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合集下载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
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以下是对经络和穴位的介绍:
1.井穴:手太阴肺经(属金)的五腧穴之一,位于手掌中心。

2.荥穴:手阳明大肠经(属金)的原穴之一,位于手臂内侧。

3.合谷:手厥阴心包经(属火)的俞穴之一,位于手腕处。

4.___:手少阳三焦经(属火)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肩胛
骨上缘。

5.少海:手少阴心经(属火)的络穴之一,位于手心。

6.小肠俞: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的八脉交会穴之一,位
于肩胛骨外侧。

7.大肠俞:足阳明胃经(属土)的八会穴之一,位于肩胛骨内侧。

8.肝俞:足厥阴肝经(属木)的下合穴之一,位于腰部。

9.脾俞:足太阴脾经(属土)的五腧穴之一,位于腹部。

10.肾俞:足少阴肾经(属水)的原穴之一,位于腰部。

11.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属水)的郄穴之一,位于腰部。

12.至阴足通:足少阴肾经(属水)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足底。

这些穴位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五输穴

五输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收藏人:晓月清歌 2012-07-16 | 阅:78 转:0 | 分享 | 来源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水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1)尺泽:哮喘(肺)+高血压(心脏)|上实=》强肾|下虚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阴维脉络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足少阴、冲脉之会; 5、气穴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6、四满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7、中注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8、盲俞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9、商曲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足少阴、冲脉之会; 11、阴都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2、腹通谷
足少阴、冲脉之会; 13、幽门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13、本神穴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14、阳白穴手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15、头临泣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足少阳、阳维之会; 16、目窗穴冲脉、足阳明之会; 17、正营穴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足阳明络穴;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窍阴 大敦本
1本大陵1子
渚2本侠溪母 足临泣本行间子
太冲
阳辅 中封
阳陵泉子
曲泉母
筑宾足少阴心包三焦经1夏至到冬至,属火病在藏取之井,病在色取之滎,病于时取之俞,阳交足少阳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俞)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交信足少阴阴经:木火土金水,井荣俞经合
2冬至到夏至,属水
病于音取之經,病在饮食取之合,五脏不平衡者
阳明 胃 足三里筋会 阳陵泉 胆经合穴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脉会 太渊 肺经输穴手太阳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少阳 胆 阳陵泉骨会 大杼 膀胱经穴足太阳 申脉 阳跷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髓会 绝骨 胆经穴 手太阴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海 阴跷
手足少阳之会; 手足太阴之会; 胆1、翳风 肺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手太阴络穴,任脉、手太阴之会;经2、角孙穴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五腧穴歌诀

五腧穴歌诀

五腧穴歌诀五腧穴:井,荥,输(原),经,合。

井荥输经合意思是人体的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为人体的五输穴。

气血从人体的四肢末端,到头面躯干,就像水流一样从小到大。

五腧穴为五脏的原穴,分别主治不同的疾病。

井穴主要作用是开窍醒神,对于神志昏迷,有很好的作用;荥穴主要功能是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输穴用来治疗发作性的一些疾病,比如反复发作的关节痛等等。

经穴常常用来治疗咳喘和咽喉部的病症;合穴多用来治疗六腑病症。

内容简介:中医专用名称,即“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修订稿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修订稿
少冲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阴郄
神门
通里
巨阙
心经
手太阳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母
阳谷本
小海子
养老
腕骨
支正
关元
小肠
足太阳膀胱
至阴母
通谷本
束骨子
昆仑
委中
金门
京骨
飞扬
中极
膀胱
足少阴肾经
涌泉子
然谷
太溪
复溜母
阴谷本
水泉
太溪
大钟
京门
肾经
手厥阴心包
中冲1母2子
劳宫1本
大陵1子
间使2母
曲泽2本
郄门
大陵
内关
膻中
心包
手少阳三焦
关冲2母
16、目窗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7、气冲穴
冲脉、足阳明之会;
17、正营穴
足少பைடு நூலகம்、足太阳、阳维之会;
8、丰隆穴
足阳明络穴;

1、通里穴
手少阴心经络穴,手少阴、足少
18、承灵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阴之会,手少阴、胞宫之会;
19、脑空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0、风池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液门2本
中渚1母2子
支沟1本
天井1子
会宗
阳池
外关
石门
三焦
足少阳胆经
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本
阳辅
阳陵泉子
外丘
丘墟
光明
日月
胆经
足厥阴肝经
大敦本
行间子
太冲
中封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之欧阳学创编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之欧阳学创编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胃俞
中脘
梁丘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特定穴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合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列缺
肺俞
中府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厥阴俞
膻中
郄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心俞
巨阙
阴郄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脾俞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太冲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首见于《灵枢》,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种腧穴总称。

古人以自然界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

《灵枢》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经气所出之处,像水之源。

井穴,所出为井,指经气所出的地方。

特点:经气浅小,十二经各有一井穴。

分布于手足之末端。

应用:有泄热、开窍、通闭之功,有急救作用,治疗神志昏迷。

《灵枢》病在脏取之井。

《难经》井主心下满(肝木病)。

荥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前,像刚流出的泉水微流。

荥穴,所溜为荥,指经气开始流动,特点:经气稍大,经气开始流动的部位,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前,应用:治疗热病。

《灵柩》病变色者取之荥。

《难经》荥主身热(心火病)。

输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后,比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输穴:所注为输,指经气灌注的地方。

特点:经气渐盛。

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后,应用:用于关节病变。

《灵枢》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输主体重节痛(脾土病)。

经穴:所行为经,指经气畅通无阻,弘扬正盛运行经验经过的部位。

特点:经气盛较大,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应用:治喘咳、寒热、咽喉病变。

《灵枢》病变于音取之经。

《难经》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

合穴:所入为合,所经气会合之处,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

分布:肘膝关节附近,应用:脏腑病。

《内经》合治内腑。

《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

原穴:原,本原、原气之意。

输注、流经、留止,12经之根。

太渊为原。

原穴:首见于《灵枢》,其含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共十二原。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

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应用:帮助诊察疾病,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治疗脏腑病变。

《灵枢》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

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

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

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走向: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1十二经络表里关系2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3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重中之重)4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位置手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走手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原穴: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络穴:列缺(腕横纹上1.5寸,前臂挠侧缘)● 输穴: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从手走头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人体十二正经五腧穴及原郄络募合会穴列表

人体十二正经五腧穴及原郄络募合会穴列表
后溪(督) 章门(脏) 膻中(气) 内关(阴维) 外关(阳维)
小肠俞 支正 关元(任) 下巨虚(胃)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侠溪(水) 足临泣(木) 阳辅(火) 阳陵泉(土) 丘墟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木) 大都(火) 太白(土) 商丘(金) 阴陵泉(水) 太白 足阳明胃经(土) 历兑(金) 内庭(水) 陷谷(木) 解溪(火) 足三里(土) 冲阳 足少阴肾经(水) 涌泉(木) 然谷(火) 太溪(土) 复溜(金) 阴谷(水) 太溪 京骨
人体十二正经五腧穴及原郄络募合会穴列表
五腧穴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经脉名称 井穴 荥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金) 少商(木) 鱼际(火) 太渊(土) 经渠(金) 尺泽(水)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金) 二间(水) 三间(木) 阳溪(火) 曲池(土) 手厥阴心包经(火) 中冲(木) 劳宫(火) 大陵(土) 间使(金) 曲泽(水) 手少阳三焦经(火) 关冲(金) 液门(水) 中渚(木) 支沟(火) 天井(土)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木) 少府(火) 神门(土) 灵道(金) 少海(水)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金) 前谷(水) 后溪(木) 阳谷(火) 小海(土) 足厥阴肝经(木) 大敦(木) 行间(火) 太冲(土) 中封(金) 曲泉(水)
阳陵泉(筋) 足临泣(带) 绝骨(髓) 中脘(腑) 公孙(冲)
公孙 章门(肝) 丰隆 中脘(任) 大钟 京门(胆) 委中 足三里
照海(阴跷) 大杼(骨) 膈俞(血) 申脉(阳跷)
12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金) 足通骨(水) 束骨(木) 昆仑(火) 委中(土)
膀胱俞 飞扬 中极(任)
原穴 郄穴 背俞穴 络穴
太渊 合谷 大陵 阳池 神门 腕骨 太冲 孔最 温溜 郄门 会宗 阴郄 养老 中都 外丘 地机 梁丘 水泉 金门 肺俞 列缺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井穴荥穴输穴鱼际太渊二间三间内庭陷谷大都太白少府神门前谷后溪通谷束骨然谷太溪劳宫大陵液门中渚原穴经穴合穴经渠尺泽合谷阳溪曲池络穴列缺偏历郄穴募穴孔最中府(肺)温溜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八会穴太渊(脉)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公孙(冲脉)后溪(督脉)照海(阴f脉)内关(阴维脉)外关(阳维脉)肺少商大商阳胃厉兑脾隐白心少冲小少泽膀至阴肾涌泉包中冲焦关冲胆窍阴肝大敦任冲阳解溪足三里丰隆商丘阴陵泉公孙灵道少海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梁丘天枢(大肠)腕骨阳谷小海京骨昆仑委中复溜阴谷间使曲泽膈俞(血)大杼(骨)申脉(阳f脉)阳池支沟天井侠溪足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光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蠡沟鸠尾外丘日月(胆)阳陵泉(筋)绝骨(髓)足临泣(带脉)京门(肾)中都期门(肝)章门(脏)章门(脾)膻中(心包)中脘(腑)膻中(气)中脘(胃)巨阙(心)石门(三焦)中极(膀胱)关元(小肠)督长强筑宾(阴维脉)阳交(阳维脉)交信(阴f脉)跗阳(阳f脉)“八脉交会八穴歌”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邵上鱼际通过曲池泽龙、两个和三个商阳之间的河谷以及阳西的曲池与太原相连。

银白多为太白脾。

你应该知道商丘的阴陵泉有一段三里之久的历史,就是在内院中沉谷胃,冲阳溶溪。

少冲少傅属心,神门灵道,少海训,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冉谷和太西谷适合于滑动阴谷和肾脏,到达阴通谷绑定北京骨,昆仑委员会称之为北京骨。

钟冲老宫的心被包裹,陵墓之间的使者经过曲泽,关上冲水门、钟柱可乐、杨池支沟和天井绳。

从大屯行健的太极观点来看,中锋曲拳属于肝,巧阴下溪接近泣胆,秋树杨凌泉四大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衙门老宫三阴交,涌泉太极中湾,环跳三里合谷,这是惠阳九针。

马丹阳《天行十二穴治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

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

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

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特定穴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合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列缺
肺俞
中府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厥阴俞
膻中
郄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心俞
巨阙
阴郄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脾俞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蠡沟
肝俞
期门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太溪复溜ຫໍສະໝຸດ 阴谷太溪大钟
肾俞
京门
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阴阳经五腧穴表

阴阳经五腧穴表

阴经五腧穴表经脉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手三阴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三阴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阳经五腧穴表经脉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三阳足阳明胃经(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俞穴之阳经(六腑)的“荥”穴胆经的“荥”穴为“侠溪”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脚趾之间),属水。

“侠者,夹也,被夹于中间之意。

溪者,小溪之水也”。

主治:心慌,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颊肿,膝股痛,胸肋痛,手背疼痛、足跗肿痛,寒症,疟疾也可点刺出血。

这个穴以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写一些文章,所以睡眠没有规律了,虽然总是第二天做一些自我保健,可那只是管一时管不了一世啊,七天下来眼睛就不好使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我当时还想,为什么身体上的穴位提前没有反应预兆(痛点)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右脚脚面不经意间搭上了左脚的后脚跟(因为当时在家坐在电脑前穿的是拖鞋,腿累的时候就会缩回座位下面两脚回搭一下),突然感到脚面钻心的疼痛,再一看,正是“侠溪”、“地五会”和“足临泣”这三个胆经的穴位,于是赶紧休息泡脚按摩,当时头部和眼睛就好受了很多,最后也不敢怠慢马上就睡觉去了。

其实,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穴位都是有用的,只是咱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而已。

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用一只手的食指内侧贴到另一只手的小拇指外侧,从小指外侧滑向小指根部,到了根部食指就会卡住了,就是这个卡住的点便是此穴);属水。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一、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注:每条经络9个要穴。

本书编者取名为《十二经九要穴歌》:背诵“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要这样按引号中的3句背诵下同:(1)、“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2)、“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3)、“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手阳明大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阳明大原合谷、商阳二间和三间,阳溪曲池和偏历、温溜募天枢。

足阳明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阳明胃原冲阳、厉兑内庭和陷谷,解溪足三里丰隆、梁丘募中脘。

足太阴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阴脾原太白、隐白大都和太白,商丘阴陵泉公孙、地机募章门。

手少阴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阴心原神门、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和通里、阴郄募巨阙。

手太阳小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阳小原腕骨、少泽前谷和后溪,阳谷小海和支正、养老募关元。

足太阳膀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阳膀原京骨、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和飞扬、金门募中极。

足太阴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少阴肾原太溪、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和大钟、水泉募京门。

手厥阴包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厥阴包原大陵、中冲劳宫和大陵,间使曲泽和内关、郄门募膻中。

手少阳三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阳三原阳池、关冲液门和中渚,支沟天井和外关、会宗募石门。

足少阳胆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少阳胆原丘墟、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光明、外丘募日月。

足厥阴肝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厥阴肝原太冲。

大敦行间和太冲,中封曲泉和蠡沟、中都募期门。

注:按3句背诵,简单明了,终身受益!二、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穴的治病作用口诀春井夏荥季夏输,秋刺经穴冬刺合。

12经脉之井穴

12经脉之井穴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

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2.原穴、络穴•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十二经之井荣俞经合穴

十二经之井荣俞经合穴

十二经之井荣俞经合穴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和八条奇经,十二正经中针灸上经常会用到的重要穴道是井、荥、输、经、合。

倪师在教学的时候会说成井荣俞经合,无所谓,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好了。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井荣俞经合都是在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下针,所以扎五输穴是没什么危险的。

五输穴也对应着五行,每个五输穴都有自己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再根据本经的五行属性衍生出母穴、子穴,针灸上的大原则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阴经的井荣俞经合分别属性是木火土金水,而阳经的井荣俞经合属性是金水木火土。

除了井荣俞经合的五输穴外,还有络穴、郄穴;其中阳经还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

在络穴、郄穴、原穴上虚症实症都可以治,取决于你用补法还是泻法。

病在脏取井穴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用井穴,井穴通通在手指或脚趾头的末梢,非常敏感。

比如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

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针一下去,病人会感觉有个人在里面扫地清洗,速度就是那么快。

井穴用一寸针。

身上虽有其它穴道可用,但没有井穴好。

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

病变于色取荣穴黄帝内经指出病在颜色上,青色为肝,红色是心,黄色的脾,肺是白色,肾是黑色。

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一看到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脸色发黑是肾脏病。

遇有颜色出现,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为荣”。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分别为:肺经鱼际、肝经行间、心包经劳宫、肾经然谷、心经少府、大肠经二间、脾经大都、三焦经液门、小肠经前谷、胆经侠溪、胃经内庭、膀胱经通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

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

”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

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

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

”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

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

”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络穴】是个十字路口12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

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

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六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络穴:经穴分类名。

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急病找【郄穴】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

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的腧穴。

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

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经穴分类名。

或称腹募。

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

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

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又《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

”临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

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

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2.原穴、络穴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2.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

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4.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

“俞”,有转输、输注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

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