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二、实验器材
模拟降雨器、三个口径不一的直筒玻璃杯、烧瓶、锥形烧瓶、抹布、水
三、实验创新点或实验不足与改进
模拟降雨实验在实验室里操作有一定难度,一般老师们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洒水壶来模拟降雨,这样的模拟实验一是洒水面积会比较大,容易造成地面湿掉,操作比较麻烦;二是洒水壶降水容易造成降水不均匀,受水情况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导致缺少直观的观察现象作为理论解释的支持;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缺少现象支持的前提下要理解降水量的测量为什么要测量收集来的水的高度,为什么要用毫米作为单位,学生是有困难的。
为解决实验操作不便,突显实验现象,在课堂中设计、使用了自制的模拟降雨器。利用控制自如的模拟降雨器,是本堂课实验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既解决了模拟降雨实验操作上的难度,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又能做到实验现象明显,为破解教学中的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模拟降雨器由储水器、开关、支架和降雨喷头四个部分组成。一定高度的储水器,再加上多孔的增压密集型花洒淋浴喷头,保证了出水的均匀,可以最大限度地真实模拟自然界的降雨,使直筒容器接受的水位高度能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从而帮助学生从实验现象上来更好地理解测量降水量为什么要用高度作单位。通过在模拟降雨器上增加开关,也可以实现方便地控制降水的目的,使实验更具操作性。同时,降雨喷头的尺寸也恰恰可以让我们的模拟降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方便雨水的接收,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五、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让学生经历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雨量器)产生和改进的过程,了解雨量器原理及其对人们的作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降水作为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本单元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水情况。本课教材旨在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进一步激发学生观测天气的浓厚兴趣。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明确探究主题
通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导出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从“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这一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引出降水量的测量这一研究主题。
(二)模拟降雨,明白降水量测量原理
1.小组实验,利用自制模拟降雨器模拟下雨,通过用不同形状的杯子来收集降水,观察水位的高低和水量的多少,发现降水的多少不能通过收集到的水的多少来测量,初步发现应该用水位的高度作为测量标准;
2.教师示范实验,通过用口径相同的直筒玻璃杯接受降水,发现水位高低差不多,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降水量的测量为什么要用毫米作单位的原因;
(三)制作简易雨量器,明确雨量等级标准
1.讨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和器材;
2.小组合作自制简易雨量器;
3.用自制雨量器再次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4.收集各组测量数据,介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并统计各小组的降雨等级;
(四)巩固小结,拓展提升
1.统计一个地区一个月份里的降水情况,认识到通过测量记录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2.介绍专业的雨量器内部结构,思考:这样的雨量杯与我们自己制作的有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八、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便捷:对实验材料的改进,对实验细节的优化,使实验操作环节更加便捷;
高效:由于操作便捷性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研讨、活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概念的内化;
深入:通过细致的实验环节,直观的实验现象,更加形象地让学生内化了科学概念,对降水量测量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使实验走向了深入,解决了老师们的难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制作使用雨量器的热情,也使我们的课堂更具科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