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你知道幼儿园中有哪些区域吗?每个区域都有什么活动呢?2. 通过区域活动,我们可以进行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各种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各个区域吧!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园中常见的区域活动,如绘画区、角色扮演区、建构区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各种区域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3. 情感目标:培育幼儿们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享受在各个区域中的幸福时间。

三、导学过程1. 热身活动:与幼儿们一起玩“找不同”游戏,让他们从图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培育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导入主题: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介绍各个区域活动,激发幼儿们对区域活动的爱好。

3. 活动展示:引导幼儿们分组参与不同区域活动,如绘画区、角色扮演区、建构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活动乐趣。

4. 活动引导:老师在一旁指导幼儿们如何参与各种活动,鼓舞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5.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在各个区域中的收获和体会,鼓舞他们互相沟通和进修。

四、延伸活动1. 自主探究:让幼儿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里选择自己喜爱的区域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2. 想象游戏:组织幼儿们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

3. 创意展示:组织幼儿们进行区域活动效果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鼓舞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

五、小结通过本次《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不仅了解了幼儿园中常见的区域活动,还培育了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设力,援助他们享受在各个区域中的幸福时间。

期望大家在将来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探究各种有趣的活动,与小伙伴们一起幸福成长!第二课时一、导入在今日的活动中,我们将要进修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知识。

在幼儿园中,各个区域的设置和活动打算对幼儿的进修和进步起着分外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区域吧!二、目标1. 了解幼儿园的不同区域的设置和功能。

《区域特征导学案》

《区域特征导学案》

《区域特征》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呢?这就是因为每个地区都有其奇特的区域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什么是区域特征,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

二、目标1. 了解区域特征的含义;2. 掌握不同地区的特征及其原因;3. 能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

三、导入案例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比如北方地区的人们更喜欢吃面食,而南方地区的人们更喜欢吃米饭。

这种差别是由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造成的。

四、知识点解析1. 区域特征是指不同地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奇特特点。

2. 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等。

五、案例分析1.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使得北方人们更喜欢吃面食,如面条、馒头等;北方人的性格更加豪爽直爽。

2. 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方人们更喜欢吃米饭,如米饭、粥等;南方人的性格更加温和精致。

六、思考讨论1. 你认为地理环境对区域特征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你身边的人们有哪些区域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3. 你能否举例说明不同地区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区域特征?七、拓展延伸1. 请通过网络搜索或图书查阅,了解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并做一份简短的调研报告。

2. 请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珍爱和传承各地区的奇特区域特征。

八、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区域特征,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塑造了每个地区的奇特特点,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区域特征。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留意并体会不同地区的魅力所在。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中的不同区域及其功能;2.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3.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确定各个区域的设置和功能,包括角落、游戏区、绘画区、阅读区等;2. 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如玩具、绘画纸、彩笔、图书等;3. 设计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确保能够吸引幼儿参与。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为“幼儿园区域活动”,并简要介绍各个区域的功能;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参观各个区域,并了解该区域的功能和特点;3.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4.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结,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各个区域的体验和感受。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等;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记录,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结合幼儿的表现和作品,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活动提供参考。

五、延伸活动:1.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相应的延伸活动,如绘画比赛、角色扮演等;2. 继续加强幼儿对各个区域的认识和理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通过这次“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愿每个幼儿在这个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快乐成长!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类和特点。

3.学习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教学中,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特点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规划、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区域活动的定义: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合作伙伴和活动方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

2. 区域活动的特点: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创新性。

3. 区域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空间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看区域活动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区域活动的基本情况。

2. 讲解:教师讲解区域活动的定义、特点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区域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曾经参与过的区域活动,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个区域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5.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分组进行区域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教师巡回指导和评价。

6. 成果展示:各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区域活动成果,包括活动内容、合作伙伴、活动方式、实施过程和效果等。

7. 总结反思:全班共同总结本次区域活动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空间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区域活动成果,包括活动内容、合作伙伴、活动方式、实施过程和效果等。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区域活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区域活动表现,给予建议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1. 思考本次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一、课前思考- 1. 你们在研究地理前,对地理有什么认识?- 2.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3. 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二、课堂导学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简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习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所以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的形状。

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地球的形状及其与地图的关系。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并深入研究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四、课后练1. 请写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信息科学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 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区域分析导学案范文

区域分析导学案范文

区域分析导学案范文
一、导学目标:
1.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运用区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区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区域分析的实际应用。

三、导学步骤与方法:
1.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中的“地理区域”概念,并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区域?区域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性?
2.学习: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课件,了解区域的概念和重要性。

3.实践: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区域分析。

4.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将实践中的结果进行汇报。

5.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分析方法的其他应用场景,并结合实际问题讨论。

四、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参考书籍、白板、黑板、PPT等。

五、达标评价: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区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学案(原创内含答案)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学案(原创内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学习目标】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阅读课本P3,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基础知识一】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___________,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属性:(1)有一定的_______、形状、范围和界线(2)有明确的_________特征(3)内部某些特征______________3、划分(1)指标:可用单一指标或_______指标;可按_______________特征和人文要素特征。

(2)目的: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达标评价一】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基础知识二】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1)概念:指那些_________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特征:可以按某一____________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划分出人文区(3)举例:根据____________划分出平原区和高原区;根据语言要素划分出方言区。

2、功能区(1)概念:指那些在_________紧密联系,具有某些方面的_________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观点和意义。

2.认识不同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3.掌握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

二、导学内容:1.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2.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3.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

三、导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什么。

2.讲解观点:简要介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和意义,让幼儿明白区域活动是指在园所内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各个区域中进行自主选择和探索,增进他们全面发展。

3.示范实践:老师示范不同区域活动,如角色扮演区、图书角、建构区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参与其中。

4.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动手设计一个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区域活动,并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6.总结反思: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将区域活动融入到平时的进修和生活中。

四、导学延伸:1.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家庭区域活动。

2.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区域活动的魅力。

3.展示效果:邀请家长参与区域活动展示会,让幼儿展示他们设计的区域活动并分享心得。

五、导学评判: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水平,评判他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进修能力和创造力。

六、导学反思:在导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加切近幼儿需求的区域活动,增进其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引言概述:区域活动教案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区域活动教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区域活动教案的定义和目的1.1 区域活动教案是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1.2 区域活动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具体的环境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2. 区域活动教案的设计原则2.1 与学习目标对应:每一个区域的设计都应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2 多样性和趣味性:区域活动教案应包含多样的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3 适应性和个性化:教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区域活动教案的实施步骤3.1 确定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每一个区域的学习目标。

3.2 设计区域任务:为每一个区域设计具体的任务和活动,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达到学习目标。

3.3 制定教学资源: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工具和设备等。

3.4 组织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区域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5 总结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

4. 区域活动教案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区域活动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2 挑战:区域活动教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同时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5. 区域活动教案的实例和应用5.1 科学实验区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5.2 语言交流区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5.3 数学探索区域:通过数学游戏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总结:区域活动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1 集合的概念》教学导学案(统编人教A版)

《1.1 集合的概念》教学导学案(统编人教A版)

【新教材】1.1 集合的概念学案(人教A版)1. 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与“不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 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 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1.数学抽象:集合概念的理解,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2.逻辑推理:集合的互异性的辨析与应用;3.数学运算:集合相等时的参数计算,集合的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时的运算;4. 数据分析:元素在集合中对应的参数满足的条件;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2-5页,填写。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一般地,把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________叫做集合(简称为_______).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_______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5.描述法(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__________.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 (2)新课标数学人教A 版必修1课本上的所有难题.(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4)由1,1,2,3组成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1,2,3}.( )(5)集合{(1,2)}中的元素是1和2.( )(6)集合A ={x |x -1=0}与集合B ={1}表示同一个集合.( )2.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 .0∈NB .π∈Q C.2∈Q D .-1∉Z3.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1,x 2,且x ∈A ,则x 的值是( )A .0B .1C .-1D .0或14.方程组⎩⎪⎨⎪⎧x +y =1,x -y =-3的解集是( ) A .(-1,2)B .(1,-2)C .{(-1,2)}D .{(1,-2)}5.不等式x -3<2且x ∈N *的解集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 .{0,1,2,3,4}B .{1,2,3,4}C .{0,1,2,3,4,5}D .{1,2,3,4,5}6.不等式4x -5<7的解集为________.例1 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A.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例2(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①12∈R;②2∉Q;③|-3|∈N;④|-3|∈Q.A.1个B.2个C.3个D.4个(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63-x∈N,x∈N,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例3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和a2,若1∈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变式1.[变条件]本例若将条件“1∈A”改为“2∈A”,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值.变式2.[变条件]本例若去掉条件“1∈A”,其他条件不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变式3.[变条件]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1和a2,若“a∈A”,求实数a的值.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3=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3)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3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点的集合;(3)大于4的所有偶数.例6(1)若集合A={x∈R|ax2+2x+1=0,a∈R}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A.1B.2 C.0D.0或1(2)设12∈⎩⎨⎧⎭⎬⎫x⎪⎪x2-ax-52=0,则集合⎩⎨⎧⎭⎬⎫x⎪⎪x2-192x-a=0中所有元素之积为________.例7用描述法表示抛物线y=x2+1上的点构成的集合.变式1.[变条件,变设问]本题中点的集合若改为“{x|y=x2+1}”,则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变式2.[变条件,变设问]本题中点的集合若改为“{y|y=x2+1}”,则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班中年龄较小的同学能够形成一个集合B.由1,2,3和9,1,4组成的集合不相等C .不超过20的非负数组成一个集合D .方程(x -1)(x +1)2=0的所有解构成的集合中有3个元素2.已知集合A 由x <1的数构成,则有( )A .3∈AB .1∈AC .0∈AD .-1∉A3.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则a 为( )A .2B .2或4C .4D .04.已知a ,b 是非零实数,代数式|a |a +|b |b +|ab |ab的值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MB .-1∈MC .3∉MD .1∈M5.集合A ={y |y =x 2+1},集合B ={(x ,y )|y =x 2+1}(A ,B 中x ∈R ,y ∈R).选项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都正确的是( )A .2∈A ,且2∈BB .(1,2)∈A ,且(1,2)∈BC .2∈A ,且(3,10)∈BD .(3,10)∈A ,且2∈B6.定义P *Q ={ab |a ∈P ,b ∈Q },若P ={0,1,2},Q ={1,2,3},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6个B .7个C .8个D .9个7.下列说法中:①集合N 与集合N +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 中的元素;③集合Q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 中的元素;④集合Q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 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8.已知A ={(x ,y )|x +y =6,x ∈N ,y ∈N},用列举法表示A 为________.9.已知集合A ={x |ax 2-3x -4=0,x ∈R},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小试牛刀1.答案:(1)√ (2)× (3)× (4)× (5)× (6)√2-5.AACB 6.{x |4x -5<7}自主探究例1 B例2 (1) C (2) 0,1,2例3 a =-1.变式1. a =2,或a =2,或a =- 2.变式2. a ≠0且a ≠1.变式3. a =0.例4 (1) {0,2,4,6,8,10}.(2) {0,1,-1}. (3) {(0,1)}.例5 (1) {x |x =3n +1,n ∈N}.(2) {(x ,y )|x >0,y >0}.(3) {x |x =2n ,n ∈Z 且n ≥3}.例6 (1) D (2) 92例7 {(x ,y )|y =x 2+1}.变式1解:集合{x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x ,且x ∈R ,所以{x |y =x 2+1}中的元素是全体实数. 变式2解:集合{ y |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y ,满足条件y =x 2+1的y 的取值范围是y ≥1,所以{ y | y =x 2+1}={ y | y ≥1},所以集合中的元素是大于等于1的全体实数.当堂检测1-6. CCBBCA 7.②④8.{(0,6),(1,5),(2,4),(3,3),(4,2),(5,1),(6,0)}9.解:当a =0时,A =⎩⎨⎧⎭⎬⎫-43; 当a ≠0时,关于x 的方程ax 2-3x -4=0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无实数根,所以Δ=9+16a ≤0,即a ≤-916. 故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是a ≤-916或a =0.。

北师大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北师大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安边中学高一年级1 学期 数学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邹英 总第1 课时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学生: 上课时间: 2013.8.28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一、课题: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学习目标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问题1: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523,6,73,312,45.0,214,112,9,1,3,2----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问题2: 将教材第2页表中的湖泊分别按下列方法分类⑴淡水湖有那些?咸水湖呢?⑵蓄水量在150亿m ³以上的有哪些?以下的呢?⑶你是怎么分类的,给大家说说?问题3:给定下列人物: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王安石,你怎么分类?【导学释疑】(一)集合的含义1、集合: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标记;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标记;例如:在问题1中,-3和-9组成了负整数的集合,可以记为A,-3、-9都是它的元素;小于10的素数集合可以记为B,它的元素为2、3、5、7.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就确定了.若元素a在集合A中,就说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a∈A ;若元素a不在集合A中,就说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在上述的素数问题中,2∈B,6∉B.4、集合中元素的特征、、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正整数集,记作或;整数集,记作;有理数集,记作;实数集,记作。

6、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二)集合的常用表示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

大班教案《区域》

大班教案《区域》

大班教案《区域》《区域》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地理概念中的“区域”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幼儿地图、世界地图等教学资源。

2. 地图上的行政区划图示。

3. 具体区域的图片、小摆设等教具。

4. 幼儿所熟悉的地方、地点名称的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一下“区域”一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比如:教室就是我们幼儿园的一个区域。

2. 提供概念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级别的地图,如幼儿地图、世界地图,并向幼儿解释地图上的标记和行政区划图示。

3. 活动一:找出不同的区域教师将准备好的具体区域的图片或小摆设分发给幼儿。

幼儿观察并找出图片或摆设所代表的区域。

例如,一张餐厅的图片代表餐厅区域,一块小人的摆设代表玩耍区域等。

4. 活动二:归类游戏将提前准备好的地方名称卡片混在一起,教师将卡片发给幼儿,然后让幼儿按所属区域归类,例如水果类的名称归到“水果摊区域”,衣服类的名称归到“衣服店区域”等。

5. 活动三:待在什么地方?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一组场景图片,如学校、公园、商场等。

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张图片应该代表着哪个区域?6. 活动四:寻找“家”的位置教师给幼儿展示家的图片,并问:家属于哪个区域?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将家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

7. 温故知新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键点,帮助幼儿掌握“区域”的概念。

四、课堂延伸1. 小组合作:幼儿自由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让幼儿讨论并展示他们对该区域的了解,如地理位置、相关事物等。

2. 制作区域地图:幼儿用画纸、色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某个区域的地图,例如幼儿园、家、爷爷奶奶的家等。

鼓励幼儿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地理位置标注。

3. 区域游戏:设计一款游戏,让幼儿进行区域的识别和定位。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地方的名称,幼儿需要迅速找到该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2022-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2022-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2.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进展观.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区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空间单位,是人们在②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具有肯定的③区位特征,以及肯定的面积、外形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④地理环境条件,并对⑤区域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思维活动】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答案不肯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肯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格外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产生的缘由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经纬度30°N四周43°N~48°N海陆位置我国⑧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⑨东北地区中部气候类型⑩亚热带季风气候⑪温带季风气候共性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⑫水热条件组合好差异热量⑬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热量⑭少,降水少,生长期短土地地形平原平原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肥沃的⑰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肥沃的黑土矿产贫乏丰富的石油等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⑱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⑲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⑳油菜、棉花○21大豆、甜菜粮食作物水稻○22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进展○23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进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资源进展重化工业,形成○24重化工业基地【思维活动】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松嫩平原虽然水热条件欠佳,但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成熟;加之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余粮多,商品率高,故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中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进展,成为鱼米之乡晚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25削减,耕地被河网切割裂开,农业生产规模○26小,不利于○27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28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思维活动】3.哪些地理因素的变化促使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进展?答案劳动力(人口)增加、农业技术的进展、土壤改良等.互动探究题探究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1)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由于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削减;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由于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3)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名师点拨】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进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进展,具体表现如下:探究点二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问题.(1)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限制当时该地经济进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当时该地区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缘由是什么?(3)“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缘由是什么?(4)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缘由是什么?答案(1)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开垦困难.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耕作农业进展缓慢.(2)①在开发早期,人们只能制造简洁的生产工具(木棒、石器等)从事农业活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土质疏松,利于简洁工具的耕作;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土质黏重,开垦困难.②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可以利用较早把握的浇灌技术进展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沼泽较多,排水难度大.③黄河流域平原宽敞,利于进展交通运输;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网,成为交通的阻隔.(3)雨热条件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分.(4)①稠密的水网使耕地裂开,因此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难推广;②建设用地增加,人均耕地削减;③农业结构的调整.【反思归纳】分析区域进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分析区域进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水平、进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纵向即动态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进展变化对区域进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进展水平和进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 (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答案 1.B 2.D 3.B解析第1题,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热量.第2题,由甲图推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3题,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对应训练二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的进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进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4~5题.4.在区域进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进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5.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进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进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挨次是( )A.A—B—C B.B—C—AC.C—A—B D.B—A—C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在区域进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进展刚刚开头,其次、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第5题,A点其次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可得出正确挨次.综合提升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网2021年7月22日电: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 638亿斤,比2022年增加39亿斤,增幅1.5%.这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夏粮连续增产9年之后的第10个增产年头.材料二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阳光充分、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难频繁(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缘由.(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乐观意义.答案(1)见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源不足丙光、热、水充分(2)自然缘由: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缘由: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急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自然缘由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缘由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进展占用大量土地,进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西部地区爱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基础过关]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打算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1.黄山毛峰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味道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B.有肯定的面积和外形C.有肯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茶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打算的.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茶产地没有明确界线.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进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3~4题.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松嫩平原比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高,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少,再加上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故年平均气温较低.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水田,且较为分散;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我国反映地理学问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季节雨纷纷”、②“黄梅季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5~6题.5.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6.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答案 5.C 6.D解析第5题,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头得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山脉.第6题,秦岭以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甜菜喜温凉,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作物.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进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进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进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答案7.A 8.B9.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甲、乙两地区自然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3)比较甲、乙两地区进展中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2)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都濒临海洋濒临太平洋濒临大西洋地形均以平原为主地处长江三角洲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气候均为潮湿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河网稠密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平稳(3)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宽敞劳动力充分资源丰富、技术发达[力量提升]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0~12题. 10.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消灭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11.甲、乙两盆地进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B.劳动力充分C.油气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1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分答案10.A 11.C 12.B解析第10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推断出答案.第11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进展供应了有利条件.第12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小麦品质优良.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3~14题.13.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削减③图示区域消灭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进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答案13.A 14.D解析第1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削减,森林涵养水源的力量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小城镇进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第14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15.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流域内区域差异(分为A、B两区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示分析区域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两区域进展的优势及其进展方向分别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形地貌(2)①区域具有肯定的面积、外形、范围或界线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全都,并有别于其他同等级的区域③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3)处于山地丘陵,林业资源较丰富,可进展林果业等处于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充分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适宜进展耕作业解析第(1)题,依据图例,A区域以山地为主,B区域以平原为主,两区域主要存在地形差异.第(2)题,结合图示两区域及区域的三个特点,得出结论.第(3)题,A地以山地为主,主要应以林业为主;B地以平原为主,主要以耕作业为主.。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增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导学内容1.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类和特点3.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三、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观点和意义。

2. 进修(20分钟)a. 讲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何作用。

b. 分类介绍幼儿园区域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区、探究区、艺术区、建构区等,让幼儿了解不同区域活动的特点。

c. 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区域活动,启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3. 实践(30分钟)a. 分组设计一个幼儿园区域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材料准备、活动规则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设计和组织区域活动的乐趣。

b. 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区域活动,让其他幼儿参与体验,共同评判和改进。

4. 总结(10分钟)总结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区域活动,增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拓展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观察家庭中的不同区域活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2. 课外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或博物馆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

五、评判方式1. 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积极性。

2. 设计能力:评判幼儿设计的区域活动是否创新和有趣。

3. 合作能力:评判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导学反思1. 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2.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有何提升3. 下节课的改进措施和计划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幼儿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设计和组织区域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增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愿每位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展现出奇特的魅力和才华。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特点。

2. 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幼儿在游戏中进修。

4. 培养幼儿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特点。

2. 培养观察、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幼儿园各个区域的图片或实物。

2. 游戏道具和材料。

3. 音乐播放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展示幼儿园各个区域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猜猜这些区域是干什么用的,引导幼儿思考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特点。

2. 游戏环节(20分钟)老师指挥幼儿参观各个区域,让幼儿亲自体验每个区域的功能,比如游戏区域、阅读区域、美术区域等。

在每个区域,老师都会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比如“这个区域是用来做什么的?”“你最喜欢哪个区域?为什么?”等。

3. 创意活动(30分钟)老师组织幼儿分组,在各个区域进行创意活动。

比如在美术区域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游戏区域让幼儿设计新的游戏规则等。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4. 游戏合作(15分钟)老师安排幼儿进行小组游戏,让他们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认识。

比如在游戏区域进行团队比赛,在阅读区域进行故事讲解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各个区域,并提醒他们要爱护和珍惜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六、延伸活动:1. 让幼儿在家中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幼儿园区域。

2. 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里的进修生活。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特点,培养观察、分类和整理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在游戏中进修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更加热爱幼儿园的进修生活,培养出更多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2021年高中地理导学案地理必修3人教版全册导学案(54页)

2021年高中地理导学案地理必修3人教版全册导学案(54页)

1、遥感的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2、遥感的工作原理:
是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上摇受地面物体


信息,并以
胶片或
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遥感的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收集 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
4、遥感的特点:监测的范围 、速度 ,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
单位,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
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
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

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位置、

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了解区域的含义。
2. 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学探究】
一、什么是区域: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
,人均耕

,生产规模
,商品率
,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
降。
【能力提升】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① 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②过渡的特性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③相对一致的特性层次性:范围④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⑤ 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⑥ 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⑦ 、植被等因素来划分,其中⑧ 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⑨ 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Ⅰ.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

Ⅱ.特征a .⑩ 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b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c .随⑪ 变化的气温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Ⅰ.范围:包括⑫ 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

Ⅱ.特征a .地处内陆,四周多山,气候干旱;b .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⑬ ;c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⑭ 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3)青藏高寒区Ⅰ.范围:地处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⑮山间高地组成。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

【主题】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第1 ,2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 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学 案Ⅱ.特征a.海拔高,形成独特的“⑯”;b.内外流区兼备,高山耸立、湖泊众多;c.随海拔而变化的⑰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备课人:任丽娟 审批人:许德峰 备课日期:2014.8.16 授课日期:2014.8.20 [学习目标]:
1.结合事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增减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限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知识链接]
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 。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 2-7页,完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A]
1.区域类型
材料一 由于各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因素不同,各区域的空间结构不同。

下面为“长江沿
岸某区域图
”。

材料二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
由区域核心(中心城市)、网络系统(交通网络等)、外围空间(相对于区域核心)三部分组成的。

下图所示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 业结构有何不同?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2.区域发展早期、中期、晚期,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学生背诵) 1.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条件区呈岛状
2.[B]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

[达标训练]
1.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 .农业
B .城市和工业
C .城市群和工业区
D .交通运输线路
3.读“乌鲁木齐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B .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D .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
7月1日特区扩容正式实
施,宝安区、龙岗区等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至1 948平方公里,深圳由此进入“大特区”时代。

材料二 201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表
(1)深圳在30A .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
B .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 .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
D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
(2)深圳扩容表明其区域空间结构范围扩大,试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试分析深圳设立特区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参考答案
知识连接: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⑥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作用
区域具有一定的①界线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②基本依据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③连续性,区域之间的
④差异性⑤因地制宜开发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
依据
具有一定的优势、⑥特色和⑦功能⑧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
相互联系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它区域的影响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类型
合作探究
答案(1)
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相对密集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面状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一产业
为主
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二、三产
业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密切非常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主要是环境污染
(2)
中期:交通线路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区域核心(中心城市)作用加强。

自主学习:
2.
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转化
城市化
水平
产值比重传统的农业区
域,或发展水平
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
比较大
由于资源配
置的变化和
人均收入的
差异,劳动力
表现出由第
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
移的趋势
城市化
水平不
断提高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工业区域,或加
速推进工业化的
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
比较小,第二产业所
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
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
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达标训练
一、CCC
二、答案
(1)C
(2)社会经济活动密度加大;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区域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联系日益密切。

(3)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

解析第(1)题,3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说明其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

第(2)题,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支持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逐渐密集,都对特区扩容提出了要求。

第(3)题,结合第(1)题及材料二分析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