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化学)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篇一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
总体的特点有:1、新课导入各有干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像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
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1. 本次所听课程是化学课程,由老师教授课程。
2.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化学反应三大常数。
他首先解释了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从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入手,详细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反应温度和原料浓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的其他因素。
3. 接着,老师讨论了反应平衡问题。
他们除了向我们解释两种反应浓度的变化外,还介绍了水平衡和动态平衡等概念。
4. 接下来老师讨论了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知识,包括反应的反应化学能量、活化能、反应的可逆性、反应的熵和静态能量等。
5. 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酸碱反应,老师详细讲解了碱强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性。
6. 最后,老师强调,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观察,以正确理解和总结反应特性。
本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对一种反应动力学因素做出不同的观察和表达。
二、总结
本次听课涉及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的概念,以及酸碱反应的实验。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重视实验观察和理解反应特性的重要性,向学生们提出了实验任务。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对加深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最新分享5篇)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最新分享经典5篇)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1授课人:**课题:《离子共存》专题时间:*年*月*日评课:离子共存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问题区分度比较高。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全面重点归纳了离子共存中的常见题型,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课堂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简洁,问题的追问有深度,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比较好。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2授课人:**课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时间:*年*月*日评课:本节课教师从分析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入手,由结构引申到有机物的性质,便于学生抓住有机物的知识重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
课堂老师在提供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少学多教的教学理念。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方法得当。
建议让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代替口头上的表达,以便于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3授课人:**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间:*年*月*日评课:本节课重点复习的是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有关平衡图像的问题。
涉及图像问题时,教师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
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
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课堂组织好,教师亲和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系列试题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二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三、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四、学生开始进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指点学生的实验规范动作要及时。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注意后进生的指导.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等级:A2015。9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9.1
节次
学科
化学
授课老师
课型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听课记录(化学)
副校长
课堂记实
点评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回答师强调说明大屏幕投影
2、请写出化学方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计算上式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KMnO4=K2MnO4+ MnO4+ O2↑
质量比316:197:87:32
158g:98.5g:43.5g:16g
2、充分肯定本节课的优点的同时,找出几点存在的不足,优点过多,不足评价不到位。
3、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不到位,建议不够具体。
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回顾,明确步骤,
强化重点。
综合评语
该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完整。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表达准确具体。在教学思想上,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环境轻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有适于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氛围有能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好
附件2
听课记录
教者
宋国林
年级
九年
科目
化学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时间
2009年1月17日
评课人
董志强
2、教学内容准确,能抓住重点,教学的全过程围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这个重点展开,能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分散本节难点。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无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机化学的课程。
老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可以分为无机物质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向我们解释了速率的概念,并介绍了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了对速率的理解。
4.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加深了对平衡的理解。
5.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并强调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制作活动,观察了不同键的结构和性质。
6.分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分子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键长等相关内容,并展示了一些分子结构的模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仪器测量了一些分子的键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7.化学反应热力学: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焓变、焓变和自由能等概念,并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计算了焓变的值。
8.化学电泳:我们学习了化学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泳的基本概念,以及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电泳方法。
化学听课记录
化学听课记录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化学课程具体名称一、课程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具体化学知识点。
比如,教师讲述了在厨房中常见的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对相关化学原理的探讨。
二、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教师详细讲解了化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相关例子。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解释某个概念时,将其比作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2、化学反应原理对于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反应,教师从微观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利用分子模型和动画演示,清晰地展示了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这让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3、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教师进行了具体实验名称的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现象,不时发出惊叹声。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的设置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对于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2、小组讨论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例如“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安排了适量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做完练习后,教师对练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强调。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不同原子或分子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O2)。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
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例如盐水。
第三课: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氢(H)和氧(O)。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
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例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第四课: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物质、消失原物质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第五课: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结构。
第六课: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体系。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七课: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接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50篇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50篇本次化学教师的公开课,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
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
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化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研员和各兄弟学校的化学教师共同参与,以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三节课,分别由我校三位化学教师执教。
以下是听课记录:(1)课题:酸碱盐的性质执教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讲解酸碱盐的概念、分类、性质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酸碱盐的性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课题:化学反应速率执教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3)课题: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执教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能转化实例,引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转化过程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规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各位教师针对三节课进行了评课。
大家认为三位教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元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定义、性质、种类及周期表的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具准备: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元素示范物品。
3. 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
2. 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
3. 讲解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组成。
4. 解析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5. 结束:巩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
【听课记录】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元素展开,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性。
课堂互动:1.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和图示解析的方式介绍了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种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纷纷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1. 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课堂互动中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以化学元素为主题,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节课:化学基础知识- 老师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强调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老师讲解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了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操作规范。
第二节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老师讲解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了各种元素的周期表,分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特点。
- 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课: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老师介绍了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老师讲解了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种类,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它的表示方法。
-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第四节课: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老师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状态、成分和性质。
- 老师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物质分类,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并给出了实例。
- 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溶解度和反应性等。
第五节课:溶液的浓度和酸碱中和- 老师讲解了溶液的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计算练。
-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并展示了一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 学生们进行了一些关于溶液浓度和酸碱中和的实验,完成了相应的实验报告。
总结通过这几节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操作和观察。
化学是一门重要和有趣的科学,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化学的更多内容。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化学反应基础
老师简要地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解释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他还提到了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课:离子反应
老师详细讲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他介绍了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
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强调了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第三节课:化学平衡
老师深入解释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他介绍了平衡常数和平衡反应式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反应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他还讨论了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压力。
第四节课: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他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并解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
他还通过示意图演示了酸
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提到了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节课: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他解释了氧
化和还原的定义,并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
他还通过实
验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并强调了氧化数的重要性。
第六节课:化学反应速率
老师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他介绍了影
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他还讲解了
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反应速率,并提到了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概念。
以上是我在高中化学课上听到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希望
这份听课记录对你有帮助!。
听课记录(化学)3页
听课记录(化学)3页
本次听课内容为化学课程,主要是讲解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实验方法等知识点。
首先,教授讲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的变化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速率= ΔC/Δt
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t表示反应时间的变化。
同时,教授还给出了包括图像、实例以及实验现象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了解释,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接下来,教授讲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细致剖析了每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
特别是对温度这一关键的因素,教授通过实例和实验结果的比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巨大影响。
最后,教授介绍了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包括比色法、透过率法、荧光法等多种方法,详细解释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和使用。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是一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课程,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刻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加深对各因素影响机理及其实验方法的认知,对进一步学习化学课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及评析1. 课前准备1.1 上课前的心态说实话,每次化学课前我都会有点忐忑。
毕竟,化学这门课总是让人有点怕怕的。
不过,今天的课感觉还不错,因为我提前复习了一下,心里有底了。
1.2 教具准备老师今天带了不少实验器材,显得特别用心。
比如那瓶看起来一脸神秘的化学药剂,还有一堆各色的试管,让人一看就有种“哇,今天要做大事”的感觉。
2. 课堂讲解2.1 知识点讲解今天的课讲的是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得很生动,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到牙膏中含有的碱性成分,和我们常喝的酸奶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化学知识变得特别贴近生活,听得特别过瘾。
2.2 实验操作实验环节真是精彩纷呈。
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那一刻,看着试管中的液体渐渐变色,真是觉得好像魔法一样。
实验完毕后,老师还认真讲解了每一步的原理,感觉有了很大的收获。
3. 课堂互动3.1 学生提问课堂上,大家的提问也很有意思。
有同学问,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中,最后的溶液不会变得中性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也耐心地解释了原因,让我们对这个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老师回答老师的回答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
她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把酸碱中和比作两个小孩儿在争夺玩具,最后玩具被两个小孩儿一起分享。
这个比喻真是让人恍若醍醐灌顶。
4. 课后总结4.1 学习收获总的来说,今天的课让我觉得特别充实。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的实际操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感觉自己真的在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
4.2 存在的问题不过,也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说,实验过程中有些步骤我们操作得不够细致,导致结果有些偏差。
这方面,可能下次要注意点儿,做到更精细。
4.3 改进建议如果以后老师能够多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或者小游戏,那就更完美了。
毕竟,大家都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才会记得更牢靠嘛!5. 总结与展望今天的化学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理解了酸碱中和的原理,还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3篇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3篇初中化学听课记录1目标本次化学课我将研究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老师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了解到,早在19世纪,德国化学家门德莱夫将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而后门德莱夫的周期表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组成。
我在课堂上了解到,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每个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其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的,并且遵循周期性规律。
老师详细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规律,以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
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我们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我发现,同一列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而对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半径和电子亲和力等性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总结通过这次化学课程,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我会继续努力研究化学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2目标本次化学课我将研究有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知识,了解离子的形成规律和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内容1. 离子的形成- 我们了解到,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会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形成离子。
通过观察元素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我们可以预测离子的形成情况。
2. 阳离子和阴离子- 我们研究了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正离子,而阴离子则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负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我们研究了如何给离子化合物命名。
一般来说,离子化合物的名字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足建议:
1、学生讨论时间短,不足5分钟,有名无实。
2、教师无板书,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3、教师讲得相对多,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教学密度适当,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对比、交流和小结,教师启发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符合启发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分析比较,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础格式,进一步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回顾,明确步骤,
强化重点。
综合评语
该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完整。
附件2
听课记录
执教
代建荣
年级
高二
科目
化学
课题
化学平图像分析
时间
2014年11月7日
评课人
王相锐
所在学校及职务
副校长
课堂记实
点评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回答师强调说明大屏幕投影
2、请写出化学方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计算上式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③学生口答解题步骤,师大屏幕投影,总结强调。
④强化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讨论练习(大屏幕投影)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氧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1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点评板演解题,强道了什么?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 MnO4+ O2↑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158×2=316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6g x
(4)列比例式、求解
x= =0.6g
(5)简明写出答案答:
师总结计算步骤,说明注意事项。
学习例题2(大屏幕投影)
①师生分析审题
②学生模仿例1步骤练习本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表达准确具体。在教学思想上,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能抓住重点,教学的全过程围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这个重点展开,能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分散本节难点。
5、教学活动过程气氛和谐健康,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互敬互爱,民主平等。课堂环境轻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有适于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氛围,有能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好。
2KMnO4=K2MnO4+ MnO4+ O2↑
质量比316:197:87:32
158g:98.5g:43.5g:16g
二、新课:
例1、在实验室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多少克?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
教师启发总结
学生说解题步骤,教师补充强调,大屏幕投影。
解:(1)设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强调
五、布置作业
P1025、6
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课主题。
复习内容全面,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讨论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讨论的时间短,不足2分钟。
学生说出解题各步骤,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总结强调,突出重点,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