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1)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演示法:通过图像资料和实例,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和实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地球仪等。
2.准备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基本运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图像资料,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同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图像资料,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地球的自转运动,那么,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学生:公转运动。
学生浏览书本内容,通过比较填写下表: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24小时(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一年;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b.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四、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对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明白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阻碍。
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讲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来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讲明太阳直射点的回来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讲明讲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图”让学生明白得并把握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教具预备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1.20、图1.22投影胶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伙儿归纳、概括一下?(学生摸索、回答)(教师归纳、引导)对!地球处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内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这确实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1.4 地球运动的差不多形式——自转和公转(板书)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差不多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X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快乐点击(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一半。
因此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下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方的时刻早。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5)产生地理现象: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X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
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介绍地球的日、夜、四季变化等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因,以及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点与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的变化;3.地球公转引起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熟悉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以及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的规律;3.具备使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2.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资料、课件等辅助教具,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通过课件或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日、夜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2)自转的概念和规律接下来,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自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
(3)公转的概念和规律紧接着,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4)巩固与提高最后,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并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五、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与评价方法1.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好教学节奏,避免时间不足或时间过长的问题;3.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0° 30° 60°
北极
0° 30° 60°
南极
A
B
C
TONGWEN
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先平行照射静止地球仪上 的A点,看C点是黑 夜还是白天。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仪,观察A点和C点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A点,探讨A、B、C三点 各是什么时间?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B、C两点,哪一点先见 到日出和日落。 ◆记录: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想象假如地球是个自身发光或者透明的球体,那么 会有什么现象? ◆ 想象假如地球不自转,那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TONGWEN
第 3页
TONGWEN
布置作业
※ 参观或DIY日晷仪
※ 观察一天中旗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 的变化,分析原因。
※ 观察每天中午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 分析原因。
第
十
四
届 教 育
谢谢大家!
教
学
展
示
活
动
第
十 四
题目:地球的自转
届
教
育
教
学 展
北京市同文中学 杨廷稳
示
活
动
TONGWEN 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呢?
活动一: 模拟与 演示 TONGWEN
TONGWEN
第一种: 太阳每天绕地球自东向西转一周 第二种: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绕太阳转一周 第三种: 地球每天自己绕着自己自西向东转 一周
TONGWEN
TONGWEN
火星 地球 金星
哈雷彗星 水星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地轴地球绕地轴的不停地旋转运动,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轴实际上看不见的。
b5E2RGbCAP2、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在地球上看天地的旋转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恒星及太阳随着天球在自东向西旋转,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为什么呢?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plEanqFDPw5、地球每天自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地球自转运动是不均匀的,有季节变化、长期变化及不规则变化。
如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使自转速度减慢,但这种变化不大,每100年日长增加1〜2毫秒。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是每年3〜4月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5〜0.6毫秒。
DXDiTa9E3d6、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RTCrpUDGiT7、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670米,南、北纬3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447千米,南、北纬6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837千米。
在赤道处高度相差100米,每小时线速度相差26米。
5PCzVD7HxA8、地球自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地理初中七年级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理初中七年级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对于地理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1. 自转轴和赤道地球的自转是围绕着自转轴进行的,自转轴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两个极点。
自转轴在地球上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即北极和南极。
而与自转轴相垂直的平面称为自转面,自转面与地球的赤道相交形成一个线段,被称为地球的赤道。
2. 自转速度和时间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有规律的,平均每小时约1670公里。
这也就是说,地球每小时自转一周。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恒定,所以地球自转所需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即24小时。
因此,我们通常将一个自转周期称为一天。
3. 区分昼夜和时间的变化地球的自转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昼夜是地球自转和太阳光照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正向着太阳的一面,正处于白天;而当地球的某一地区背离太阳的一面,正处于黑夜。
而在两个极点附近的地区,则经常性地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昼指的是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地区整天都处于白天;极夜指的是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地区整天都处于黑夜。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公转轨道和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是一个基本上近似于椭圆形的形状,被称为椭圆轨道。
与公转轨道相对应的平面被称为公转面。
2. 公转周期和平均距离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365天零6小时。
每个公转周期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它被称为一年。
此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约1.496亿公里,这个数值被称为天文单位。
3.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我们了解季节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初一地理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初一地理课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表等工具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图片或演示PPT。
2. 教材准备:地理教材《地球与地图》第一章。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播放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或展示精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做小组讨论,记录自己的想法。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区别。
2. 通过黑板、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解释地球自转导致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的原因。
Step 3:实地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活动。
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日出和日落的变化,同时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高度和阳光照射面积的变化。
Step 4:整理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返回教室,整理观察结果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如下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导致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Step 5: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和体会,同学们一起讨论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再理解和认识。
Step 6:评价与反思(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进行探讨。
-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和公转?- 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或者公转速度变慢,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老师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
4.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微小的扁平效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略微扁平
5.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地球自转和公转用于确定方向和位置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气候patterns
-培养地理素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启发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发对地球运动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句子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图标、颜色标注、箭头指示等视觉元素,使得板书更加生动和直观。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作物生长周期和农业规划有重要影响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星空观测:通过观测星空变化推断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仪观测:使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物理探测: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物理模型
-天球仪:展示星空和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模型
2.通过实际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加深对影响因素的理解。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规律,了解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思考。
2.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二、观点诠释
1. 自转: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自转一周为一日,造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公转: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一周为一年,造成季节的变化。
三、原理和规律
1. 自转原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自转速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时差,形成了时区的划分。
2. 公转规律: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地球离太阳近时为近日点,离太阳遥时为遥日点,造成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四、对地球的影响
1. 自转影响: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了生物的发展和活动规律。
2. 公转影响:地球公转造成了季节的变化,影响了气候和植被的分布。
五、拓展延伸
1.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2. 观察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比较不同行星的运动规律。
六、小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规律如此精密,我们应该珍惜地球,珍爱环境,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故里。
七、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2. 自主探究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撰写一篇小结报告。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
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
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
(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
(讨论或学生举例)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
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
(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初中地球公转自转 教案
初中地球公转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
4.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1. 自制多媒体课件。
2. 地球仪。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浏览书本内容,通过比较填写下表: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交替等。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 讲解五带的界限及特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
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让位学生人,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可用一较大的透明的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并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
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
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
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
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
小结:(边小结边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承转: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这两种运动,请大家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运动的方向怎么样?
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课堂小结: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动动手,测量竿影的长度和方向。
首先,在学校空旷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写下表:
次数观察时间竿影长度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早上,竿影在边,中午,竿影在边,
下午,竿影在边。
时,竿影最短。
请你想一想,这个观察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公转的轨道是椭圆
(4)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
(5)地球公转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