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化学完整版
(完整word版)实习生化学教育听课记录
授课年级时间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过程课程安排:一、情景问题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引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食醋、大多酸味水果。
分析:
1、在书写中教师走下讲台观看大家的书写情况,在公布答案时有选择的解释一下。
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
2、答案公布并对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带动了这节课的活跃气氛。
二、以提问形式回忆酸碱盐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酸碱盐。
(5分钟)
分析:1、加强酸碱盐的理解,由举例一方面是对酸碱盐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兴趣。
化学——无处不在。
二,引入正题。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三、(1)讲述酸碱指示剂
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过去曾讲述的水、二氧化碳成酸的实验引入鉴别酸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
分析: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四、常见的酸
(1)盐酸的物理性质: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2)由学生观察盐酸的颜色进而指出——“纯净”的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工业的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3)由学生闻气味得出盐酸的物理性质——由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五,小结
六,作业课后习题。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九年级[X]班。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具体化学概念/原理],例如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掌握[具体化学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像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学生要掌握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药品的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 学会运用[某种科学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在探究不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时,通过对比有气体参与和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镁条燃烧实验中耀眼的白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过程中,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认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重点化学概念/原理],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定律的内涵,通过多个实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这一核心内容。
- [重点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像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的搭建、药品的取用以及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都是重点内容。
2. 教学难点。
- [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原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本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这需要教师运用动画演示、微观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课程主题:化学反应授课教师:XXX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者:XXX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等;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3. 能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读法;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法;4.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1. 观看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跟随反复练习;2.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3. 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4. 练习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结构和写法规则,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法: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和常见解法,学生合作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4. 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展示几个化学方程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学生动手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和总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和写出化学方程式;2. 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设置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3. 教学资源和环境是否充分利用。
七、教学改进:1.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2.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二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三、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四、学生开始进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指点学生的实验规范动作要及时。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注意后进生的指导.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等级:A2015。9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9.1
节次
学科
化学
授课老师
课型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无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机化学的课程。
老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可以分为无机物质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向我们解释了速率的概念,并介绍了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了对速率的理解。
4.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加深了对平衡的理解。
5.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并强调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制作活动,观察了不同键的结构和性质。
6.分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分子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键长等相关内容,并展示了一些分子结构的模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仪器测量了一些分子的键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7.化学反应热力学: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焓变、焓变和自由能等概念,并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计算了焓变的值。
8.化学电泳:我们学习了化学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泳的基本概念,以及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电泳方法。
化学听课记录
化学听课记录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化学课程具体名称一、课程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具体化学知识点。
比如,教师讲述了在厨房中常见的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对相关化学原理的探讨。
二、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教师详细讲解了化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相关例子。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解释某个概念时,将其比作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2、化学反应原理对于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反应,教师从微观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利用分子模型和动画演示,清晰地展示了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这让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3、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教师进行了具体实验名称的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现象,不时发出惊叹声。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的设置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对于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2、小组讨论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例如“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安排了适量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做完练习后,教师对练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强调。
七年级下化学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化学听课记录第一堂课:化学基础概念- 主题:化学基础概念- 时间:2022年3月1日- 地点:教室A101课程要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 原子与分子的概念4.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5.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重点笔记-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一组原子组成的结构。
-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第二堂课:化学反应- 主题:化学反应- 时间:2022年3月8日- 地点:教室A101课程要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3.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4.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重点笔记-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变,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结构的改变。
-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位于反应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右侧。
-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堂课:酸碱中和反应- 主题:酸碱中和反应- 时间:2022年3月15日- 地点:教室A101课程要点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领域重点笔记-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 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 酸碱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酸碱中和溶液、制备肥料和制药等领域。
以上是七年级下化学的听课记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不同原子或分子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O2)。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
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例如盐水。
第三课: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氢(H)和氧(O)。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
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例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第四课: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物质、消失原物质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第五课: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结构。
第六课: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体系。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七课: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接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年级:九年级。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老师一上来就拿着个小瓶子,神秘兮兮地问同学们:“猜猜这里面是什么?”这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有说水的,有说酒精的,还有个调皮鬼说“老师,是魔法药水吧”,把大家都逗笑了。
然后老师卖了个小关子,轻轻晃了晃瓶子,说:“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神奇物质的化学性质。
”这导入啊,就像给大家打开了一个神秘宝盒的锁,都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到底是啥了。
# (二)知识讲解(20分钟)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超级简单又特别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就像一个小太阳系似的,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电子在绕着转。
然后老师说:“同学们啊,这个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家庭,原子核是家长,电子就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道,规规矩矩地在那跑呢。
”这么一说,原本抽象的原子结构瞬间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老师还举了好多例子,像氢原子啊,氧原子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把它们的结构写得清清楚楚的。
不过呢,在讲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时候,感觉老师说得有点快了。
我旁边有个同学就小声嘀咕:“这咋就组合在一起了呢?”看来这个地方有些同学可能没太跟上。
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老师为了让大家区分这两个变化,做了两个超有趣的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老师一边加热一边说:“看啊,水这个家伙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温度一高,它就变成气体飞走了,但它本质还是水,这就是物理变化。
”然后第二个实验是在镁条上点火,“嘶”的一下,镁条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白光。
老师赶紧说:“这镁条可不得了,现在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氧化镁这个新东西啦。
”这两个实验对比着看,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但是在解释为什么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时候,老师只是简单说了生成了新物质,要是能再详细说说从原子分子层面的变化就更好了。
化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研员和各兄弟学校的化学教师共同参与,以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三节课,分别由我校三位化学教师执教。
以下是听课记录:(1)课题:酸碱盐的性质执教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讲解酸碱盐的概念、分类、性质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酸碱盐的性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课题:化学反应速率执教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3)课题: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执教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能转化实例,引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转化过程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规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各位教师针对三节课进行了评课。
大家认为三位教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听课记录化学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 158×2 =316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6g x
(4)列比例式、求解
x = =0.6g
(5)简明写出答案答:
师总结计算步骤,说明注意事项。
学习例题2(大屏幕投影)
①师生分析审题
②学生模仿例1步骤练习本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③学生口答解题步骤,师大屏幕投影,总结强调。
④强化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讨论练习(大屏幕投影)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氧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1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点评板演解题,强化解题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强调
五、布置作业
P102 5、6
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课主题。
复习内容全面,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讨论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讨论的时间短,不足2分钟。
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教学密度适当,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对比、交流和小结,教师启发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符合启发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规范,简明流利、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元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定义、性质、种类及周期表的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具准备: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元素示范物品。
3. 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
2. 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
3. 讲解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组成。
4. 解析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5. 结束:巩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
【听课记录】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元素展开,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性。
课堂互动:1.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和图示解析的方式介绍了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种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纷纷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1. 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课堂互动中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以化学元素为主题,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初三化学听课记录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初三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学习化学不仅关乎到升学考试,更是对日后科学素养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听课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初三化学听课记录的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期:2023年2月19日听课时间:上午9:00-11:00授课教师:XXX听课对象:XXX同学正文:上午的听课,我来到了XXX学校的初三化学课堂。
授课的教师是XXX,她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化学实验课,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接着,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并解释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实验,但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随后,教师又介绍了什么是硫酸和盐酸,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教师通过演示,告诉我们如何制备硫酸和盐酸,并告诉我们应该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实验,但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最后,教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氢气和氦气,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教师通过演示,告诉我们如何制备氢气和氦气,并告诉我们应该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实验,但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
高一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节课:化学基础知识- 老师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强调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老师讲解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了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操作规范。
第二节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老师讲解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了各种元素的周期表,分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特点。
- 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课: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老师介绍了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老师讲解了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种类,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它的表示方法。
-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第四节课: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老师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状态、成分和性质。
- 老师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物质分类,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并给出了实例。
- 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溶解度和反应性等。
第五节课:溶液的浓度和酸碱中和- 老师讲解了溶液的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计算练。
-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并展示了一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 学生们进行了一些关于溶液浓度和酸碱中和的实验,完成了相应的实验报告。
总结通过这几节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操作和观察。
化学是一门重要和有趣的科学,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化学的更多内容。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化学反应基础
老师简要地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解释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他还提到了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课:离子反应
老师详细讲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他介绍了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
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强调了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第三节课:化学平衡
老师深入解释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他介绍了平衡常数和平衡反应式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反应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他还讨论了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压力。
第四节课: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他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并解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
他还通过示意图演示了酸
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提到了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节课: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他解释了氧
化和还原的定义,并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
他还通过实
验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并强调了氧化数的重要性。
第六节课:化学反应速率
老师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他介绍了影
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他还讲解了
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反应速率,并提到了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概念。
以上是我在高中化学课上听到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希望
这份听课记录对你有帮助!。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识别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掌握氧化数(化合价)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的能力,以及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以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引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教师提问:“这个反应中,铜和氧气的价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以此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
部分学生能够指出铜的价态升高,氧的价态降低,但可能不清楚这种变化背后的意义。
过程点评:•导入实验直观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教师的问题引导得当,为后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教师首先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即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通过多个实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等),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师强调氧化数(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氧化数变化来判断反应类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给定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并讨论反应过程中元素价态的变化。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努力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方法,以及分析元素价态变化的能力。
•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师的指导,解决了许多困惑。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讲解清晰,引导得当,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课程名称:化学
授课教师:XXX老师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教学内容概述:
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过程记录:
1. 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了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接着,老师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硫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3. 老师与学生讨论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铁与硫反应产生的是硫化铁。
4. 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实验
结果。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导他们总结铁与不同物质反应的规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6. 最后,老师布置了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实验的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三、教学反思:
1. 老师的实验演示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方式得当,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
3. 对于某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化学实验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以上为听课记录,仅供参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对比、交流和小结,教师启发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符合启发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课记录化学
附件2
听课记录
执教
代建荣
年级
高二
科目
化学
课题
化学平图像分析
时间
2014年11月7日
评课人
王相锐
所在学校及职务
副校长
课 堂 记 实
点 评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回答 师强调说明 大屏幕投影
2、请写出化学方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6、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规范,简明流利、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不足建议:
1、学生讨论时间短,不足5分钟,有名无实。
2、教师无板书,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3、教师讲得相对多,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强调
五、布置作业
P102 5、6
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课主题。
复习内容全面,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讨论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讨论的时间短,不足2分钟。
学生说出解题各步骤,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总结强调,突出重点,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
计算上式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KMnO4=K2MnO4+ MnO4+ O2↑
质量比 316 : 197 : 87 : 32
158g : : :16g
二、新课:
例1、在实验室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多少克?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
教师启发总结
学生说解题步骤,教师补充强调,大屏幕投影。
解:(1)设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5、教学活动过程气氛和谐健康,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互敬互爱,民主平等。课堂环境轻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有适于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氛围,有能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好。
③学生口答解题步骤,师大屏幕投影,总结强调。
④强化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讨论练习(大屏幕投影)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氧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1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表达准确具体。在教学思想上,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能抓住重点,教学的全过程围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这个重点展开,能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分散本节难点。
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分析比较,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础格式,进一步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回顾,明确步骤,
强化重点。
综 合 评 语
该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完整。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 158×2 =316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6g x
(4)列比例式、求解
x = =
(5)简明写出答案答:
师总结计算步骤,说明注意事项。
学习例题2(大屏幕投影)
①师生分析审题
②学生模仿例1步骤练习本解答,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