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楞伽师资记》载,有弟子问禅 宗五祖弘忍:“学道何故不向城邑聚落, 要在山居?”忍答曰:“大厦之材,本 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 不被刀斧损斫,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 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器尘,养 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 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三.佛徒对山林环境的保护
3.“因果报应”的劝善戒恶观
六道: 天道、人间、阿修罗、畜生、饿鬼与地狱六道
“失行相推,祸福相袭,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则地 狱斯罚。” ——《明报应论》
六道轮回图
源于“因果报应”的劝善戒恶观, 认为那些不怜爱众生、屠炭生灵者, 死后要坠入地狱、备受折磨之苦,旨 在借机劝人多行善事、尊爱生命以遭 厚报。其中所蕴含的对自然、对人类 多行不义必遭报应的哲理,并不无科 学道理,是佛教对社会、对自然发展 轨迹长期观察之所得,对环境保护启 迪尤大。
2.“无情有性”的万物佛性观
“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变遍摄。” ——唐代天台宗高僧湛然
“若于无所得人,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宗 “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 ——《大般若经》
佛教认为,生命对于人类之外的一切不会说话 的动植物一样宝贵,他们与人一样,都有可能领悟 佛性,甚至到达成佛的最高境界。因此,要敬畏生 命,“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 “无情有性”观所强调的万物与人类的一切平 等,归根到底是佛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要人 类扬弃自我高尚的自身优越感,尊重生命万物。正 如日本学者阿部正雄所指出的,佛教提倡“无我”, 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将人放置于与万物同一层面之 上,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解释,是构建人与 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思想。
“宗教并不能解决世界上的环境、经济、 政治和社会问题。然而, 宗教可以提供单靠 经济计划、政治纲领或法律条款不能得到的东 西: 即内在取向的改变, 整个心态的改变, 人的心灵的改变, 以及从一种错误的途径向 一种新的生命方向的改变。”
——美国芝加哥 《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宣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佛教的环境保护实践 一.“戒杀生”、放生、素食
在佛教戒律中,无论是五戒、八戒,还是 十戒,其第一戒都是“戒杀生”,就是戕 杀生灵。“不杀生”的戒律规定, 成为约 束佛教徒的第一大戒。
“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 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楞伽经》
素食
放生
二. 植树造林,种花莳草
一、佛教的环境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佛教传统思想
“缘起”
——释迦摩尼佛
1.“依正不二”的环境因缘观
“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 既有能依正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 土亦名报也。” ——《三藏法数》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杂阿含经》卷十二
L aoK 090075
禅学并不是人类中心论说,并不 倾向于利用自然,相反,佛教许诺要 惩戒和遏制人类的愿望和欲望,使人 类与他们的资源和他们周围的世界相 适应。我们知道,禅宗懂得如何使万 物广泛协调,而不使每一物失去其自 身在宇宙中的特殊意义。禅宗知道怎 样使生命科学与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 性相结合。 ——罗尔斯 顿环境伦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