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论文
浅谈广告心理学相关论文
浅谈广告心理学相关论文推荐文章最新经典英语广告词热度:电视台广告业务员年终总结范文3篇热度:护士求职简历自我介绍热度:关于回力的广告词热度:米酒的广告词_米酒的宣传语热度: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学科的整体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广告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广告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一:多媒体技术在广告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文章指出,在新形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目前,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广告心理学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广告心理学21世纪中国广告业需要大量达到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广告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广告心理学”的开设,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研究学术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多种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能力。
一、广告心理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目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物质的、金钱的交换形式,而且在心理需求与心理满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内外现在普遍认为: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定律。
成功的广告人,无论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或者是通过所在的广告部集体的努力获得成功,都必须认真研究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已成为开设广告专业高校的学生所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理论课程。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能;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特点及广告策略, 培养学生广告创作、设计的创新意识;增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为学生进行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广告心理学理论基础。
广告设计心理学论文
广告设计心理学论文谈到设计心理学,我首先要从我现自身专业角度来分析和观察。
我的专业是平面设计,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所以涉及我们平面设计专业的包括装潢、书籍装帧设计、商标标志设计、广告招贴设计,包装等,这些都是能够较直接传达给大众和消费者的宣传方式。
我也通过自己平时对平面设计的兴趣搜集和收藏着关于平面的好图,好设计的创意构思,以及看一些设计类的讲座视频,以此来充实自己设计素材知识并为自己创造出一些设计灵感。
之前通过学习了一些设计心理学相关知识,认识到自己再看任何一件设计作品时,不单单停留在表面上欣赏了,而是从该设计作品中各个方面去分析去理解作品背后设计者的用意。
现如今平面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广告招贴宣传,我个人也是很喜欢看有创意而且言简意赅的广告宣传,所以我针对广告招贴设计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知识和素材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和引用。
高中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了解到事物是具有发展性的,广告宣传要是想得到成效就需要在质量基础上用创意的表现来吸引消费者。
关键词:广告、消费、创意、心理在分析广告之前,我首先要对广告有所认识,广告是一个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和心理作用的说服活动。
所以广告的创意与消费者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
研究消费者心理是广告创意的宗旨和市场营销的需要。
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
因而在此基础上的广告创意要具有群体的针对性或覆盖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认为最关键是消费者心理与广告创意。
但广告创意招贴的前提是第一,要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要;第二,引导消费者的认识宣传的产品;第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
广告创意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辩证统一于广告活动之中的,所以我们要抓住几点要求:其一,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广告创意的基本要求广告创意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创意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社会 ,绝妙的创意往往能诞生奇迹,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pheno手机就抓住了消费者对手机外形简洁大方而且功能应手的心理需求,使得其手机销量出乎公司所料,所以“在今天的广告界,创意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广告心理学在设计的作用论文
浅析情感诉求在广告心理上的独特运用印象中老师上课提到过鱼和水的对白,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众所周知,鱼和水之间是无法用语言交流的,但彼此却隐藏着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
另外,生活中常会听到谁和谁一见钟情的美事。
我觉得不管是刻骨铭心还是一见钟情,至少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广告亦如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就是要对消费者的需求“一针见血”,告诉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如何去满足需要,并敦促他们去为满足需要而购买商品,实现互利的结果。
但产生这种结果的前提是广告的情感诉求必须建立在可以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之上。
——摘要.关键词:情感诉求、广告心理、运用。
一个成功的广告,在于积极地利用有针对性的心理诉求,广告心理诉求主要包括知觉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观念诉求,在这里本人主要从情感诉求在广告心理上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广告情感诉求?广告情感诉求又称“情绪诉求”,是广告心理诉求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偏重于激发人的情感而产生购买动机。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感有多种方法,其中以好奇心、爱美、自尊、求名、节俭、舒适和求知等心理欲求较为普遍,其中又以满足人们“自我形象”的心理需求为重点。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诉求是以亲切、柔和的广告画面,自然流畅的广告语言,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人们有所感触,令人着迷、左右人的情绪,使人达到“幻想”的深度。
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二、广告情感诉求的策略。
情感诉求从消费者的心理着手,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诉求产品能满足其需要,从而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印象,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因此,广告情感诉求应采用一些策略,以达到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实现购买行为。
(一).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形象、背景气氛作用于消费者需求的兴奋点。
一类产品能满足消费者某类或某些情感需求,广告制作者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着想,并且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兴奋点。
广告心理学分析论文关于广告的心理学论文
广告心理学分析论文关于广告的心理学论文广告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效应,才能使广告取得成功,使企业从中获益。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广告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广告的心理学论文篇一《广告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对受众心理影响分析》摘要:从类似性、接近性、延续性、转换性、闭锁性等方面,对格式塔心理学在广告图形设计中对受众心理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心理学;影响;格式塔格式塔源于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是指形状、形式或一种用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包括两种含义:(1)事物具有独有的形状或者形式;(2)指一个实体部分对知觉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就是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就是“形”的心理学,我们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完形,将格式塔心理学称为完形心理学,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本意更加贴切,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会自然地有一种自我完善事物的结构整体或完形的行为,当外界的一个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内心会有一个格式塔与之相对应,如果内心的格式塔与这个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缺失”,这时我们的内心就表现出弥补缺失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让我们内心的格式塔本身达到完善化,形成良好的“完形”。
这个理论让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广告设计。
1 类似性类似性是利用事物之间视觉形式和含义上的相似,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形成一个新的概念。
当人们对一事物引起对他类似事物的回忆时,我们贮存的原有信息就会被激活。
以类似性的广告设计语言做出来的广告,通过设计师精心选择的类似图形,建立有助于消费者认知的解码通道,帮助消费者最终产生购买行为。
英国伦敦广告公司为ARIEL旅行用洗涤剂做的系列广告,以泼洒在衣服上的污渍痕迹与意大利、非洲等地图进行类似性的共鸣,巧妙地传递其诉求点――不论你在哪里染上污渍,都可以用ARIEL旅行用洗涤剂清除干净。
2 接近性接近性是利用事物表面特征和内涵意义的双重因素,利用含意相似和形式相依的内在联系,创造出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眼球而且产生强烈心理共鸣。
广告设计心理学的应用与影响分析论文3篇
广告设计心理学的应用与影响分析论文3篇第1篇:浅谈色彩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一、色彩的情感心理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充满色彩,视觉是人类第一感觉,而色彩对视觉影响是最大的。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心情体验。
颜色之所以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源自于大自然中太阳的金色、天空的蓝色、血液红色等自然的色彩给予人类最原始的影响,这也许是不同国家、种族、性格的人对某种颜色产生同样心理反应的原因。
因此,在视觉传达的过程总我们可以通过色彩传递情感。
不同的色彩倾向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
色彩倾向即色相,是人们肉眼所看到的物体的固有色。
如,血液是红色的,天空是蓝色的,小草是绿色的。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倾向性。
色彩不同组合方式会给人不同的情绪体验,色调的不同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因此不同颜色所表达的色彩心理也不尽相同。
相对色彩的所象征的意义而言,色彩的心理倾向更偏重于人们的心理情感因素。
人们对色彩感知会受到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除此之外,年龄、性格、审美情趣、社会经历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色彩感知。
因此,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珲感应,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色彩和人们的情绪密切相关。
二、色彩与广告在众多的广告表现形式中色彩是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色彩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将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
广告色彩的功能是向消费者传递桌一种商品信息。
因此广告的色彩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色彩是提高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广告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随着现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这似乎也决定了我们在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运用首先要以人为本,要从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出发合理搭配色彩,以便于准确的传达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
不同的颜色不仅可以引起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颜色对于广告心理现象来说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广告心理学论文通用2024
引言概述广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广告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的学科,通过深入研究人们在广告中的反应和决策,揭示了消费者心理在广告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论述广告心理学在广告策划和传播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广告心理学的概念和起源1.定义广告心理学及其重要性2.广告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3.广告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二、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创意设计中的应用1.色彩选择与情感传递2.商标和标志设计与品牌认知3.图像符号与记忆效果4.广告语言和表达方式5.布局设计与视觉注意力引导三、广告心理学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2.广告习得与品牌偏好形成3.被动接收与主动参与广告效果比较4.广告触及与顾客忠诚度5.消费者对广告的情感与态度四、广告心理学在广告传播效果评估中的应用1.品牌认知度和广告记忆效果2.广告影响力评估与广告效果的预测3.广告刺激与消费者行为关联4.媒介选择与消费者受众群体定位5.广告传播策略与广告效果的关系五、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反馈和调整中的应用1.广告评估与反馈机制2.反馈数据分析与广告效果优化3.广告内容修正与再创意4.广告中的情绪调控与效果改善5.广告效果监测与广告策略调整总结广告心理学是对广告传播中人类心理反应和决策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通过探究消费者在广告中的认知与行为,为广告创作和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本文从广告心理学的概念和起源开始,阐述了其在广告策划和传播过程中的应用。
其中包括广告创意设计、消费者行为研究、广告传播效果评估以及广告反馈和调整等方面。
通过对广告心理学的应用,广告从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高广告的创意性和传播效果,从而取得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广告心理学论文-广告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
广告心理学论文-广告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广告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在广告学方面的一个分支,研究广告对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动机的影响。
常被视为研究广告效果提升的市场调研的一个分支领域。
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广告心理学论文第一篇:关于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相关研究摘要: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其中,从而保障设计出的广告能够更加的与人们的心理活动相适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广告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望,促进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以及探究了如何将广告心理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广告的设计中,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关键词: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具体实施;一、引言创意是一个广告的灵魂所在, 而传播则是广告的本质功能。
詹姆斯扬是美国着名的广告专家之一, 他认为创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组合, 也就是将人性、商品以及消费者的各方各面综合的融汇在一起, 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 对于一个广告来说, 成功与否创意占据着极大的决定性作用。
而广告心理学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广告创意的效果。
心理学在我们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门具有极高应用性的学科之一, 而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庞大的分之一, 自然也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性, 如果将广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广告创新中, 能够使得相关设计人员在探究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以及态度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使得设计出来的广告更加的新颖别致, 更加的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促进消费者正确的认识消费产品, 吸引消费者进行产品的消费。
二、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有效运用广告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具体措施(一) 在广告创意中有效的应用吸引注意原理将吸引注意原理有效的应用到广告创意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广告的创意效果, 吸引注意原理主要是运用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以及思维联想规律等。
心理学在品牌广告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心理学在品牌广告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品牌广告是企业推广产品和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心理学在品牌广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品牌广告中的应用效果,并从情感调动、认知加工和行为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情感调动情感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品牌广告需要通过情感调动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品牌认同感和消费欲望。
心理学中的情感理论为品牌广告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首先,品牌广告可以利用快感理论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会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获得快感,品牌广告可以通过展示产品的愉悦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在汽车广告中,可以展示驾驶者畅快的驾车体验,让消费者产生对该品牌的好感和向往。
此外,品牌广告还可以利用情感激活机制来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激活机制指的是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情感,如悲伤、愤怒或喜悦,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关注。
例如,许多慈善品牌广告通过展示悲惨的场景和受众的困境,唤起人们的同情心,激发捐助的欲望。
二、认知加工品牌广告不仅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还需要通过认知加工来传递产品信息和塑造品牌形象。
心理学中的认知加工理论和注意力理论对品牌广告的设计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认知加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信息时会经历感知、注意、理解和记忆等过程。
在品牌广告中,需要通过合理的信息编排和语言表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传递核心信息。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可以通过精彩的剪辑和视觉刺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递核心信息,提高广告的认知效果。
同时,注意力理论指出,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容量是有限的,品牌广告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布局和图像来引导消费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平面广告中,可以运用色彩、形状和排版等元素,将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置于重要的位置,吸引消费者的视觉焦点。
三、行为影响品牌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心理学中的行为影响理论为品牌广告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广告心理学论文
广告心理学论文利群,让心灵去旅行蓝天白云,辽阔的原野,远行的列车,行走的旅者,深沉的旁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再配上淡定、悠远的曲风,“利群——让心灵去旅行”一则经典的广告语触动了无数观众敏感的神经。
让那长期被钢筋水泥的城市包围和压抑的心灵找到了放松的途径。
也让消费者认识了浙江中烟公司的利群品牌。
这则广告让我眼前一亮,而其广告片在我心目中塑造的“淡然、宁静、悠远”的形象让我更觉它应该出现在这里,和别的烟草广告不同,利群心灵旅行篇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而是精神上的成功者。
在中国,烟民大多是男性,性别不同决定分工不同,男人们担负着与生俱来的负担,这负担要求他们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无论他们的出身,资质和机遇如何。
很多情况下,男人一旦事业有成,就什么都有了,而一个事业无成的男人一辈子都将在阴影中度过,这是男人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于是男人们一致将事业有成定为人生最终目标,并误以为这是自己的最大兴趣,于是我们的广告创作者投其所好,将事业有成作为广告的诉求点,一切男士用品,大到汽车、腕表,电脑和男装,小到护肤品、剃须刀以及林林总总的香烟品牌。
记得几年前云南红塔集团的那句“山高人为峰”在广告界掀起过热潮,男士们一看到这句话就激情万丈,有成功就有模仿,后来类似的广告语层出不穷,什么“山高我为峰”之类,恶俗不已。
其实,男人们扪心自问,事业有成真的是你们的兴趣吗?压力、忙碌、亚健康,家人的不理解……这种种不幸皆来自于那该死的奋斗目标。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他们潜意识里也在寻找种种精神解脱的方式。
巧或不巧,利群应时而生。
我没有抽烟的爱好,不知利群香烟的口味到底如何,然而,即使对从不抽烟的我来说,利群亦充满了诱惑。
我想起万宝路香烟曾经为了讨好女性消费者而将烟嘴设计成嘴唇一样的红色,却一路败北的往事,又想起它使用广告语“男人一生只有一次真爱”而名噪一时大获全胜的往事,再次坚信,有时做营销就像做文章,如果徒具其形就成了毫无生气的八股文,唯有抓住灵魂性的东西,赋予品牌个性,才能“出神入化”,深深地打动人心。
广告心理学论文
对感性诉求广告的认识和分析一、什么是感性诉求广告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或自我形象的展现。
当某种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些心理需要或充分表现其自我形象时,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
也正因为这样,情感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在今天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因此,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上的满足,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这种广告又叫做“情感广告”或“感性广告”。
二、材料分析《星辰表的母亲节广告》(文案)妈妈以时间换取我的成长:推动摇篮的手就是统治世界的手,也是最舍不得享受的手。
1/4的妈妈没有表:不是买不起,只是她认为在家里忙家务,戴不戴手表都无所谓,何不把钱省下来做家用。
2/4的手表是旧表老表:妈妈们的手表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旧表老表,有的是结婚前的,有的甚至是儿女嫌旧不要的……她们舍不得享受,即使是旧的,她们也认为蛮好的。
3/4的妈妈还要戴表:虽然妈妈经常为了料理家务而不方便戴表,但是她们偶尔外出购物、访友、娱乐身心时,她们需要佩戴一只表。
向伟大的母球致敬,别再让母亲辛苦的手空着,本公司为庆祝母亲节,特地洽请星辰表提供最适合母亲佩戴的女表5000只,即日起到5月11日止,以特别优惠价供应,欢迎子女们陪同母亲前来选购,送母亲一份意外的惊喜。
分析:该广告是典型的感性诉求类广告文案,文案贯穿着子女孝敬母亲这样的主题。
这同样也是受众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经常思考的问题。
这则广告它所确定的情感基调是:"母亲以时间换取我的成长。
"然后富有层次感地进行诉求。
先是陈述了四分之一的母亲没有表这样一个事实。
妈妈将本可用来购买表的钱都花到家用上了(这样的母亲并不鲜见)。
那么是不是该给至今没有表的妈妈买只表了呢?受众看到这里,每每心所有动。
紧接着,又往前推进一步,指出:四分之二的母亲戴的是旧表、老表。
抚育子女成长、终年辛劳的妈妈,即使有表,戴的也是早该淘汰的老表旧表。
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广告心理学教学体系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在以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科技竞争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中引入创业意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艺术特色,改进考试方法;加强创业引导,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对广告心理学创新教育进行论述。
论文关键词:广告心理学教学体系创新教育艺术的创新教育是高校创新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现阶段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艺术创新教育不仅要贯彻落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还要担负起推动中国艺术教育观念、制度、技法等多方面进行整体创新的重要任务。
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主要课程的“广告心理学”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研究学术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落实“质量工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对广告心理学知识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拓展应用心理学的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创业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并在未来的广告设计中能真正实现创新这一核心价值。
一、引入创新意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创新、创业型教育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强烈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良好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而广告学的内容正体现其交叉学科的性质,广告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商业传播、艺术等诸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告活动涉及各种社会领域和社会群体,各种商品知识。
因此,优秀的广告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专业方面的知识,更加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
广告专业的教育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创业意识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广告心理学论文
广告心理学论文推荐文章广告实习生的实习日志热度:经典又怀旧广告词热度: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解析热度:广告营销品牌推广案例热度:广告营销推广案例及分析热度: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广告学科的整体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广告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广告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广告心理学论文篇1谈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创意中的实施摘要: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在广告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广告创意贴合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提升人们对广告产品产生关注与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
当然,实现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创意中的有效应用,要求广告设计者合理实施广告心理学原理,提升广告创意效果。
对此,本文从概述广告心理学及广告创意展开,就广告创意中如何有效实施广告心理学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心理学原理一、引言广告本质是传播,广告灵魂是创意。
美国著名广告专家詹姆斯・韦伯・扬指出: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及人性的种种事项。
这充分说明了,广告创意是广告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而实现广告创意效果的提升,则需要广告心理学原理的有效应用。
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广告创意中运用广告心理学原理,可以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产品的态度与需求,从而提出创新的理念或新颖的构想来完成广告创意,促使产品广告可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看待产品,并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对此,本文笔者将在下文中以广告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就广告心理学如何在广告创意中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广告创意效果的提升有所作用。
二、广告心理学的概述所谓广告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和法则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使广告能够更加有效地在消费者中传播,进而通过广告媒体实现产品的销售行为。
最早研究广告心理学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实验室的H.盖尔于1895年所展开的关于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与看法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利用心理学原理提升广告效果
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利用心理学原理提升广告效果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利用心理学原理提升广告效果广告作为商业领域中重要的宣传工具,旨在吸引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激起购买欲望,进而实现销售目标。
为此,广告人常常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分析人们的心理活动,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广告策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并展示其如何提升广告效果。
一、情感诱导人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广告人常常通过刺激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比如,广告中常常使用激励性的词语、音乐和图像,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此外,广告还会运用情感化的故事和情节,使听众和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通过运用情感诱导,广告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升广告效果。
二、社会认同人是社会性动物,他们通常会根据群体的认同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广告人常常利用这个现象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认同感。
为此,广告人会通过广告中的明星代言、社交媒体的社交分享等方式来传递产品的社会认同价值。
通过与认同感相关的符号和形象的运用,广告能够在人们心中建立起品牌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广告效果。
三、权威说服人们对于权威人士的话语往往更容易产生信任和认同。
因此,广告人常常利用权威说服来增加广告的可信度。
比如,广告中经常出现专家、医生、专业人士的推荐和推销,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此外,广告人还会利用第三方认证、行业评价等方式来增加广告的权威性,进而提高广告的说服力。
四、心理激励人们的购买欲望往往受到心理激励的影响。
广告人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升广告效果。
比如,广告中经常使用限时促销、打折优惠等手段,以引起消费者的紧迫感和购买欲望。
此外,广告人还可以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自尊心等心理需求,设计出引人注目的广告内容,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总结: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广告的效果。
通过情感诱导、社会认同、权威说服和心理激励等手段,广告人能够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提升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心理学视角下的广告影响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广告影响研究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手段,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商业社会中,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宣传工具,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方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广告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并分析广告在塑造消费行为、品牌认知和情感诱导等方面的作用。
一、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塑造广告的设计与布局,旨在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手段,刺激、引导潜在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心理学家将此过程称之为消费心理的塑造。
首先,广告通过积极情绪的唤起,使消费者感受到产品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例如,一则汽车广告中展示豪华内饰和舒适驾驶体验,让消费者渴望拥有这种奢华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唤起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情绪状态,提升对产品的好感度和购买意愿。
其次,广告通过社会认同的建立,使消费者与产品建立起共鸣与联系。
人们往往倾向于向他人看齐,通过购买某种特定产品来满足社会认同的需求。
例如,一个时尚品牌的广告中展示一位知名明星使用他们的产品,这就会让消费者认为购买该品牌的产品是与明星接轨的时尚选择。
最后,广告通过产品特质的强调,给消费者带来自我认同和满足感。
某些广告强调产品的独特性、高品质或独有功能,以吸引个体的注意力并满足个人的特殊需求,进而提升购买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面对多样选择时,更容易选择与自己特质相契合的产品。
二、广告对品牌认知的影响品牌认知是人们对特定品牌形象和价值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广告作为品牌塑造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对个体的品牌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广告通过不断重复和刻意宣传,增强了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知晓度。
这就好比一个品牌的广告在电视上、网络平台和杂志等多种渠道中频繁出现,消费者无形中就会对该品牌有着更强的认知。
其次,广告通过图像或音效的运用,将品牌形象与特定情感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个体对品牌的感知。
例如,一则描绘家庭团聚场景的广告,通过温馨的画面和感人的音乐,将品牌与家庭、温情联系在一起,形成特定的情感印象。
广告心理学在设计的作用论文
浅析情感诉求在广告心理上的独特运用印象中老师上课提到过鱼和水的对白,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众所周知,鱼和水之间是无法用语言交流的,但彼此却隐藏着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
另外,生活中常会听到谁和谁一见钟情的美事。
我觉得不管是刻骨铭心还是一见钟情,至少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广告亦如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就是要对消费者的需求“一针见血”,告诉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如何去满足需要,并敦促他们去为满足需要而购买商品,实现互利的结果。
但产生这种结果的前提是广告的情感诉求必须建立在可以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之上。
——摘要.关键词:情感诉求、广告心理、运用。
一个成功的广告,在于积极地利用有针对性的心理诉求,广告心理诉求主要包括知觉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观念诉求,在这里本人主要从情感诉求在广告心理上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广告情感诉求?广告情感诉求又称“情绪诉求”,是广告心理诉求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偏重于激发人的情感而产生购买动机。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感有多种方法,其中以好奇心、爱美、自尊、求名、节俭、舒适和求知等心理欲求较为普遍,其中又以满足人们“自我形象”的心理需求为重点。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诉求是以亲切、柔和的广告画面,自然流畅的广告语言,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人们有所感触,令人着迷、左右人的情绪,使人达到“幻想”的深度。
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二、广告情感诉求的策略。
情感诉求从消费者的心理着手,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诉求产品能满足其需要,从而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印象,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因此,广告情感诉求应采用一些策略,以达到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实现购买行为。
(一).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形象、背景气氛作用于消费者需求的兴奋点。
一类产品能满足消费者某类或某些情感需求,广告制作者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着想,并且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兴奋点。
心理学下广告设计策略分析论文
心理学下广告设计策略分析论文摘要:广告设计是设计者对商品或理念的宣传过程,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充分把握观众的心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激发和丰富观众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愉悦地接受信息的传递。
本文从心理学和广告设计结合的必要性谈起,就心理学视角下广告设计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广告设计;策略一、心理学和广告设计结合的必要性广告设计是利用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元素,对某种商品或理念所进行的宣传。
然而,很多时候宣传方花费了巨资,设计者也竭尽了全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甚至是事与愿违。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师没有进行换位思考,以观众的心理来审视整个设计。
20世纪初,著名传播学者刘易斯曾把观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概括为注意—兴趣—认同—行动四个过程,也就是著名的AIDA理论。
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广告设计其实是一个说服性的沟通过程,要先引起观众的注意,让观众饶有兴趣地观看下去,并对商品或理念产生认同,以最终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反之,如果不考虑观众的心理,一味从设计者的主观意愿出发,仅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最多给观众带来瞬间的视觉刺激,后续的认同和行动无从谈起。
所以说,广告设计应该是一个揣摩、迎合观众心理的过程,也只有通过这种心理上的沟通,才能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二、心理学视角下广告设计的策略研究(一)提升广告的吸引力注意力是指观众的主观意识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广告界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这个广告也就成功了一半。
”足见其对设计效果的重要影响。
只有提升广告的吸引力,才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使兴趣—认同—行动整个接受过程顺利进行下去。
具体来说,可以从设计要素和周边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1.对设计要素的选择和搭配。
广告设计包含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多个要素,设计师要结合设计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使广告获得直观、简洁的视觉效果,从而抓住观众的眼球。
广告学心理学论文
广告文化艺术选修论文题目:广告心理学的重要性学校:广州大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交通工程121学号:1216200006姓名:蔡卓儒任课老师:何碧日期:2013年05月20日广告心理学的重要性广告心理学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机器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这种科学在现代广告作品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广告当中,因为部分人会抵制外国商品,而广告的成功之处就是要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而要引起共鸣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应用广告心理学,牢牢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它的魅力来自哪里?很明显,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是我能够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的。
可以说,如今的广告人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当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主要具有以下4种作用,就是:一、吸引注意力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二、传播消息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消息,以形成对商品的认知和印象。
三、情感诉求广告以情感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有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信赖感.四、委婉说服广告在传播商品消息、引起情绪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广告实践表明,要实现广告对消费者这4种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广告心理学,并据此创意、设计与实施广告。
这里并不想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与界定究竟什么是广告心理学。
只想用最简明的语言方式表述,广告心理学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广告中的重要性,。
下面,举一些具体的中西文化融合的广告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广告案例,就是何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讲过的广告案例,这是一个Nike的广告,我也看到那个广告时,心里也觉得挺有亲切感的,也许这个就是产生了共鸣吧!Nike的这个广告大致是这样的:当时是正值广州亚运会开得如火如荼时,广告中是几个打足球的明星在打球,然后广告语就是“波唔可以唔入!……".因为这则广告主要是在广州播放的,所以,当你看到这个广告是,也许你是外地人,看不懂广告语,但是也知道是Nike的广告。
广告心理学论文心得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专业:广告设计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姓名:安芯仪学号:1007030201指导老师:詹琳《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目录一、前言二、论文正文(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四)、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总结三、结论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摘要:《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一个女性购物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面对购物消费时所展现出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
但本片也通过细节对比,向我们说明男性在消费时所产生的心理及发生的行为与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准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侧面恰如其分的为我们揭露了这一重要现象。
关键词:女性男性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一、前言《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强烈购物欲望的女孩,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自己的债务漏洞,直到爱情、友情双双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才开始醒悟,通过努力,不仅改掉了“购物狂”的毛病,还重新收获的友情和爱情。
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当今时代人们在面对消费时的态度及心理变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本让人正确认识消费的教科书。
当今社会,购物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对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的观看及思考,我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购物时产生的消费心理以及发生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许多商家在推出越来越独特的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性别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男性和女性消费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论广告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告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广告心理学研究广告活动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它从消费者的角度审视广告活动的全过程,为广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而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销商品,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遵循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做到令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从而受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一个成功的广告设计,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达到促销目的,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倡导某种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带来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优秀的广告设计是建立在成功地把握广告心理学的基础上。
广告届有一句名言这样讲:“科学的广告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
”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消费者对广告接受的心理活动也是一样。
要想在广告设计中成功地运用心理战略,就要了解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宝洁公司在我国刚推出安尔乐纸尿裤时,主要诉求是纸尿裤能让年轻的妈妈减轻换洗尿布的劳动,为她们排忧解难。
但在大规模的推向市场过程中,销量并不好。
宝洁公司委托市场调查公司调查广大年轻妈妈的心理状态,结果出人意料的发现安尔乐关于“方便妈妈”的诉求内容很容易让人误会是购买安尔乐纸尿裤的妈妈们想要偷懒,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想要购买纸尿裤的妈妈因为避嫌而放弃购买,致使产品滞销。
最后公司进行了周密的目标消费者分析找出其中原因,把主要诉求点从妈妈身上转移到宝宝身上,强调了安尔乐纸尿裤的舒适性,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纸尿裤“能更好的保护宝宝健康成长,同时方便妈妈”。
如此一来,目标消费者群体在选择安尔乐纸尿裤时便会打消原来的“偷懒”想法。
经过这种调整,安尔乐纸尿裤很快打开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如何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如何使广告对人的思想、情感、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如何实施广告心理战略,这些都对广告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心理学运用最为典型的便是广告设计的诉求方法,理性诉求通过有关品牌或产品信息呈现给消费者,以达到说服他们接受产品和品牌,手段通常是比较和双面论证。
浅论广告心理学的论文2
浅论广告心理学的论文2《论广告心理学课程中教学思维的革新》[摘要]本文根据广告心理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提出了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循环式教学为模式的革新思维,并详细阐述了在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广告心理学循环式教学革新当代广告活动运作中,广告要想对日益成熟理性的消费者产生作用,就必须要满足、迎合或打动消费者的心理,为此就必须要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广告心理学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兴起的一门学科。
而《广告心理学》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能够在广告运动实践中运用的消费者心理研究成果,掌握在具体情况下能对消费者心理进行具体研究和实地运用的能力,是广告专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一、广告心理学课程教学革新的意义广告心理学课程作为广告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和边缘性的特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作为基础性课题,当前业界的研究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适合国情的成熟理论架构还未建立,多是引进国外理论翻译后进行讲授,因此成熟度不高,难免有许多不适合国情的理论甚至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不利于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虽然许多企业认为掌握消费者心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理解该如何对消费者心理展开研究,或者舍不得做相关的投入。
这种短视的现象模糊了研究视线,也令教师自身的领会和把握容易出现偏差,在进行现象分析时难以认清总体发展方向,难以跟上业界对广告心理学理论实践应用的变化速度。
所以,如何将它教好对于提升理论性和变化性较强的这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二、广告心理学课程教改的基本思路及原因广告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对消费过程中消费个体和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内在规律性的分析与研究。
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精髓,我们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摸索出一种教学思路和模式,即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循环式教学为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自主性、创新性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专业:广告设计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姓名:安芯仪学号:01指导老师:詹琳《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目录一、前言二、论文正文(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四)、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总结三、结论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摘要:《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一个女性购物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面对购物消费时所展现出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
但本片也通过细节对比,向我们说明男性在消费时所产生的心理及发生的行为与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准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侧面恰如其分的为我们揭露了这一重要现象。
关键词:女性男性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一、前言《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强烈购物欲望的女孩,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
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自己的债务漏洞,直到爱情、友情双双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才开始醒悟,通过努力,不仅改掉了“购物狂”的毛病,还重新收获的友情和爱情。
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当今时代人们在面对消费时的态度及心理变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本让人正确认识消费的教科书。
当今社会,购物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对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的观看及思考,我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购物时产生的消费心理以及发生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许多商家在推出越来越独特的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性别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男性和女性消费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这里我将结合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对比,谈谈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论文正文正确了解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消费心理和行为,还有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在分析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1)、消费心理:所谓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2)、消费行为:所谓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
亦称消费者行为。
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心理决定消费行为,消费行为表现消费心理。
(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以下将结合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分析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的不同: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1)、强调商品质量和实用性。
男性消费者是“理性消费”的代言人,对他们来说商品的使用效果及整体质量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且十分强调实用性,受商品本身或他人的影响较小。
结合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以下简称为《购物狂》)的剧情,女主角为男主角选西装的参加晚宴的这个片段中,将男性注重商品整体质量以及商品实用性的消费心理行为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男主角不加思考的说出自己所需要的服装搭配,可见他所注重的是对商品整体的把握,他甚至不会去纠结一件衬衣的颜色及款式哪种搭配更完美,这一点与女主角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只有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男主角才会进行消费,而通过女主角之口,我们了解到男主角平时穿着的随意性,显而易见男性更注重的是消费的实用性。
(2)、购买时目的明确,迅速果断且十分专一。
大多数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不喜欢逛街,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女人可以花掉一天的时间可能只是为寻找一件最适合的裙子。
男性出门消费,大多时候是因为对于商品的需要,所以目的性强,缺什么买什么是他们的一贯作风,且买东西十分果断,不懂得货比三家,认准了不会犹豫不决,甚至可能认准一个牌子就不会轻易改变。
这些特征,在电影《购物狂》也有体现,仍然是上面那个镜头,在女主角还在和导购商量粉红色衬衫如何搭配西裤才好看时,男主角已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一身搭配,体现了男性消费者消费时明确的目的性以及果断,而当女主角问他“你也了解prada?”时,我们就能轻易的感觉到男性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专一性。
(3)、“你要你的围巾,我要我的热狗,价格与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引用电影《购物狂》中男主角另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就是男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另一特征——不注重价值,自尊好胜心强。
男主角宁愿白给女主角20美元,只是不想在女主角声称会买下所有热狗的“战役”中,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热狗,最后还说了一句“你要你的围巾,我要我的热狗,价格与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可见,男性消费者不会将价值与价格结合起来,他们不考虑商品的实际价值,只是认为自己需要,就会千方百计的得到它,且通常因为强烈的好胜心而很难轻言放弃。
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1)、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注重商品外表。
如果说男性消费者是理性消费的代言人,那么女性消费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感性消费。
她们的消费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因素,例如影片《购物狂》中女主角就因为导购将她称为尊贵的客人,她就大方的进行了昂贵的消费。
所以说女性消费者往往在情感因素作用下产生购买动机。
另外商品外表也是女性消费者所注重的,有时商品外观带来的美感都可能让女性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甚至产生冲动型购买。
就像女主角购买绿丝巾时自己的种种幻想,这都是丝巾外观带给女主角的主观臆想,有时导购员的几句话或者是商品的外观包装都可能是女性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原因。
(2)、看重价值,注重商品细节。
电影《购物狂》中的女主角虽然是一个专业购物狂,但是对于促销打折还是十分敏感,这从侧面反映出了男女性在对待商品价值上的不同态度,女性消费者喜欢货比三家,并为此乐此不疲,也正是因为女性消费者对价值的看重,也使她们对于商品细节十分看重,她们心思细腻,追求完美,所以在购买商品时比男性更注重细节,通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比较,更关心商品带来的具体利益。
(3)、对于新事物的偏爱,注重商品生活创造性。
每个女性都有追求新潮的心理,她们对新事物都有偏爱,如同影片《购物狂》中女主角总会不自觉的被商店橱窗中那些美丽的新商品吸引一样。
同时,女性消费者还很看重商品带来的生活创造性,她们不会为了某些原因而去购物,她们认为,只有通过逛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最美的展现出自己,结合影片来说,女主角为了一个面试,不惜专门买一条绿色的围巾,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充分体现了女性消费者对于商品生活创造力的看重。
(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以下将结合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的消费行为: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1)、消费果断迅速且相当自信。
用《购物狂》中的情节,男主角对于自己的西装搭配迅速、果断且十分自信,男性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这也导致他们在消费时不像女性消费者一样喜欢比较、挑选,男性的个性特点与女性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理智性、自信性。
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时能够冷静地权衡各种利弊因素,能够从大局着想。
因此,动机形成要比女性果断迅速,并能立即导致购买行为,即使是处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也能够果断处理,迅速作出决策。
特别是许多男性不愿“斤斤计较”,购买商品也只是询问大概情况,对某些细节不予追究,只要无关大局,也不去计较。
(2)、购买行为具有被动性。
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就是男性以外出工作为主,而女性一般会留在家中打理家务,这也就直接导致男性的消费活动远不如女性频繁,消费动机也不如女性强烈,可以称为被动消费。
结合电影《购物狂》来说,男主角只有在参加主要场合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去买一套正装,可见,男性消费者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主动采取消费行为的。
这也让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电影中那些在超市里一边采购一边看记事单的男性消费者,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进行购物,且大多时候属于被动消费。
(3)、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感情色彩比较淡薄。
男性消费者在购物时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导购的介绍、自己的瞎想,这是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有所区别的地方,他们不会对拥有商品后的场景做出幻想。
所以,当动机形成后,稳定性较好,其购买行为也比较有规律。
即使出现冲动性购买,也往往自信决策准确,很少反悔退货。
同时,男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感情色彩都比较淡薄,他们认为男人是坚强、刚毅的象征,所以在消费时,很少将商品本身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与男性和女性本身的性格有密切关系。
《购物狂》中是通过对女主角形象的夸张对比从侧面将男性消费者的这一点展现出来的。
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1)、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且比较灵活性。
通过对上面男性消费行为的分析,我们知道女性因为是处理家务的主要人群,所以她们对于消费购物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另外,购物消费现在已成为女性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她们消遣娱乐,追求时尚的主要途径,所以毋庸置疑的女性消费者在消费购物上明显具有主动性。
正如《购物狂》中的女主角,“只有在购物中,我才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虽然这是夸张,但女性对于购物消费的欲望展露无疑。
除了主动性,作为女性,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本来逛街为了买一条裤子,逛了一天,大包小包拎回来的没有一条裤子。
这说明了女性消费者购物时的灵活性,女性不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商品就像男性一样放弃,相反的,女性消费者会寻找替代品或是另外的和原来计划没有关系的任何商品,这充分体现了女性消费者消费时的灵活性。
(2)、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女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感情丰富、细腻,富于幻想、联想,因此购买动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就像《购物狂》中那些会说话的模特一样,其实都是女主角幻想出来的,最能体现的是女主角在购买绿丝巾时与模特的互动,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强烈的感情色彩。
女性消费者可能因为都够的几句话,展开自己的幻想就形成的冲动购买的行为,这也是女性与男性的最大区别,男性很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男性的消费可以说是十分理性的消费,而女性相对的就是一种感性消费。
(3)、购买行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
这一点在上面就已经提到,结合电影《购物狂》来说,女主角对于奢侈品大促销是十分敏感的,不仅是女主角,可以说只要是女性,都会对这种“大便宜”趋之若鹜,在一番争抢购物后,女主角到家才发现原来买到的毛衣不是100%纯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