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概要世界的区域类型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
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从区域环境中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人们又通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环境。
如果人们的区域开发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章教材作为区域开发与整治部分的开篇,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介绍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教材共四节。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阐明了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学习后面各章节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主要介绍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部的差异和区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材以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为例,分析了造成区域差异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本节介绍了我国东、中、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及其成因,指出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材首先说明了当代经济的两大发展特征,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阐述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分析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最后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原因、集群效应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点拨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的整治与开发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本章又是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概括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帮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2)
重点题型整理
1. 定义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区域”的基本含义,定义不同类型的区域,并解释各类区域的特征。
答案:自然区域是指由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相似性所形成的区域,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经济区域是指由经济活动和文化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区域,如欧盟、长三角等;行政区域是指由政府行政管理所划分的区域,如省份、城市等。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区域的基本含义”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 学生计算机和网络连接
- 教学用地图和图表
- 教学用地球仪
高中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二)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P4“活动”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参考答案:交通运输线路由线装逐渐变为网状,交通运输方式由早期的河运逐渐到中、晚期以陆路交通为主。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三、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而且要识记。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参考答案: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者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3、引导学生做P7页活动14、结合“活动”3阅读P6-7页的内容,讲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大致演进过程。
(三)【课堂小结】:(四)、巩固检测: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三大自然区的名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2)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AB间_____________________、BC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间_______________。
(3)东部季风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请画在图上适当的位置。
(5)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高中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docx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学习重占J区域的主咯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四、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五、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一、区域的主要特征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区域之间有显著的____________ o4、区域具有_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o二、区域空间结构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o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等。
3、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o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状有: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5、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__________________ 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状和___________ 状,城市和工业呈现_____________ 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状。
高二地理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地域空间①通常指一定的:区域的概念.12.主要特征。
界线②区域具有一定的)1(。
差异性④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和连续性相似性③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2(。
功能⑤特色和、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3(。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的联系⑥区域之间是相互)4(二、区域空间结构。
形式空间分布⑧关系和相对位置⑦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概念.1区域开放程度和、水平城市化⑩、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活动⑨、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因素.2。
等对外联系⑪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地域城镇⑬地域和乡村⑫一个区域可划分为,从总体上看)1(面相结合的、线、点,交通运输等产业、农业⑮、工业⑭区域是汇集,从空间分布形式看)2(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三次产业⑯产业结构指:概念.1⎩⎪⎨⎪⎧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
等劳动力素质○22、资源配置状况、经济发展水平○21、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因素.2比重以及就业○24三次产业的,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23指三次产业占: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3。
等内部构成○25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归纳】1.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学习重点、难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3.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学法指导】1.采用比较法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2.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区域之间的显著差异【自主学习】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各有什么表现?举例说明区域之间自然界线:探究:观察图1-5,1-6,1-7,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特征。
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二、区域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①概念②形成:③影响因素2、划分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并进行比较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各有什么不同?探究:①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②观察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1、区域产业结构和影响因素①产业结构:。
②影响因素:。
③阅读教材,明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及所包含的内容。
2、比较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探究:完成课本第七页活动探究1,2,3.【巩固检测】区域是地球上的基本的空间单位。
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B.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5.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A.农业和工业B.城市和工业C.城市群和工业群D.铁路线和公路线【问题生成】【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导师评价: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doc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坏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2区域产业结构[学习难点】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材自学】自学教材P2—P5,独立完成下列知识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___________2区域主要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具有一定的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 ________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具冇一定的____ ,特色和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ZI'可是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和关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索的___________ 关系和_________ 形式。
2.影响因素: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町划分为地域和地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 _______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 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o三、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特征;2. 掌握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二、教学内容1. 区域的基本含义2. 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方法3. 区域的形成和演变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地理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引导学生讨论地理区域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包括物质区域和功能区域两个方面。
物质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自然、经济、文化等特征的地区,例如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功能区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其特殊功能或特定活动的集中而形成的区域,例如城市经济圈、农牧交错区等。
同时,讲解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包括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行政区域等。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典型的区域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区域特征和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差异和发展现状;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的区域差距如何缩小等。
学生可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4.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区域的定义、划分标准和方法以及区域的形成和演变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板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物质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自然、经济、文化等特征的地区;- 功能区域:由于特殊功能或特定活动的集中而形成的区域。
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地理条件;- 经济条件;- 文化条件;- 行政区域。
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物质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功能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和案例分析等不同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了解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学会分析和解释不同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际问题中,培养了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学习重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1.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什么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是什么?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3.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4.从空间分布的形式来看,各种产业活动都有什么特点?5.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6.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7.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合作探究】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巩固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5.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6.2008年末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此事件说明了区域的发展变化明显受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案: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区域。
2.了解区域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掌握区域划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区域划分和研究。
教学内容:1.区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区域的类型和特征3.区域的划分和研究方法4.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提问:你们对地理学中的“区域”一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解释和讲解(20分钟)1.讲解区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区域是指地理空间中具有一定特征的一块地区。
-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划分,比如地理特征、人文特征等。
2.介绍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功能区域:以其中一中心点为核心,辐射特定功能的地区,如市中心商业区、港口区等。
-自然区域:以自然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气候带、植被带等。
-文化区域:以人文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语言区、宗教区等。
-经济区域:以经济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等。
-行政区域:以行政管理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市、县、省等。
三、划分和研究方法(30分钟)1.介绍区域的划分方法。
-形态划分:根据区域特征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划分,如界线划分、格网划分等。
-功能划分:根据区域内不同功能需求的差异进行划分,如农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层次划分:根据区域内不同等级的特征进行划分,如城市等级划分、行政区域划分等。
2.讲解区域研究的方法。
-实地调查:通过走访和观察的方式获得地理信息。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进行区域研究。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区域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结果。
四、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20分钟)1.介绍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为地理研究提供基本单位和研究对象。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区域规划和管理依据。
-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础。
2.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意义。
高二地理《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Region )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新-课-标-第- 一-网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
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
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
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2、区域( Region ) 的主要特征(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小结:区域界线有虚有实;内部相对一致,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具有一定特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页的活动题的第2、3题方法点拨:如何归纳、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2. 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地形(地势)、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补给类型,流量变化,水能蕴藏)、土壤、植被。
3. 人文经济特征:工业和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域特点、城市交通、人口、资源和能源类型、特点、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单元一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二、课标解读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3.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4. 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 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三、学科素养1.通过路区域图分析,渗透对学生地进空间观念的培养;2.图文材料探究环节,体现学生人地关实证意识;3.通过区域发展事物分析,渗透人地观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区域有了初步的小结,本节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提高上四、设计理念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正确的人地关。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湘教版必修3
三 维 目 标
教师活动 (投影图片)山西地形图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
设计意 图 激发学 生学习 积极性
教学反馈
第 一 层 次 教 学
导
坐标为北纬 34°34'~40°43'、东经 110°14 ' ~114°33'。东西宽约 290 公里,南北长约 55 0 公里,全省总面积 15.63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 国总面积的 1.6% 。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山区、 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 1 000 米至 2000 米之间。 山西外缘有山脉环绕,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 季短而炎热多雨, 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 区。平均降水量为 400 到 650 毫米。年平均气温 3 ~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主要 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经 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以煤、 铝土、 铁等为最。 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风景名胜较多。较著 名的有云冈石窟、 五台山寺群、 晋祠、 应县木塔、 永乐宫、悬空寺、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洪洞 大槐树等。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区 域的地理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 学习。
1、利用书本已知知 识自主解答投影出 的问题。 2、 同桌间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中存 在的疑难 3、教师适时点拨
让学生 对课本 知识有 基本了 解和简 单分析 应用, 让 学生体 会到获 得知识 的快乐。
知识 反馈
请你阅读 4—5 页活动,结合问题 1、 先独立完成, 然后合 2, 思考该活动主要考查什么, 试着做出 作交流, 共同解决疑 解释。 难。 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合作探究 完成课本 2—3 页活动 1、2、 3 完成课本 7 页活动 1、2、3 1、学生合作讨论 完成 2、教师点拨,出 示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让学 生学会应用所学知 识, 分析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2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umAygmBImw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是重点;2、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及影响因素为难点。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逻辑推理法四、授课过程<一)、前言介绍地理三是在学习了地理一和地理二,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umAygmBImw本书共分三章,其中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内容。
而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学习第二章的基础。
umAygmBImw (二)、新课导入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区域<撒哈拉沙漠、亚马逊平原、东非高原、喜马拉雅山),引入新课。
<三)、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四)、区域的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答: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或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记住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基本特征(2)记住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记住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说出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4)记住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学习重难点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学习的重难点,精读教材,查找资料,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各小组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链接知识要点1 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特征表现界线有虚有实内部一致差异明显有一定特色区域之间联系
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文)区域之间自然界线:
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800mm400mm200mm
2、气候区域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1月份0亚热带与温带
3、水文界线内外流区域长江与黄河长江与珠江
4、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黄海与东海东海与南海区域的四个特征记忆法:“边界、异同、特色、联系”知识要点2 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形成是的结果影响因素
2、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范围(大或者小)产业活动联系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知识要点3 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和影响因素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我国三个产业划分:产业内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比重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低区域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3、区域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中期晚期
五、达标训练
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相同的特色
2、下列各区与其特色优势、功能搭配正确的是:()
A、矿区-交通优势
B、旅游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特色
C、中心商务区-艺术特色
D、文化区-商业功能
3、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4、从空间分布看,下列地理事物表现为点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5、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正确的叙述是:()
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
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
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
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①三次产业就业比重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④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的阶段顺序大体是:()①
一、
二、三
②
二、
一、三③
二、
三、一④
二、一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9、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判断理由是。
(2)四个地区中,工业相对发达的是和,判断理由是。
(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判断理由是。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A5408、
81、6
47、4
51、040627B116
74、
48、8
50、2
41、014908C43
40、9
19、5
40、0
40、56565D11
23、8
40、2
36、03140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教师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