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合同纠纷案例
拆迁问题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本案例以一起典型的拆迁纠纷为例,分析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旨在为解决类似纠纷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某市A区某街道居民张某,因该街道要进行旧城改造,政府决定对其居住的房屋进行拆迁。
张某在拆迁过程中与拆迁方产生纠纷,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判决拆迁方赔偿其损失。
三、法律分析1. 拆迁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拆迁房屋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本案中,政府因旧城改造需要征收、拆迁张某的房屋,符合法律规定。
2. 拆迁补偿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拆迁补偿包括: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其他因拆迁造成的损失。
”本案中,拆迁方应当对张某的房屋、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等进行补偿。
3. 拆迁补偿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拆迁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本案中,拆迁补偿标准应参照当地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4. 拆迁纠纷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拆迁当事人对拆迁补偿有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中,张某与拆迁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张某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5. 拆迁纠纷的解决途径(1)协商解决:拆迁当事人可以就拆迁补偿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解决: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寻求相关部门的调解。
(3)诉讼解决:如协商和调解均未果,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与拆迁方在拆迁补偿问题上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拆迁方未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张某足额的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拆迁方应当对张某的房屋、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等进行补偿。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拆迁方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拆迁评估,导致补偿金额过低。
法律经典钉子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钉子户现象更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
本文将以张某某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为例,探讨钉子户的法律问题。
张某某原居住在某市某区一老旧小区,该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因城市规划需要,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此地开发建设新的住宅小区。
根据城市规划,该地块需要征收张某某的房屋。
然而,在征收过程中,张某某以补偿不合理、安置方案不合适等理由拒绝搬迁,成为了一名典型的钉子户。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征收程序的合法性: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否依法取得了征收许可证,是否符合征收条件?2. 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征收补偿方案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 安置方案的可行性:安置方案是否满足被征收人的实际需求,是否得到被征收人的认可?三、案件审理过程1. 征收程序的合法性法院经审理查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依法取得了征收许可证,且符合征收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征收程序合法。
2. 补偿标准的合理性法院认为,征收补偿方案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公开的原则。
本案中,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征收补偿方案在补偿标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到被征收人的实际损失。
因此,法院判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补偿方案进行调整,提高补偿标准。
3. 安置方案的可行性法院认为,安置方案应当满足被征收人的实际需求,并得到被征收人的认可。
本案中,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安置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满足被征收人的合理需求。
因此,法院判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新制定安置方案,并征求被征收人的意见。
四、案件结果法院最终判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调整后的补偿标准对张某某进行补偿,并重新制定安置方案。
在法院的调解下,张某某同意搬迁,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拆迁案例及法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某街道某小区因城市规划需要进行旧城改造,政府决定对该小区进行拆迁。
该小区共有居民1000户,其中80%的居民同意拆迁,20%的居民因各种原因不同意拆迁。
不同意拆迁的居民中有部分居民因房屋面积、安置补偿等问题与开发商产生纠纷,部分居民因个人原因拒绝拆迁。
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拆迁案例及法律分析。
二、案例概述(一)案情简介居民张先生是该小区的业主,拥有该小区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
张先生因房屋面积、安置补偿等问题与开发商产生纠纷,拒绝拆迁。
经多次协商未果,张先生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其损失。
(二)争议焦点1. 张先生的房屋面积是否符合拆迁政策规定?2. 开发商是否应赔偿张先生的损失?3. 法院应如何判决?三、法律分析(一)房屋面积问题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房屋面积应按照实际测量面积计算。
张先生的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符合拆迁政策规定。
因此,张先生的房屋面积问题不属于争议焦点。
(二)安置补偿问题1. 安置方式: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人应当为被拆迁人提供安置住房或者货币补偿。
本案中,开发商提供了安置住房,张先生对此无异议。
2. 补偿标准: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补偿标准应按照被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值、被拆迁人的实际损失等因素确定。
本案中,张先生认为开发商的补偿标准低于市场价值,要求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其损失。
(三)赔偿问题1. 开发商是否应赔偿张先生的损失?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人应当依法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本案中,开发商提供的补偿标准低于市场价值,存在违法行为。
因此,开发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赔偿金额如何确定?赔偿金额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根据房地产市场评估机构评估的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确定。
(2)被拆迁人的实际损失:包括搬迁费用、临时安置费用、停产停业损失等。
有关房地产拆迁纠纷的个人案例

房地产拆迁纠纷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案例一:某公司将厂房出租给陈某,约定租期至2019年12月底。
后因案涉土地被列入拆迁范围,某公司于2020年2月发函要求陈某搬离,但陈某一直使用房屋至2020年4月底。
2020年6月,某公司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领取补偿款。
陈某起诉请求判令某公司支付装饰装潢补偿、附属设施及树木补偿、停产停业损失以及设备搬迁补偿等款项。
法院认为,案涉拆迁补偿协议系在租期结束后签订,承租人本就应及时腾让房屋,除双方另有约定的,承租人对设备搬迁补偿之外的拆迁补偿款不享有权利,遂仅判决支持陈某的设备搬迁补偿诉讼请求。
案例二:刘某良辩称:我不同意原告诉讼请求,拆迁地我是产权人,原告没有住过这个院,是外地户口,只凭一张结婚证没有权利分得房屋和拆迁款。
法院查明周某娟(曾用名周某娟)与刘某聪原系夫妻关系,二人于2011年11月14日登记结婚,后于2015年3月经法院生效判决书判决离婚,婚姻存续期间未育有子女。
刘某良与林某丽原系夫妻关系,二人于2017年12月经法院生效判决书判决离婚,刘某聪系二人之子。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S号院(以下简称S号院)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在被告刘某良名下,该院房屋系刘某良、林某丽所建。
2011年11月15日,刘某良作为被搬迁人(乙方)与搬迁人(甲方)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州区分中心、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人民政府签订了《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搬迁补偿协议》《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搬迁安置协议》《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搬迁补助协议》。
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了房地产拆迁纠纷的问题。
在第一个案例中,陈某和某公司之间存在厂房租赁合同关系,因土地被列入拆迁范围,陈某和某公司之间产生了纠纷。
在第二个案例中,刘某良和周某娟之间存在房屋产权争议,因房屋被拆迁,双方之间产生了纠纷。
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拆迁补偿款的分配问题,以及相关权益的认定和保护问题。
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房地产拆迁纠纷问题,建议您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拆迁赔偿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当地较为老旧的住宅小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小区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房地产市场价值也逐渐提升。
然而,由于该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较差,居民生活品质受到影响。
为此,当地政府决定对该小区进行拆迁改造,提高居民居住条件。
二、案件起因在拆迁过程中,因拆迁补偿方案未能满足部分居民的期望,导致拆迁赔偿纠纷。
具体纠纷如下:1. 部分居民认为,政府提供的拆迁补偿标准低于周边类似住宅小区的补偿标准,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分居民对拆迁补偿款的分配方案存在异议,认为分配不均。
3. 部分居民对拆迁过程中房屋价值的评估存在质疑,认为评估结果偏低。
三、案件经过1. 拆迁方与居民代表进行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2. 部分居民向当地政府部门投诉,要求重新评估房屋价值,提高补偿标准。
3. 当地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对居民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
4. 经调查,政府部门发现拆迁方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如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房屋价值评估、未充分保障居民知情权等。
四、案件处理1. 当地政府部门责令拆迁方重新评估房屋价值,并按照新的评估结果提高补偿标准。
2. 拆迁方在重新评估房屋价值后,与居民代表重新协商补偿方案。
3. 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拆迁方按照新的补偿标准支付补偿款。
4. 居民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纠纷得以解决。
五、案件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拆迁赔偿纠纷案件。
在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了调解作用,督促拆迁方依法合规进行拆迁,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本案的启示:1. 拆迁方在拆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拆迁行为的合法性。
2. 拆迁方应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与居民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拆迁方案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拆迁行为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4. 居民在遇到拆迁赔偿纠纷时,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房屋拆迁合同纠纷 案例

房屋拆迁合同纠纷案例房屋拆迁合同纠纷案例为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房屋拆迁的问题。
而由此而引发的房屋拆迁合同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起房屋拆迁合同纠纷的案例,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实际情况。
案例背景:某市区进行城市更新工程,需要拆迁一些老旧的房屋,以便建设新的商业街。
其中,A先生是一位拆迁户,与城市更新局签订了一份房屋拆迁合同。
合同约定了A先生的拆迁补偿金额、搬迁安置等相关事项。
然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出现了纠纷。
纠纷争议:A先生认为,合同约定的拆迁补偿金额过低,无法满足自己的搬迁需求;同时,城市更新局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拆迁补偿费用,导致他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A先生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协商合同并获得应有的补偿。
法院判决:该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城市更新局确实存在过低的拆迁补偿问题,并且未按时支付拆迁补偿费用,违反了合同约定。
因此,法院判决城市更新局按照新的评估结果重新确定拆迁补偿金额,并要求城市更新局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拆迁补偿费用。
案例启示:这起案件反映了房屋拆迁合同纠纷中常见的问题。
对于拆迁户来说,签订合同时应理性思考,确保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能够满足个人的搬迁需求,并且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拆迁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保持充分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咨询相关法律事务,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而对于城市更新局等相关部门来说,应充分尊重拆迁户的合法权益,明确拆迁补偿金额,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及时支付补偿费用。
同时,城市更新局也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拆迁户的搬迁安置工作得到妥善处理。
对于法院来说,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审理,确保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在审理过程中,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或者判决,并确保判决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房屋拆迁合同纠纷是一个常见但复杂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当事人应当如何理性对待合同,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并且相关部门和法院应做到依法处理,确保公平公正。
法律法规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拟在某市某区某村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100亩,涉及村民房屋拆迁约100户。
由于项目需要,开发商与某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签订了一份《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约定由居委会负责征收范围内的房屋拆迁工作,并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
然而,在拆迁过程中,开发商与部分被征收人因补偿款问题发生纠纷,部分被征收人拒绝搬迁。
居委会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向某市某区人民政府申请裁决。
某区人民政府依法组成仲裁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开发商与被征收人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否合法有效?2. 被征收人提出的补偿要求是否合理?3. 居委会在征收过程中的行为是否合法?三、案件事实1. 开发商与居委会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中约定,被征收人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为:按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补偿款为XX元。
此外,协议还约定了搬迁期限、补偿款支付方式等事项。
2. 在拆迁过程中,部分被征收人认为补偿款过低,要求提高补偿标准。
经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被征收人拒绝搬迁,导致项目进度受阻。
3. 居委会在征收过程中,组织召开多次会议,向被征收人宣传征收政策,解释拆迁补偿标准。
同时,居委会还派工作人员到被征收人家中进行沟通,但效果不佳。
4. 某区人民政府依法组成仲裁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仲裁庭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辩论,并审查了相关证据。
四、仲裁庭裁决1. 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合法性:仲裁庭认为,开发商与居委会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2. 关于被征收人提出的补偿要求:仲裁庭认为,被征收人提出的补偿要求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
对于合理的部分,仲裁庭予以支持;对于不合理部分,仲裁庭予以驳回。
3. 关于居委会在征收过程中的行为:仲裁庭认为,居委会在征收过程中,履行了法定职责,其行为合法。
拆迁赔偿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汉族,1980年1月出生,住某市某区某街道某号。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某,该公司总经理。
案由:房屋拆迁纠纷二、诉讼请求原告张某请求法院判决:1.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支付原告房屋拆迁补偿款人民币一百万元;2.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支付原告搬迁费人民币五万元;3.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支付原告临时安置费人民币十万元;4.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五万元;5.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三、事实与理由原告张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房屋拆迁赔偿问题产生纠纷。
原告张某于2008年购买了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某小区一套住房,房屋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
2018年,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城市规划需要,对该小区进行拆迁改造。
原告张某的房屋被纳入拆迁范围。
在拆迁过程中,原告张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以下补偿方案:1. 按照房屋面积给予原告张某拆迁补偿款人民币八十万元;2. 按照房屋面积给予原告张某搬迁费人民币三万元;3. 按照房屋面积给予原告张某临时安置费人民币五万元;4. 拆迁过程中,原告张某的经济损失由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赔偿人民币三万元。
原告张某认为,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补偿方案严重低于市场价格,且未充分考虑原告张某的实际损失。
原告张某认为,按照市场价格,其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应为人民币一百万元,搬迁费为人民币五万元,临时安置费为人民币十万元,经济损失为人民币五万元。
因此,原告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四、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拆迁方,在拆迁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原告张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故法院依法受理本案。
拆迁法律维权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问题日益突出。
在拆迁过程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力、补偿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拆迁纠纷频发。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拆迁法律维权案例,通过业主们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情简介某小区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自200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周边居民的热门居住地。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该小区周边的土地被纳入了拆迁范围。
拆迁方计划将该小区拆除,并在此地建设一座商业综合体。
在拆迁过程中,业主们发现拆迁方提供的补偿方案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房面积不足等。
面对这种情况,业主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要求拆迁方重新协商。
然而,拆迁方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对业主进行恐吓和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业主们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们首先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购房合同、房产证、拆迁公告等,并咨询了律师。
在律师的建议下,业主们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维权过程1.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在确定维权方向后,业主们选择了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代理人。
双方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明确了代理律师的职责和权利。
2. 收集证据律师在接受委托后,开始帮助业主收集证据。
他们首先收集了购房合同、房产证、拆迁公告等原始证据,然后又收集了业主们与拆迁方协商过程中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3. 查阅法律法规律师在收集证据的同时,还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为业主们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业主们有权要求拆迁方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
4. 提起诉讼在收集证据和查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律师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将拆迁方告上法庭。
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5. 法院审理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业主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拆迁方提供的补偿方案不合理。
同时,律师还针对拆迁方的违法行为提出了指控。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方的诉求,最终判决拆迁方重新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并赔偿业主方一定的经济损失。
淮阳诉讼家庭房子纠纷拆迁案例

淮阳诉讼家庭房子纠纷拆迁案例原告观点原告高勇诉称,2019年8月6,淮阳县人民政府出动几百人,在没有出示任何法律手续的情况下,强制拆除原告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关回族镇高庄047号的房屋,上述情况由视频录像和照片为证。
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提起诉讼,请求依法确认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
原告举证原告高勇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原告身份证;证明原告是适格主体。
2、村民签字证明;证明原告房屋是合法房屋。
3、强拆照片和视频;证明县政府强拆原告房屋的事实。
被告观点被告淮阳县人民政府辩称,一、我县政府依法具有征收原告房屋的法定职权。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案涉房屋占用的集体土地依法征收的前提下,我县政府依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依法享有征收集体土地的权利,当然也包括征收集体土地上附属的原告房屋的权力。
同时我县政府委托城关回族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二、我县政府征收原告房屋的程序合法。
原告系淮阳县城关回族镇小孟楼行政村高庄村村民,其房屋占用的土地系农村集体土地。
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以豫政土〔2010〕10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淮阳县2009年度第三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的批复》等土地管理文件依法征收了原告所在村组的集体土地的决定,并在当地发布了征收土地的[2011]01号公告;由淮阳县国土局出台了相应的安置补偿方案并发布了[2011]01号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交给淮阳县城关回族镇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三、原告高勇,家有三口人,本人及其两子。
拆迁房屋面积322、26㎡,其房屋及屋内添附的物品评估价是236408元。
依照县政府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政策,高勇应享受240平米的安置政策,前期做工作时本人未提反对意见,愿意配合工作,并且同意房屋评估,评估结果出来后需要拆迁时,或受本村其他村民蛊惑,拒不同意拆迁。
因多次做工作没有达成协议,已严重影响项目进展,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我县政府才在准备好拆迁安置补偿款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强制拆除。
拆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最新

拆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最新案例背景:甲方为拆迁房屋的业主,乙方为房屋拆迁项目的代理公司。
双方在拆迁房买卖合同中达成协议,约定甲方将其拆迁房屋出售给乙方,并已签署《房屋拆迁协议》,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多项条款的履行问题产生纠纷,现甲方要求撤销该协议,并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一、甲方基本信息姓名:李先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联系方式:XXXXXXXX二、乙方基本信息名称:XXX有限公司住所地: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联系人:XXX联系方式:XXXXXXXX三、双方权利、义务及履行方式1. 甲方权利及义务:(1)甲方有权将其拆迁房屋出售给乙方,并根据协议规定的价格收取相应的款项。
(2)甲方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房屋及相关权属证书等交付乙方,并保证其所售房屋的合法权属。
(3)甲方应将所售房屋中的动产东西及文物遗址石碑等移交给乙方,并承担清理费用及移交相应部门的手续费用等。
2. 乙方权利及义务:(1)乙方有权依法获取甲方所售房屋的合法权属,并对房屋进行拆迁及后续开发利用等操作。
(2)乙方应当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将售房款及其他相应费用支付给甲方,以及完成配合清理工作、移交相应部门的手续等。
(3)乙方应当保持及使用甲方所售房屋所在的土地,保留公共设施用地等。
四、期限及违约责任1. 期限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截止于乙方完成房屋拆迁,并完成最终款项的支付。
2. 违约责任(1)甲方违约:如甲方未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将房屋及相关权属证书等交付乙方,或提供的相关资料不实等情况,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相应的违约金,违约金为售房款总额的10%。
(2)乙方违约:如乙方未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支付售房款及其他相应费用,或在拆迁后未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和移交相应部门的手续等,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违约金,违约金为售房款总额的10%并赔偿甲方因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法律效力与可执行性1.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双方应严格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
钉子户经典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我国某市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决定对市中心的一片土地进行征收,用于建设新的商业区。
这片土地原本属于李某,李某不同意搬迁,成为所谓的“钉子户”。
随后,李某与当地政府就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产生了纠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1. 征收程序启动2008年3月,当地政府启动了土地征收程序,对李某的土地进行了公告。
公告期间,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与李某沟通,希望其能够配合搬迁。
然而,李某以各种理由拒绝搬迁。
2. 补偿谈判在征收过程中,当地政府与李某就土地征收补偿进行了多次谈判。
政府提出了补偿方案,包括土地补偿费、搬迁费、安置费等。
然而,李某认为补偿标准过低,不同意政府的方案。
3. 纠纷升级由于补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李某拒绝签订征收补偿协议。
此时,当地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李某搬迁。
李某则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征收决定。
4.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了李某的诉讼请求,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对征收程序、补偿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审查。
5.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当地政府的征收程序合法,补偿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然而,法院也指出,政府在征收过程中存在部分瑕疵,如未充分听取李某的意见等。
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当地政府的征收决定,但李某应配合政府搬迁。
6. 案件后续判决生效后,当地政府与李某重新进行了补偿谈判。
在法院的监督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李某同意搬迁。
三、案件分析1. 征收程序合法本案中,当地政府的征收程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在公告、补偿、执行等环节均依法操作,确保了征收程序的合法性。
2. 补偿标准合理法院审理认为,当地政府的补偿标准符合相关规定,保障了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3. 法院监督作用明显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征收程序、补偿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审查,充分发挥了司法监督作用。
4. 案件解决之道本案的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政府应依法进行征收,确保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被征收人应积极配合政府,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房屋拆迁安置合同纠纷案例

房屋拆迁安置合同纠纷案例老张在城里的老房子住了几十年,那房子虽然旧了点,但充满了老张的回忆。
有一天,来了一群人说这一片要拆迁搞新的开发项目,老张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可能能住上新房子了,担心的是这拆迁过程会不会有啥问题。
很快,老张就和拆迁方签了房屋拆迁安置合同。
合同上说好了,会给老张在新建的小区里安置一套面积为100平米的房子,而且两年内交房。
老张满心期待地开始计算着搬新家的日子。
两年时间过得挺快,老张眼巴巴地等着新房的消息。
结果呢,拆迁方告诉他,房子面积出了点问题,只能给他80平米的房子了。
老张一听就急了,这可不行啊,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是100平米。
老张去找拆迁方理论,拆迁方却说,当初测量有误差,而且现在也没有那么多100平米的房子可供分配了。
于是,老张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找了律师,律师一看合同,说老张占理。
老张就和律师一起把拆迁方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拆迁方还在强词夺理,说什么建筑规划调整之类的理由。
老张的律师就拿出合同,指出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拆迁方不能单方面更改合同内容。
经过一番审理,法官最后判决拆迁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给老张安置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老张这才松了一口气,这场房屋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也算是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不过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旦有了纠纷,要勇敢地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王大妈住的那个房子啊,在一个老街区。
那地方虽然有点破破烂烂的,但王大妈在那过得可自在了。
突然有一天,说要拆迁了,要建什么大商场。
拆迁公司的人来找王大妈谈拆迁安置的事儿,说会给她在城郊的一个新小区安置房子,而且还会给一笔安置费呢。
王大妈想着,自己年纪大了,住新小区也不错,就签了合同。
合同里说好了安置费会在交房的时候一并给王大妈。
可等到交房的时候,王大妈发现安置费少了一大截。
王大妈就去找拆迁公司问怎么回事。
拆迁公司的人却说,在拆迁过程中,发现王大妈的房子有些小问题,像是屋顶有点漏水之类的,所以扣了一部分安置费来维修这些问题。
拆迁案例研究:十个经典案例

拆迁案例研究:十个经典案例拆迁是指政府为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或经济发展等目的,对某一区域内已建成的房屋或工厂进行强制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在中国,拆迁是一项常见但备受争议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带来十个经典的拆迁案例,探讨其中的故事、背后的问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北京南海子拆迁事件北京南海子拆迁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时政府计划拆除该地区的住户,以便进行城市更新。
然而,这一行动激起了居民的不满和抗议。
他们认为政府的拆迁补偿不公,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原有的住所,并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
二、上海拆迁补偿纠纷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拆迁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拆迁补偿标准不一,部分拆迁户因为补偿不公而与政府产生了冲突。
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促使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
三、广州陈家祠拆迁事件广州陈家祠作为一处历史建筑,是广州地标性的景点之一。
然而,因为城市发展,政府决定拆除该建筑以进行城市更新。
这一决定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比城市更新更为重要。
四、重庆拆迁利益输送案重庆是中国拆迁案例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该地区,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将拆迁项目转包给当地开发商,然后通过与开发商勾结来获取不当利益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拆迁户的权益,也破坏了公平和正义。
五、杭州良渚古城拆迁争议良渚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市政府规划进行城市建设,该地区的许多房屋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许多人认为保护古城的历史是重要的,但拆迁也是为了城市的发展。
六、深圳盐田区拆迁案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经历了迅速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拆迁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盐田区拆迁案例是其中之一,许多拆迁户因为补偿不合理而与政府产生冲突,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七、成都万州拆迁事件成都万州拆迁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拆迁案例之一。
当地政府计划拆除旧城区,并进行城市更新。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例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例原审查明,因四号线(即原莘奉金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原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2组包括李新奎的房屋及附属物在内被列入动迁范围。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人民政府受莘奉金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由金山区房屋土地管理所漕泾土地所负责动迁事宜。
2001年,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人民政府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协议后,即对被拆迁人房屋等进行了拆迁,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李新奎的房屋及附属物(小屋29.4平方米、水井一只、灶头一只、水斗一只、过渡费二人及其他补贴)经测算应得补偿款为8,195元。
2001年5月25日,李新奎领取补偿款8,276.96元。
由于当时动迁户系以易地建房的方式进行安置,而李新奎动迁时迫于经济压力,无力建房,没有申请建房。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政府鼓励动迁农户放弃建房,进城购置商品房,金山区漕泾镇房屋土地管理所与李新奎于2002年9月29日签订了《动迁户放弃建房补贴协议》,约定李新奎经家庭共同协商,承诺放弃新安置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再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放弃后的宅基地使用权由漕泾镇土地管理所处置;根据李新奎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给予李新奎一次性补贴27,000元。
2002年10月,李新奎领取了补贴款27,000元。
该协议于2003年1月13日经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公证处公证。
2014年4月,李新奎起诉至原审法院,要求:确认李新奎、漕泾镇政府签订的《动迁户放弃建房补贴协议》无效。
原审认为,2001年因四号线(即原莘奉金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需要,以协议方式对原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2组包括李新奎在内的村民的房屋及附属物进行拆迁,并支付相应的补偿款。
根据当时规定,被拆迁人只能进行易地建房,由于李新奎无力建房,放弃了建房申请,遂签订了《动迁户放弃建房补贴协议》。
农村宅基地房拆迁安置补偿系以户为单位,漕泾镇房屋土地管理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与李新奎签订协议,并无不妥。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漕泾镇政府对李新奎放弃新安置的宅基地使用权所作的补偿是否符合规定。
法律征收房屋补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旧城区需要进行改造和拆迁,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房屋征收补偿问题成为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法律问题。
本案涉及的是XX市XX区居民李某因房屋征收补偿与政府产生的纠纷。
李某,男,45岁,XX市XX区居民。
其房屋位于该区中心地带,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李某一家三代人的居住地。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该地块被纳入了征收范围。
李某的房屋补偿问题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二、案件经过1. 征收决定2019年3月,XX市XX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征收李某房屋的决定,理由是该片区域属于城市改造重点区域,需要征收拆迁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补偿方案征收决定发布后,李某与政府协商补偿方案。
政府提出了以下补偿方案:(1)货币补偿:按照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
(2)安置房:政府提供同等面积或更大面积的安置房。
(3)搬迁费用:政府承担搬迁过程中的合理费用。
3. 协商破裂李某对政府的补偿方案不满意,认为补偿标准过低,且安置房位置不佳。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李某拒绝在补偿协议上签字。
4. 诉讼2020年6月,李某将XX市XX区人民政府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政府按照其提出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三、法院审理1. 案件受理XX市XX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李某的诉讼,并依法组成合议庭。
2. 证据审查法院对李某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包括房屋产权证明、评估报告、协商记录等。
3. 法庭调查在法庭调查阶段,李某陈述了其房屋的历史、价值以及与政府协商的过程。
政府也派员出庭,陈述了征收决定的依据、补偿方案的设计以及协商过程中的努力。
4. 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就补偿标准、安置房位置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四、判决结果1. 判决依据法院认为,李某的房屋位于城市改造重点区域,征收决定合法有效。
但政府在制定补偿方案时,未充分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导致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房位置不佳。
家庭房屋拆迁纠纷案例

家庭房屋拆迁纠纷案例都说“家和万事兴”,特别是在中国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谁不希望一家能团团圆圆,太太平平地过好日子;近年来,我辖区正处在旧城改造和大项目建设的发展期,很多居民都因此搬出了年久失修的旧房子,等待着崭新的楼房;近日,政府发布消息新房已经竣工,不久就能搬入新房,辖区居民每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心情,而柏灵桥北社区翟某却愁眉不展,社区干部经过多次询问,终于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原来是因为新房的产权问题和妻子发生了矛盾,于是我与社区主任王某一起来到翟某家中进行调解;最终化解了矛盾纠纷;今年已75岁的老人翟某原是柏灵桥北社区的居民,2007年老伴因病过世,孩子们看到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于是想重新给父亲找个老伴,让老人安度晚年;在2010年的一天经人介绍,与同是丧偶的濮阳籍59岁妇女杨某相识并再婚;两人再婚前各有数个子女;再婚后杨某把户口迁到了翟某的户籍所在地;2010年,由于旧城改造建设,柏灵桥北社区纳入了征地拆迁补偿范围,翟某和杨某共同获得了拆迁补偿,并可以以较低的房价购置房产;但购房之时,翟某在未与杨某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私自将购买低价房的机会交由其小儿子购买了房屋;由此杨某与翟某发生了矛盾,各自搬到自己的孩子处居住,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事后,翟某向杨某提出要每月的生活费,杨某认为其要求不合理;于是翟某来到调委会,要求对其家庭纠纷进行调解;调解员当即与杨某取得了电话联系;在杨某同意调解的情况下,组织双方在民调大厅进行了调解;调解在双方的争吵中开始,在调解员的劝说下,双方平息下来进行了陈述;在充分掌握了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调解员对他们进行了思想疏导,让他们认识到再婚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对他们阐述了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处置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使他们对各自的行为是非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调解人员指出他们房屋产权处理应当取得双方的共同认可,任何一方擅自处理都是不合适的;同时,指出夫妻间具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翟某和杨某都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都表示愿意继续搞好家庭关系;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两人依旧共同生活,相互照顾,不再相互闹矛盾,由于购房款项已由翟某的小儿子全部支付,杨某表示不再过多追究;矛盾最终得以化解;。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征收拆迁十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征收拆迁十大案例
1. 浙江温州拆迁案:涉及一百多个村民的拆迁案件,村民因赔偿不合理,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提高赔偿标准。
2. 北京黄庄拆迁案:涉及多个被拆迁的商户,因赔偿问题引发纠纷,法院判决使用市场价格对商户进行赔偿。
3. 广东南华村拆迁案:涉及约100个村民的拆迁案件,村民因赔偿过低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提高赔偿金额。
4. 湖南桃花源拆迁案:涉及多个拆迁户,由于征收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拆迁,法院判决拆迁无效,要求重新进行拆迁并合理赔偿。
5. 山东德州拆迁案:涉及多个被拆迁户,因征收方未提供确凿的证据支持拆迁决定,法院判决拆迁无效,并要求赔偿被拆迁户损失。
6. 上海巴黎春天拆迁案:涉及多个商铺的拆迁案件,商户因赔偿不合理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提高赔偿金额。
7. 河南周口拆迁案:涉及大量农民被拆迁,征收方未按程序进行公示和听证,法院判决拆迁无效,并要求赔偿被拆迁户损失。
8. 四川成都拆迁案:涉及多个被拆迁户,拆迁方未充分征求意见和提供合理的赔偿方案,法院判决拆迁无效。
9. 江苏扬中拆迁案:涉及多个被拆迁户,拆迁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补偿,法院判决拆迁无效,并要求赔偿被拆迁户损失。
10. 辽宁大连拆迁案:涉及大量居民被拆迁,拆迁方未进行补偿和安置,法院判决要求拆迁方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
房屋拆迁典型案例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房屋拆迁典型案例1、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兴盛小区拆迁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建设单位为辽宁省建设集团第一公司的下属企业――辽西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6年实施拆迁,被拆迁人全部为本单位职工。
由于开发企业挪用安置房屋建设资金,从1996项目拆迁后一直未建设回迁安置用房,临时安置补助费又不及时发放,致使630户居民长期无法回迁,多次到省政府和建设部上访。
主要违规事实:原辽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徐武军擅自将安置房屋建设资金挪作他用;无视群众利益,在省政府、省建设厅、葫芦岛市政府多次督办下,仍不认真履行拆迁协议。
辽宁省建设集团和辽宁省建一公司作为辽西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上级管理部门,存在监管不力问题。
处理情况:2003年8月,辽宁省、葫芦岛市纪检、监察联合调查组对辽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徐武军宣布双规;10月6日移交葫芦岛市反贪局进行调查,10月21日徐武军被正式批捕。
辽宁省建设厅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17条规定,对辽西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出不再审批新开项目,待630户居民全部安置之后,注销其开发资质的处罚决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建一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张印昌,责令做出深刻检查,并通报批评。
2、河南省驻马店市高新区关庄木材市场拆迁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2001年立项、2003年3月驻马店市拆迁办颁发了房屋拆迁许可证。
建设单位为驻马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该项目共拆迁9个企、事业单位,140户居民,其中,有114户居民房屋是在1992年政府修建道路时,作为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同意其在道路两旁建设的临时营业用房,于1992年、1994年和2000年分别取得了由驻马店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和土地管理局核发的临时建筑许可证、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主要违规事实:1994年以来,驻马店市房地产管理局为只取得临时建筑许可证的114户居民房屋陆续发放了房屋产权证,违反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23条规定;2003年实施房屋拆迁时,又以申请办理产权登记时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为由,撤消了原产权证书,致使被拆迁人的房屋被认定为违章建筑,违反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拆迁合同纠纷案例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越法民三初字第1302号原告:陈念洸,男,1948年1月17日出生,汉族,住广州市白云大道从云路云山居云山街201房。
委托代理人:余江林,广东余全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广东省福利南方图书公司。
住所地:广州市文德路仁康里10号地下。
法定代表人:张家峻,监事长。
被告: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广州市寺右新马路4号之8。
法定代表人:周兴旺委托代理人:李中平,男,该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地址同上。
被告:广州禾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住所地:广州市文德路仁康里42号101房。
法定代表人:马林建,董事长。
第三人:叶涛,女,1966年1月23日出生,汉族,联系地址:广州市文德路仁康里48号502房。
第三人:张金平,男,1981年3月17日出生,汉族,联系地址广州市文明路96号二楼剪彩发型中心。
第三人:谢甜(同是叶涛、张金平的委托代理人),男,1964年12月10日出生,汉族,联系地址广州市文德路仁康里48号502房。
原告陈念洸诉被告广东省福利南方图书公司(下称南图公司)、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公司)、广州禾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禾城公司)及第三人叶涛、张金平、谢甜房屋拆迁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黎晓斌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审理。
原告陈念洸及其委托代理人余江林,被告长城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中平,第三人叶涛、谢甜到庭参加诉讼。
被告南图公司、禾城公司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我户是原广州市中山四路新祥里5号的使用人,1995年3月9日,我与被告南图公司签订《拆迁房屋临迁、回迁安置协议书》,约定我户同意迁出被拆迁房屋,被告南图公司应于1996年12月31日安置原告回迁。
至2003年3月25日,接手该地块的禾城公司与我户签订了楼房位置为D幢五楼02房的《入住确认书》,但至今未安置我户回迁,且未支付从1999年5月起至今的临迁费、交通费、滞迁费,另据了解现D幢五楼02房由第三人叶涛、谢甜、张金平使用,故现要求:1、三被告及三第三人共同将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塘街9—65号大塘小区D幢5楼02房的使用权交付给原告;2、三被告立即支付从1999年5月起至今的临迁补助费(按每月654.3元计付)、交通费(按每月60元计)、滞迁费(按每月180元计)。
被告南图公司书面答辩称:我公司与辉煌国际地产有限公司(下称辉煌公司)合作开发涉讼文德北路大塘小区,并经批准成立了项目公司——广州兴胜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兴胜公司)。
经我公司与辉煌公司约定,回迁安置用地红线转至兴胜公司名下,该小区的拆迁、回迁安置工作(包括经济、法律责任)转由兴胜公司承担。
1998年8月25日,广州市规划局批准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同年10月26日广州市国土局批准办妥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
故我公司不再承担拆迁、回迁安置工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被告长城公司辩称:我公司只是受南图公司委托对上述房屋地块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该地块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与我公司无关,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禾城公司辩称:因我公司是在2001年11日月才接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函先出资完成该屋地段回迁楼收尾工作的,故2001年11月前的临迁费、交通费、滞迁费应由南图公司或长城公司承担。
原告现在起诉要求被告支付从起诉之日起倒计2年前的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已经超过了法定2年的诉讼时效,法院不应保护。
另,我公司已于2003年3月25日将回迁户交付原告使用,原告要求支付此日起的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没有事实、法律依据,故不同意给付。
第三人叶涛、谢甜共同表示:我户是大塘小区的被拆迁户,2003年2月,禾城公司在未允许我户看过房屋的情况下,要求我方签署了确认回迁D幢5楼02、03房。
在2006年年初,我户将D幢502房交给了亲戚张金平一人使用,因被告未能提供房屋给我回迁,故不同意将讼争的502房交给原告使用。
第三人张金平表示:叶涛、谢甜是将上述502房交给我使用,现由我一人使用,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是原广州市中山四路新祥里5号房屋的使用人。
1986年,南方公司经市房地产管理局(86)房征字第39号通告征用上述房屋地段兴建楼宇。
1992年8月28日,长城公司与南方公司签订了《承包文德路工程拆迁合同书》,约定由长城公司承包该地块的拆迁工作。
1995年3月9日,原告(乙方、被拆迁人)与被告南图公司、长城公司(甲方、拆迁)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经公证),约定:甲方经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以(86)房拆许字39号房屋拆迁通告批准,拆除乙方使用的上址房屋。
乙方同意于1995年元月25日前迁出原址房屋,同意迁往甲方提供的临迁房屋临时居住;甲方应于1996年12月31日前,在中山四路长塘街9—65号第八层安排房屋供乙方回迁。
甲乙双方须严格履行协议,甲方不依期安排回迁,则乙方罚甲方的滞迁费每月180元;回迁安置建筑面积52平方米,已包括楼层递增面积在内,每月补助交通费60元。
在此合同中没约定交通费、滞迁费的给付时间。
协议签订后,原告户依约将房屋交给被告南图公司拆除,迁到被告提供的临迁房临居。
后,原告户变更了临迁方式为自行投亲靠友,被告方从1997年7月1日起按每月654.3元的标准不定期向原告户支付临迁补助费、交通费至1999年4月,此后没再向原告户支付临迁补助费及交通费至今,也没向原告支付过滞迁费。
原、被告没就临迁补助费的给付时间作约定。
1995年4月5日,南方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兴胜公司,经营文德北路大塘小区南片地段的开发、建设等。
1998年10月26日,广州市国土局发出穗国土建用函(1998)288号《关于土地使用权问题的复函》,批准上述地段改由广州兴胜房地产有限公司使用,用地性质为回迁房。
2001年11月20日,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函给被告禾城公司,同意上述文德北路大塘街地块回迁楼收尾工作回迁户安置由被告禾城公司先出资完成,所需费用从拍卖该地款项中优先支付。
2003年2、3月间,第三人谢甜、叶涛户自行入住了D栋5楼02房。
2003年3月25日,原告在未看房屋、未收房屋钥匙的情况下签署了《入住确认书》,该通知书载明收楼人为原告,楼房位置为D 栋5楼02房,收楼时间为2003年3月25日。
2003年10月16日,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出(2003)915号《关于尽快安置文德路大塘小区回迁户的函》,由禾城公司接管该拆迁地块。
2003年12月4日,禾城公司带领原告到现D栋5楼,但因该层入口处已被他人上锁而无法入内,被告至今未给付D栋5楼02房的房屋钥匙给原告。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表示:虽然讼争房地块的用地人变更为广州兴胜房地产有限公司,但与我签合同的用地人是南图公司,且现回迁房地块的拆迁工作已转由禾城公司承接,故我不需要兴胜公司在本案承担责任,因经庭审了解到长城公司只是南图公司的承建商,故在本案也不需要长城公司承担回迁安置及支付本案费用的责任。
即在本案也不需要长城公司承担回迁安置及支付本案费用的责任。
即在本案只需要南图公司、禾城公司承担回迁安置及支付本案费用的责任。
另,从1999年5月起我每年均有向被告追付支付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但被告一直没有承诺给付上述费用。
原告就追讨上述费用的主张,除提供了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5年9月26日向原告发出的穗国房群字(2005)1132号《信访复函》外,未能提供其他证据材料证明。
在此复函中提及被拆迁户就临迁费的发放曾上访、咨询的问题。
被告禾城公司在该案审理过程中到庭表示:因到时施工队没有将502房钥匙给付给我公司,且在2003年3月发生了他人冲楼占用的状况,故在原告签署《回迁确认书》时,我方没有交付要是给原告一直至今。
被告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存在诉讼时效起计的情况。
第三人为证明其提出禾城公司没按约定提供房屋供其户回迁的主张,提供了谢甜于1995年8月15日与南图公司签订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及收楼人谢丽妍与禾城公司签订的《入住确认书》到庭,《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约定回迁位置为文德北路大塘范围内第D幢六、七层,《入住确认书》确认回迁位置为D幢5楼014房、015房,并注明负责安置谢甜。
本院以为:原告与被告南图公司、长城公司于1995年3月9日签订的《拆迁房屋临迁、回迁安置协议书》及原告与禾城公司于2003年3月25日签订的《入住确认书》均是双方当时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其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依约履行。
鉴于被告南图公司是签订合同的相对方,为承责的主体,而目前上述房屋地段由被告禾城公司负责回迁安置工作,以及《入住确认书》是双方对变更合同约定的回迁房屋位置协商一致的结果,故两被告应共同承担按约定的标准清付未付的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给原告户及按《入住确认书》确认的回迁位置安置原告户回迁使用的责任。
因房管部门及法院的文件中均明确禾城公司负责出资完成回迁安置收尾工作,故禾城公司有义务向原告发放未付的临迁费用,禾城公司表示只同意支付2001年11月起的临迁费用无理,本院不予接纳。
虽然原告在《入住确认书》中确认接收D幢502房的时间是3月25日,但鉴于原告及禾城公司均表示在原告签订该确认书时禾城公司并未实际将D幢502房交付给原告户,且此后该房屋已由他人使用,被告至今未实际交付该502房给原告,故对原告要求被告将D幢502房提供给其回迁使用及支付临迁费、交通费、滞迁费至判决生效之日止的请求,本院均予以支持;对被告提出临迁费、交通费、滞迁费只支付至2003年3月25日止的主张,本院不予接纳。
鉴于原、被告签订的《回迁确认书》已确定了原告户回迁至D幢5楼02房,而第三人谢甜户与拆迁人签订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约定的回迁房位置以及其户的《回迁确认书》确认的回迁房位置均非D幢5楼02房,故三第三人应尽快迁出D 幢5楼02房,将该屋腾空,与被告共同将该屋交给原告户回迁使用,至于被告未能依双方约定提供回迁房给第三人户回迁使用问题,属另一法律关系,应另行解决。
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合同张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诉讼时效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
因原告与被告就临迁费、交通费、滞迁费的给付时间均没约定,故只有在原告向被告提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给付上述费用的请求后,被告不在该期限内给付才存在诉讼时效期限的起计。
鉴于被告没就本案存在诉讼时效期限起计状况提供证据到庭,另,即使原告提出其从1999年起每年均向被告提出要求请付未付的临迁费、滞迁费、交通费构成原告的自认性质,诉讼试销期限从1999年起计,但因该自认的内容同时表明每年均向被告提出权利主张,即每年均出现诉讼时效期限的中断事由,故本院对被告以原告现起诉要求支付从立案之日起倒计2年前的费用已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不同意支付2004年3月前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应向原告清付1999年5月起的临迁补助费、交通费、滞迁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