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2024届高三大二轮生物学 (新教材)
基于大概念下的专题突破微专题1种群及其动态1.(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
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解析:C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合理。
2.(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D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甲。
(1)(2022·辽宁卷)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其中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2)(2022·山东卷)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其中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3)(经典高考题,节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12/9/2021考情Biblioteka 接考法探究易错辨析
考纲原文
考情领悟
近几年全国高考题对种群的特征及数
量变化考查较多,注重借助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 的物理模型及情境文字、表格等形式加以
数量变化 (Ⅱ);(3)群落的结构特 考查。备考时应特别关注明确定义,利用
12/9/2021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考法微练】 1.(2017辽宁大连期末,17)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 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 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图乙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 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 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
12/9/2021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 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 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 400,3+~8+的个体总数及9+与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所以 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鱼种群的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 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高三必考种群群落知识点
高三必考种群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高三生物考试来说,掌握种群群落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三必考的种群群落知识点。
种群是指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理空间中、相互之间具有交配和繁殖关系的个体总称。
种群的特征包括密度、分布、出生率、死亡率等。
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地理空间内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总体。
群落的形成是由于多种种群在同一生态位上进行竞争,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介绍种群群落的知识点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论述。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种群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的分布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适用于资源充足的环境,个体间的距离相对均匀。
聚集分布适用于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个体间呈现聚集现象。
随机分布适用于完全没有相互作用的个体,个体间的分布毫无规律。
二、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增加数量,主要包括出生和迁入。
种群的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减少数量,主要包括死亡和迁出。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增长或减少的重要因素。
三、种群的生长模式种群的生长模式包括指数生长和对数生长。
指数生长适用于资源充足、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个体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
对数生长适用于资源有限、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个体数量呈现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
四、群落的种类和结构群落的种类包括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由多种植物种群组成的,根据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田园群落、草原群落、森林群落等;动物群落是由多种动物种群组成的,根据所处的生态位和食物链关系,可以分为食草动物群落、食肉动物群落等。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生态位。
五、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平衡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群落的动态平衡是指群落内各个种群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量关系和存在方式。
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受到环境因素、生态位、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A.迁入该池塘一段时间内,该种鱼的数量呈“S”型增长 B.t2时刻对该种鱼进行捕捞能一次性获得最大产量 C.t2~t3时间段,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D.若向该池塘投入适当饵料,则该种鱼的K值会增大
总结:K值与K/2值的应用
(二轮大书P81)基础自测2 (2021·宁夏银川模拟)图甲表示某生 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 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头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数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的功能
1.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 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 种丰富度 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存在捕食和 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 平结构 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 直结构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海南卷·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江苏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5.(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
(3)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图中A、B、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点所对应 的种群数量为K/2。
特别提醒 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3个“≠”
(1)λ≠增长率 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根据Nt=N0λt,可 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8.[2022·全国甲卷]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 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 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幼__年_个__体__数_多__,__老__年_个__体__数_少___。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样_方__法___ ; 若 要 调 查 某 种 鸟 的 种 群 密 度 , 可 以 采 用 的 方 法 是 __标_志__重__捕__法__。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生态系统PPT课件
无关变量干扰(2015四川)
C 可以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D 种内斗争导致酵母菌数量最后阶段增长缓慢
巩固练习:P68 第2.3题
.
14
常见生物数量调查的方法总结
1、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种群 密度的研究方法为: 样方法 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3、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填“
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等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
个
群落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
.
4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
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
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
构
.
19
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密度
光照
食物 栖息
种群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 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 的充分2利0 用
巩固练习:P69第1.2题 P68 典例
.
21
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的 虽失去了原有 植被 ,但
起点 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 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 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率 影响因素
缓慢 自然因素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生物学中,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中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
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种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中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1 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总数。
1.2 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1.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或均匀分布。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种群的增长是指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减少则是指个体数量的减少。
种群增长和减少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种群增长的模式可以分为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
3. 种群中的相互关系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和互利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3.1 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伴侣等。
3.2 合作:种群中的一些个体会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3.3 互利共生:某些物种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关系,彼此获益。
4.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群落是指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共同生活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种群。
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4.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
4.2 群落的功能: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5. 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过程。
演替过程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5.1 初级演替:在无生物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中,植物开始生活,逐渐形成植物群落,并逐步吸引其他生物入驻。
5.2 次生演替:在已经形成的群落基础上,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群落中的物种发生适应和变化,形成新的群落。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大串讲专题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2.已知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在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年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4.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5-11-1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5.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如图5-11-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6.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5-11-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5-11-3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7.(双选)如图5-11-4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8.(双选)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再捕次的捕标获记个个体体数数nm
显微镜进行观察 计数
①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
注意 事项
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② 必须随机取样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
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
有伤害
整理课件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 率。
整理课件
(2)其他影响因素
狼与兔, 青蛙与昆
虫
在两个相邻的波峰(波
谷)中,前一个波峰(波
谷)所在曲线代表的生
物为被捕食者
整理课件
2.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 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 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整理课件
①随机取样② 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 捕 捉 器 ( 如 采 集
方法 步骤
个体数③求解 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如下公 罐、吸虫器等)进
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
式
计
算
初次捕获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行取样②在实验 室借助放大镜或
即该种群的种 群密度
整理课件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需要取各样方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为(15+18+15 +19+15+14)/6=16。
整理课件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 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Ⅰ_____(填“Ⅰ”或“Ⅱ”)表示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 别控制在图中 A、B、C 三点,则控制在____B____点时收益最大。
曲线 形成 原因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 量增多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整理课件
特别提醒: ①种群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如某种群 现有数量为 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 b,那么该种群的增长率为 (b-a)/a。 ②种群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如某种群现 有数量为 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 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 a)/1(年)。
整理课件
解析: (2)横坐标为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纵坐标为防治成本或 作物价值,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都随着经 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的减小而增加,但曲线Ⅱ有最大值,曲线 Ⅰ无限接近最大值。由于稻田中的作物价值有最大值,故曲线Ⅱ 为作物价值;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接近于 0,所需防治成 本越高,且防治成本无上限,故曲线Ⅰ为防治成本。稻田收益是 作物价值减去防治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A、B、C 三点中,B 点时差值最大,则 B 点时收益最大。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整理课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考点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适用 范围
植物、活动范围 小和活动能力 弱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 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 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 虫等动物
土壤或培养基 (液)中的微小动 物或微生物
整理课件
考点二 群落
1.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名称 生物量坐标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互利共生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 地衣,大豆
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整理课件
与根瘤菌 寄生
竞争
对生则生得物更寄寄存有好主生,利有生而。害物寄如,难主果对以会分寄单生开生独活,蛔噬被细虫菌菌侵与体染人与的,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人为因素人野工生控动制植种物群种不群断不增断加减少
整理课件
3.“S”型曲线与“J”型曲线形成条件与特点比较
“S”型曲线
“J”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曲线 比较
整理课件
种群 增长 速率 曲线
K值
有 K 值,K/2 时有最大 增长速率
无 K 值,增长速率逐渐 增大
整理课件
【例 1】 (2013·山东卷)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 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 键是_随__机__取__样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 群密度为___1_6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整理课件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 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农__药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分__解__者__(_或__细__菌__、__真__菌__等__)_能将鸭的粪便分 解成_无__机__物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整理课件
解析: (3)稻田养鸭子,可有效控制害虫,减少农药施用,减轻环境 污染;鸭子产生的粪便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形成大量无机 物,可促进水稻生长。
整理课件
(2)群落结构类型
比较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
含义 向 上 具 有 明 显 的 分 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层现象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
原因
陆生:光照、温度 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水生:光、温度、O2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
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 分层,动物也随之具 有层次性
整理课件
考点命题研究: 因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所以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分析近五年高 考试题,对该考点的考查较多,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以及与出生率、死亡率间的关系等。该考点涉及的题目难度较大, 较容易失分,在复习时是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注意图表曲线的 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 我活”的“同步性变 牛与羊,农 化”。两种生物生存 作 物 与 杂 能力不同,如图 a;生 草 存能力相同,如图 b
整理课件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
增加者后减少”的不
捕食
同步性变化。A、B 起 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 量(能量)存在差异,分 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