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解析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解析引言《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描绘了两个小孩就日出日落的现象进行辩论的故事。
本文档将分析三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教授这篇课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出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日出日落现象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5.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两小儿辩论的场景。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设计二:互动探究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3. 课堂辩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辩论,表达本组的观点。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三:文化传承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背景介绍:教师介绍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诗词欣赏:让学生欣赏与日出日落相关的古诗词,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4.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灵感。
5. 总结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尊重。
结论以上三篇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注重情境导入、互动探究和文化传承,为《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6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6篇《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注意停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普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了有关孔子的哪些课文和格言?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相近句子比较分析。
两小儿辩日(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两小儿辩日(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两小儿辩日(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现代译本“两小儿辩日”的文学语言和细节,来主动发现和分析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2、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了解古代茶话会儿和辩日活动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历史及其时代与人性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Step1、热身活动1、学生分小组,从“夏至”的诗歌入手讨论节气、气候的规律交替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论》,学生在视频中感受辩论的语言魅力。
Step2、导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的时期,向来英勇善战的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不休,这时各诸侯国之间的较量不止只有军事上的对抗,还有更多的是文化上、经济上的较量。
而茶话会儿和辩日活动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Step3、阅读文本两小儿辩日的主要情节是两个小孩在夏至这天辩论各种事物的优劣,最终胜出的那个小孩第二天即为他的朋友举办辩日晚会,同时还要请来知己金徽子、钱起、舒道祥等人共同探讨国家大事和各种哲理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在阅读中逐步挖掘出文本的价值。
Step4、分析文本1、用图片和影片语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内涵深、历史悠久、文学技艺高超、思想精深。
2、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充满诙谐、幽默与智慧,其中涉及到很多古代的成语、典故和习语,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语言的韵律之美和表现力。
Step5、辩论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让学生体验 debat 和 toastmasters 学会的感受,以演绎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辩论观点和立场,从而发扬辩论的精神魅力。
2、设计辩论题目和辩论主题:辩论题目:手机是珍宝还是垃圾?辩论分析: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手机,占据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
两小儿辩日教案范文3篇
两⼩⼉辩⽇教案范⽂3篇⼩学语⽂教案:两⼩⼉辩⽇《两⼩⼉辩⽇》是⼤修订教材⼈教版第⼗⼀册中新增的课⽂。
编者的意图旨在通过这个短⼩有趣的寓⾔故事让学⽣初步接触⽂⾔⽂,受到传统⽂化的熏陶,培养学⽣辩证认识事物、认识⾃然的科学态度。
⼀、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要举⾏⼀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是距离现在⼆千多年前的古⼈。
(板书课题:《两⼩⼉辩⽇》)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些什么?⽣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孩在辩太阳。
⽣2(抢着说):两个⼩孩⼦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4:我还知道连孔⼦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微笑):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也善于动脑筋,我似乎觉得站在我⾯前的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两个爱动脑筋的⼩孩。
同学们,这两个⼩孩争辩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代圣⼈孔⼦,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现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读书。
师:对,让我们随⼼所欲地读读课⽂,你想⽤什么⽅式读就怎么读。
想⼀想:这两个⼩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画下来,还可以跟同学、⽼师⼀起讨论。
(学⽣⾃由读书,有的在讨论)⽣1:⽼师,我知道了,两个⼩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近,还是中午离⼈近?⽣2:⼀个孩⼦认为早上的太阳离⼈近,中午的太阳离⼈远。
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中午的太阳⼩。
师接话:你是从哪⼉看出的?⽣2(语⽓较平淡):“⽇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师(微笑着对⽣2):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听你刚才的语⽓⼤概说服不了别⼈吧。
⽣3(急切地):⽼师,我知道了。
那是⼀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这样的语⽓强烈⼀些。
师:你能⽤反问的语⽓来说服我们⼤家吗?(⽣3读,边读边做⼿势⽐划出)师(向⽣2):他的话有说服⼒吗?⽣2(点点头):他读“⼤如车盖”时⾳重⼀些,还⽤⼿⽐划出车盖的⼤⼩,仿佛我们⾯前就有⼀个⼤得像车盖⼀样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很⼩。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盂、孰、汝”3个字,会写“盂、孰”2个字。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5.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地质疑。
6.感悟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活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有关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有举世闻名的古代“四大发明”,有着无数的善于观察,勤于思索、勇于创造的古代科学家、发明家。
我们的古人是有着无穷的聪明智慧的。
你听,有两个古代的小孩儿,他们在为太阳争论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教师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学生自学。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在文中记下来。
⑵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⑶小组内交流讨论: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难理解的词句或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给以点拨指正。
⑵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通过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两小儿辩日》教案1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次选编的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初中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激活中国,孕伏方法、整合目标,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中国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又有点畏惧,猛一看,初学的都是新知,其实,文言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中就有许多关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觉而已: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中国,新知的生长点,对建构文言文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合乎由易到难,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我采用成语导入,古装戏录像展示,拉近了白话与文言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用现代白话讲述课文的故事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在读熟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时,采用小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理解,讨论,校正,因大家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相关不大,都能各抒己见,观点也易于接受,最终形成正确的见解。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两小儿辩日》教案八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1、感受古文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二)小组交流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自读自悟1、诱导:(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一篇古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文《学弈》一文。
想必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谁想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借鉴2.熟读(1)刚才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大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课文认真地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待会儿我们交流,看谁能读得流利,读得富有节奏,读出古文的味道.(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第一小节:谁愿意读这个小节?谁愿意和他比一比?你们喜欢谁的朗读?你是怎么想的?第二小节你们谁有把握读好?读得怎么样?第三小节这一小节是人物对话,谁想试一试?第四小节这一小节与前面的呼应,你们认为怎样读才好?就按大家的提议,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第五小节3、巧解(1)读好段落显示我们的实力,如果能够进一步把全文读好,才能见大家的水平。
(2)分角色朗读(3)用什么方法翻译现代文(4)学生交流二、互动合作1、发现问题:孔子不能发现的问题,你能解决吗?2、读取信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孔子没法解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拿出搜集的资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三互动对话1、尽管我们已经获得了有关说服两小儿的信心,如果你没有雄辩的口才,很难使两小儿心服口服,现在你扮演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见两小儿辩论会说什么?小组练习。
2、学生表演3、他们表演的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建议。
四延伸拓展1、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2、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可是无法解决两小儿的问题,你还敬仰他吗?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打算要怎样做?五作业设计:搜集孔子的信息。
阅读适合自己程度的古文。
板书设计:早晨远凉近大正午近热远小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课内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顾问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
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⑴很难读。
⑵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⑴多读几遍。
⑵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
分两步解决问题:⑴结合注释读明白。
⑵理解大意读通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⑴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⑵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近来议论的。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关键: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
(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
(指名汇报,黑板出示。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
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
(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
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
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一)指读。
纠正字音。
盂(yú)孰(shú)汝(rǔ)(二)探究疑难。
(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①读句子。
②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
③完整说句意。
④谈感受。
⑤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①方法同上句。
感悟表达方法:比喻。
交流好处。
②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一、上课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__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五、具体教学环节一、课前两分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次接触文言文,对照解释,一字一句地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朗读并背诵全文;2.弄清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领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投影片;2.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教学流程一、放手自学,初读课文把课文原文、课文注释、白话文翻译和讲解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发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充分自学,能懂多少就懂多少。
二、谈话解题,了解文意教师说四句话让学生分辨对错。
这四句话是:1.《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是孔子写的。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孔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断定两小儿谁是谁非。
4.两个小孩的话都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分辨对错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和体裁,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辨”与“辩”两个字进行区分,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古文表达简洁的特点。
三、引导质疑,互助解疑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生字。
讲解“盂”字的字形字义。
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
然后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互相帮助,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怎么理解。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小节:要把古文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化难为易。
五、导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讲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其他同学一边学习,一边提出问题,展开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日初出:早晨,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
(边板书边讲解“初”字:这是“刀”,这是“衤”,这是裁衣服。
买来布做成衣服,第一步就要裁剪。
刀把布裁开,引申为开始,所以叫做“初”。
所以这个“初”字的意思和裁衣服有关。
)“也”是个语气词,没有什么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呀”“啊”“哪”。
《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两小儿辩日》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民间小调,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选修课程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间歌谣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民间小调的形式和特点;2. 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3. 学会理解和分析诗歌情感。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2. 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和情感表现,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理解和掌握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造句比赛,树立自信心为引入课文,我将开展一个造句比赛。
第一轮,我会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用初中词汇造句。
接下来,我将选出一些“语法错误”较少且句子流畅的学生,出题让他们继续造句。
最后,我将请现场评委投票选出冠军,并为他们颁奖、鼓励。
通过比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句子构思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环节:导入我会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辩证思维。
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出图片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朗读、解答疑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诵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听力、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可以通过读和诵的方法得到应有的练习和提高。
在本环节,我将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点拨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我的引导下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环节:分组朗诵、演练辩论在这一环节,我将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辩证的思维方法上。
学生分为两组,我给出一个话题,例如“书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特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分钟)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
(板题)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
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
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
(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早晨:近大远凉中午:远小近热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两个孩子围着一棵树争论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展现了孩子天真、好奇和探索精神。
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和人类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将这首诗介绍给学生并进行深入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本课以《两小儿辩日》为教学内容,包括背景知识、文本分析和课外拓展等三个方面。
背景知识部分介绍杜甫及其作品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唐代诗歌特点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到其作品不仅仅是一首静物诗,更是体现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文学作品。
文本分析部分分别从诗歌形式、情景描写、意象和主题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课外拓展部分通过展开主题、讨论思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1)了解唐代文学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2)学习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其含义和主旨;(3)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诗歌的阅读和讨论,更好地理解自然、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1.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在课前,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遍《两小儿辩日》诗,要求学生自行理解其意思和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来分析诗意。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2)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学生预习的小纸条,让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并展开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两小儿辩日》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同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3)正式阅读环节教师呈现全诗的课件,并通过朗读和解说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学生跟读学习,注意诗歌的语调和韵律。
(4)文本分析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语、意象、语言和句式等方面,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
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
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教案王崧舟(5篇)
最新两小儿辩日教案王崧舟(5篇)作为一名专为别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历,不断进步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两小儿辩日教案王崧舟篇一《两小儿辩日》1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到达“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得意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感受古文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朗读指导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导入: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他的理由是:长安尽管远但肉眼看不见,而太阳却时时能见,故为太阳近。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
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
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
三、探究课文,理解内涵1.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2.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化考虑问题的积极性。
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间隔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由于视觉的误差。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那么显得大。
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篇一课前活动:看西藏美景,配以师的讲述。
我来自美丽西藏,大家在美丽的武汉,今天我们走到一起,相信我们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信心吗?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呀,大家知道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美以外还特别有趣,你看:出示大屏幕:辛。
师:在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什么样的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生:我觉得加一个言字旁可以组成辩字。
生:加瓜可以变成瓣字。
生:加纟旁可以变成辫字。
生:加一撇也可以变成辨字。
师:真不错,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当中也有一个辨字。
师:师板书,指导辩的书写(左边的竖要写成竖撇)。
师:课题中的辩你怎么解释的?生:我认为是争辩的意思?生: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有关的信息。
师:这个辩字就是争辩什么?生:争论太阳。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两遍课题。
师:两小儿到底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呢,昨天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你初读古文,你有什么感受?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古文很难理解,看了注释以后又很好理解了。
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有趣。
因为是中国从古代传承下来的。
生:初读古文后很难理解。
师:好不好读啊。
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绕口,读得很不顺口。
师:不好读是吧,读不懂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收获,也为我们学习古文指明了方向。
愿意听老师读一读吗?生:愿意。
师:现在听老师读,你可以画一画,注一注。
师配乐配画现范读古文。
师:怎么样?生鼓掌。
师: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从老师的读法中听出来什么?生:听出来太阳很大,大如锅盖,也听出小了,小。
师:老师把大小的感觉读出来了,还有吗?生:读出两小儿辩日时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语气。
生:听出了孔子十分为难不能决断的样子。
生:我了解到读古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停顿的感学读出来,显得古文很有味道很诗意。
师:真不错,要读出韵味来。
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生:愿意。
师:你们来自由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非常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读得很好,博得阵阵掌声)。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模板(11篇)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模板(11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力图让同学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主动的探究实践中,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尝古文的特质。
并且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1.依据课后解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到达“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感受两小儿的聪慧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看法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究真理的精神。
教具预备: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同学展现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沟通。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留意句子的停顿。
〔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
同学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
既要读好停顿,又要留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
〔生边听边领悟读法,留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解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两小儿辩日,通过两个小儿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结论,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敢于质疑,坚持己见。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人物、事情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感受)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练习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聊成语了解《列子汤问》1、课件出示成语高山流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2、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了解。
3、介绍《列子汤问》。
这些成语都出自一本书,这本书是《列子汤问》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刚才的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这部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去看一看,说不定每则小故事都能给你很多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定向导学】
1.能借助课下注释,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句子及课文意思。
2.熟读《两小儿辩日》,并尝试背诵;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角度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文意,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自主学习】
1、《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是时期所撰写的。
题目的意思是。
2、给加线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
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3、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
(1)辩斗:(2)问其故:(3)以:(4)去人近:(5)车盖:(6)及日中:(7)孰:(8)探汤:(9)不能决:(10)苍苍凉凉:(11)为:(12)知:
4、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对照原文说说课文意思
6、朗读课文
提示:1、注意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2、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
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合作交流】
1、文中两小儿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呢?
(用课文原句回答)
2、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孔子“不能决”,从中你认为孔子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3、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认为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质疑探究】
从不同角度探究本文蕴含的道理。
角度一:两小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告诉我们。
角度二:“孔子不能决也”,告诉我们。
【尝试背诵】
1、自由试背
2、展示背诵
【小结检测】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辩斗:(2)故:(3)沧沧凉凉:(4)探汤:
(5)决:(6)孰:(7)汝:(8)多知乎:
(9)以:(10)去:
二、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三、文中我最喜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