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教学提纲
饮用水水质检测教案

关于饮用水水质检测教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教案将对饮用水水质检测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用水水质检测的意义和必要性。
2.掌握饮用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3.了解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进行实验操作,掌握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技术。
二、教学内容1.饮用水水质检测的意义和必要性饮用水的质量与人们的健康、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胃肠炎、肝癌、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如果长期饮用污染的水,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2.饮用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1)自然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主要有岩石、土壤、空气、大气尘等。
(2)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农业、医疗废水、城市化、生活污水、化学品等。
(3)饮用水污染物: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农药、化学物质等。
3.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物理性质检测:物理性质检测主要包括颜色、浊度、味道、PH值、电导率等。
(2)化学性质检测:化学性质检测主要包括溶解性、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
(3)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菌落总数、菌群、大肠菌、耐热菌群等。
4.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讲授、实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相关实验操作。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检测不同来源的饮用水的水质。
四、教学材料1.教师用PPT2.实验器材:比色皿、减压过滤漏斗、滴定管、烧杯、恒温槽、蒸馏水机、玻璃棒、玻璃移液器、显微镜、离心机等。
3.化学试剂:氨水、硝酸银、硫酸铜、钾铁氰化钾、亚硫酸钠、酚酞指示剂等。
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

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一、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衡量水体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这些指标直观地反映了水体的外观特征和基本性质。
1.颜色:颜色是反映水体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使用比色盘来测定水体的颜色深浅。
饮用水颜色过深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有机物或铁锈、铜锈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2.浑浊度:浑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多少。
常见的浑浊物质包括泥土、泥沙、微生物等。
浑浊度较高的饮用水可能导致口感不佳,甚至引发肠胃不适和传染病。
3.气味:气味是反映水体是否有异味的指标,常见的异味包括腐败气味、臭气、化学品的气味等。
具有异味的饮用水可能暗示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适宜直接饮用。
二、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衡量水体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以评估水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营养成分的多少。
1.pH值:pH值是反映酸碱程度的指标,一般饮用水的pH值为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氨氮:氨氮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含有较高的氨氮,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
3.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广泛毒性的物质,如铅、汞、镉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主要通过水体进入人体。
因此,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4.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水体中的一类微生物指标,常被用来评估水体中是否存在致病菌的风险,如大肠杆菌等。
过多的大肠菌群可能暗示水体受到粪便、污水等污染。
三、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以评估水体的卫生状况。
1.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表征水体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应保持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
2.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肠道微生物的代表,其数量过多可能暗示水体中存在粪便或污水等污染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
3.绿藻:绿藻是一类常见的水中生物,其过多可能导致水体变绿,同时也暗示水体有机物质过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解读

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解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饮用水的检测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质的安全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指标及其意义,并解读其背后的含义。
首先,pH值是评估水质酸碱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中溶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人体的酸碱平衡范围为6.5-8.5,若饮用水的pH值偏离这个范围,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胃肠不适、骨质疏松等。
其次,浑浊度指标反映了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高浑浊度的水质可能与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存在有关。
饮用浑浊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肝炎等疾病。
因此,浑浊度的检测是评估饮用水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此外,电导率是饮用水中电解质含量的指标,其值越高表示水中的溶解物质越多。
高电导率的水可能含有过量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电导率的检测是判断水质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机物是农村生活饮用水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
有机物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损害。
常见的有机物检测指标有挥发性有机物和总有机碳含量。
挥发性有机物是对水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其检测结果与水质安全直接相关。
而总有机碳是对所有碳质的浓度进行测量,其值越高可能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越多。
最后,重金属是农村生活饮用水中的一类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等。
重金属的检测是评估饮用水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饮用含有重金属的水可能导致神经毒性、肝脏损伤、癌症等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指标及其意义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水质指标的合格性,人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因此,政府、社区和个人都应该重视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检测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天然水经常显示不同的颜色。
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硫使水呈浅蓝色。
藻类可以使水呈不同的颜色,如绿色、棕绿色、暗褐色、绿宝石色等。
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
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质引起的,也就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后的颜色,而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
色度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色度不应大于15度。
浑浊度: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颗粒,使得原本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现象,其浑浊的程度称为浑浊度。
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细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带色有机物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细微的悬浮物所造成。
这些悬浮物质能吸附细菌和病毒,所以浑浊度低有利于水的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确保给水安全是必要的。
浑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用以表示水的清澈或浑浊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臭和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臭,口尝到的称为味。
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硫化氢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氯化钠带有咸味,含硫酸镁等带有苦味;含硫酸铜带有甜味,而铁高的水带有涩味。
臭和味超标会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
根据水的臭与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标准是无异臭、异味。
可见物: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主要来源于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健康至关重要。
饮用水的质量不仅涉及到人的健康,也关系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饮用水的检验指标及其意义成为了科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饮用水的常见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一、常见饮用水检验指标1.pH值:饮用水的pH值是指水的酸碱程度。
饮用水的pH值在6.5至8.5之间,保持中性或略偏碱性,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低于6.5或高于8.5的饮用水易引起人体的消化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
2.总溶解固体(TDS):TDS是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量。
高TDS值可能表示水中含有过量的矿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影响人体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水的味道和口感。
3.浑浊度:浑浊度是饮用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常用浑浊度计进行测量。
高浑浊度的饮用水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沉淀物、有机污染物等,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4.余氯(自由氯):余氯是指饮用水中未与有机物和无机物反应的游离氯的量。
合适的余氯含量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保持水的卫生安全。
5.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类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常见的细菌菌群。
饮用水中存在较高的总大肠菌群可能表示水源被粪便污染,存在潜在的致病风险。
6.重金属:重金属是饮用水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如铅、镉、砷等。
长期接触过量的重金属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二、饮用水检验指标的意义1.保障人体健康:检验饮用水的指标能够及时发现污染源和污染物,对饮用水的消毒、净化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人体健康。
2.环境保护:饮用水检验指标能够监测水源地、水库及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及减少水源地被污染,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3.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通过饮用水检验,能够了解水源的质量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饮用水检验指标可为水环境的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及时检测和报告水源地、水库等供水管道是否存在污染,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无机非金属指标,该指标对于评估饮用水的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增加,确保饮用水安全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
因此,开发和改进现有的检验方法以确保水源质量和供应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提供一个总体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从简述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开始,并探讨无机非金属指标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会详细介绍生活饮用水无机非金属指标检测方法,其中包括总溶解固体(TDS)测定方法、酸碱度(pH)测定方法以及氨氮测定方法(NH3-N)。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提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无机非金属指标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检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指标检测方法,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饮用水质量评估。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改进和完善生活饮用水标准提供一些建议,并促进人们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与关注。
2. 正文:2.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简述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是通过对水样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来评估水质是否合格的一种科学方法。
2.2 无机非金属指标的重要性无机非金属指标是评估生活饮用水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这些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TDS)、酸碱度(pH)和氨氮浓度(NH3-N)。
总溶解固体是衡量水中溶解物含量的指标,直接影响着水的口感和清洁度。
酸碱度决定了水体的酸碱程度,对人体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氨氮浓度可作为有机污染物或其他环境问题存在的指示物。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来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什么是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是指用于评估饮用水质量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判断饮用水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2.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作用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通过对饮用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保证人们饮用的水源无害于健康,预防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分类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用于描述饮用水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浑浊度、气味等。
常见的物理指标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温度等。
3.2 化学指标化学指标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3.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如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常见的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等。
3.4 放射性指标放射性指标主要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放射性指标包括α射线、β射线等。
4.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如果饮用水中某些指标超过了卫生标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举例来说,高浓度的重金属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微生物指标超标可能引发肠道感染等。
因此,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发现饮用水中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报告指标

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报告指标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们日常饮用、烹饪和卫生用途的水源。
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都设立了一套严格的指标和标准来检测和检验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指标。
1.pH值pH值是生活饮用水检测的一个基本指标,它反映了水的酸碱性。
理想的pH值范围在6.5到8.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导致水质的酸碱中和失衡,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2.溶解性固体总量溶解性固体总量是水中各种溶解固体的总量。
它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例如硫酸盐、氯化物和有机污染物等。
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浓度越高,水质越差。
常见的溶解性固体总量指标有电导率和TDS(总溶解固体)。
3.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总数。
它们是一类具有致病风险的微生物。
检测总大肠菌群是判断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依据。
通常,生活饮用水中每公升不能超过100个总大肠菌群。
4.氨氮氨氮是水中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浓度指标。
氨氮增加通常与水体中的氮肥、废物和污水排放相关。
高浓度的氨氮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癌症。
5.重金属重金属是生活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例如,铅、镉、铬和汞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常规的水质检测通常会包括对重金属的检测。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例如余氯、有机污染物、酸碱度、氟化物、硝酸盐和砷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自己的标准和限值,并以此来评估生活饮用水是否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我们每天都应该注意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的监测。
同时,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 (2013-08-29 09:25:14)转载▼水是生命之源。
水约占成年人体重65%,人体内一切代谢反应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水是生命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
既然水对于人体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水才符合人们生活饮用水呢?我们又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它的好与坏呢?对此,党和国家亦十分重视,早于1956年我国就首次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后经多次修订,1985年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旧的标准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
因此,新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水质标准的接轨,新标准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包括五大类指标:分别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与消毒有关指标、放射性指标。
以下就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指标及意义作一些浅析。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天然水经常显示不同的颜色。
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硫使水呈浅蓝色。
藻类可以使水呈不同的颜色,如绿色、棕绿色、暗褐色、绿宝石色等。
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
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质引起的,也就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后的颜色,而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
色度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色度不应大于15度。
浑浊度: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颗粒,使得原本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现象,其浑浊的程度称为浑浊度。
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细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带色有机物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细微的悬浮物所造成。
这些悬浮物质能吸附细菌和病毒,所以浑浊度低有利于水的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确保给水安全是必要的。
浑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用以表示水的清澈或浑浊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臭和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臭,口尝到的称为味。
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硫化氢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氯化钠带有咸味,含硫酸镁等带有苦味;含硫酸铜带有甜味,而铁高的水带有涩味。
臭和味超标会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
根据水的臭与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标准是无异臭、异味。
可见物: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主要来源于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
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
水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中絮凝物的残留。
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可造成水中大量有色悬浮物的产生。
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物会影响饮用水的外观,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标准规定肉眼可见物应为无。
pH值:水中氢离子活度倒数的对数值。
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pH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
当然水中pH越接近血液pH即7.35-7.45最好。
但是在人类进化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近一百年来的自来水,pH均在6.5-8.5之间,因此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人体内都具有强的pH缓冲及调剂能力,标准pH6.5-8.5。
铁:铁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铁是地壳层中第二丰富的金属,自然界中元素铁是罕见的,二价或三价铁离子易与氧和硫的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亚硫酸盐。
铁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天然水。
它以胶粒或可见的颗粒悬浮液体中,也可能与其它矿物或有机物以络合物存在。
地面水中的铁通常以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出现,而较易溶解的二价铁可能在脱氧的情况下出现。
当水中含铁量小于每升0.3毫克时,难以察觉其味道,达每升1毫克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超过每升0.3毫克,会使衣服和器皿着色,在每升0.5毫克时色度可大于30度。
铁能促进管网中铁细菌的生长,在管网内壁形成黏性膜,标准限值为每升0.3毫克。
锰:锰是地壳中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常和铁结合在一起。
高浓度锰有毒性,锰主要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颓废、肌张力增加、震颤和智力减退等中毒症状。
但还未达到此水平时根据味道就需对水进行处理了,当锰的质量浓度超过每升0.1毫克,会使饮用水发出令人不快的味道,并使器皿和洗涤的衣服着色,标准限值为每升0.1毫克。
铜:铜是人体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陈代谢中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化过程。
成年人每天需铜约2毫克,小孩需铜量比成年人高,婴儿缺乏铜会发生营养性贫血。
天然水中含铜量较少,而工业废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铜量。
铜的毒性小,但过多则对人体有害。
根据现有资料,水中含铜量达每升1.5毫克时,即有明显的金属味;含铜量超过每升1毫克时,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绿色。
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铜量不超过每升1毫克。
锌:天然水中的锌含量很少,锌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
锌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
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锌约为每公斤0.3毫克,成年人每天摄取量平均为10~15毫克。
但摄入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克的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
水中含锌每升10毫克时呈现浑浊,每升5毫克有金属涩味。
我国各地水中含锌量一般都很低。
根据感官性状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锌含量每升1毫克。
挥发酚类:水中含酚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特别是炼焦和石油工业废水,其中以苯酚为主要成分。
在酚类化合物中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臭的,主要是苯酚、甲酚苯、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类化合物。
挥发酚类有蓄积性,对人体和渔业生产的危害都很大,并且是缓慢而持久的。
苯酚能使细胞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沉淀,小剂量时有类似水杨酸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枢,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其口服致死量约2~15克。
当水体含酚量达每升9~15毫克时,鱼类不能生存。
苯的中毒症状为苯醉、昏睡、刺激眼和呼吸道,而主要危害在神经系统。
酚的中毒表现为胃肠炎、呼吸道病变,会引起血压降低、体温下降、呼吸中枢麻痹。
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每升0.002毫克。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目前,国产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消除。
人体摄入少量洗涤剂,很少表现有害作用。
但是,当水中浓度为每升0.5毫克时会产生泡沫,超过每升0.5毫克时有异味,进入肠胃后有刺激粘膜的作用,甚至引起腹泻、腹痛,标准限值为每升0.3毫克。
氯化物:几乎所有的水中都存在氯化物。
氯化物常与钠结合,较少与钾、钙、镁结合,氯化物是水中最稳定的组分之一。
它的来源包括天然矿物沉积物、海水入侵、农业或灌溉排水、城市采用氯化物盐类融化冰雪后的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饮用水中过高氯化物增加铸铁、钢及其它金属管道的腐蚀速度,味觉敏感的人在氯化物低至每升150毫克时就可觉察;当大于每升250毫克时会产生明显的咸味,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
硫酸盐:水中硫酸盐主要来自石膏和其它含硫酸盐沉积物的溶解;海水入侵、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在充分嚗气的地面水中氧化及制革、纸张制造中使用硫酸盐或硫酸的工业废水。
在大量摄入硫酸盐后出现的最主要的生理反应是腹泻、脱水和胃肠道紊乱。
人们常把硫酸镁含量超过每升600毫克的水用作导泻剂。
当水中硫酸钙和硫酸镁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每升1000毫克和每升850毫克时,有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水的味道令人讨厌、不能接受。
硫酸盐同样会对输水系统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
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是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
其主要成分有钙、镁、钠、钾离子和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和硝酸离子。
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每升1000毫克时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因为过高的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会造成口味不佳和水管、热水器、热水壶及家用器具的使用寿命减短,因而引发居民的反感。
同样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浓度过低,也会因为过分平淡无味而不受人们欢迎,同时也会对输水管道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总硬度: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及非碳酸盐硬度。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重碳酸盐所形成,也能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经过加热煮沸可以沉淀除去,也称为暂时性硬度。
我们平时烧水后,容器中白色的沉淀就是此类碳酸盐。
非碳酸盐硬度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所形成,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不能除去,也称为永久性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
水中的钙,镁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盐类的溶解。
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能促进钙、镁的溶解。
各地水源水中的硬度相差很大,最低的可在每升数毫克,最高的可达几千毫克。
一般认为,水中的硬度在维持机体的钙、镁平衡上具有良好作用。
但硬度过高对机体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在习惯饮用软水之后,改用硬度过高的水,开始时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但一般在短时间内即能适应。
硬水在烹调上,钙、镁与蛋白质结合,使肉类和豆类不易煮烂,影响消化吸收率。
硬度过高,不仅消耗肥皂,产生水垢,腐蚀容器设备,也能影响水的味道,甚至影响胃肠功能。
标准限值为每升450毫克。
耗氧量:耗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的氧化剂和氧化条件下的可氧化物质的总量,并以消耗的氧表示。
耗氧量是一个规定条件下的可氧化有机物的相对总量,必须在统一的方法之下才有可比较的意义。
耗氧量是反映饮用水有机污染总体水平的指标。
标准限值为每升3毫克。
氨氮:氨氮以离子态铵和非离子态氨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
两者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和水温。
非离子态氨所占的比例随着水温和pH的升高而急剧增加。
氨氮在一定条件下和氯作用会生成氯氨。
氨氮在一定条件会被转化成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
水中氨氮是影响感官水质指标因素之一。
氨氮的浓度与有机物的含量、溶解氧的大小有着相关性,标志着水污染的程度。
氨氮指标可指示排泄物污染。
标准限值为每升0.5毫克。
二、毒理指标氟化物: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氟可以通过水、食物、空气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适量的氟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元素,有利于预防龋齿发生,调查资料表明,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可致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