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教案

合集下载

财政与税收教案:宏观经济掌握要领

财政与税收教案:宏观经济掌握要领

财政与税收教案:宏观经济掌握要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财政和税收的系统性讲解,使学生能够深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和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其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2.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来源;3.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4.财政赤字的概念、形成和影响;5.税收的概念、特征和类别;6.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7.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讲解教师的原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逐步建立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

2.案例分析法。

选取经典的财政和税收案例,针对性分析其背后的政策框架和影响,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知识点。

3.团体讨论法。

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习题、财经新闻等,分组讨论和分析,积极参与并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水平和分析能力。

4.模拟演练法。

根据实际情况,模拟政策实施情景,使学生能够理解政策背后的意图,预测政策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知识要点1.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财政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具备税收收入、财政支出和借贷投资等职能,充分发挥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2.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来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和财产收益等,其来源包括企业盈利、个人所得、营业税等。

3.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财政支出包括人民生活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和安全保障等,各类支出的比例和控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基石。

4.财政赤字的概念、形成和影响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其形成原因包括税收收入不足、财政支出过高等,对国家经济形势造成不良影响。

5.税收的概念、特征和类别税收是国家征收的一种行政强制性费用,具备收缴强制和议会公认等特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6.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公平性、有效性等,征税的步骤包括筹备阶段、征税阶段和税务管理等。

7.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提是正确分析经济形势和识别政策目标,包括负面清单、积极调控等。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学祥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学祥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题国家财政哈一中白瑞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说明财政的基本作用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运用财政政策分析现实经济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理解并解释生活中的财政事例,加深对财政基本作用的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学生生活中的财政事例,加深学生体验,感悟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三、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五、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六、教学过程:导入:作为哈尔滨人我骄傲展示近几年我市已建成的跨江大桥:哈尔滨这座依江而生的城市,因松花江而水润丰美,如今更因南北横架的条条通途而现代发达;一座座已经建成的大桥,将一座大城的大气与大度,大智与大见传递向四面八方。

设问:1、仅仅依靠个人出资能兴建这些宏伟的大江桥么?修建江桥这样的大工程应该由谁来办?2、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程或者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学生:略教师总结:回顾我们的生活,我们能够感觉到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持,因而国家必须掌握一定的收入。

这也涉及到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中心词——财政(板书)教师:本节课要了解有关国家财政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理解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自主探究: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主阅读64-68页的内容,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

教师板书式解读:依法制定国家预算国家决算(实现)已经实现基本年度收支计划实现财政(作用)税(最主要)内容经济建设(最)利科教文卫债财政收入(关键)财政支出行政国防费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备注:1、特别要注意社会保障支出,包括:a.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1.1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解释财政的定义阐述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1.2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税收的定义分析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3 税收的分类与税率介绍税收的分类:直接税、间接税、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解释不同税率的概念: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2.1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介绍税收制度的要素:纳税人、税率、纳税期限、税收优惠2.2 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阐述税收政策的目标:财政收入、经济稳定、公平分配介绍税收政策的工具: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税收惩罚2.3 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分析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历程探讨税收制度的完善方向: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简化第三章:主要税种介绍3.1 增值税解释增值税的定义与特点阐述增值税的税率与计税方法3.2 企业所得税解释企业所得税的定义与税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与纳税程序3.3 个人所得税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与税率介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与申报方式第四章:税收管理与纳税筹划4.1 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阐述税收管理的原则: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便利纳税、服务经济发展介绍税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程序4.2 纳税筹划的含义与方法解释纳税筹划的定义与合法性介绍纳税筹划的方法:选择税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财务4.3 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分析纳税筹划的风险:违规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探讨纳税筹划的防范措施:遵守法律法规、注重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筹划方案第五章:税收与经济的关系5.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税收负担5.2 税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阐述税收对社会公平的作用:收入分配、财富再分配、社会保障5.3 税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探讨税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国际税收协调、税收竞争、税收合作第六章: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6.1 财政收支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概念阐述财政预算与财政赤字6.2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阐述财政政策的目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平介绍财政政策的工具:政府支出、税收政策、公债政策6.3 财政政策的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案例评价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挑战第七章:税收法律制度与税收筹划7.1 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阐述税收法律制度的原则: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简易分析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明确性、稳定性、适应性7.2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与方法解释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及其在税法中的地位介绍税收筹划的方法:税负最小化、税后收益最大化、税收中性7.3 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分析税收筹划的实际案例评价税收筹划的利弊与风险第八章:税收与市场秩序8.1 税收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分析税收对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的影响讨论税收对市场竞争和市场效率的作用8.2 税收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介绍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定义阐述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行政处罚、刑事责任8.3 维护市场秩序的税收措施分析税收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讨论税收征管改革对市场秩序的积极影响第九章:税收与国际合作9.1 国际税收的基本概念与问题解释国际税收的概念:税收管辖权、跨国税收、全球税收阐述国际税收面临的问题:避免双重征税、国际避税与转移定价9.2 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与作用介绍国际税收协定的类型及其内容讨论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降低税收壁垒、促进贸易投资9.3 中国在国际税收合作中的角色与挑战分析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合作的现状与成果讨论中国在国际税收合作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十章:税收与未来发展10.1 税收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税收未来的发展趋势:税收数字化、税收智能化、税收绿色化10.2 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讨论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提高税收法治化水平、优化税收结构、调整税收负担10.3 税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阐述税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社会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重点关注了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税收法律制度与税收筹划、税收与市场秩序、税收与国际合作以及税收与未来发展等环节。

大学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

大学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

大学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培养学生对财政与税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了解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掌握税收的种类、特点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财政与税收知识,分析和解决财政与税收问题,能够撰写相关的报告和论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税收法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税收的种类、特点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介绍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分析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2.第二章:税收制度,讲解税收的种类、特点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我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3.第三章:税收分析与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财政与税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了解税收的种类、特点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财政与税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财政与税收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财政与税收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财政与税收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一、课程简介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复习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定义、功能、原则以及运作机制,进一步加深对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税收的分类、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

3.了解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4.能够分析财政与税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1. 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收入与支出的组织管理活动,是国家财务管理的基础。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 税收的分类税收可以按征收主体、征收对象、征收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征收主体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按征收对象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按征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3. 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

直接征收指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税款,如个人所得税;间接征收则是通过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间接征收,如增值税。

税收制度是指税种、税率、税基等税收要素以及税务管理的具体规定。

税收制度应当符合公平、公正、简明的原则,以保障税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财政与税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支持社会保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用案例,激发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的兴趣,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与示例分析(30分钟)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3. 学生讨论与思考(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就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展开思考,并总结出各自的观点。

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

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

财政与税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掌握财政收支、税收种类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我国税收政策及税收制度,认识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财政税收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税收筹划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树立纳税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2. 学生能够理解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培养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3. 学生通过学习税收知识,认识到税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阶段经济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提高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现实经济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税收基本概念:包括财政、税收的定义,财政收支平衡,税收的种类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1章 财政与税收概述- 内容列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的概念、税种的分类及特点。

2. 我国税收制度:介绍我国的税收体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

- 教材章节:第2章 我国税收制度- 内容列举:税制结构、增值税原理及计算、消费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 税收政策及其影响:分析税收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税收政策制定的原则和目标。

- 教材章节:第3章 税收政策及其影响- 内容列举:税收政策目标、税收政策工具、税收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学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学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学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掌握税收的类型及其作用,理解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财政与税收的概念和关系2.税收的类型及其作用3.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 min 导入教师讲解15 min 财政与税收的概念和关系教师讲解30 min 税收的类型及其作用小组讨论20 min 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报告10 min 总结与课后作业教师总结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平时有听过财政和税收这些词吗?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财政与税收的概念和关系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税收的类型及其作用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税收类型,并围绕其作用展开讨论。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共同协作,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组报告。

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 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报告。

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对报告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财政与税收重要性的理解。

5. 总结与课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作业可以是进一步了解财政与税收的相关资料,并写一份简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报告内容准确性、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课后作业也是重要的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财政与税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课堂参考资料•高中经济课本•互联网资源:例如财政部官网等以上是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教学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作用,认识到财政与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经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与税收的教案

财政与税收的教案

第8课财政与税收考纲展示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得构成;税收与财政得关系;影响财政收入得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得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得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得基本特征;税收得种类;税收得作用4.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主干解读】理解1种意识纳税人意识把握2种关系财政收支得关系、税收与财政得关系理清2个构成财政收入得构成、财政支出得构成牢记2个作用财政与税收得作用区分3个特征税收得基本特征牢记4种行为违反税法得行为考点一财政收入与支出考点梳理1.财政收入(1)财政①含义:国家得收入与支出就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就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得两个方面。

②实现形式:财政主要就是通过国家预算得形式实现得。

③本质:一种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她收入。

(3)税收与财政得关系:税收就是财政收入最重要得来源。

(4)影响财政收入得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分配政策.【温馨提示】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就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得多少必须从经济与社会发展得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得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得财政资金进行分配与使用。

(2)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得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当年得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得部分。

(3)财政赤字:当年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得部分。

【温馨提示】合理得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大得财政赤字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重难突破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2.影响财政收入得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得影响就是基础性得,二者就是根与叶、源与流得关系。

第8课财政与税收教学设计

第8课财政与税收教学设计

第8课财政与税收教学设计第一篇:第8课财政与税收教学设计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复习课。

教学设计(讨论稿)一、复习内容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二、课标要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

通过本课学习,一是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是介绍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它是对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因为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三、复习目标1、财政;财政收入:含义;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因素财政支出:含义;构成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2、税收:含义;基本特征;种类;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的现象;增强纳税意识四、重点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对点训练、双向互动。

六、教学思路学考复习课的重点在于夯实考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

所以复习中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本课主干知识体系,二是对核心考点精准把握,讲练结合。

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对第七课知识的复习温故知新,进入第八课复习;案例导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 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挥财政政策的巨大作用。

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复习过程、精讲点拨。

首先、主干知识回顾,自主构建框架核心考点一国家财政1.从六方面把握财政基础知识2.对比理解财政三大作用3.对比理解两类财政政策【拓展】对比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1)财政收入的四大来源(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财政支出及财政收支状况比较典型例题讲练误区警示误区 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一】教学内容:《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懂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纳税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教学重点:税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教学方法: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引出新课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进行新课从课题出发谁征税?谁纳税?我国的税务机关有哪些?(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插入视频;税收的来源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税收由来已久,并且经过长久的历史,不断在演化。

问:税收的含义是什么?通过视频,我们已经得出了答案,就是:生: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师:既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那么靠的是什么来保证税收的正常取得的?是法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2)国家和税收的关系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有税就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插入视频师:税收具有三大特性,在我们刚才看的视频里面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即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师:三者的关系是税收的无偿性要求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插入视频:《税收的种类》由此让学生更清晰、更明白的知道我国的税收具有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教案

《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教案

《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财政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运用财政及其作用的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财政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正确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练结合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政府的服务?这些服务通过什么实现?引出课题《国家财政》(二)新课讲授1.基本概念①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类比家里的财政大权——掌管家里的收入与支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拉近课堂距离。

过渡:国家是否可以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想花多少花多少?并不是,那么国家财政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②实现渠道:国家预算、国家决算2.我国财政的作用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过渡:这是财政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那么财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多媒体展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文件。

并发放空表格给学生。

总结完成之后,教师举例让学生判断该政策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一)巩固提升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两大夙愿,而随着“蛟龙”深潜凯旋和“嫦娥”“玉兔”成功着月,我国人民这一千年来的梦想已变为现实,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已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政府科研经费大力支持。

由此可见( )A.国家财政有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合理的资源配置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C.国家财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D.科研经费速度最终决定科研发展水平2.2016年2月2月,我国央行、银监会发布通知称,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

2. 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3. 掌握财政与税收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分类。

2. 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4. 财政与税收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财政与税收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财政与税收的概念。

2.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讲解财政的概念与分类,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3. 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关系: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展示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4.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作用:讲解财政与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总结与复习: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的理解。

五、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财政与税收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理解税收政策的概念与分类。

3. 掌握税收政策的作用与调整。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税收政策的概念与分类。

3. 税收政策的作用与调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收政策的概念与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税收政策的作用与调整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概念。

2. 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讲解税收制度包括的税种、税率等要素。

3. 分析税收政策的作用与调整:通过实例等方式展示税收政策的作用与调整。

4. 讲解税收政策的分类:讲解积极税收政策和消极税收政策的区别。

5. 总结与复习: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理解。

五、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税收政策调整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章:财政收入与支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与分类。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和税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及其功能2. 税收的概念及其特点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4. 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税收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财政与税收的概念。

2. 讲解财政的概念及其功能:介绍财政的定义、来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讲解税收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知识。

4.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讲解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述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6.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财政与税收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财政与税收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的全面掌握。

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和手段。

3. 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构成和分类2. 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和手段3. 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分类和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手段。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财政收入的构成,了解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分类,掌握各种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4. 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理解税收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讲解财政和税收的定义,阐述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2. 财政收入的构成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重点讲解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税收的分类讲解税收的分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各种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4. 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等,理解税收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5. 税收法规和税收筹划介绍我国的税收法规,讲解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的分类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税收政策调控作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法规和税收筹划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财政与税收》2. 教案3. 课件4. 案例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的兴趣。

2.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阐述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3. 介绍财政收入的构成,重点讲解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讲解税收的分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各种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5. 分析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等,理解税收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

6. 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讲解税收政策制定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适度原则。

7. 税收制度的构成介绍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要素,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二、复习预习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一下上节多变的价格的知识点有哪些: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三、知识讲解考点1 国家财政1.财政及其作用(1)几个重要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注意选择题)2.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及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及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考点2财政收入及支出(1)含义及其: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①税收收入(主要来源)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选择(选择)(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

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及叶、源及流的关系。

②分配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

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财政支出的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①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

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及经济建设的重点。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⑤债务支出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注意】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

考点3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平衡及财政赤字(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注意】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考点4 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2)增值税①含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基本税率是17%。

②意义: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个人所得税①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③特点: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④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⑤计算方法:应税所得额(工资收入—2000)×税率(P80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注意】(1)纳税人及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判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是纳税人的标准: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①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

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②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四、例题精析【例题1】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贴近生活,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

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

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

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例题2】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财政的本质是( ) A.一种生产关系B.一种交换关系C.一种分配关系D.一种消费关系【答案】 C【解析】本题是对财政本质的考查。

根据所学基础知识。

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例题3】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A.①、③、②B.③、②、① C.③、①、②D.②、③、①【答案】B【解析】政府投资的增加会形成购买力,促进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而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会使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长;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长,会使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会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又会为政府增加新的投资提供可能。

故a、b、c 处依次应该填入③、②、①。

五、课堂运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列属于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是( )①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②国家发行的国债③企业发行的债券④个人缴纳的所得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①②④正确,选C.2.我国探月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周期长,10年甚至更长;花费大,“嫦娥一号”总投资约14亿元,“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约为9亿元。

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 )①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②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③是参及科技全球化的措施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探月工程周期长、花费大,只有依靠强大的国力才能完成,①②④均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一般来说,当有效需求不足、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下降时,政府为扩大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所采取的财政手段是( )A.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B.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信贷规模,提高税收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信贷规模,下调利率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答案】A【解析】扩大社会总需求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应该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因此A项的说法正确。

信贷属于货币政策而不属于财政政策。

2、下边漫画警示地方政府官员( )卖地求财A.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B.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C.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D.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解析】漫画反映的是有些地方政府以卖地收入作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财政收入的根和源应是经济发展水平,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