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出示圆明园图片
图片上有些什么?这里美吗?这就是现在的圆明园,100多年前的圆明园可不是这样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
听老师谈话
听读
观看图片
思考交流
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图片,感受现在圆明园的落魄
二、学习2-4自然段
(一)自由读2-4自然段,并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圆明园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朗读训练、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北京?北京有哪些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圆明园的课文——(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众星拱月”、“瑰宝”、“精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扬荣知耻的时代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回答问题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
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
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5【设计思想】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共50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解读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初读,同位接读,互相正音。
方式读课文,边PPT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
问题,如还不能
解决,可以问旁
边的同学或问
老师。
3.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作者
围绕圆明园写
了几处美景?
这样的人间仙
境被一把罪恶
的大火付之一
炬,同学们心中
有何感想?
(四)感悟昔日辉煌
1.教师引领学生感悟辉煌灿烂的圆明园。
问题: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
天?问题: 你们想去看看吗? 2.小结 :所我们由衷赞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4.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
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1.学生欣赏图片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 3.齐读课文第
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4.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
5.感情朗读。
1.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
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2.课件演示:众星
拱月、 理解“众
星拱月”是什么意
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 众星拱月1.jpg 3.课件展示:圆明
园景观、收藏的文物及珍宝。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共50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要学很多。——洛克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 设计作业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5篇)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篇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揭题1、师:请大家出自己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正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
注意“毁”的笔顺。
2、师:好,接下去,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请告诉大家!好你这种感觉找对了,请大家齐读课题。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走进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要求: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二、直入中心1、好,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课文哪几句话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还有吗?2、看看这三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举世瞩目,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举的意思就“全”。
地球人都知道。
此时此刻你中有一股怎么样的情感油然而生?(自豪)从最大的这词你体会到什么?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能体会到什么?作为国人的自豪感,好哪你就带这种感觉读读这三句话。
过渡:同学读得真好,读书就这样不但读其书还要悟其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呀!这样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铺照的园明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还是进入看看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四两节看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大家边读边划开始。
三、教学三四节1、“有”的教学好来交流一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好,这么多人举手,为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人就只说一个或两个。
好请你来说。
安澜园:同学们安澜园,可是一个好地方呀,乾隆六巡江南四次就住在这个安澜园呀你把安澜园写上去吧,沾沾皇气呀!狮子林:它是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呀,里面如八阵图一样,变化莫测就连诸葛亮进去也要迷路呀。
平湖秋月:泛舟夜游西湖看着到映在湖中的明月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词,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呀!雷峰夕照:在夕阳的余辉下,雷峰拉着自己长长身影在诉说不水仙与白娘子不朽的传奇,哪是何等浪费事情呀!蓬莱瑶台:海上仙子国呀连当年秦始皇都想在这里长生不化呀,你去沾沾仙气吧青铜礼器: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呀名人书画:也有可能就王羲之的手稿呀,你写上去,注意把字写得跟王羲之差不多好就行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憎恨。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再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珍贵文物,从而突出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把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文始终。
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丰富,更贴近生活。
二、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在教学设计,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前参与就是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他们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
②指导朗读。
③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进行理解。
)
4.精学第3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
①园内景观分哪几类?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
②课件播放园内景观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并表达出来。
③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让学生选择一个景观,漫步其间,感受这人间的奇迹、这人间的天堂。
④指导学生美读,读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个人练读、指名
读、齐读。
学生讨论。
学生同桌合作。
学生结合课件展
出的图片,说说:
流连其间,你看
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
视频
图片欣赏
播放优美背景音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将“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语文要素,编排了3首古诗和3篇课文,向我们展现出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爱国情怀。
其中,《圆明园的毁灭》描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破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学习本文,意在使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启发,产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借助资料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借助资料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情境法、任务引导法、结合资料法、活动法、朗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了解古迹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要开展“我是古迹见证人”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见证圆明园的兴衰,留下自己的独特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驱动课堂学习任务。
)二、任务一:见证辉煌,领悟表达特点,丰富文化内涵1.活动一:观看视频,见证建筑景观(1)请学生观看圆明园3D复原图视频,谈感受,感受昔日的辉煌。
(2)默读第3段,梳理表达特点,结合资料进行运用,体会圆明园景观的丰富与绝美。
2.活动二:关注时间,见证园中文物(1)学习第4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结合资料,体会文物之丰富,进一步感受昔日的辉煌。
(2)体会3、4段表达的情感,读出赞叹、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以任务为引导,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反复感受,使学生置身于圆明园的绝美意境中,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惊叹、自豪,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7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写在前面的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一生站起来读。
……〖案例二〗……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师指名学生读。
……【反思】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圆明园地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教学主题《圆明园的毁灭》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帕特农神殿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帕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鹳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帕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帕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圆明园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⑸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PPT出示词语
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阅读文字,
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PPT呈现图片,使
学生将文字与画面对应起来,更深入地感
受景观的美丽。
紧接着,在学生咬文嚼字、
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呈现,配以
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
积累此段文字,深刻感受“圆明园是我
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
句话的含义,有效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
情。
流、想象、朗
象交流,感情1.PPT出示圆明园被毁一段文字,让学
生学会运用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并
将看到的画面与同桌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圆明园的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PPT出示相关文字及图片,在学生交流想说的话时课件配音乐,渲染气氛。
Ppt出示作业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
《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侵略的时期。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处皇故里林,以其奇特的园林布局和精美的建筑闻名于世。
然而,在侵略者的肆虐下,这座园林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永久无法被抹去的伤痛。
二、作业设计目标: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让同砚了解这段历史,反思侵略对一个国家和文化的破坏力气,培育同砚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之心。
三、作业设计内容:1.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
2.就《圆明园的毁灭》事件展开谈论,分析侵略的原因和影响,让同砚沉思侵略行为对一个国家和文化的意义。
3.就《圆明园的毁灭》事件进行写作,要求同砚撰写一篇文章或作文,表达个人对侵略行为的看法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4.组织相关的活动,照实地考察圆明园遗址或举办主题讲座,深化同砚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5.进行小组谈论或辩论,让同砚从不同角度探讨侵略行为的复杂性和对历史的警醒意义。
四、作业设计要求:1.要求同砚勤勉阅读相关资料,并在谈论和写作中表达明晰的观点和态度。
2.要求同砚乐观参与活动,呈现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要求同砚尊重历史事实,不畏艰难,勇于面对侵略历史,并从中吸收教训。
4.要求同砚充分发挥创设力和表达能力,用心呈现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深刻的熟识和理解。
五、作业设计评估:1.依据同砚的谈论表现、写作作业质量、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分别赐予相应的效果。
2.鼓舞同砚多角度沉思,勇于表达个人观点,并依据其沉思深度和表达能力赐予额外加分。
3.在完成作业后,针对同砚在进修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辨性评判,指导同砚深化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的理解和熟识。
六、作业设计延伸:1.鼓舞同砚进行相关主题探究,如侵略历史探究、文化遗产保卫探究等,开拓同砚的知识面和思想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初读,同位接
读,互相正音。
方式读课文,边问题,如还不能PPT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
解决,可以问旁
边的同学或问
老师。
3.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作者
围绕圆明园写
了几处美景?
这样的人间仙
境被一把罪恶
的大火付之一
炬,同学们心中
有何感想?
(四)感悟昔日辉煌
1.教师引领学生感悟
辉煌灿烂的圆明园。
问题: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问题: 你们想
去看看吗? 2.小结 :所我们由衷赞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4.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博物馆、艺术馆”? 1.学生欣赏图片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
哪几部分组
成?
3.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
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
园的宏伟建筑的? 4.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
结合修饰语,想
象当时的景观。
5.感情朗读。
1.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
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2.课件演示:众星
拱月、 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
思?体会圆明园布
局的巧妙。
)
3.课件展示:圆明
园景观、收藏的文物及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