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二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二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版含解析

一儒家学派的开创人——孔子课程标准认识孔子追求礼乐的一世学习目标,概括孔子一世追求的主要目标。

认识孔子的平生、基本思想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看法和政治主张,商讨孔子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剖析孔子思想的中心、儒家思想的广博精湛,研究孔子在地位和影响。

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代:公元前 551 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青年时代勤于学习,30 岁时已精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2.中年时代: 35 岁时孔子无心从政,便收徒讲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3.从政生涯: 51 岁时孔子被委任为中都宰,后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夹谷之会后孔子名誉大增,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达到政治生涯的巅峰。

4.漫游列国: 55 岁时孔子开始漫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用。

5.暮年活动: 68 岁孔子回到鲁国,全神贯注从事教育和古典文件的整理。

公元前479 年,孔子病逝,其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特别提示 ]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二、儒家学派的开创人1.时代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长久动乱。

(2)贵族垄断学术文化场面渐渐被打破,个人讲学民风开始有所发展。

(3)春秋后期,孔子开始创办私学,创办儒家学派。

2.主要思想(1)礼:即周礼。

①尊尊:低贱者对尊贵者尊敬,此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对亲人的爱,此中重申子对父亲母亲的孝敬,弟对兄长的恭顺。

③贵贱有序: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倡议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思想: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

(2)仁①“爱人”:以为博爱应有差异,第一是亲亲,其次是朋友,尔后才是其余人。

高中历史 专题二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导学案 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 专题二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导学案 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体感知】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仁”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学;其学说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

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

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兴建“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

【知识疏理】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第一,孔子的青少年时代:自学礼乐①孔子名丘,字仲尼;②公元前55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③3岁丧父;16岁母亲病故;④30岁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第二,齐国岁月(原因、活动、结果)第三,在鲁从政①管理内政;②外交胜利;③改革碰壁;④失意去鲁第四,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政德治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

第五,晚年结局:献身文教①孔子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六经;②公元前479年,73岁病逝后,其言行被弟子记录在《论语》中。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背景①时代背景:随着的兴起,文化下移,阶层出现。

②历史传统: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③个人作用:孔子崇拜,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是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自我道德约束,首先是“”,其次是行“”。

)A、礼①礼的含义: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尊尊:就是把人区别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

首先是。

(等级原则和君主制)亲亲:就是对的爱,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高中历史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4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生平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青少年时代•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人民版必修4)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人民版必修4)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序号:40第40课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导学案设计人:赵梅芳审核人:宋建忠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二、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问题导读1、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之道。

“忠恕”就是。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方面。

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

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之道。

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和的思想。

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

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

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二、自主学习(问题发现)三、问题探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2、孔子曾向哪些人求取哪些学问?从孔子的求学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孔子向郯(tan)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3、如何评价孔子在“夹谷之会”上的成功?4、孔子周游列国漂泊游历长达14年之久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5、简述孔子的思想主张及教育主张?6、孔子正名的目的是什么?四、拓展训练(问题评价)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人教版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word教案1

人教版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word教案1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 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

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论语》原文,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孔子像”,“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及其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重点: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导入新课)弓I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弓倾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一)学习礼乐(15岁)[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二)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三)从政生涯(51岁)官:鲁一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结果:从政失败 (四)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五) 献身文化整理文化典籍[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

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导案(人教版选修4).doc

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导案(人教版选修4).doc

人教选修4第二单元第4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导案【基础梳理】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主要目标:传承礼乐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2.时代背景(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3.重要活动(1)学习礼乐(15岁)(2)收徒讲学(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

(3)从政生涯(51岁):官至司寇;主张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由于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5)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

二、开创儒家思想1.原因:(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

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孔子决心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2.主要内容:礼、仁、中庸(1)礼①含义: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②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方面,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2)仁(核心)①含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③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仁爱有等级。

(3)中庸(调整方法):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政治主张: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3.影响: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后来经董仲舒改造,自西汉开始成为中国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导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导学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要求】1.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 探讨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梳理】孔子——儒家文化的创始人(1)主要思想——开创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

①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政治思想)②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政治思想)③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就能形成完美的事物。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伦理思想)④教育思想:创立私学,a.教育对象:有教无类b.教育目的:“成人”、成“君子”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 :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世界: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探究问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什么是礼?如何实现礼?(2)如何评价孔子礼的思想?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回答:(1)材料二中孔子强调了什么伦理思想?什么是仁?人际关系中如何体现仁?(2)如何评价孔子仁的思想?(3)如何协调仁与礼之间是什么关系?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学案(人教版选修4)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学案(人教版选修4)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见,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少年学礼(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头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却没被接受。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关键点拨]孔子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缘由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殊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教材互补]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头乐观地从事政治活动。

(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图一孔子周游列国图二孔子不仕,退修诗书思考(1)图一中,孔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二中孔子的活动具有怎样的意义?(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答案(1)宣扬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见。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中国最贵重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抱负。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反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急。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担当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主见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见“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见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重点精讲]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礼”中,主见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图解历史]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知识点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史料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面试试题题1: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题2:你准备用何方法治理国家?……答案题1:恢复周礼,建立礼乐文明的国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通过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孔子的主要思Βιβλιοθήκη 观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教案 人民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教案 人民版选修4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1- / 6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 5000 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
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
[议一议] 孔子“正 名”的目的 是什么?
在大变动 的春秋战国 时期,道德沦 丧,天下无 道,礼坏乐 崩,为了维护 西周分封制
-2- / 6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和宗法制,做
3、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
到尊尊、亲
如礼何?”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1、国内: ①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
“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主张“内圣外王”: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
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
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
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
一、孔子其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
孔子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

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能够讲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画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专门的有秩序。

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时,竟把那个地点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

他们无法明白得,无法明白得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谐相处。

后来他们发觉支撑着那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确实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差不多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阻碍。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思想主张孔子生活在一个如何样的年代,如此的年代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阻碍?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的长期动荡。

经济:井田制瓦解,显现私田。

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步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进展。

孔子确实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目的确实是要吸取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仁和中庸之道。

第一看“礼”的思想,“礼”的含义确实是“周礼”,“周礼”是一种制度,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属于政治范畴。

是什么样的等级,什么样的名分就做什么样的事,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它的要紧内容第一是尊尊,确实是卑贱者对尊贵者要尊崇,其次是亲亲,确实是对亲人要有爱,其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尊敬。

为了爱护“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书上有“正名”的讲明,确实是要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和名分一致,是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同时明确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那么我们如何评判孔子“礼”的思想呢?
孔子推崇周礼,复原周礼,实质是爱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抗历史潮流,表达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再来看“仁”的思想,孔子一方面看到礼制关于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然而仅仅有礼制是不够的,人们必须有自我道德的自觉性,才能够自觉地遵守礼制,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我们都学过《论语》,《论语》要紧解决一个咨询题或者是要紧表达一种思想,确实是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调剂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论语》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字确实是“仁”,他把那个字看得专门崇高。

孔子的学生樊迟咨询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讲“爱人”。

“仁”的含义第一是“爱人”,“爱人”不仅是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认为,这种爱应该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呢?确实是要爱天下的百姓。

“仁”的含义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统治阶级,要有“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关于一般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兄长。

那个地点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固社会秩序。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公元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类文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查,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中,一个瑞典的物理博士如此讲,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往常去汲取孔子的聪慧。

这种聪慧确实是仁,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现在看来什么意思,我们能够文化不同,我们能够宗教信仰不用、价值观念不同,然而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否则如何办,只能打仗。

孔子的这种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而且这种思想在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

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如此一个咨询题,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礼是指尊卑等级规范,仁是自我道德自觉。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涵。

孔子主张把礼和仁相结合,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不的等级走向对抗。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确实是“中庸”之道。

处理任何情况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教育成就孔子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奉献,被称为万世师表,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创办私学,书上有一幅孔子在杏坛的讲学图。

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当时学生只要拿一块干肉,行拜师礼仪就能够了。

教育的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在孔子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差不多上能够自由讨论的,我们从《论语》当中能够看出差不多上学生和孔子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交流。

教学内容是六经。

孔子的弟子大致有3000多人,其中熟知六艺的有72个,这对当时人口不足千万的社会来讲,差不多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他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孔子把他的爱倾注在这些布衣百姓身上,他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深刻阻碍着这些探求真理的人们。

同时他的理想也通过这些普一般通的学子带给了更多的人。

总结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奉献。

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哲学政治主张,一个是教育思想。

孔子哲学政治主张方面的思想是“礼”、“仁”、中庸之道,以及为政以德。

具体内容是主张遵循周礼。

反对苛政和刑杀;要求体贴民情。

用德教化百姓。

教育方面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

具体内容有如此一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文化方面的奉献是创办私学,使教育下移,培养弟子三千。

整理文化典籍,比如儒家五经。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能够绵延不绝。

评判孔子如何讲是生活在2000多年往常的人,他的思想中间也并不是讲每一句话差不多上对的,它有的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

不大正确的思想也会被统治
阶级所利用,比如三纲五常。

专门是到了宋朝理学家朱熹那儿,更加注重的以一套系统的教条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儒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开始被无限地放大,成为统治者束缚百姓思想的理论依据。

儒家教条化所带来的是保守和自傲。

然而孔子重要的思想在今天依旧依旧专门有意义的。

如何评判孔子的地位和阻碍呢?
关于中国,1、大教育家: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制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讲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阻碍深远。

3、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再加一点,孔子整理古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阻碍,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延伸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