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降水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降水量测量实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概念: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总量。

2.测量方法:a.准备工具:雨量计、尺子、记录本。

b.测量降水量:将雨量计放置在降水区域,用尺子量取降水深度。

c.记录数据: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

d.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增强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对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讲解:讲解降水量的概念,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包括雨量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示范:进行一次降水量的测量,示范如何使用雨量器和记录降水量数据。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

5.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的重要性。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科学《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降水量的测量》。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制作雨量器“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活动开始时先了解气象学家是怎样观测和区分下雨的等级的。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如果用饮料瓶制作雨量器的透明杯子,应选择底部平的那种。

第二部分:测量降水量。

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们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考虑到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等级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对学生课外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进行指导。

二、说学情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形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等级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确立以下目标:1.科学概念: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能在课后积极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亲身实践,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课将采用“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结合模拟实验,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图示法、实验观察法等方法。

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直观的图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本节将实验模拟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2、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式,学会使用量筒等工具测量降水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降水量的准确测量,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降水形式: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见过的降水形式,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的主要形式。

3.学习降水量测量方法:讲解降水量的概念,示范如何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4.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降水量的特点。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降水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形式2.测量工具:量筒3.测量方法:准确、规范操作4.数据记录与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

《测量降水量》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气象学家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2. 通过制作简易雨量器,认识其基本结构,基于结构体会其设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课前学习任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制作简易雨量器
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2.制作刻度条。

从底部开始用直尺画刻度线,量程为0毫米至
40毫米。

3.用双面胶将刻度条贴在杯子外壁(从底部贴起)。

4.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学习任务二】
模拟测量降雨量
1.找一块平整且上面无遮挡物的地面,将雨量器垫高(70cm,防止雨水从其他表面溅入)水平放置,固定好。

2.根据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

(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3.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稳时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加单位(毫米)。

4.测量三次,尽量模拟不同大小的降雨。

依次记录数据。

【学习任务三】
剪刀
直尺
铅笔
活动手册红布、指南针、订书器方位图。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使用水银计量降水。

3. 学习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

4. 锻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水银计、量筒、实验纸杯、实验装置。

2. 实验材料:水银、纸杯、洗净的玻璃瓶、降水样品、实验记录表格。

3.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降水(雨水、雪、露水、冰雹等),并引导学生讨论降水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降水测量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水银计和量筒进行降水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安全操作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水银,正确使用量筒等。

3. 演示使用水银计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水银计量取降水样品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水银计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4.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水银计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讲解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保持量筒垂直、读取液面的方法等。

7. 演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量筒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8.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量筒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9.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水银计和量筒测量降雨量的优缺点。

四、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际降水数据,使用水银计和量筒分别测量降雨量,并进行对比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降水量的实地观测和测量,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 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形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等级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确立以下目标:1.科学概念: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能在课后积极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亲身实践,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课将采用“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结合模拟实验,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图示法、实验观察法等方法。

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直观的图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本节将实验模拟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2、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这一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气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气象知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降雨的经历,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还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教学难点:雨量器的正确使用,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雨量器、数据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降水量的视频,让学生对降水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降水量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降水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含义。

3.学习雨量器的使用方法:讲解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数据分析:学生对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汇报和教师点评,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测量降水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雨量计、透明玻璃杯、水、标尺、笔记本等。

教学材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降水量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并解释降水量的概念和单位。

操作(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雨量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一个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

(3)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雨量计放置在室外或阳台上,用透明玻璃杯接住雨水。

(4)学生观察并记录每次下雨时的雨水高度,并使用标尺测量雨水的深度。

总结(10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整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测量降水量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归纳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一张降水量统计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降水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并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纪录。

教学准备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
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气温的高低不同降水的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生:雨、雪、冰雹师: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降水的量有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师出示课题: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讲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 观看简易雨量器图片,师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观察简易雨量器部件,
说出关键要素。

2. 生根据制作说明步骤,尝试制作雨量器
3.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 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
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 根据已学气温日期柱状图学习降水量日期柱状图。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降水形式不同有雨、雪、冰雹。

生:降水量用雨量器测量。

生:降水量计量时间一般为24 小时,计量单位为毫米。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测量降水量》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小学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测量降水量》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旨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

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

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

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二、说学情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通过对降水数据的分析,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降水数据的分析,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降水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雨量器,并讲解注意事项。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并记录数据。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水数据,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6.拓展: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降水量的测量1.雨量器使用方法–放置:在降水期间,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的地方。

–量程:了解雨量器的量程,以便正确读取降水量。

–读数:降水结束后,及时将雨量器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读取降水量。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测量降水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测量降水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板块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 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 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 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观测降水量》
测量 降水量
雨量器
降水量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 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 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 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 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板块三、制作雨量器 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1.阅读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 径的直筒(上下粗细要一致)透明杯子,注意零刻度与杯子内壁的底面 对齐(不建议由学生画刻度条)。当各个小组制作完自己的雨量器后, 可以拿到教室前面展示给全班同学。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测量降水量》教案引言:在自然界中,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而降水则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降水,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准确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降水量测量活动。

一、目标:1. 学习并了解降水量的定义和常见的测量单位。

2. 掌握并运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通过实际测量,能够了解和记录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降水量变化。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降水量的概念,并问学生是否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引发学生对降水量测量的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室窗外和实际生活中的降水现象,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含义。

2. 介绍降水量的常见测量单位,如毫米、厘米等。

3. 补充说明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差异性,引发学生对降水量的研究兴趣。

步骤三:测量工具和方法(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如雨量计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如何使用雨量计进行降水量的测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3. 强调记录测量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次测量都需要准确记录,并设计简单的数据记录表格。

步骤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套测量工具(包括雨量计、计时器等)。

2. 学生随机选择一个地点,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时间段可以是一小时、一天或一周,根据教师的指导确定。

3. 学生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记录数据,并填写数据表格。

4. 学生小组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流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不同地点和时间段的降水量差异,并记录相关发现。

步骤五:数据分析和展示(2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测量数据,观察和分析不同地点和时间段的降水量变化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变化的原因,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3. 鼓励学生以图表、图形等方式展示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交流和分享。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

4 课后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层实践
基础:制作一个雨量器。 能力提高: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
思考: (1)如何变成直筒? (2)怎么排除底部不平对读数的影响。
后测呈现
肆 小结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课程 育人。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精选有结构的学习材料与 实验材料,聚焦核心真实问题,聚焦核心概念。通过模 拟实验、归纳概括、迁移应用等科学学习的方法,注重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科学学习活动中思维品质的 培养。此外,借助三单(学前调查单,目标导航单和学 后反思单),依托“56教室”,精准探查学生“已有水平”, 科学规划如何到达“潜在水平”,系统反思学习过程,以学 定教,学评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 反思、迁移应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 学生学情分析
7人 32人 3人
大部分学生认为下到不同的桶里的雨的多 少是一样的,由于杯子细所以最终水位高。
贰 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1 教学目标
01 科学观念
降水量是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 的某一个地区的水层深度;降水量的多少 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02 科学思维
运用对比,分析不同器具的特征和结 构,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雨量器。
03 探究实践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制作简化 的雨量器模型,并反映出其中部分科学原理。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04 态度责任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 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2
重难点
重点: 设计能准确测量降水量的雨量器。
难点: 用大小不同的直筒容器测量同一场降雨 积水的高度是一样的。
叁 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二、实验器材
模拟降雨器、三个口径不一的直筒玻璃杯、烧瓶、锥形烧瓶、抹布、水
三、实验创新点或实验不足与改进
模拟降雨实验在实验室里操作有一定难度,一般老师们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洒水壶来模拟降雨,这样的模拟实验一是洒水面积会比较大,容易造成地面湿掉,操作比较麻烦;二是洒水壶降水容易造成降水不均匀,受水情况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导致缺少直观的观察现象作为理论解释的支持;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缺少现象支持的前提下要理解降水量的测量为什么要测量收集来的水的高度,为什么要用毫米作为单位,学生是有困难的。

为解决实验操作不便,突显实验现象,在课堂中设计、使用了自制的模拟降雨器。

利用控制自如的模拟降雨器,是本堂课实验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既解决了模拟降雨实验操作上的难度,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又能做到实验现象明显,为破解教学中的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模拟降雨器由储水器、开关、支架和降雨喷头四个部分组成。

一定高度的储水器,再加上多孔的增压密集型花洒淋浴喷头,保证了出水的均匀,可以最大限度地真实模拟自然界的降雨,使直筒容器接受的水位高度能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从而帮助学生从实验现象上来更好地理解测量降水量为什么要用高度作单位。

通过在模拟降雨器上增加开关,也可以实现方便地控制降水的目的,使实验更具操作性。

同时,降雨喷头的尺寸也恰恰可以让我们的模拟降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方便雨水的接收,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五、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让学生经历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雨量器)产生和改进的过程,了解雨量器原理及其对人们的作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

降水作为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本单元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水情况。

本课教材旨在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进一步激发学生观测天气的浓厚兴趣。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明确探究主题
通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导出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从“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这一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引出降水量的测量这一研究主题。

(二)模拟降雨,明白降水量测量原理
1.小组实验,利用自制模拟降雨器模拟下雨,通过用不同形状的杯子来收集降水,观察水位的高低和水量的多少,发现降水的多少不能通过收集到的水的多少来测量,初步发现应该用水位的高度作为测量标准;
2.教师示范实验,通过用口径相同的直筒玻璃杯接受降水,发现水位高低差不多,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降水量的测量为什么要用毫米作单位的原因;
(三)制作简易雨量器,明确雨量等级标准
1.讨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和器材;
2.小组合作自制简易雨量器;
3.用自制雨量器再次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4.收集各组测量数据,介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并统计各小组的降雨等级;
(四)巩固小结,拓展提升
1.统计一个地区一个月份里的降水情况,认识到通过测量记录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2.介绍专业的雨量器内部结构,思考:这样的雨量杯与我们自己制作的有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八、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便捷:对实验材料的改进,对实验细节的优化,使实验操作环节更加便捷;
高效:由于操作便捷性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研讨、活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概念的内化;
深入:通过细致的实验环节,直观的实验现象,更加形象地让学生内化了科学概念,对降水量测量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使实验走向了深入,解决了老师们的难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制作使用雨量器的热情,也使我们的课堂更具科学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