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有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寥寥数笔即描绘出各景物鲜明独特的形象。
烽火矶
澎 浪 矶
小 孤 山
金 山
小孤山PK大孤山 小孤山
秀丽,旁边有沙洲葭苇
大孤山
四周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小 孤 山
大孤山
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 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 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 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 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 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 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山
试题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 ”中“孤”字的妙处。
【阅读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1分)表达了诗人尽 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 国的壮烈情怀,(1分)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 、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1分)。 【解析】结合注释,体会谢枋得的人生历程和坚定 追求,便不难看到托物言志。诗中“海眼无涯骇 众观”用以象征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孤立。“江 山有此障狂澜”体现了自己强大的使命感和力挽 狂澜的信心。解题时要抓住富有象征意义的关联 词。
写作背景二
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 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 此,不复而 上,故有“海 门第一关”之 称。
写作背景三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
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
因而又名大姑山。
是两百万年前第四
纪冰川时期形成的 小岛。大禹曾在此 山岩刻石记功,唐 时建有大姑庙。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 稍饰以楼观(guà n)亭 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来 榭,与江山相发挥, 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 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 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 “惠济”,神曰“安 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 济夫人”。绍兴初, 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 张魏公自湖湘还,尝 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 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 属江州彭泽县,三面 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 临江,倒影水中,亦 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 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 占一山之胜。舟过矶, 虽无风,亦浪涌,盖 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 因此而得名吧。 以此得名也。
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
见出其间联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串珠成链,由各景点共
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赏析要点四
引用传说和前人诗句,为景物添彩生 色,丰富作品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 想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抗击金人 收复中原的决心,爱国忠君之意。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
抗金 作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 中遇微雨》
陆游与梅花
陆游号放翁,一生酷爱梅 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 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 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 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 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 尘,只恐梅未肯。陆游爱梅之 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 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 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二日早,行未二十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 里,忽风云腾涌,急 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 系缆。俄复开霁,遂 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 行泛彭蠡口,四望无 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 际,乃知太白“开帆 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 入天镜”之句为妙。 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 始见庐山及大孤。大 “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孤状类西梁,虽不可 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 拟小姑之秀丽,然小 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 孤之旁,颇有沙洲葭 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 苇,大孤则四际渺弥 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 皆大江,望之如浮水 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 面,亦一奇也。江自 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 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 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 盖江西路也。 为南江,大概是长江西路一带
江水浑浊,每汲用, 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取江 皆以杏仁澄(dè ng) 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 之,过夕乃可饮。南 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 江则极清澈,合处如 两江的水合流处像拉绳尺划分过 引绳,不相乱。晚抵 江州。州治德化县, 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 即唐之浔阳县,柴桑、 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 栗里,皆其地也;南 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 唐为奉化军节度,今 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 为定江军。岸土赤而 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 壁立,东坡先生所谓 像墙一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 “舟人指点岸如赪” 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 者也。泊湓浦,水亦 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 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首尾才六日,其间一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 日阻风不行,实以四 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船被风阻 日半溯(sù)流行七 不能行进,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 百里云。 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惠济庙和安济夫人
惠济庙,始建于唐代,叫“启秀寺”,很狭小,内朔一男 形神象,姓氏不详,也无从考记。庙在盛唐后,日见荒芜。晚 唐时,几经战乱,寺庙一度破毁。 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 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称:“(妈祖)天后, 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法席渡海,乘云 游岛屿间,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 清时,累著灵迹。” 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 给她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如此一来,由马祖 变成了妈祖,像由男形变成女形。 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 修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 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
如宝装屏风。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衬托 彭泽都昌: 大孤山: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比较 想象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A,定景换点,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
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
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以浪漫之笔
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
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
境的感觉。
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
烽火矶:
游 记
描写的景物 及特点
点面结合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比喻 峭石: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 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 山)
赏析要点二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 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 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 • • • • • •
矶 jī 燧 suì 窦 dò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 • • • • • •
鹘 抟 蠡 葭 赪 湓 汲
hú tuán lǐ jiā chēng pén jí
八月一日,过烽火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 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 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 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 一也。自舟中望山,突 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 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 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洞 异。又有一石,不附山, 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 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 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 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在它 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 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 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 历妙”也。 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 彭郎”之句,传者因 谓小孤庙有彭郎像, 澎浪庙有小姑像,实 不然也。晚泊沙夹, 距小孤一里。微雨, 复以小艇游庙中,南 望彭泽、都昌诸山,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极登临之胜,徙倚久 之而归。方立庙门,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 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 多。
赏析要点一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富含趣味,为 避免行文单调重复,作者用精彩变化的笔 墨,抓住了各处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
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矶: 虽无风,亦浪涌。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定景换点
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 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 镜头。 写小孤山则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 “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 节的变化以及乘艇游庙的经历。 ◆ 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
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
千姿百态。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 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 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 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 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 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以游踪将各处景物 串联起来 。
移步换景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
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 因此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 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 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 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 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 (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 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 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 和白鹭时隐时现。极尽登临的 胜景,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 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 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 老鹰。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 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诗文有别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 比较大,上下句之间多有跳跃和省略。 散文描写细致真实,上下句之间交待 具体。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 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 ,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 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过澎浪矶、小孤 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 山,如金山、焦山、 落星之类,皆名天 下,然峭拔秀丽皆 不可与小孤比。自 数十里外望之,碧 峰巉然孤起,上干 云霄,已非它山可 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尤物也。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 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 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 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 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 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