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周航
★新课标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专题题图:
[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学生]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蓝
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
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
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通过师
生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
的学习。
[阅读]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点拨](1)涉及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阅读]《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给学生呈现了生态工程的兴起过程。
[归纳](1)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2)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循环经济;(3)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二)进行新课
[阅读]本节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内容,在必修本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后,你对生态工程的应用前景肯定吗?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3)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1
[讨论]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讨论]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2
[讨论]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讨论] “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师讲]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为了实验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经济之路。
[问题]什么是生态经济?
[生答]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问题]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含义是什么?
[生答]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 一
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
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
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
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
[总结]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
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2)物种多样性原理
资料分析:
[问题]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提示]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就越低;反之,抵抗力就越高。物种多,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3)协调和平衡原理
资料分析:
[总结]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
[问题]整体性原理和含义是什么?
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
[总结]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是指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