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1化学平衡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等效平衡学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等效平衡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d7c1bfec3a87c24128c410.png)
课题:等效平衡_________班______组 姓名 ____________ 组评_______【学习目标】1、等效平衡的含义2、等效平衡的规律 4、等效平衡规律的应用【学习重点】等效平衡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等效平衡规律的应用【学法指导】熟记并理解等效平衡含义及规律,会进行简单等效问题处理,再利用等效平衡原理判断转化率及平衡移动方向等问题, 【自主学习】 一: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规律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1.恒温恒容:(1)当m+n ≠ p+q ,将两次投料计算至同一边,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二平衡等效<即等同平衡>例1、 N 2(g) + 3H 2(g)2NH 3(g)起始量 1 mol 3 mol 0 mol 等效于 0 0 2 mol0.5 mol 1.5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则a 、b 、c 关系:(a + 1/2 c) == 1 ; ( b + 3/2 c)==3(2)当m+n = p+q ,将两次投料计算至同一边,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二平衡等效例2、 H 2(g) + I 2(g)2HI(g)起始量 1 mol 2 mol 0 mol 等效于 2mol 4 mol 0 mol2 mol 5 mol 2 mol a mol b mol c mol则a 、b 、c 关系:(a +2c ) :( b + 2c)==1:2 其中,将起始量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浓度之比与原平衡的浓度之比相等时,则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成比例 ,含量相同、浓度成比例即两个平衡为等效平衡。
即:n%、m%、V%相同,物质的n 、C 成倍数关系。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1e9eb29941ea76e58fa04e4.png)
(2)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反应。用“ ”表示。 (3)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 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例如,H2 的燃烧、酸碱中和等。用 “===”表示。
(4)可逆反应的特点:
例如:将 2 mol SO2 与 1 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 2SO3(g),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存在的物质有:SO2、O2、 SO3。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新知预习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溶解过程的可逆性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存在溶解、结晶平衡,即溶解平衡状态。
①表示: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②溶解平衡状态的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 子结晶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 始,v 正最大,v 逆=0,最后达平衡时,v 正=v 逆≠0。
4 .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 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断开 1 个 N≡N 键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如: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入某密闭容器中:
以上过程用 v-t 图像表示如右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549c0551810a6f5248670.png)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通过以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橙色)(黄色)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3.1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人教版选修4)
![2.3.1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3ef82b71a37f111f1855b94.png)
(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Ⅱ.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 2 与黄色的 CrO 7 4 有下列平衡
- -
关系: Cr2O2 7 +H2O
-
2CrO2 4 +2H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生成物浓度增大,但 比原来的小 体系压强减小,但比
应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 应方向移动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原来的大
体系压强增大,但比 原来的小 体系温度降低,但比 原来的高
体系温度升高,但比
原来的低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条件, 不能简单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 在改变的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勒夏 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如A(g)+3B(g) 2C(g)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 、 压强 以及
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平衡就会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探究2: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1.对平衡移动概念的理解
(v 正=v 逆) 各组分含量 保持一定
(v 正 ≠ v 逆 ) 各组分含 量改变
(v 正′=v 逆′)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1.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 学 平衡状态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温 故
优质课2.3.1第三节 化学平衡
![优质课2.3.1第三节 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be4afac989eb172ded63b76b.png)
思考一下如果开始没有反应物只有生 成物又如何呢?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 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溶液中表现为浓 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 1 )反应物和所 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 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2)达到 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 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B: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讨论] 对于反应2NO2(气) 压强关系: 改变压强前混和气体压强P1;改变压强后瞬时气体压强P2;改 变压强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压强P3; N2O4(气)试比较以下三种状态下的
(2)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 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问题1:压强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 有什么影响?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怎么移动? 问题2: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反应前后 气态物质的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 平衡能否发生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 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 移动也有影响。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 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移动。请思考原因 这是因为在升温时,吸热反应比放热 反应速率增加的多,降温时吸热反应比放 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多的缘故。
练习5、已知在450℃时,反应 H2(g)+I2(g) 2HI(g)的K为 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 2HI(g) 平衡常数为 H2(g)+I2(g) 的化学 ( )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5b01a14791711cd791706.png)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 【使用说明】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5-28页,划出重要知识,独立、规范、认真完成预习案及预习检测,并熟记基础知识。
2、 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AB 层同学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乐趣【重、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自主学习【导学过程】温故而知新 一、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二、阅读课本25页了解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四、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的性质: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条件不变是基础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不清楚的同学复习必修2相关课题) 自主检测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形成 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断裂 C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断裂 D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气体和2mol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 的同时生成0.2molZ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 、B 、C 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合作探究【课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 正__________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课题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学生阅读P26-27 [演示实验2-5], [演示实验2-6]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cb820227916888586d72a.png)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会根据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温度、气体反应的压强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v (正)>v (逆)――→正向反应一定时间v (正)=v (逆)――→改变条件v (正)≠v (逆)――→一定时间v ′(正)=v ′(逆)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探究1 依据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的平衡:Cr 2O 2-7(橙色)+H 2O 2CrO 2-4(黄色)+2H +,完成实验。
3对可逆反应Fe 3++3SCN-Fe(SCN)3,分别增大c (Fe 3+)和c (SCN -)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 -+Fe 3+===Fe(OH)3↓,减小了Fe 3+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影响 1.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如H 2(g)+I 2(g)2HI(g)],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移动的原因是v (正)≠v (逆)。
( )(2)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平衡中v (正)>v (逆),则平衡正向移动。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0d4d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3.png)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2.3.1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3.1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e0279cdd3383c4bb4cd2b0.png)
[问题8]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模拟
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
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c mol/L,写出该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若某瞬间将密
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为或扩大为4L,此时平衡将如
何移动?为什么?压强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问题2]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哪些特征?
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然在进行。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相等物质或不同物质的判断)。 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变---特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
[问题3]野生黑枸杞,主要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 在海拔2800米-3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黑枸杞味甘、 性平,富含花青素(水溶性色素),营养丰富,含有17种 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药效、
正向移动 不移动 不移动
压强(容器体积的改变)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归纳小结
实验结论: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而言,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气 态物质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增大容器 体积),平衡向气态物质物质的量增加的方向移动;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不移动
入 而过合量成的氨工空业中气,使常S采O用2充将分混被合氧气化体,中以的得氨到气更多液的化S分O离3。
出来,以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3、人体吸入CO后,CO、O2与人体血红蛋白(Hb)建立如 下平衡:CO+HbO2 HbCO+O2。当HbCO浓度增大 到一定程度时,血红蛋白携氧功能减弱,组织缺氧,引起
CO中毒。中毒患者送医之后,通常会辅以高压氧舱治疗,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同步训练:2.3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答案+解析】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同步训练:2.3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9ea179856a561253d36f4c.png)
人教版化学选修5:——《化学平衡状态》课时跟踪训练1.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 3Z(g)+2W(g),X、Y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ol·L-1和2.0 mol·L-1,达平衡后,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c(Z)=1.5 mol·L-1B.c(Z)=2.4 mol·L-1C.c(W)=1.6 mol·L-1D.c(W)=2.0 mol·L-1解析:选D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
由于反应中X、Y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所以X过量,若Y完全反应,则c(Z)=3.0 mol·L-1,c(W)=2.0 mol·L-1。
但Y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0 mol·L-1<c(Z)<3.0 mol·L-1,0 mol·L-1<c(W)<2.0 mol·L -1。
故D项肯定错误。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2O5(g)4NO2(g)+O2(g)中,NO2的物质的量浓度c(NO2)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c(NO2)/(mol·L-1) 0 0.020.0320.0380.040.04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为( ) A.0.020 mol·L-1B.0.032 mol·L-1C.0.038 mol·L-1D.0.040 mol·L-1解析:选D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20 min时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平衡时NO2的浓度是0.040 mol·L-1。
3.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 2(g) 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解析:选A A中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时,不符合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 高二上学期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 高二上学期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7567496edb6f1aff001fa7.png)
B、A点比B点反应速率快 C、n>p D、m+n>p
N%
A.
C
.B
压强
练习4、mA(s)+nB(g) qC(g);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
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V(B)%与压强(P)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
A、m+n<q B、n>q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3节 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高中人教版 化学选修四
一、速率-时间图像(v-t 图像) 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分析平衡移动
情况。
(A)
(B)
(C)
二、速率--温度(压强)图象
可逆反应 mA(g) + nB(g)
v
pC(g) +qD(g)
不同因素引起的平衡正移导致不同的结果
a. 若温度、压强变化引起平衡正移,则 反应物:α↑,%n ↓ ,n↓; 生成物: %n ↑ ,n ↑ ;
b.若单一反应物浓度增大引起平衡正移,则 该反应物: α ↓ ,%n ↑ ,n ↑ ; 其它反应物:α ↑ ,%n ↓ ,n ↓ ; 生成物: %n ↓ ,n ↑ ;
v
平衡点v正 v逆
v正 v逆
正反应是 吸热 反应 (放热、吸热)
T
P
m + n > p +q ( > = < )
三、百分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象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qD(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52c46166bec0975f465e2f7.png)
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我们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硫酸铜晶体变得规则,但是固体溶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回答】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2020年春高中化学人教选修4习题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春高中化学人教选修4习题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44d9a026fff705cc170ad2.png)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H2+I2是可逆反应C.CaCO3△CaO+CO2↑是可逆反应D.存在平衡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解析:存在平衡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溶解平衡,D正确;CaCO3分解与CaO与CO2反应的条件不同,二者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C2.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解析:HI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开始瞬间,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对于逆反应,开始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最后两者相等,建立平衡,趋向于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答案:B点评:对于一个由正反应开始的反应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v逆越来越大,但始终v正>v逆,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3.(2015·浙江杭州中学月考)可逆反应N2+3H22NH2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解析:如用N2、H2、NH3分别表示同一正反应速率时,应有如下关系,v正(N2)∶v正(H2)∶v正(NH3)=1∶3∶2。
达到平衡时:v正(H2)∶v逆(NH3)=3∶2,v正(N2)∶v逆(NH3)=1∶2,v正(N2)∶v逆(H2)=1∶3、选项A只表示一个方向,选项B、D不符合计量数关系,选项C符合要求。
学案4:2.3.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案4:2.3.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b6abd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6.png)
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会根据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3.会分析浓度、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新知导学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1)对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可逆反应而言,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方向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
自主检测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下列反应所建立的平衡向左移动的是()A.2NO2(g)N2O4B.N2(g)+3H2(g)2NH3(g)C.C(s)+O2(g)2CO(g)D.H2(g)+I2(g)2HI(g)课堂互动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记录:实验原理Cr2+H2O2Cr+2H+(橙色)(黄色)实验现象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红色)实验现象实验1 橙色加深实验3红色加深实验2 黄色加深实验4红色变浅讨论探究根据上面表格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分析浓度改变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归纳总结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题1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 C(g)达到平衡,若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小B.A的转化率增大C.C的体积分数一定大于原平衡C的体积分数D.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例题2可逆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引起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增大FeCl3溶液的浓度B.减小FeCl3溶液的浓度C.增大KCl溶液的浓度D.减小KCl溶液的浓度易错提醒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需注意的问题:(1)体系中增加固体或纯液体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然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选修4-2.3化学平衡
![选修4-2.3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7db3d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8.png)
04 化学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
工业生产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化学反应速率控制、 物质分离和提纯、化学反应过程
优化等。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 力和浓度,可以调节化学平衡, 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降低能
耗和资源消耗。
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平衡的计算 和分析有助于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平衡常 数的测定方法。
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正反应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 状态的重要参数,其值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
实验步骤与操作
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步骤一
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包括可逆反应所需 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容量瓶、滴定管、烧 杯、搅拌器等。
步骤二
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反应物溶液 ,并记录初始浓度。
步骤四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记录各物质的平衡浓 度,并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步骤三
将反应物溶液加入烧杯中,启动搅拌器, 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 浓度变化。
环境保护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污染治理、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 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可以优化废物处理过程,提高废物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生命过程
化学平衡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酶催化 反应、生物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等。
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反应 物的转化率,直观反映反 应进行的程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5f4e680eb6294dd886c58.png)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例如:SO 2和O 2的反应可表示为2SO 2+O 2催化剂△2SO 3。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称作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例如:Ba 2++SO 2-4===BaSO 4↓。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 )(2)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答案:(1)√ (2)× (3)×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①H 2+Cl 2=====点燃2HCl 与2HCl=====电解H 2↑+Cl 2↑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催化剂△2SO 3与2SO 3=====催化剂△2SO 2+O 2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解析:选C 。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互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征(1)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2)双同性:正、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同时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中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____2-3-1 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总第__7____课时目标:(简洁、明确、概念、要点、规律)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难点: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教学设计(知识系统化、问题化)
2-3-1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
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向)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向)反应。
例如:SO 2和H2O可表示为SO2+H2O H2SO3
(3)特征
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且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4)典型的可逆反应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 号表示。
例如:Ba2++SO42—==BaSO4↓
典型的非可逆反应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3)氢气燃烧和水的通电分解(4)氨气和氯化氢合成氯化铵和氯化铵的加热分解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
(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
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
(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3)最终在某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上述过程用图示法表示如下
2.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
三、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教师寄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课堂练习(5~10分钟)
【例1】在某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则18O存在于()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 (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12分)在200 ℃,【例3】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而v(逆)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
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_。
课后作业(限60分钟内完成)
作业1:---必做题(占80%,难度系数易0.5,中0.3)
1.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受热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为氢气和氯气
B.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下可以生成氨气,同时氨气又分解为氮气和氢气C.单质溴可以置换出碘,氯气又可以置换出溴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盐酸和氧气
2.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A.14CO2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3.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单位时间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相等(数值)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C
5.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6.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1:1:1:1
C.反应容器内P、Q、R、S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其中只有B气体有颜色)(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D.气体的颜色
8.下列说法可以说明在恒温、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2(g)
2SO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C、SO3的生成速率和SO3的消耗速率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作业2------选做题(占20%、难度系数0.2)
9.(全国理综题)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教师批改作业后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