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导学案资料有答案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重难点三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重难点三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首先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如果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则电极反应必然写错.一般来说,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但不是绝对的.如镁片和铝片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因而铝是负极,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2Al-6e-═2Al3+正极:6H2O+6e-═6OH-+3H2↑ 或 2Al3++2H2O+6e-+2OH-═2AlO2-+3H2↑再如,将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时,由于铝在浓硝酸中发生了钝化,铜却失去电子是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Cu2+正极:2NO3-+4H++2e-═2NO2↑+2H2O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就分酸式和碱式两种,在酸性溶液中的电极反应: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如果是在碱性溶液中,则不可能有H+出现,同样在酸性溶液中,也不能出现OH-.由于CH4、CH3OH 等燃料电池在碱性溶液中,碳元素是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的,故不是放出CO2.3.还要注意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这样可避免在有关计算时产生错误或误差,也可避免由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方程式或由总方程式改写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4.抓住总的反应方程式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相加即得总的反应方程式.所以对于一个陌生的原电池,只要知道总的反应方程式和其中的一个电极反应式,就可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重难点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电子数目的得失;(2)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且O2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且O2生成H2O;若在熔融盐电解质中反应,则O2可能得电子变成O2-;(3)正负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方程式,若能写出已知电池反应的总方程式,可以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从而得到比较难写的电极反应式。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习题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习题第一题:丁二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甚么产品?答案:丁二酸第二题:丁烷和氧气的反应生成什么产物?答案:二氧化碳和水第三题:甲烷和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称为什么反应?答案:完全燃烧反应第四题:以下哪个反应不能称为燃烧反应?A. 2Mg(s) + O2(g) → 2MgO(s)B. C(s) + O2(g) → CO2(g)C. C4H10(g) + 6.5O2(g) → 4CO2(g) + 5H2O(l)D. 2AgNO3(aq) + MgCl2(aq) → 2AgCl(s) + Mg(NO3)2(aq)答案:D第五题:下列反应中,不能称为氧化反应的是?A. 2H2S(g) + 3O2(g) → 2SO2(g) + 2H2O(l)B. C(s) + O2(g) → CO2(g)C. 4Fe(s) + 3O2(g) → 2Fe2O3(s)D. 4NH3(g) + 5O2(g) → 4NO(g) + 6H2O(g)第六题: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答案:氧化剂第七题: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是?答案:还原剂第八题: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在反应中?答案:氧化第九题:下列反应中,能检验金属对水及酸的活动性的是?A. Mg(s) + 2HCl(aq) → MgCl2(aq) + H2(g)B. Fe(s) + 2H2O(l) → Fe(OH)3(s) + H2(g)C. 2K(s) + 2H2O(l) → 2KOH(aq) + H2(g)D. 2Al(s) + 3S(s) → Al2S3(s)答案:A第十题:下列金属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 钠B. 铜C. 铝D. 银第十一题:在商业中,电化学工艺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答案:电解法第十二题: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一般称为?答案:还原反应第十三题:在冶炼中加入的杂质使金属提纯是通过?答案:电解法第十四题:电解铝矾的条件是?答案:温度高、离子活动性差第十五题:惰性电极一般选取?答案:铂电极第十六题: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氧化数的变化是?答案:增大第十七题:电化学反应中,电压不被测量者是?答案:电动势第十八题:氧化电位标准是?答案:0V第十九题:任两种元素的氧化电位差大于半电压者会发生?答案:电化学反应第二十题:标准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哪种离子的浓度增加而增大?答案:阳离子第二十一题:标准电极电位K+ > Na+ ,那么谁的氧化势大?答案:钾第二十二题:可从溶液中甄别的主要气体是?答案:氯气第二十三题:乙醇和它的氧化物可以?答案:发生氧化反应第二十四题:下列化合物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的是?A. NaNO3B. NaNO2C. Cu(NO3)2D. Na2CO3答案:D第二十五题:碳酸钠在灼烧的同时,挥发出什么气体?答案:二氧化碳第二十六题:从以下四种不同用途的碱中,哪一种能用作消石灰?A. 氢氧化铝B. 氢氧化钠C. 硝酸钠D. 碳酸钠答案:B第二十七题:下列实验操作会增大Ammonium Dichromate的火焰高度的操作是?A. 放在瓶瓶盖下B. 喷入少量水C. 近火焰加热D. 放在烧杯内答案:C第二十八题:热分解不需要观察的是?A. 硫酸镁B. 亚硝酸铵C. 硝酸钠D. 氧化钙答案:D第二十九题:酒精燃烧进行中,若液面升高的原因?A. 温度升高B. 溶质中生成气体C. 溶质很容易挥发D. 溶质含水分答案:B第三十题:酒精灯不盛火着对原因是?A. 酒精洒漏B. 温度升高C. 缺乏氧气D. 硝酸铵加热答案:C通过以上习题让我们对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选B。
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则A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即C项不正确;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不能促进溶解。
2.(2012·长春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C.可用离子积Q c与溶度积K sp的比较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解析:选C。
溶度积应是沉淀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A错。
溶度积与温度有关,B错。
Ca(OH)2的K s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错。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K 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3、SO2-4,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解析:选C。
A项中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降低,有Ca(OH)2析出,但溶液仍饱和,pH 变小,A项错误;B项中加入NaCl,平衡左移,由勒夏特列原理知,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增大,B项错误;沉淀总是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C项中现象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对于阴、阳离子个数相等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小,K sp越小,C项正确;D项加热煮沸,只能降低Ca2+、Mg2+的浓度,而不可能完全除去,D项错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生疏金属腐蚀的危害,能利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电化学腐蚀的缘由。
2.能正确书写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金属的腐蚀1.概念:金属与四周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2.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3.分类(1)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液体(如石油)等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而被氧化。
电化学腐蚀又可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4.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图形描述条件水膜酸性较强水膜呈中性或酸性很弱电极反应负极(Fe)Fe-2e-===Fe2+Fe-2e-===Fe2+正极(C) 2H++2e-===H2↑2H2O+O2+4e-===4OH-总反应Fe+2H+===Fe2++H2↑2Fe+O2+2H2O===2Fe(OH)2其他反应4Fe(OH)2+2H2O+O2===4Fe(OH)3,Fe(OH)3失去部分水转化为铁锈Fe2O3·x H2O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的腐蚀都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所以都是化学腐蚀。
( )(2)由于CO2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
(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4)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分在于前者有H2生成,后者有O2参与。
( ) 答案:(1)×(2)×(3)×(4)√2.请以吸氧腐蚀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铁锈(Fe2O3·x H2O)的形成过程。
(1)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 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

丹凤中学2019届化学学科导学案总计:900 编写人:胡阿楠审核人:王银伸 N0:2019HXX4—023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目标]1、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会判断所给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2、初步知道弱酸弱碱盐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请写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2、阅读《新新学案》P61页“认知升华”,总结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模式。
[预习检测]1、下列各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CO2+H2O H2CO3 B.OH-+HS-S2-+H2OC.HS-+H2O H3O++S2-D.S2-+H2O HS-+OH-二、思维探究与创新问题1:不同类型盐的水解(1)一元弱酸强碱盐:写出CH3COONa、KF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一元弱碱强酸盐:写出(NH4)2SO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3)多元弱酸强碱盐(正盐):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是一步进行还是分步进行的?若分步进行,水解程度主要取决于第几步反应?请写出Na2CO3、K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多元弱碱强酸盐:请写出FeCl2、\Al2(SO4)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多元弱碱强酸盐水解也是分步的,由于中间过程复杂,中学阶段仍写成一步)(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请写出NaHCO3、KH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班级:小组:姓名:第三章第三节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丹凤中学2019届化学学科导学案总计:900 编写人:胡阿楠审核人:王银伸 N0:2019HXX4—023(6)弱酸弱碱盐:①部分双水解:请写出CH3COONH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思考CH3COONH4水溶液显什么性?②完全双水解:请写出Al3+与CO2-3构成的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总结哪些离子间易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当堂检测]1、写出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水溶液的酸碱性。
①Na2C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Cl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各组盐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3.3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含答案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1.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2.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相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
2.外因: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外加酸碱:加酸、加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以NH 4Cl 溶液为例(NH +4+H 2ONH 3·H 2O +H +)填表:盐类的水解常数盐MA 水解的方程式为MA +H 2O HA +MOH ,水解常数为K h =c (HA)·c (MOH)c (MA)。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升高温度,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增强。
( )(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氯化铁固体,其水解程度增大。
( ) (3)将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其水解程度增大。
( ) (4)向氯化铁溶液中加氯化铵固体,其水解程度减小。
( ) (5)等浓度的氯化铵和硫酸铵溶液,前者pH 大。
( )答案:(1)√ (2)× (3)√ (4)√ (5)√ 2.在Al 3++3H 2OAl(OH)3+3H +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 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热B .通入HClC .加入适量NaOH(s)D .加入适量NaCl(s)解析:选C 。
加热能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c (H +)增大,pH 减小,故A 项不符合题意;通入HCl 能增大c (H +),但抑制了水解,且pH 也减小,故B 项不符合题意;加入适量NaOH(s),由于发生反应:H ++OH -===H 2O ,引起c (H +)减小,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pH 也增大了,故C 项符合题意;加入适量NaCl(s),不会对溶液中其他离子造成影响,故D 项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1课时)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16
溶度积
加入物质
平衡 移动
AgCl 溶解度 ↓ ↓ ↑ 不变 ↑
溶液中浓度 [Ag+] [Cl-]
引起变化 原因 同离子效应 同离子效应 生成配离子
AgCl(s)
HCl(0.1 mol· L-1) AgNO3(0.1 mol· L-1) ← ←
2014年7月2在100mL 0.01mol/LKCl 溶液中, 加入 1mL 0.01mol/L AgNO3溶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gCl Ksp=1.8×10-10) ( A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问题: 能否通过改变条件,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 衡发生移动?使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
2、在100 mL 0.01 mol/L KCl 溶液中,加入 1mL 0.01mol/L AgNO3 溶液,有沉淀(已知 AgCl KSP=1.8×10-10)? Ag+沉淀是否完全? 3、铬酸银(Ag2CrO4)在298 K时的溶解度为 0.0045 g,求其溶度积。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25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21
溶度积
5、溶度积规则
①离子积
AnBm(s) nAm+(aq) + mBn-(aq) Q c= [Am+]n[Bn-]m Q c称为离子积,其表达式中离子浓度是任意的,为 此瞬间溶液中的实际浓度,所以其数值不定,但对一 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 为一定值。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7
271导学案.高中化学.4.选修.配R版

第二节
预习案 ……………………………………… 0 3 3 探究案 ……………………………………… 0 3 3 训练案 ……………………………………… 0 3 4 预习案 ……………………………………… 0 3 5 探究案 ……………………………………… 0 3 5 训练案 ……………………………………… 0 3 6 预习案 ……………………………………… 0 3 7 探究案 ……………………………………… 0 3 7 训练案 ……………………………………… 0 3 8
第 1 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0 3 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 0 4 9
第 2 课时 p H 的计算与应用
预习案 ……………………………………… 0 4 9 探究案 ……………………………………… 0 4 9 训练案 ……………………………………… 0 5 0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 0 1 1
预习案 ……………………………………… 0 1 1 探究案 ……………………………………… 0 1 1 训练案 ……………………………………… 0 1 2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 0 2 9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0 0 7
第四节
预习案 ……………………………………… 0 2 5 探究案 ……………………………………… 0 2 5 第二章复习学案 ………………………………… 0 2 7 训练案 ……………………………………… 0 2 6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0 2 5
高中化学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导学案)

3—3-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习目标】1. 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2。
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学习难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自主预习】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1)难溶电解质的K sp数值越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2)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3)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会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但K sp 不变()(4)当浓度商Q等于溶度积K sp时,沉淀处于平衡状态,溶液为饱和溶液( )(5)BaSO4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BaSO4为弱电解质( )(6)沉淀溶解平衡PbI2(s)Pb2+(aq)+2I-(aq)的K sp=[Pb2+]+[I-]2( )2.25℃时,AgCl的溶解度是0。
001 92 g·L-1,求它的溶度积。
【预习检测】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食用时,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
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除去NaCl中的FeCl3需加入的试剂是()A.NaOH B.石灰水C.铜片D.氨水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BaC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在医学上常用BaSO4作钡餐透视,而不能用BaCO3的原因是什么?(2)可溶性钡盐(如BaCl2等)当作食盐食用,会造成钡中毒.中毒患者常用5.0%的Na2SO4溶液洗胃的原因是什么?2.沉淀生成的应用主要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第1-3章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 <0 B.b>d>0 C.2a=b<0 D.2c=d>0参考答案1.A;2.B、C;3.C;4. C。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

Cu2++S2-= CuS↓ Hg2++S2-= HgS↓
思考与交流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 入钡 盐还是钙盐?为什么? 加入钡盐,因为BaSO4比CaSO4更难溶,使 用钡盐可使SO42-沉淀更完全 2、以你现有的知识,你认为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可从哪方面考虑?是否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通过 沉淀反应全部除去?说明原因。 从溶解度方面可判断沉淀能否生成;不可能使 要除去的离子通过沉淀完全除去,因为不溶是 相对的,沉淀物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继续试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I溶液, 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 溶液中依然有Ag+、Cl-存在 【结论】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 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AgCl溶解平衡的建立
水合Ag+ 水合Cl-
当v(溶解)= v(沉淀)时, 得到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溶解
注 意 写 法
实验方案:分别向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蒸馏水、酸、 盐,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管 编号 对应 试剂 滴加 试剂 现象 ① 少许Mg(OH)2 2ml蒸馏水, 滴加酚酞溶液 ② 少许 Mg(OH)2 2ml盐酸
说明 溶解
③ 少许 Mg(OH)2 3ml饱和 NH4Cl溶液
2、沉淀的溶解
分析:难溶于水的盐能溶于酸中
如:CaCO3、FeS、Al(OH)3、Cu(OH)2溶
于盐酸。 原理 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 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沉淀的溶解
[思考]:写出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Mg(OH)2(s)
溶解 沉淀
Mg2+(aq)+2OH-(aq)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考点总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考点一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辨析(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对象都是 化合物 ,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键型离子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等号 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 电解质在溶液中粒子形式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离子方程式中表示 形式离子符号或化学式 化学式考点二 常见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酸、强碱、正盐(个别情况除外如醋酸铅)在水溶液中 完全电离 ,不写可逆符号:示例:H 2SO 4 = 2H + + SO 42- Ba (OH )2 = Ba 2+ + 2OH -(2)弱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步进行 ,每步可逆示例:CH 3COOH CH 3COO - +H +H 3PO 4 H + + H 2PO 4- H 2PO 4- H + + HPO 42- HPO 42- H + + PO 43-(3)弱碱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完):示例:NH 3·H 2O NH 4+ + OH - Fe (OH )3 Fe 3+ + 3OH -(4)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双向电离,双向可逆示例:H ++AlO 2-+ H 2O Al (OH )3 Al 3+ +3OH -(5)可溶性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金属阳离子全部电离且不可逆,酸式酸根除HSO 4-外全部分步电离,每步可逆示例:NaHSO 4 = Na + + H + + SO 4- 完全电离; HSO 3- H + + SO 3- 分步电离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考点一 水的电离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的因素1.水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H 2O + H 2O H 3O + + OH - ΔH>0 或者 H 2O H + + OH - ΔH>0①25℃时:K W = c(H +)•c(OH -)=10-14mol ·L -1[特别提醒]: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如H 2S 、H 2CO 3、CH 3COOH 、HF 、HCN 、HClO 等。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中化学 第04章 电化学基础 专题4.3.1 电解原理导学案 部编本人教版选修4【经典练

4-3-1 电解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学习难点: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自主预习】一.电解原理1.实验探究:教材P79页“实验4-2”【问题1】通电前,CuCl2溶液中存在阳离子:阴离子:【问题2】如图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极。
通电后,溶液中的离子如何运动?阳离子向极移动,阴离子向极移动【问题3】预测一下将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在阴极上发生电极反应(或者说放电)的离子是在阳极上放电的离子是给CuCl2溶液通电时现象:阴极上:,经检验该物质是。
阳极上:,经检验该物质是。
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类型:反应。
阴极:反应类型:反应。
总反应式:过程分析:CuCl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作移动,带负电的氯离子向极移动,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被为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带正电的铜离子向极移动,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被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2.电解:使电流通过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的过程。
该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这是一个过程(物理?化学?)显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的过程。
3.电解池: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二.电解电极反应的分析1.放电顺序阴极:由于阴极上要电子,不管阴极材料是金属还是石墨,此时都不能得电子,因此只能是溶液中的得电子。
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就越得电子。
金属越不活泼,对应阳离子氧化性越,越得电子。
由此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下列离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表(2)(用“〉”表示)Ag+ Hg2+ (Fe3+ )Cu2+H+(酸)Pb2+ Fe2+ Zn2+ Al3+…(3)、、、、等活泼金属阳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不得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25℃时,将a mol/L 的氨水与0.01 mol/L 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A .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 .溶液中c (NH +4)=c (Cl -)C .此时溶液中NH 3·H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a -0.01)mol/L D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10-9a -0.012.《天工开物》中记载:“象牙色,栌木煎水薄染;金黄色,栌木煎水染,复用麻蒿灰淋,碱水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古代染色工匠凭借经验进行调色,以达到染色的目的B .上述记载内容说明酸碱介质改变时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C .植物染料色素(栌木中的黄木素)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D .植物染料色素(栌木中的黄木素)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3.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 + + 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 -)降低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 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增大,K w 不变D .将水加热,K w 增大,pH 不变4.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 ( )A .含H +的溶液B .c(H +)=1×10-7mol·L -1C .pH<7的溶液D .c(OH -)<c(H +)的溶液5.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B .在含有BaSO 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 2SO 4固体,c(Ba 2+)增大C .常温下,同浓度的Na 2S 与NaHS 溶液相比,Na 2S 溶液的pH 小D .在CH 3COONa 溶液中加入适量CH 3COOH ,可使c(Na +)= c(CH 3COO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Na 2S 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产生浅黄色沉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A.A B.B C.C D.D7.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少量CH3COONa固体②升高温度③加少量冰醋酸④加水.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8.已知K sp (CaC2O4)=4.0⨯10-9,若在c(Ca2+)=0.020mol·L-1的溶液生成CaC2O4沉淀,溶液中的c(C2O42-)最小应为()A.4.0⨯10-9mol·L-1 B.2.0⨯10-7mol·L-1 C.2.0⨯10-9mol·L-1 D.8.0⨯10-11mol·L-19.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醋酸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④0.1 mol·L-1醋酸的pH比盐酸pH大⑤在漂白剂溶液中滴加醋酸能增强漂白效果⑥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2 ⑦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氢气速率慢⑧CH3COOK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②④⑥⑧ B.③④⑥⑦ C.④⑤⑥⑧ D.③⑥⑦⑧10.常温下,在新制氯水中滴加NaOH 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水(H+)的对数与NaOH 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导学案

《第三节电解池》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掌握电解溶液的变化分析、离子放电顺序;学习重点:电解原理学习难点:离子放电实质、氯碱工业反应原理【学习过程】19世纪初,伏打发明第一个电池,但伏打认为是由于两个金属接触而产生的电流。
英国人戴维经过研究后,在科学界第一个提出原电池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电流。
同时戴维认为既然化学能能转变成电能,那么电能也应该会转化成化学能。
经过不断的研究,戴维利用电解的方法,发现了钾、钠、钙等新元素,从而成为化学史上发现新元素最多的人。
尤其是发现钾的过程,当时以拉瓦锡为代表的科学界认为:苛性钾是一种单质,戴维通过无数实验,终于采用电解熔融苛性钾的方法,分离得到了单质钾。
【思考】1、为什么直到戴维采用电解的方法,才还原出了钾、钠、钙的单质?2、为什么必须电解苛性钾的熔融物,才能得到单质钾?电解苛性钾溶液能否得到钾?(可以推测,在后面的学习中能找到答案)【回顾】初中学习的电解水试验:1、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电路中的电子移动:(在装置图上标出电子移动方向)电子从外电源的_____极流出,经过导线进入_____极,又从_____极流出,进入外电源的_____极。
3、水中含有哪些离子:___________。
通电时它们各自朝哪个极移动?4、根据阴极、阳极的产物,尝试书写电解水的电极方程式: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反应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反应【阅读】教科书79—80页,回答:一、电解原理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极。
若烧杯中的液体为CuCl2溶液,合上电源开关,给CuCl2溶液通电时现象:阴极上,该物质是。
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教材分析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电离程度(25℃)
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 -1) L 电离程度(%)
0.2 0.934
0.1 1.33
0.02 2.96
0.001 12.4
(1)随着醋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逐渐 增大。(越稀越电离) (2)物质的量浓度与电离程度的变化不是直线关系的。 (3)随着醋酸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溶液 中H+的浓度也减小,但是比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的变化小。
(2)强碱: 如NaOH、KOH 、Ba(OH)2 、
Ca(OH)2等
(3)大部分盐: 如NaCl 、CaCO3、BaSO4等, 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
常见的弱电解质
(1)弱酸:
如CH3COOH、H2CO3、H2SiO3、 H3PO4、 HNO2、H2S、H2SO3、HF、HClO等 (2)弱碱: 如NH3.H2O、Cu(OH)2、Fe(OH)3等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 (4) 水
补 充 实 验
取过量的镁条分别与同体 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反应,收集并比较产生的 气体量。 描绘弱电解质电离并建立 电离平衡过程的坐标图象
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大部分的盐类 离子化合物 强 单 电 质 强 碱 解 质 电 强 酸 解 弱 弱酸 质 电 化 水 解 合 共价化合物 弱 碱 质 物 非 多数有机物 电 解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质
混 合 物 物 质
纯 净 物
(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的基础)
知识回顾:
什么叫电解质? 什么叫非电解质?
1.1.3 中和热的测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课时中和热的测定[学习目标]理解中和热实验测定原理;掌握强酸强碱反应中和热的测定方法;理解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4—P6页,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中和热?2、写出下列反应(1)(2)(3)的热化学方程式,其中是中和热的是_________(1)1 L 1 mol/L 稀盐酸跟1 L 1 mol/L NaOH溶液起中和反应放出57.3 kJ热量。
(2)1 L 1 mol/L KOH 溶液中和1 L 1 mol/L HNO3溶液,放出57.3 kJ的热量。
(3)1 L 1 mol/L H2SO4溶液与2 L 1 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 L 1 mol/L H2SO4溶液与1 L 1 mol/L NaOH 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B.1 mol HCl气体通入1 L 0.01 mol/L NaOH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C.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D.只要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2、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 + OH—(aq) == H2O(l) △H = -57.3KJ/mol ,有以下三个反应CH3COOH(aq) + NaOH(aq) == CH3COONa(aq) + H2O(l) △H = -Q1KJ/mol1/2H2SO4(浓) + NaOH(aq) == 1/2Na2SO4(aq) + H2O(l) △H = -Q2KJ/molHNO3(aq) + NaOH(aq) == NaNO3(aq) + H2O(l) △H = -Q3KJ/mol上述反应均系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2>Q1 >Q3C.Q2>Q3>Q1 D.Q2=Q3>Q1二、思维探究与创新阅读课本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思考下列问题:班级:小组:姓名:第一章第一节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问题1: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问题2:填碎泡沫的作用是什么?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能否用金属(不与酸反应)质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问题3: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问题4: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 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问题5:在实验结束后,如何计算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请写出推导过程。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目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概念(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强、弱电解质(填物质种类)(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2.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降低浓度(加水),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③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方向移动。
四、电离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幂次积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对于HA ++A -,K =c (H +)·c (A -)c (HA )。
3.注意问题(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变大。
(2)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所以其酸性决定于一级电离。
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1.某固体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
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是非电解质B .A 是强电解质C .A 是共价化合物D .A 是弱电解质答案 B解析 在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所以为强电解质,故应选B 。
2.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
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⑥⑦⑧⑨⑩ (2)②③⑥⑧⑩ (3)⑦⑨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3.在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热B .加入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C .加入少量的0.5 mol·L -1的硫酸D.加入少量的1 mol·L-1的NaOH溶液答案 D解析A项,加热促进电离,H+浓度增大;B项,H+浓度不变;C项,加H2SO4抑制电离,但H+浓度增大;D项,加入NaOH,OH-与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减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根据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的浓度相等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弱答案 D解析该题考查了电离平衡的判断及其特点。
溶液中除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外,还存在电解质分子,能证明该电解质是弱电解质,但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CH3COOH3COO-+H+知即使CH3COOH电离未达到平衡状态,CH3COO-和H+的浓度也相等,B错误;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何况NH3·H2O电离程度是很小的,绝大多数以NH3·H2O的形式存在,C错误;H2C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依次减小,D正确。
知识点三电离平衡常数5.在25℃时,0.1 mol·L-1的HNO2、HCOOH、HCN、H2CO3的溶液中,它们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4.6×10-4、1.8×10-4、4.9×10-10、K1=4.3×10-7和K2=5.6×10-11,其中氢离子浓度最小的是()A.HNO2B.HCOOH C.HCN D.H2CO3答案 C解析相同温度时,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小,浓度相同时,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越小。
6.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答案 B解析相同温度下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的依据之一。
该题中涉及三个反应。
由这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出:HF、HNO2、HCN的酸性依次减弱。
酸性越强,电离常数越大,据此可以将三个K值与酸对应起来。
以上三个反应中,第①个反应说明HNO2>HCN,第③个反应说明HF>HNO2,只根据这两个反应即可作出比较。
练基础落实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答案 C解析A项,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B项,强电解质有些是难溶性的,如BaSO4;C项,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有溶质分子;D项,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2.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①自来水②0.5 mol·L-1盐酸③0.5 mol·L-1醋酸④0.5 mol·L-1 NH4Cl溶液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就不大。
在H2O中、CH3COOH中加入NaOH 固体,离子浓度都增大,向HCl中加入NaOH固体,自由移动离子数基本不变,则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向NH4Cl中加入NaOH固体,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3.下列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3·H2O+4+OH-叙述正确的是()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少答案 A解析A项,加水使NH3·H2O电离平衡右移,n(OH-)增大;B项,加入少量浓盐酸使c(OH-)减小;C项,加入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项,加NH4Cl固体,c(NH+4)增大。
练方法技巧4.相同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答案 A解析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前者的浓度较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与足量的镁反应,后者放出的氢气多。
酸的物质的量越多,在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放出的氢气越多。
5.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以下四个导电性实验,其中与A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__,与B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__,与C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
①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至过量;②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②①③④解析②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由于生成了强电解质CH3COONH4,所以导电性先增强,继续加氨水对溶液进行稀释,导电性会减弱。
①③涉及的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Ca(OH)2+CO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①导电性又增大是因为加入过量的H2SO4,而③是沉淀又和CO2作用生成了强电解质Ca(HCO3)2。
④的过程导电性变化不大,因为NH4Cl和生成的NaCl浓度变化不大。
练综合拓展6.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1)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能力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当其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4)当其c(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的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__________。
(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c(2)b>a=c(3)c>a>b (4)c>a=b(5)a=b=c a=b>c(6)c>a=b 解析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
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硫酸的c(H+)最大,醋酸的c(H+)最小。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硫酸消耗的NaOH 最多。
当其c(H+)相同、体积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最多,与锌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