支撑。
【背景介绍】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定义、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深入剖析背景介绍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题和研究目的,为后续章节的讨论和分析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竞争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推动教育向着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的方向迈进。
【未完成,总字数不足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以解决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模式,为教育改革提供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新工科的十大特点 -回复
新工科的十大特点-回复新工科(New Engineering)是指新工科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工科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协作,突破传统工科教育的边界。
十大特点是该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特点一: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工科教育中学科之间的壁垒,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这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拥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
特点二:实践导向新工科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解决。
这样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点三: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将通过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特点四:团队合作新工科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项目,通过协作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意识。
特点五:全球视野新工科教育鼓励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和挑战。
学生将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案例和经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实践。
这样的全球视野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特点六:人文关怀新工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学生将接触到人文社科学科的课程,了解社会和人类问题对工程实践的影响。
这样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特点七:开放式课程新工科教育推崇开放式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课程中自由选择,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这样的开放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发展。
特点八:社会实践新工科教育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将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
本文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进行探讨。
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与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应对当前社会需求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科交叉与融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学科交叉与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了解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二、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实践案例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实践案例有很多,下面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来进行说明。
1.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应用进行项目设计。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合作设计一款应用程序,这就需要他们共同了解计算机技术和市场需求。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创客空间的建设创客空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它集中了各种科技设备和工具,供学生们自由创作和实践。
在创客空间中,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种创新创业项目。
比如,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合作制作智能家居设备,这需要他们共同运用电子技术和设计理念。
通过这样的交叉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社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也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创新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同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案例来促进这种合作与交流。
一、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创新创业通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科学、技术、商业等。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可以弥补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增强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智慧,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其次,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不同学科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新的创业理念,并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学生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往往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团队合作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协同合作需要学生们共同努力、互相理解和信任,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方法1. 学科交叉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之外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扩宽他们的视野。
这样的课程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学科的学生有机会一起合作和交流。
2. 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组成团队,跨学科合作。
项目可以涵盖不同领域,如科技、设计、商业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3. 跨学科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跨学科研讨会和交流活动,邀请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代表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
这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
三、成功的案例1. 跨学科合作的医疗创新项目:医学、工程和商学院的学生共同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设备。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I G I T C W 经验280DIGITCW2021.021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全球已经进入了由信息产业、新科技技术推动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当前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对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引发创新创业教育深层次的改革,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多向交流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将成为大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和布局优化的引领和示范。
学科融合不仅是学科发展及繁荣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术研究创造重大创新性成果的方式之一,纵观近百年来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中,近50%的项目就是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取得的;我国高校和地方政府组织举办的竞赛获奖者也大都是聚焦前瞻性基础问题或者引领性科技问题,产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对流和方法碰撞,从中找到新的突破口,顺势而为,运用多学科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去创造性地设计参赛项目,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去制作和完成参赛项目。
教育部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过程中,要求高校在保持传统学科发展基础上,以多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为追求,充实、更新、发展和完善创新的理念和模式,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促进多学科资源的紧密结合,从而支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戴惠丽,禹谢华,郑丽丽,刘小莉(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摘要:在新经济背景下,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需要,推动和引领未来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引发创新创业教育深层次的改革,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探索如何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有效地在相关学科领域之间完成从基本交叉到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
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介绍四种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分别是实践导向型、跨学科培养型、创新创业型和国际化培养型。
一、实践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下,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医学领域,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能够真实地接触到各种疾病,并学会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跨学科培养型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培养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进行综合运用。
例如,在生物与工程领域,学生需要同时具备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知识,以便能够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种模式下,学生将被鼓励进行研究和实践,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的创业平台和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四、国际化培养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培养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这种模式下,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留学或者访问其他国家的学校。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互动,他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并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知识和经验。
总结:以上所提到的四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导向型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跨学科培养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型鼓励创新能力,国际化培养型培养国际化视野。
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应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这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培养更多有能力、有创造力、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概述: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学科交叉是多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创新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从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交叉可以促进学生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多个领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符合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交叉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新的领域和问题。
二、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1. 学校课程设置。
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学科交叉的探索,开设跨学科的课程,或者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融合。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局限性,缺乏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2. 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在一些高校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如科研项目合作、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建等。
然而,由于学科交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3.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尝试。
一些高校尝试通过创新实验室、创新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而,这些尝试仍然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大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1. 加强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的课程或者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人才培育思路
人才培育思路
人才培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以下是一些人才培育的思路:
1. 教育体系改革:加强教育体系改革,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 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实践和创业。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4. 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交叉培养,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组织跨学科团队开展研究和创新项目。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夏令营等活动。
6. 终身学习机制: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机制,鼓励人才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为职工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支持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7. 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表现的评价,对优秀人才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提高人才培育的积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1. 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在传统的学科分类中,各学科研究都相对独立,难以实现知识的交叉应用。
而创新创业需要的是跨领域的知识和思维。
因此,大学可以引入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2. 项目导向模式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
而项目导向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和检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创业团队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项目和实践机会。
3. 个性化培养模式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创业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创业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学校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
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增加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是需要实践锻炼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验室、创业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建立实用型课程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实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实用型的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
交叉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
80%
培养系统思维
交叉学科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复 杂系统,培养系统思维,从而更 好地应对创新创业中的挑战。
交叉学科在创业知识传授中的应用
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交叉学科教育,学生可以 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 知识视野,为创业提供更多灵 感和思路。
强化跨学科整合
交叉学科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 间的整合,帮助学生将不同领 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独 特的创业理念。
问题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这种
教育模式促进了交叉学科的深入研究,因为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跨越
多个学科领域。
02
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如创业项目、创新实验室等。这
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交叉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推动了交叉学
科的进一步发展。
03
06
案例分析:成功的交叉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实 践
案例一:某高校的跨学科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背景
教育模式
该实验室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授和学 生组成,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创 新。
实验室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鼓励学 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组建团队,培 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创新成果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验 室成功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创新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
课程教学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传授创新创业的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和技 巧。
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导师制
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 指导和支持。
合作交流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推进高校的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也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影响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
当今世界,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
传统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即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一、加强课程设置,注重创新教学学校应该根据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基本理念和趋势,加强课程设置,注重创新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创业的校友或有经验的创业者来讲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创客空间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环境和平台。
比如,学校可以成立创客空间,提供各种科技设备和仪器,供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业初探。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各地企业、创业园、孵化器等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有志创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对创新创业的深刻理解和实际能力。
三、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学校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的组织和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竞赛可以贯穿学年,涵盖各个阶段,包括课程设计,创意插画,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教学水平作为教育机构,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专家,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少实践经验、创业意识不足、创新思维能力不强等。
因此,本文将从创业意识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科交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1.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学校应该设计与实际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将一些具体的例子与学生分享,了解实际的创业经验。
2. 强化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基金及优惠政策等方式创造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
3. 加强心理咨询。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1. 实战演练。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2. 创业基地建设。
学校可以建设创业基地,提供场地、资金支持等,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3. 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
学校可以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资金支持,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创业实践,提高创业经验。
三、学科交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1. 交叉学科教育。
学校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推广先进理念。
学校可以推广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激情。
3.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学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教材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科交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和能力,为其未来的创业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以色谱经济分析法为例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1期基金项目:武汉商学院教研基金项目(2018Z 004)作者简介:包莉丽(1983-),女,武汉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交叉学科创新;谢志雄(1976-),男,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思政㊂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以色谱经济分析法为例包莉丽1 谢志雄2(1.武汉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58)摘 要: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的交叉背景下,阐述交叉学科概念㊁类型㊁学科间互相借鉴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交叉学科研究的影响因素㊂并以色谱学和统计学两个交叉学科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例,探讨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的对策和措施,并提出了高校交叉学科之间互相借鉴的研究范式㊂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交叉学科研究;学科排异性中图分类号:G 237.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010190 引言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而二者的融合离不开对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培训,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的交叉学习离不开专业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师交叉学科理念的改变十分重要㊂本文在探讨创新创业与专业课背景下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式的同时,以色谱经济分析法的交叉研究与应用为例,总结和阐述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理念和借鉴方式㊂1 交叉学科研究综述1.1 交叉学科的由来国内最早提到交叉学科是1984年中国国务院的‘关于科学工作的六条方针“ 自然学科中有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 ,1985年于北京首次召开交叉学科学术会议钱学森等人提出 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 [1],1986年天津创办杂志‘交叉学科“,1987年第一辑‘交叉科学文库“出版㊂与交叉学科同语的是跨学科, 跨学科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一词首次出现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S .W o o d w o r t h )于1926年在新成立的由几个学科组成的致力于多个学科综合研究的S S R C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上作为会议记录提出,1930年正式使用,1937年收入‘牛津英语辞典“增补本和‘新韦氏大词典“;50㊁60年代开始流行并被广泛使用,国际上开始出现多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机构㊁中心以及学术团体;197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学的跨学科问题 在法国召开并于会后出版‘跨学科-大学中的教育和研究问题“文集,1976年英国创办了国际性杂志‘交叉学科评论“;1980年成立跨学科学协会并多次组织国际性讨论会标志着跨学科研究体制国际化;1990年美国跨学科学家克莱因出版‘跨学科 历史㊁理论和实践“专著;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协会做报告‘促进跨学科研究“标志着跨学科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㊂1.2 交叉学科的定义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内涵了解交叉学科的词源仅能达到感性认识,只有通过比较类似或相关名词 跨学科 ㊁ 多学科 ㊁ 超学科 ㊁ 跨学科学 交叉科学 才能知晓内涵㊂对于以上概念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全绝对的统一认识㊂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解释㊂埃里克•詹奇[2]认为学科与学科之间具有跨学科㊁多学科㊁群学科㊁横学科㊁超学科等多种形式的表现㊂多学科㊁跨学科和超学科属于跨学科研究的3个不同层次㊂超学科作用最强,跨学科次之,多学科最弱㊂皮亚杰[3]对交叉学科的定义是来自于发生学㊂69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N T H L Y N O .01 2020他认为学科间的相互作用有3个层次:首先,第一层次是多学科,它产生于解决问题时不改变和丰富所借鉴学科及知识,从其他学科或知识领域中获取信息,期间不涉及任何学科间实际相互作用;第二层是跨学科,此时,学科间的合作相互作用并达到双赢;第三层是超学科,它不仅仅局限于相互作用和补充,并且还将这些置于一个另一个新的学科界系统中㊂1985年之前,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一直翻译为跨学科㊂1985年我国举办了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使得这两个概念广泛使用㊂钱学森认为: 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地带生长出来的一系列新生的学科㊂ 乌家培认为 交叉学科是与单一科学相对应的综合性科学,两门以上的科学相互结合㊁彼此渗透的交叉,不仅分别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的内部,而且还大量发生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㊂ 国内对交叉学科的定义并不一致,相关研究很多存在于表面㊂本文认为交叉学科研究是指利用交叉学科的理念和研究规律探索由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㊁相互渗透㊁相互借鉴而形成的新学科的学术活动,并凝练出研究过程㊁研究模式㊁应用方式的普遍规律㊂2 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交叉学科研究有利于培育新学科㊁开发新的学术增长点㊁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在融合不同学科范式的同时,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能够推动曾经被专业学科忽视的所谓冷门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打破专业隔离和屏障,解决许多实践中的新问题;也能更好地创新研究模式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高校交叉学科要跨越原有理念,突破原有水平仍然面临困难㊂(1)理念缺陷㊂中国高校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传统指导思想渐渐与需要综合素质人才的时代需要脱节,无法使不同领域互动;单科性大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使得文理分家十分普遍,各学科学者在各自的学科内的封闭研究和循环运动,其研究视野和创新的平台与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科内专业知识通道狭窄和人员的 近亲繁殖 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学术垄断和人为的学术堡垒使得学科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㊂它山之石的理念和世界万物与社会万象同质规律的趋同性探索理念还很欠缺,需要加以倡导和培育㊂(2)形式缺陷㊂研究人员对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㊁研究对象㊁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置换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模式和方法;高校交叉学科的建立国内也有不少,但大多模仿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方向跟风,真正有价值的中国独有的研究项目十分少见,没有创新;很多综合性大学盲目进行专业扩充㊁学校合并㊁规模扩充㊁有的甚至放弃本色,没有吃透交叉学科办学理念的实质和内涵㊂(3)制度缺陷㊂尽管有些高校在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制度机制还没有形成常态化㊂现行同行评议制度㊁申报课题与管理模式㊁研究机构编制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拓展㊂由此可见,交叉学科研究的现状导致绝大多数专业学者不得不固守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不愿意承担突破本专业以外的领域进行交叉研究的种种风险,与此同时,交叉学科的研究理念㊁研究模式㊁研究路径等一系列问题也很少有人去探索㊂3 交叉科学研究借鉴模式交叉学科的研究重点需要解决交叉学科的研究理念和研究视野,探讨和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㊂首先,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组织模式,交叉学科互相借鉴组织模式的表现形式较多㊂既有交叉学科学院又有交叉学科研究所,既有学科群又有比较松散的交叉学科研究组,既有相对独立且稳定的交叉学科实验中心又有以实践应用和开发为主的交叉学科的学科园,还有学科交叉研究学会等㊂这些组织模式为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㊂其次,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思维模式,有什么样的借鉴思维模式或理念导向,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研究取向,交叉学科研究是借鉴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思路和方式㊂按学科间的交叉方式分类,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思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一个学科借鉴另外一个学科;学科之间相互借鉴;一个学科借鉴多个学科;多个学科之间混合借鉴等形式㊂假设有A ㊁B 两类学科,通过排列组合我们将其具体借鉴模式作分类:(1)A 学科借鉴B 学科㊂例如,经济学借鉴统计学诞生了伟大的计量经济学㊂借鉴化学此处,我们借鉴诉讼法中诉讼主体和被诉主体的称呼,简称有缺陷和问题的A 学科为诉求学科,B 学科为被诉学科㊂A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问题需要主诉B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㊂再比如我们要解决经济学中消费者如何客观分类问题,除了站在统计学的视觉进行问卷调查以外,我们还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化学中色谱分析法㊂这属于经济学借鉴化学,暂且称之为 色谱经济分析㊂79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1期(2)B 学科借鉴A 学科㊂例如,统计学借鉴经济学创建了经济统计学㊂同理,统计学为诉求学科,经济学为被诉学科㊂再如,化学中色谱分析法中涉及到的色谱柱材料成本问题就要诉诸于经济学成本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该问题㊂假定称为 经济学化学分析㊂(3)A 借鉴B ,同时B 也借鉴B ㊂例如科斯首创的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制度和交易成本的论述使得科斯在两类学科里面创建了两个门类㊂经济学和法律互相借鉴,相互交融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㊂此时,经济学即是诉求学科,又是被诉学科㊂当然,这是最简单的借鉴模式,此处的A 和B 又可以代表多个学科,先总结最简单的,然后复杂的可以参照简单的实施㊂下面我们对第一类A 借鉴B 这种方式进行例证分析,通过分析归纳出交叉学科的整体研究思路和发展脉络㊂4 交叉学科研究借鉴基本路径及研究范式为此,以经济学借鉴化学色谱分析法为例,对这一交叉学科研究借鉴思维模式的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进行讨论㊂化学和经济学是两个相距甚远的学科门类,将化学的色谱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包莉丽[4]等在‘色谱经济分析法之速率理论:以股票分类为例“及后续的一系列研究中已经做了一定探索㊂该系列研究是以复杂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创建一个新的经济学方法论为研究目标,通过探索和评估色谱经济分析法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可行性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色谱分析法概念㊁过程㊁原理和对象的置换研究;探索色谱经济分析法的分离机制和检验机制;最后通过对某些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分类模拟,来检验和修正色谱经济分析法理论与应用原理,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色谱经济分析法理论体系㊂该系列研究属于典型的将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入到另外一个相距甚远的学科之中的交叉学科研究借鉴模式㊂其中,经济学属于诉求学科,化学属于被诉学科㊂复杂经济现象作为诉求学科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学术界对其特性认识是基本统一的,即:复杂性的复杂系统一般是有大量的不同的㊁相互作用的单元构成的网络;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复杂性是系统的某种动态行为;复杂蕴涵着复杂多样和层次结构;复杂性是系统㊁组织的内在属性而不是个体㊁单元固有的属性㊂它来自复杂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组织和适应能力㊂在经济活动中,一方面经济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经济现象常常表现出随机性㊁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经济问题处理的是人的问题,进一步是人的集合不是单个的人的问题㊂因此,经济的真实过程和现象往往是非线性㊁不可逆演化㊁远离均衡等,这些特性都充分符合这些复杂性的特性㊂根据复杂经济现象的特性,目前针对其研究所使用的有效且标准化的方法或平台较为缺乏㊂目前研究方法多数都以 还原论 为理论依托,从单一的因果角度对复杂的现象做还原论和确定论的思考,假定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以线性关系为基本特征的㊁经济现象是一个满足线性叠加的世界,那里没有间断㊁混沌,更没有突变和分叉(金祥荣,2003)㊂这些方法用最优化㊁均衡㊁理性㊁稳定等概念来解释㊁分析㊁预测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㊂其相应的经济模型是线性(或对数线性)方程加上随机项㊂很明显,这种理论㊁方法是一定条件下经济系统的良好近似,但是不能把复杂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当作 复杂性 来研究(苗东升,2000),亟需一种适合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㊂作为被诉学科,化学中的色谱分析法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作为诉求学科经济学的需要㊂色谱分析法是分析化学领域中分离与分析复杂物质的强有力工具㊂它是根据客体系统响应探求客体系统内部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加科学,应用领域更广泛㊁实用性更强,分类更有效率等许多应用优势㊂主观性评价是现有分析复杂经济现象许多方法的主要特征,通俗来说,很多分析方法是从被分析现象的外围主观认识对其本质进行分析,而色谱分析法是从自然界物体内部的信号检测来确定事物的科学依据和评价标准,这是我们所期望的真实标准㊂复杂经济现象多维表现导致对其分类和测度的分辨率低和信息遗漏是我们研究分析的一个瓶颈,色谱分析法由于可以使被分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多次的分配,从而大大提高分析的分辨率,并减少信息的遗漏㊂方法的单一性和应用范围的选择性是现有复杂经济现象分析方法的限制性缺陷,色谱分析法其色谱柱系统的分析功能既能够对组分的纵向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又能够对组分的扩散信号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分析领域和应用范围㊂色谱分析法不仅可以以还原论为基础,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对经济现象的说明,还可以以整体论为理论导向,强调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来决定现象的性质;此外,色谱分析法由于其独特的色谱柱系统,能够同时且迅速满足对组分的89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N T H L Y N O .01 2020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两个要求,这是现有分析方法所不能比拟的㊂该交叉学科的研究设计了以下研究路径㊂首先,解决交叉学科研究的关键问题:一系列置换是否能够解决㊂交叉学科研究的置换通常都会所涉及到包括概念置换㊁过程置换㊁理论置换㊁对象置换等方面的研究㊂(1)概念置换㊂将色谱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学,首先要解决色谱分析法基本概念置换成为经济学概念问题㊂要根据每一个概念的含义㊁功能和作用进行设计㊂(2)过程置换㊂色谱分析法有4个过程,即样本的采集㊁样本的制备㊁色谱分析㊁数据处理与分析,色谱经济分析法的主要过程可以细分为色谱经济样本预处理系统㊁色谱经济柱系统㊁色谱经济信号检测系统㊁色谱经济分析系统等四个过程㊂(3)理论置换㊂色谱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平衡理论㊁塔板理论㊁速率理论和分离度理论㊂这四大理论跨越了色谱分析的全过程,是建立分离机制与检测机制的基础㊂以此为依据有相应的有经济平衡理论㊁经济塔板理论㊁经济速率理论和经济分离度理论㊂(4)对象置换㊂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及表现,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㊂由于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能够有所突破,因此其置换研究主要将体现在各自研究对象的指标表现和分析方法上㊂其次,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同质问题和理论与方法交叉后的排异问题㊂诉求学科经济学与被诉学科化学两者的研究对象㊁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看似不同,实际上具有十分的相似度或吻合度㊂色谱分析法研究的是复杂混合物,并找出微量元素㊂经济学研究的是复杂经济现象的分类,找出这种现象背后的构成要素;研究方法上,定性和定量分析是这两个学科最常用的分析方法㊂从研究目的看,色谱分析法为了研究复杂物质混合物中各个物质的成分㊁含量及功能,对各物质精确的构成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㊂经济学研究复杂经济现象的目的是从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深刻剖析经济现象内部之间的组成㊁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㊂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特别是借鉴的同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㊂至于交差学科的排异问题,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理论的凝练和方法应用上的技术问题㊂最后,是交叉学科借鉴模拟与理论凝练㊂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一套经济学方法论体系,因此,在完成上述相关研究后,主要是在一定假定的条件下,用略为简单的复杂经济现象进行置换模拟,经过几个不同的色谱经济对象的置换模拟,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凝练出化学的色谱分析法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学框架下的方法论理论和应用细则㊂这一交叉学科借鉴的研究模式,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看,该系列研究试图为经济学研究领域增添一种新的分类分析方法,并力求通过交叉学科的置换机理的研究,探索一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从实际应用的视角和色谱分析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实践应用的效果来看,该研究,不仅在多元统计分析拓展㊁宏微观经济分析会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具体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都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应用价值值得期待㊂5 结论在高校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借鉴思维模式的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可以表述为以下5个步骤㊂(1)厘清交叉学科中需求学科的现有理论和现有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瓶颈㊂所谓需求学科是指在相关专业理论(保险学㊁经济学㊁营销学)中,专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很难突破,无法解决本专业的问题,需要一种创新的思维和模式㊂例如,零售专业学生,理论也许十分成熟,但是让学生仅仅依赖本专业就可以创新创业很困难㊂零售的创新不仅仅需要深厚的销售理论,而且还需要学习创新创业理论㊂(2)寻找供给学科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㊂所谓供给学科是指该学科(创新创业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尽管与需求学科(专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但是供给学科(创新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可以解决甚至可以弥补现在需求学科(专业学科)的缺陷㊂例如,从创新和创业的视角来研究专业学科,在专业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时刻将创新创业学融入专业教育中㊂(3)全面学习和了解供给学科(创新创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㊂所有的学科的范畴是很广泛的,而需求学科(专业学科)对供给学科的需求往往只是其中的某一个特殊的点和角度㊂这一特殊的角度有可能在专业许可中式相对独立的,也有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环节㊂因此,要强调的是需求学科在研究供给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时,对供给学科要从供应给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交叉学科研究夯实地基㊂(4)对比分析交叉学科研究的排异性问题㊂例99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1期如,医生在给病人置换器官的时候,会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存在排异性,交叉学科也不例外㊂交叉学科之间(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应用于各自研究对象时,通过对比分析交叉学科的理论背景㊁应用前提和目的㊁应用对象的特性和方法功能㊁应用技术等引入到需求学科后是否产生一系列排斥,这些排异问题如何解决㊂以色谱经济分析法为例,其置换技术包括诸如学科领域的置换㊁概念的置换㊁理论的置换㊁方法的置换㊁研究对象的置换㊁研究的手段置换等等㊂(5)交叉学科研究借鉴的模拟研究㊂表面上看,交叉学科研究虽然存在问题很多,并且其研究路径也很复杂多变,但是只要用于对学习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增强高校教师坚定的创新理念及创新欲望,实际上交叉学科的研究也会存在不变的规律㊂总之,创新创业用于专业课的教学的路径在于:思考专业课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创新理论中对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全面了解和深化学习二门学科相似问题的各种背景方法尽心比较分析研究 考虑其中是否存在排异性提炼借鉴方案㊂参考文献:[1] 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1998.[2] O E C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P r o b l e m s o f t e a c h i n g an d R e -s e a r c h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M ].P a r i s :O E C D P u b i c a t i o n s ,1972,25.[3] O E C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P r o b l e m s o f t e a c h i n g an d R e -s e a r c h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M ].P a r i s :O E C D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1972,136.[4] 包莉丽,刘小平,黎明.色谱经济分析法之速率理论:以股票分类为例[J ].统计与决策,2018,34(12):29-33.(责任编辑:邢文君)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P a r a d i g m o f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u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U n d e r t a k i n g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B A O L i l i 1X I E Z h i x i o n g2(1.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F i n a n c e W u h a n B u s i n e s s U n i v e r s i t y;2.S c h o o l o f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W u h a n 43005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f i r s t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a n d t y p e s o f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n d t h e s u c c e s s f u l c a s e s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s l e a r n i n g f r o m e a c h o t h e r .T h e n i t i l l u s t r a t e s t h e p r o b l e m s e n c o u n t e r e d b y h i gh e r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 n d t h e f a c t o r s t h a t h i n d e r t h e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re s e a r c h .B a s e d o n o n e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r e s e a r c h-t h e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E c o n o m i c A n a l y s i s ,t h e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a p pr o a c h o f r e -s e a r c h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s h o u l d t a k e i n p r o b i n g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K e y w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n o v a t i v e u n d e r t a k i n g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s u b j e c t d i f f e r e n c e 001。
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文科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传统的文科教育相比,新型的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跨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不仅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还包括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元领域的跨界合作。
这种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跨领域创新创业的人才。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教师、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除了跨学科交叉融合,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还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实践教学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化,例如创业营、创新实验室、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这些实践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总之,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教学是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双创类系列课程 学科交叉系列课程
双创类系列课程学科交叉系列课程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双创”政策的不断落地,双创类系列课程及学科交叉系列课程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双创类系列课程与学科交叉系列课程在促进学生多学科综合素养、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双创类系列课程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双创类系列课程。
这些课程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2. 作用与意义双创类系列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另外,通过创新与创业教育,学生更能够了解市场需求,提升市场敏感度,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双创类系列课程的开设对于高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交叉系列课程1. 背景介绍学科交叉系列课程是指在课程设置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学科交叉系列课程正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
2. 作用与意义学科交叉系列课程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系列课程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置的。
这种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创类系列课程及学科交叉系列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高校应当积极倡导并加强对双创类系列课程及学科交叉系列课程的建设和推广,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双创类系列课程和学科交叉系列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天津城建大学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交叉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刘国田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主要内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分类及演进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交叉学科的优势管理学是融合学科最多的交叉学科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交叉学科教学模式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教学项目世界主要交叉学科学术研究机构创新创业课程介绍九十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一、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理解、归纳、抽象而上升为知识,知识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二、学科的分类及演进人为了认知和研究上的方便,把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按其某些共性特征而区分不同的知识体系,于是就出现了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的划分所依据的共性特征: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目标学科的派生来源但是,学科是人为划分的,而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三、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其中交叉学科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收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伍德沃斯(R. S. Woodworth)于1926年首创了一个专门的术语——Interdisciplinary。
用于指称超过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活动,人们把它称为交叉学科。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三、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群。
或者说,是在两门或多门母体学科的边缘重合或交叉点生长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因此,交叉学科又多被称之为边缘学科或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 或 Transdisciplinary)。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四、交叉学科的优势1.交叉学科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范式(praradigm),打破了专业化的垄断现象。
2.增进了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以问题解决([!--empirenews.page--]problem-solving)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
3.当不同学科理论相互交叉结合时,往往会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
有人统计近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属于交叉合作研究获奖的项目第一个25年占36.23%,而到最后一个25年,占到 47.37%。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四、交叉学科的优势从1969年开始授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共36届,55位获奖者,其中42人的学术背景是经济学,而另外的 13人没有受过经济学的系统教育。
其学术背景分别是数学(3人)、政治学(2人)、物理学(1人)、理学(1人)、工程学(1人)、法学(1人)、心理学(1人)、统计学(2人)、社会学(1人)。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四、交叉学科的优势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教授,表彰他“把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况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五、管理学是融合学科最多的交叉学科之一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五、管理学是融合学科最多的交叉学科之一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六、创新创业教育1.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2.知识和激励——创业教育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七、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环。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SHE)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跨学科教育模式,对学科教学过程中“重构”,跨学科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极受推崇的手段。
交叉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称之为交叉学科课程。
交叉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世界观。
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七、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学科知识具有的知识交叉学科思维具有的能力学科范式知识交叉学科知识高层次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好奇心(curiosity)[!--empirenews.page--]尊重(respect)大学生素质坦率(openness)耐心(patience)勤奋(diligence) 自我约束(调整)(self-regulation)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七、交叉学科教学模式课程在学科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平衡在交叉学科内部或外部的学科知识关注交叉学科的智力社区(教研组)交叉学科的
内行教师教师学习环境对交叉学科有一致认同的看法小组开发小组教学有助于获取交叉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有助于达到积极主动学习有助于达到学习互助评价学生智力成熟度评价对交叉学科的评价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七、交叉学科教学模式逐步推进模式学习过程线性的互动的以问题激励学习学习活动帮助获取交叉学科知识帮助获取反应性思考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考八、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教学项目斯坦福大学有关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和教学项目有4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