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一章一一部位(手指部位)

合集下载

学董氏奇穴笔记-手部穴位

学董氏奇穴笔记-手部穴位

【图解】学董氏奇穴笔记手部穴位〔1--20〕【图解】学董氏奇穴笔记手部穴位〔1--20〕1、?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示意图?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心悸,心脏性喘息、心内膜炎、疝气特效、扁桃腺炎、腹胀气、膝盖痛、眼痛、三叉神经、小儿气喘、疳积特效主治:疝气。

特效配穴: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食指掌面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处。

刺针法直刺二~四分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双手取穴不忌。

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侧间穴以三棱针扎出血〔有特效〕主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小间穴取穴:掌心向上、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上二分半处。

即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治疗方法: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中间穴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治疗方法:刺针法。

使用五分针、直刺、针深二~三分。

下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治疗方法:刺针法, 使用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2、?浮间穴、外间穴?浮间穴、外间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寒胀。

如刺出黄水神效。

特效主治: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可配合李白穴、云白穴,〔成效倍增〕。

双手取穴不忌。

浮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上一分半处。

放血法。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外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一分半处,即浮间穴下三分处。

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3、?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治疗睪丸疾病特效。

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疝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阴门肿痛。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及地区如韩国、美国、中国及台湾均已普及,可以说董氏奇穴是与十四经穴并立的针灸体系,而且许多地方比十四经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经穴才能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对于十四经穴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董氏针法基本上与十四经穴有什么差异,各位都知道十四经针法在于通过经络治疗疾病:第一是循经取穴。

第二是表里经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经取穴。

事实上十四经的高级针法也有很多是在远处扎针,《针灸大成.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

左边有病针右侧,右侧有病针左边,头有病针脚,下面有病针上部。

各位知道,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多半是不针患处的,左边有病针右边,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针下边则有疏导的作用。

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针,或右上有病针左下方,这就称做巨刺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活用十四经穴,在董氏奇穴中这种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针法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脏腑别通〉,例如肝与大肠通,大肠经走手,肝经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为阳一为阴,一为腑一为脏。

因能通上下左右而达平衡,治疗效果比本经取穴更佳。

就以曲池为例来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肠经上,因此曲池治泄泻效果甚佳,由于大肠与肝通,治疗眩晕症及头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压,并能治美尼尔氏症。

再举个例子,网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疗,在经穴学中曲池定位并未贴骨,针灸时稍往后贴骨效果既好又快,这种刺法就是董氏针法的第二重要理论的「体应针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贴骨刺或针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读过《灵枢官针篇》,对这种针法就能有所了解。

曲池穴旁是尺泽穴,尺泽穴旁有一大筋,针刺尺泽穴贴筋进针,治疗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举动可以说是筋病,这就是「以筋治筋」。

董氏针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疗效果是很大的。

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对「脏腑别通」法有详细的的介绍,「脏腑别通」原称「五脏别通」,系从《内经》而来,如再深入探索,就会了解此系从《易经》而来。

【精品】董氏奇穴

【精品】董氏奇穴

【精品】董氏奇穴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 740 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1/ 3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虽不拘泥于补泻心绞痛的原因,然若能辅以董师所创之动气用倒马针法,则功效益宏。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 在董师感召之下,个人多年来虽亦发现数十奇穴,亦不敢冠以维 杰某某穴,仍从恩师命名之法,命定穴名。
• 董氏奇穴之命名有以部位命名者,如正筋、灵骨、正会、肩中、 侧三里、四花中、外穴等。有以效用命名者,这一类比例极大, 又分以五行命名者如土水、木穴、水金、木火、木斗、木留等, 以脏象命名者如明黄、天黄、肺心、心膝穴等。或径以主治所在 直名者,如妇科、脾肿、眼黄、肝门、肠门等。也有以部位与效 用结合命名者如手解、指肾等。还有以穴位之数字命名者如三重、 三江、双河、七里、五岭等。了解了董氏奇穴命名的方法,不但 对奇穴的位置易于控制,对于其应用更能掌握。
穴法特色
• 一、穴法特色
•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 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 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 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 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 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 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 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 此外董师对神经学说的应用,也有特别的发挥。 神经解剖学知识指出,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 投射代表区的大小,与该部的功能繁简成正比, 手是劳动器官,足是运动器官,功能都很复杂, 它们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也就较人体其它 部位为大,如此,在大脑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 经元数量也就较多,其主要机能就较大,而有利 于临床的应用,董氏奇穴大部分布于肘膝以下, 就是此一原理的发挥。还有在手上脚上,拇指、 拇趾的功能都比其它的指趾复杂,疗效当然更为 广泛,这也就是董师何以乐用大敦、隐白、太冲 等穴并在拇指附近研创妇科、制污、止涎、五虎、 灵骨等穴的原因。
董氏奇穴图文汇编
上 资料来自网络参考供学习
目录
• 1---20图解 • 21---25.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心经】1.通里——治心经之大腿后坐骨神经痛。

本穴为别走小肠之络穴,有镇静安神、调心气的作用。

因之对心火,肾阳虚弱的坐骨神经痛颇具效果。

2.少府——晕针之解穴,及扎后之上身发麻(左麻用右右麻用左穴)。

景师有感于晕针及扎后之上身发麻,与心经有一定之关遂以有宁心调神性能之少府为手解穴。

【小肠经】1.前谷、后溪——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后溪为心经之俞土穴,能清神志、祛内热、通督脉、固表分,故有清热、祛风、醒脑、开郁、镇痛之功,以后溪为主穴,前谷为倒马,正以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2.肩贞、臑俞——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据各家载述,二穴为治肩凝、肩胛痛之主穴,景师由“金火制化”,“以阳治阴”悟入,以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3.腕骨——治眼痛。

为小肠经之原穴。

疏太阳经邪而清小肠实热,即具清热、发汗、散瘀、化湿之功,而于眼科可治白膜翳及目出冷泪生翳等之眼痛症。

4.肩外俞、曲垣——治小腿外侧痛。

据各家之载述,二穴为治肩胛痛之要穴,而景师以之治小腿外侧痛,乃“下病上取”原则之治疗法。

【膀胱经】1.通天、承光、五处——治手发抖、半身不遂。

通天可治口喎项强头晕,承光可医口喎眼斜,再加以有宜泄风热效用之五处,三穴合用,对脑部神经受损所致之手发抖、半身不遂等症,有一定之刺激疗效。

2.神堂、膏肓、魄户、附分、心俞、厥阴俞、肺俞、风门、大抒——用三棱针治血压高、重感冒。

放血所以刺激浅层皮层神经,而发生疏导作用也。

而效果相当满意也。

3.膏肓——用三棱针治膝盖关节炎。

一般取穴治膝盖关节炎效果不佳时,取膏肓及神堂、譩禧三穴(即奇穴之三金穴),以三棱针于患侧出血,再针奇穴之肩中穴或杨维杰善用之内关穴,则鲜有不立觉舒适者。

4.神堂、膏肓、魄户——治鼻炎、耳鸣、羊狗疯。

三穴皆能宣通肺气.益气补虚,尤其膏肓一穴、尤宜于慢性病之治疗,故合用有上述之效果。

5.三焦俞、肾俞——治脊椎骨弯曲。

对腰部脊椎骨弯曲,浅刺2-3分,共4针,数日内必收良效。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一章董氏奇穴特点与针法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一章董氏奇穴特点与针法

董氏奇穴理论体系子宫卵巢生殖器膀胱生殖器十二指肠颈部喉气管睾丸心胆胆第一章董氏奇穴特点与针法一、董氏奇穴源流董氏奇穴系董门祖传数十代具有独立体系的奇穴针灸学。

历经千年,代代相传,董景昌先生在其家传绝学奇穴基础上,经大量的临床实践逐渐完善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之针灸体系。

董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市。

自幼随父学医,18岁在家乡独立行医,名震四方。

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中国台湾,自此在台行医,期间临诊多达40万人次,患者遍及台湾各地。

并于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术速愈高棉国总统朗诺之半身不遂,自此名扬天下。

为弘扬董门针术,董公打破家规,广收门徒,开山授徒73人,董氏传人遍及世界各地,为传播董氏绝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董公于1973年编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书,使董门绝学正式公开于世,相继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近年来已风行全球,传遍世界各地。

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学说不断完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已正式形成,是目前行之有效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为针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董氏针法优势特点(1)董氏取穴主要在四肢部,其次在头部,很少用到胸腹及腰背部,这正是与传统针灸反差最大的地方。

这一取穴的运用避开了人体的脏腑器官,若在胸腹及腰背用穴时也仅以刺血用之,不用毫针刺法,故董氏奇穴具有取穴方便、危险性小的优势。

(2)董氏奇穴不以经络定穴,而是以部位定穴,具有易学、易记、易掌握之优势。

(3)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倒马组穴”,若诊断正确,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功效强大,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具有作用效速的特点。

(4)董氏针法操作简便,临床仅以动气、倒马、牵引、刺血法即可,既简单又明确,一般不需要各种复杂的补泻手法,具有易操作、疗效强的特点。

(5)董氏针术一般不采用强刺激手法,仅以“正刺”、“斜刺”、“皮下刺”即可,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发生。

董氏奇穴经穴学

董氏奇穴经穴学

董氏奇穴经穴学第一篇◎经穴学绪论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仅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虽不拘泥于补泻,然若能辅以董师所创之动气用倒马针法,则功效益宏。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二章董氏奇穴应用与注意事项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二章董氏奇穴应用与注意事项
如何把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这是既棘手又重要的 问题,在针灸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籍中很少有关于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相结合的专业书 籍,多为孤立性的论述与运用,很少谈及两者的有效结合。这对发展董氏奇 穴极其不利。学习董氏奇穴的理论应当作十四经内容完善补充,要融入十四 经中去,不可单独分开来看,特别是在临床运用时,无论针法理论,还是穴 位的运用,要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来看。在脑中不能将此截然分开 来看。
二、董氏奇穴适应证 董氏奇穴取穴少,见效快,凡能利用十四经穴治疗的疾病,均可用董氏 奇穴治疗。不但能够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而且对一些重症久治不愈的顽疾
第一篇 董氏奇穴理论体系 009
往往能立起沉疴。尤其是各种痛证,如各种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 痛、颈肩腰腿痛、四肢痛、扭挫伤、胃痛、胆道痛、非器质性胸腹痛等均有 良效,对中风后遗症、痿证、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均有特效,可涉及临床 各科疾病。
三、董氏奇穴取穴特点与操作注意事项 (一) 董氏奇穴取穴特点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主要不同点在于按部位与经络的定穴,因这一取穴 的不同,董氏奇穴而有了自身的特点。虽然董氏奇穴是以按部位定穴,但是 董氏奇穴很多穴位的临床运用与十四经脉理论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董氏奇穴 的发现与经络理论有重要的关系。董氏奇穴穴位的发现与运用有一套完整的 系统的理论。下面将这一系统理论简述如下。 1. 从暗影与青筋上发展而来 当某脏腑或某经络有病变时,常会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出现暗影 (称为发 乌)。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可以帮助诊断疾病,又可以作为疾病的一个治疗点。 这种治疗方法作用强、疗效快,实属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暗影多在手 掌及面部出现,也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只不过难以发现。 相同的疾病往往在同一个部位出现暗影,久而久之可形成了一个固定的 治疗点,经反复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其作用功效,便确立为穴位点。如水金、 水通治咳喘,重子、重仙治肩背痛,用木火治疗下肢发凉,五虎穴治疗手脚 痛等,这些穴位的发现就是以暗影的运用。这一用法类似于十四经穴某些经 外奇穴的发现,如阑尾炎时会在阑尾点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胆囊炎时在胆 囊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两者的区别,一种是以体表颜色的变化而发现, 一种是痛点反应而发现。 青筋相当于静脉瘀,通常称为瘀络。这种瘀络多出现于肘弯部,腿弯 部,或四肢外侧。如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多会在然谷部位出现瘀 络;久年胃病会在四花中穴出现瘀络;高脂血症多会在丰隆部位出现瘀络 等。某些久病、怪病、顽疾痼疾多会出现瘀络反应。若就瘀络点刺出血,多 可使疾病速愈,有些疾病,如不经刺血治疗,往往难以治愈,迁延不愈成为 顽疾,若能找到相关瘀络刺之,往往立起沉疴,使疾病霍然而愈。 2. 全息论在董氏取穴中的运用 在中医天人合一学说中认为,每一个局部与整体相关,每一个局部均能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1~3)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1~3)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1~3)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一)景昌奇穴针方赋侧三侧下三,取穴并肾关。

留针三刻钟,头痛应会痊。

五岭若点刺,即可立时缓。

耳痛偏头痛,四花外三重。

点刺出积血,豁然病无踪。

前头火菊用,顷刻见轻松。

头晕血压高,五岭血针通。

尔后针火硬,竖子去匆匆。

灵骨偷针眼,交刺效如仙。

双目瞑瞑闭,肾关火菊牵。

视物若模糊,明黄舞翩翩。

眉棱骨处痛,火菊指下捻。

夜盲医夜盲,其效不堪言。

见风如流泪,木穴见中天。

鼻部各处症,驷马皆流连。

若医酒糟鼻,正本血出痊。

外踝四周血,堪疗中耳炎。

耳鸣泻驷马,尔后补肾关。

梅核劳宫后,咽痛血耳先。

鱼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

颈疬从何治,三重并六完。

亦可三重血,承扶与秩边。

项痛与项强,正筋正宗兼。

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

再针承浆穴,金针名下传。

手指有麻木,复溜与肾关。

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

或取五虎一,亦见医名玄。

侧三侧下三,医者疗手酸,并治腕关节,疼痛复无言。

症见中指(趾)麻,通山与通关。

手指关节痛,五虎一堪选。

特效诚如是,兼疗腱鞘炎。

手臂不得举,对侧针肾关。

同侧四花中,疾恙去豁然手痛难握物,列缺功效罕。

亦可重子穴,倒马针重仙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

肘部关节痛,灵骨必有验或取四花中,济世将壶悬。

曾闻手抽筋,对侧针火山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二)两手见拘挛,泻曲针肾关。

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针连。

足跟疼痛症,且将委中拦。

复治踝扭伤,功效不等闲。

脚麻外驷马,对侧肩中添。

或可针肩中,拂云见欢颜。

大腿风湿痛,同在一针间。

小腿胀痛酸,次白抱针眠。

背面倘出血,笑指两腿酸。

或是单背痛,重子与重仙。

背连下腿痛,马快水应验。

问症心绞痛,火包黑血灵。

肝炎针肝门,明黄症应停。

胆石疼痛症,木枝堪安宁。

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兼。

脚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

亦疗难行处,患者言腿酸。

腿软兼心跳,肩中与通天。

膝盖疼痛久,三金结善缘。

脚痛不履地,对侧九里玄。

脚痛背心血,双凤尤关连。

精枝如放血,何惧疾恙顽。

脚掌脚背痛,五虎四与三。

常遇双背痛,正士搏球先。

全息易象针灸-董氏奇穴教学内容

全息易象针灸-董氏奇穴教学内容

布位置,对于寻找阴掌手指部位之穴
位,关系甚为重要(见图一)。
全息易象针灸-手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uanXiYiXiangZhenJiu

全息易象针灸-手针


象 ⑵阳掌三线──手指阳掌部位之奇
针 灸
穴分布较阴掌简单,仅呈三线分
列,即外侧(近小指之骨侧,简稱
QuanXiYiXiangZhenJiu
小侧,或称尺侧),内侧(近大指之
掌侧,简称大侧,或称桡侧)及中
央,内外两侧均贴靠骨缘下针,
中央则刺以皮下针(见图二)。
全息易象针灸-手针






QuanXiYiXiangZhenJiu

全息易象针灸-手针

易 象 针
⑶四项分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

1/2处)取穴(如中间穴)
灸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
果更佳。 3.依据董氏对应针法(见附三)第四种之「手躯顺对法」之手指与阴部相对,董氏
以五个「间」穴治疗疝气,具有一定的道理,此五穴均在食指上,与大肠经 有关,透过「肝与大肠通」之理论,治疗疝气当然有效。 4.透过「大肠与肝通」及「手躯逆对」能治头晕眼昏。 5.董师极为注重心与膝之关系,凡能治心脏病变之穴位,亦常用于治膝部疼痛。 6.本穴再次强调针浅治近,针深治远。针深一、二分治头面心胸病,针深二分 半治疝气及膝痛。

全息易象针灸-手针


象 ⑴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
针 灸

指驷马穴——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指驷马穴——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指驷马穴——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定位食指背第二節外側,中央線外開三分之直線上。

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膚病、臉面黑斑、鼻炎、耳鳴、耳炎。

針法與應用針深一至二分。

功效與足駟馬穴相當。

【指驷马穴】
穴位:驷马二穴—手背,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处。

驷马一穴—驷马二穴下二分半处。

驷马三穴—驷马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下浅枝、肺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调和气血。

主治:皮肤病、脸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鸣、中耳炎、胸痛、肋膜炎。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指驷马穴与指五金,指千金在同一条直线上,指五金在食指背第一节,指驷马在第二节,董公原著外开二分,胡著三分,此为两者出入。

经验:驷马穴有手驷马,足驷马穴,两者都入肺经,为调气的主穴,主治疗有关皮肤问题的穴位,对各种皮肤病、青春痘、黑斑有治疗效果。

配穴:(一)治疗黑斑驷马穴配上三黄,通关、通山,效果佳。

(二)治疗红肿大颗青春痘,可本穴配三重穴。

董氏奇穴 穴位学

董氏奇穴 穴位学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 间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如木穴)(有少数例外,如 大间、小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 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 一穴(即两指间之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9
第一章 一一部位
4.五穴(六分点法)-连续五穴之穴位不多,仅有「五 虎穴」,然「五虎穴」应用之机会则甚多,取穴 法便很重要,取穴时先取上指纹与下指纹前之骨 头前缘之中点为五虎三穴,然后就五虎三穴距上 下纹各1/3处取一穴计五穴(即于其间画分六等份, 每隔六分之一各取一穴)。按:五虎穴取穴并非在 二纹之间,已如前述,取穴宜特别注意。
2
第一章 一一部位
⑴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心而言, 试以中央线为C线,桡侧(近大指侧)黑白 肉际为A线,A与C之中央线为B线,尺 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E线,E与C 之中央线为D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 对于寻找阴掌手指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 重要(见图一)。
3
第一章 一一部位
4
第一章 一一部位
本穴能治肝经之病变,基于手躯顺对法,治小肠气、
疝气、睪丸痛甚效。
通过手躯逆对能治眼角痛(二间穴、三间穴能治眼痛, 其理相近)。
2.董师认为本穴作用于心,故能治心脏病,董师凡能 治心脏病之穴位,亦能治膝盖痛。以下皆同此。
13
第一章 一一部位
3.除治上述病外,尚能治睪丸炎及腮腺炎 (原理见2.)也可治对侧手指麻木。
董氏奇穴 穴位学
1
第一章 一一部位
「一一部位」即手指部位,不论阴掌(掌心)及阳掌(掌 背)皆属之,「董氏正经奇穴学」原载27个穴道,其中 有些穴道,又有好几个穴位组成,总计有52个穴点。

董氏奇穴—手指部穴位(3)

董氏奇穴—手指部穴位(3)

董氏奇穴—手指部穴位(3)
董氏奇穴和传统经络系统不同,董氏奇穴是源于董氏一门家传绝学,由于用穴少,见效快的特点,现已广泛流传;董氏奇穴与经外奇穴亦不相同,经外奇穴是在传统经络系统指导下,未归属于十四经脉的特效穴。

本节继续给大家分享在人体手指部的董氏奇穴。

1、脾肿穴
【定位】:掌心向上,手指中指第二指节中央线上,指节取三等份,中间两点是穴,共计2穴。

【主治】:脾肿大、脾脏发炎。

【针刺】:直刺0.2-0.4寸,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按摩】:手拇指缘掐按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2、复原穴
【定位】:掌心向上,手无名指第一节中央线外开2分,四分法,取3个穴。

【主治】:骨骼肿大、骨膜炎、骨刺、坐骨神经痛。

【针刺】:直刺2-3分,局部酸麻胀痛或三棱针刺出黄水特效。

【按摩】:中至中度力量掐按此穴4-6分钟,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3、双灵穴
【定位】:掌心向上,手中指第一、二指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外侧各开2.5分处。

【主治】:肺癌、骨癌、喉癌、肝癌、血癌、胃癌、心脏病及重症急救。

【针刺】:直刺1-2分;三棱针点刺放出黄色液体或刺出黑血为佳。

【按摩】:手拇指缘掐按3-5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经验】:双灵穴为“懂氏七十二绝针”之一,是重症时常扎的穴位,尤其是五脏六腑重症疾病。

董氏奇穴—手指部位指五金

董氏奇穴—手指部位指五金

董氏奇穴—手指部位指五金
部位:食指背第一节中央外开二分直线上。

主治:肠炎、腹痛、鱼刺鲠喉。

取穴:当食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上,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为指五金穴
六分六为指千金穴。

手术:针深半分。

【诠解发挥】
穴名阐释:指五金、指千金穴的穴义同足五金、足千金,因在手指上,故名之指五金、指千金。

定位及取穴:指五金、指千金位于食指背第一节小侧(尺侧),计二穴,取穴三分点法,下穴为指五金,上穴为指千金。

贴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现代解剖:
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

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

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杨维杰老师新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解说及发挥】
1.穴在食指大肠经上,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大肠五行属金,故穴名阐释为金”,作用于肺、大肠。

治疗肺及大肠病。

2.肺主喉系,大肠主肠腹,故治:肠炎、腹痛、鱼刺鲠喉。

3.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为同名经相通,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亦甚效。

董氏奇穴寻穴规律

董氏奇穴寻穴规律

董氏奇穴寻穴规律1.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经所经之掌心而言,靠大指侧(桡侧)称为「外侧」,靠小指侧(尺侧)称为「内侧」,以下不论阴阳掌皆如此称之,试以中央线为C线,外侧(近大指侧)黑白肉际为A线,A与C之中央线为B线,内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E线,E与C之中央线为D 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对于寻找董老师阴掌手指原书一一或二二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重要(图1-1)。

图1-1董氏奇穴指掌部位综览图(掌心)2.阳掌三线手指阳掌,董老师原书部位之奇穴分布较阴掌简单,仅呈三线分列,即外侧(近小指之骨侧,简称小侧,或称尺侧),内侧(近大指之掌侧,简称大侧,或称桡侧)及中央,内外两侧均贴靠骨缘下针,中央则刺以皮下针(图1-2)。

3.四项分点依穴道之位置,不论阴阳掌,其分布不外下列四项:(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即1/2处)取穴(如中间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如木穴,有少数例外,如大间、小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整体而言,即两指间之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图1-2董氏奇穴指掌部位综览图(掌背)(4)五穴(六分点法):连续五穴之穴位不多,仅有「五虎穴」,然「五虎穴」应用之机会则甚多,取穴法便很重要,取穴时先取上指纹,再取下指纹前之骨头前缘,两者之中点为五虎三穴,次就五虎三穴距上下纹各1/3处取一穴计五穴(整体而言,即于其间画分六等份,每隔六分之一各取一穴)。

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五虎穴取穴并非在二纹之间,而是在上指纹与下指纹前之骨头前缘为准,已如前述,取穴宜特别注意。

(待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间 外间 小间 中间
大间
下 1.0~2.5 分属肺分支神经。 中间穴
五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 取穴 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 手术 针深 1.0~2.5 分。 浮间穴 定位 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 2 分,在第三节横纹上 1/3 处。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 1/3 处是穴。 外间穴 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 (偏向桡侧) 2 分,在第三节横纹上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喉蛾九穴 金肝 金阴 十二猴穴 金阳 金转 金焦 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018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引 言
针灸穴位的发展是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实践,从无到有陆续发展而来 的。每一个穴位的发现到确定都经过了一定的过程、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 《针灸资生经》 中所载穴位有 359 个,仅增加了 10 穴,到明代的 《针灸大成》 只增加了 2 穴,成为 361 穴,再一直到现在经穴几乎无变化。通过这个发展过 程来看,针灸穴位的确立是非常慎重的,非至成熟阶段,绝不轻易肯定,这 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治学态度。针灸学的发展并不是靠着新穴的出现而发展, 反而是对原有穴位深入的研究、明确穴性、知穴之属、辨穴之长、熟穴之 伍、明穴之用,以穴尽其用,充分发挥穴位应有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到今天穴位为什么增加得较少,其一个原因就是穴位发展到这些数目, 为数已是不少,已完全适应临床的需求,过多则难以评价其疗效,反而不利 于临床的发展。可是在董氏奇穴发展以来,穴位增加得越来越多。当年董师 写书就提出了 700 余穴,这些穴位已够多了。没想到的是董氏奇穴推广以 穴,且呈有增无减之趋势,让人处于目不暇接之现状。这种局面真是达到了 人身寸寸皆是穴之境地,此现象并不值得乐观,更令人担忧,使初学者望而 却步,已学习者无法适从。对于这种现象不但不能推广董氏奇穴,反而有损 于董氏奇穴的发展,如果不抵制这种不良现象,董氏奇穴的前途不堪设想。 慎重而又积极地创造新穴位,是实属必要的,时代在前进,针灸学要发 展,其中新穴的确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真正新穴的确立是需要完整资料 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和观察,积累相当数量的病案,当成熟后方可推广 应用。董氏奇穴依然如此,不要随随便便地增添穴位,是科学严肃的治学 态度。 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推荐所有的穴位,只对疗效肯定、应用广泛、笔者 应用成熟的穴位加以介绍。对有些临床应用较多的穴位,笔者临床尚无经 验,只作引述,供大家参考。对于以下介绍的穴位多数都是笔者临床所用之 经验,结合已出版的董氏奇穴图书集合而成。对疗效模糊、作用混乱、尚无 经验的穴位未引入,以便在临床能够正确地学习与运用。 后,穴位增长之快、增加之多难以让人置信,在短短的几年就增长到千余 才确立下来。在晋代 《针灸甲乙经》 中载穴 349 个,到了宋代王惟一所著的
020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小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 2 分。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 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 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取穴 手术 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外上 5 分针,正下 1 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 方,距大间穴上 2 分是穴。
������ ������ ������木炎穴;������ ������ ������制污穴;������ ������ ������五虎穴。
未列出的穴位仅作大体了解,临床运用较少,笔者对此也无更多的经验
所谈,故只将临床用之较多、临床疗效肯定的穴位加以分析说明,以下将重 要穴位的临床运用进行扼要整理。 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
1. 五间穴 (大间、小间、中间、浮间、外间穴)
大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 3 分。 主治 指麻木。 取穴 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 3 分是穴。 手术 5 分针,正下 1 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下 2.0~2.5 分属大小肠经。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心脏病、膝盖痛、小肠疝气 (尤具特效) 、眼角痛、睾丸坠痛、手
穴 (2) ;⑥还巢穴 (2) ;⑦指驷马穴 (6) ;⑧指五金/指千金 (4) ;⑨心膝穴
������ ������ ������妇科穴 (4) ;������ ������ ������止涎穴 (4) ;������ ������ ������制污穴 (6) ;������ ������ ������五虎穴 (10) 。 点掌握。需掌握的穴位较多,主要应掌握以下穴位。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019
第一章 一一部位 (手指部位)
概述 的序号为穴位数) 。 一一部位为手指部,本部位总计 27 穴名,共 104 穴 (注:穴名后括号内 ①大间穴 (2) ;②小间穴 (2) ;③浮间穴 (2) ;④外间穴 (2) ;⑤中间
பைடு நூலகம்
(4) ;⑩木火穴 (2) ;������ ������ ������肺心穴 (4) ;������ ������ ������二角明穴 (4) ;������ ������ ������胆穴 (4) ;������ ������ ������指三 重 (6) ;������ ������ ������指肾穴 (6) ;������ ������ ������火膝穴 (2) ;������ ������ ������木穴 (4) ;������ ������ ������脾肿穴 (4) ;������ ������ ������心
常穴 (4) ; ������ ������ ������ 木炎穴 (4) ; ������ ������ ������ 三眼穴 (2) ; ������ ������ ������ 复原穴 (6) : ������ ������ ������ 眼黄穴 (2) ; 一一部位是董氏奇穴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临床常用的穴位,要求重 ①五间穴 (大间、小间、中间、外间、浮间) ;②还巢穴;③妇科穴;④ 心膝穴;⑤木火穴;⑥肺心穴;⑦二角明穴;⑧胆穴;⑨木穴;⑩心常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