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出示圆明园图片
图片上有些什么?这里美吗?这就是现在的圆明园,100多年前的圆明园可不是这样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
听老师谈话
听读
观看图片
思考交流
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图片,感受现在圆明园的落魄
二、学习2-4自然段
(一)自由读2-4自然段,并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圆明园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朗读训练、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北京?北京有哪些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圆明园的课文——(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众星拱月”、“瑰宝”、“精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扬荣知耻的时代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回答问题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
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
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5【设计思想】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共50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解读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初读,同位接读,互相正音。
方式读课文,边PPT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
问题,如还不能
解决,可以问旁
边的同学或问
老师。
3.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作者
围绕圆明园写
了几处美景?
这样的人间仙
境被一把罪恶
的大火付之一
炬,同学们心中
有何感想?
(四)感悟昔日辉煌
1.教师引领学生感悟辉煌灿烂的圆明园。
问题: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
天?问题: 你们想去看看吗? 2.小结 :所我们由衷赞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4.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
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1.学生欣赏图片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 3.齐读课文第
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4.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
5.感情朗读。
1.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
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2.课件演示:众星
拱月、 理解“众
星拱月”是什么意
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 众星拱月1.jpg 3.课件展示:圆明
园景观、收藏的文物及珍宝。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共50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要学很多。——洛克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 设计作业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5篇)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篇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揭题1、师:请大家出自己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正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
注意“毁”的笔顺。
2、师:好,接下去,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请告诉大家!好你这种感觉找对了,请大家齐读课题。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走进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要求: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二、直入中心1、好,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课文哪几句话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还有吗?2、看看这三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举世瞩目,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举的意思就“全”。
地球人都知道。
此时此刻你中有一股怎么样的情感油然而生?(自豪)从最大的这词你体会到什么?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能体会到什么?作为国人的自豪感,好哪你就带这种感觉读读这三句话。
过渡:同学读得真好,读书就这样不但读其书还要悟其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呀!这样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铺照的园明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还是进入看看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四两节看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大家边读边划开始。
三、教学三四节1、“有”的教学好来交流一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好,这么多人举手,为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人就只说一个或两个。
好请你来说。
安澜园:同学们安澜园,可是一个好地方呀,乾隆六巡江南四次就住在这个安澜园呀你把安澜园写上去吧,沾沾皇气呀!狮子林:它是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呀,里面如八阵图一样,变化莫测就连诸葛亮进去也要迷路呀。
平湖秋月:泛舟夜游西湖看着到映在湖中的明月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词,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呀!雷峰夕照:在夕阳的余辉下,雷峰拉着自己长长身影在诉说不水仙与白娘子不朽的传奇,哪是何等浪费事情呀!蓬莱瑶台:海上仙子国呀连当年秦始皇都想在这里长生不化呀,你去沾沾仙气吧青铜礼器: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呀名人书画:也有可能就王羲之的手稿呀,你写上去,注意把字写得跟王羲之差不多好就行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憎恨。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再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珍贵文物,从而突出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把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文始终。
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丰富,更贴近生活。
二、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在教学设计,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前参与就是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他们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初读,同位接
读,互相正音。
方式读课文,边问题,如还不能PPT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
解决,可以问旁
边的同学或问
老师。
3.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作者
围绕圆明园写
了几处美景?
这样的人间仙
境被一把罪恶
的大火付之一
炬,同学们心中
有何感想?
(四)感悟昔日辉煌
1.教师引领学生感悟
辉煌灿烂的圆明园。
问题: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问题: 你们想
去看看吗? 2.小结 :所我们由衷赞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4.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博物馆、艺术馆”? 1.学生欣赏图片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
哪几部分组
成?
3.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
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
园的宏伟建筑的? 4.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
结合修饰语,想
象当时的景观。
5.感情朗读。
1.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
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2.课件演示:众星
拱月、 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
思?体会圆明园布
局的巧妙。
)
3.课件展示:圆明
园景观、收藏的文物及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