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脉(一)脉象紧脉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弹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这个特点,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纫箄线”。

所谓“转索”,就是指脉的搏动,犹如绳索之转动,左右弹指无定处。

因绳索是数股拧在一起,状若麻花,有凹有凸。

当绳索转动而前时,凹凸交替更迭,凸处或转于脉之左侧,则左侧弹指;凸处或转于脉的右侧,则右侧弹指,切之,脉左右弹指,不恒在一处搏动。

有左右交替弹指之感,所以古人喻为“切绳”、“转索”、“左右弹指”。

至于“如纫箄线”,指竹箄纵横交错编织,凹凸不平,摸之凹凸交替出现,亦如转索无常。

诸比喻中,以转索喻紧脉最为贴切、形象。

紧脉脉位不定,可见于浮位,亦可见于沉位;至数,或迟或数。

因紧为拘束之象,故脉体一般不大,或竟偏细。

脉力可强可弱,因虚实不同而异。

其象如切绳,故脉多长而不短绌。

(二)脉理与主病紧脉为拘急敛束之象。

脉的调和畅达、正常搏动,取决于气血的和调、畅达。

当气血为寒束或邪阻,不能调和畅达,则脉失阳气的温煦鼓荡,以及阴血的充盈濡养,脉即拘急敛束,而呈现紧象。

若阳气、阴血不足,无力温养濡润,脉亦可拘急而紧。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加以区分。

1.紧脉主寒紧为诸寒收引之象。

寒性凝泣收引,脉绌急而紧,左右弹指。

寒袭于表,则肌表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不通而头身痛。

寒袭于里,则里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经脉拘急收引而胸腹痛。

2.紧脉主邪阻气血为邪气所阻遏,脉失阳气之温煦鼓荡、阴血之充盈濡养,亦可拘急而为紧。

如《伤寒论》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此即邪阻气机,脉失阳气之温煦而乍紧。

阳不达于四末而手足厥冷。

以瓜蒡散吐邪,祛其壅塞畅达气机,阳气敷布,脉紧自除,肢厥自愈。

(1)宿食阻遏:《金匮·腹满篇》:“脉紧如转索无常者,宿食也。

”又曰:“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此即宿食阻隔气机,经脉失于阳气之温煦鼓荡,拘急而紧。

头痛风寒者,非风寒所客,乃宿食不化,郁滞气机,阻气不升而头痛,状如风寒,而实为食积类似伤寒。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①)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

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脉诊详解(中医切脉实操)

脉诊详解(中医切脉实操)

脉诊详解(中医切脉实操)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

是自古以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

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可以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辨证运用——————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升降调与否】1、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2、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但越用力下按反弹之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内里刚劲敌强我愈强】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如何区别?短时用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相火根于肾则相火不位者尺脉多偏浮【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子败家挥霍不够用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断: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

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中医脉象之芤脉

中医脉象之芤脉

中医脉象之芤脉芤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浮、大、中空、无力的几种条件的综合体,芤脉与虚脉不同的是它的无力更多表现在“中”,而两边(实际是反应“外”)却相对的有一定力度,不过较正常脉的力度仍是不足的亡与虚脉的虚软无力,豁然浮大表里皆不足不同。

这是由于芤脉是在失血的情况下出现血脉的内容(血液减少)而在指压切脉的情况下,脉管受压后因为物理和力学上的原因,就形成两侧相对明显而中间空软的感觉。

既所谓“有边无中”。

葱古作蒽,一作芤,所以芤就是蒽,古人用葱管来形存脉管的形状和性质,这个说法一直在沿用。

总之,芤脉是无力的脉,但它又有表里不一的特点,里是绝对的空软,表是相对的有力,故尔何来又有中空外实如《脉经》之说,这个外实亦是比较而言,绝到不了实脉的程度,周学海氏有外有一层硬皮之说,亦是这个意思。

所谓实,硬度都还到不了正常脉的表面力度。

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脉浮而紧,按之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脉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这里的“弱”是无力的意思,不是《脉经》以来的沉细无力为弱的弱脉。

根据这一段的描述很明显是芤脉,但芤脉与无根是在脉形脉势上有区别的,一般急性失血脉不一定是无根之象,但如果在芤脉的情况下,再加上无根当然是死证了。

《脉经》对芤脉作了标准的解释:“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一日手下无,两旁有。

”两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成为芤脉经典的解释。

其后历代诸家之说均从此出。

如《千金翼方》:“按之无,举之来,两傍实而中央空名日芤。

”宋·曾慥《类说》引《徐氏脉诀》(原书已佚)名见《中国医籍考》说:“按之即无,举之来至,旁实中空者,曰芤。

”朱肽《括人书》说:“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崔氏脉诀》说:“浮而无力,是名芤脉。

“脉浮而芤”就是芤脉

“脉浮而芤”就是芤脉

“脉浮而芤”就是芤脉第246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摶,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245条从病因上讲,汗出太过则阳绝,本条从脉上讲,脉浮而芤则阳绝。

“脉浮而芤”,脉浮,吴谦曰:“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沈明宗曰:“此辨阳明津竭之脉也。

浮为邪气强,芤为阴血虚”,注家基本上都把脉浮当做实证来解读,或认为正气盛,或认为邪气盛,我认为值得商榷。

“脉浮而芤”,伤寒论中“而”字代表强调,浮而芤就是芤更严重。

浮是不是正气盛或或邪气盛,关键在芤上。

芤脉,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体状诗中写到:“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芤形浮大软如葱”,芤脉本身就是浮的,李时珍把脉管比作笔挺的葱管,好像挺有形,但禁不住三指的按压,手指按下去以后,感觉指下空洞无力,浮而无力为芤。

“按之旁有中央空”,因为里面没有血液的支撑,所以芤脉不只是津液亏虚,也代表阳气不足,不能充实脉管,所以脉管中央空虚。

“浮为阳,芤为阴”,浮代表阳气不假,但“按之旁有中央空”恰恰说明阳气不足,浮而无力为阳虚。

芤代表阴血不足,津液亏虚,没有争议。

所以“浮而芤”不是阳盛,而是阳虚,阳气外浮,阴不能摄阳,阳气外越。

“浮芤相摶,胃气生热,其阳则绝”,“摶”音tuan,把东西团弄成球状的意思,外越的阳气与亏虚的阴血勾结在一起,阳不化阴,不能气化为汗,则阴血益亏,不能摄阳,阳气外越,不能化阴,胃中津液不足,则胃中阳气化火,所生之热为虚热,虚热又会伤阴血,虚阳孤绝,不能化阴,津液不能濡润大肠则肠燥,大便硬。

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摶,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课前思考:成无己说脾约是“胃强脾弱”,那脾约证是不是脾虚?脾约是实证还是虚证?。

文魁脉学(四十一)芤脉(上)

文魁脉学(四十一)芤脉(上)

文魁脉学(四十一)芤脉(上)芤脉(上)【定义与形象】芤脉是一种失血的脉象,一般多见于暴然失血过多的病人。

芤脉的形态是浮大而软,按之中空,两边实,状如葱管。

【近似脉鉴别】浮脉:浮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如水漂木。

虚脉:虚脉浮大而濡,又有缓软之意。

洪脉:洪脉来势较盛去略衰,近似浮大而鼓指。

革脉:革脉浮位而弦,并虚晃不稳,加力压之则无。

【文案选录】《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浮脉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芤脉主病】芤脉,多见于暴然失血之后。

因为失血过多,虚火上炎,所以脉形多见浮大。

因为暴然失血过多,所以脉管明显空虚,故见中空。

慢性病的失血,或月经淋漓日久,体质虽差,但不会见到芤脉,这是我们要掌握清楚的。

【芤脉兼脉】1.芤兼浮(1)芤兼浮,略濡软,沉取虚微若无者。

芤主暴然失血,浮脉多表示病在表位。

濡软是气分不足,中阳又虚。

沉取虚微若无,是阳虚气衰。

当用补正方法。

(2)芤兼浮且濡滑,沉取滑弦力弱者。

芤为失血之脉,浮主表位,濡滑者说明湿热蕴郁于中,沉取弦滑力弱也证明是里热蕴郁之证。

当以清化痰浊方法。

(3)芤兼浮带弦细,沉取弦急者。

芤浮相兼,失血多在阳分,可能是浅表部位。

从弦细看,说明是血少阴伤之象。

沉取弦急,是热郁于内。

当以清化法治之。

(4)芤兼浮,中取弦急,沉取弦急略数者。

芤浮是属失血之疾。

弦急乃是热郁于内。

沉取弦急略数,说明热郁于里。

可用清热和营,凉血化瘀等方法。

2.芤兼缓(1)芤兼缓,带虚濡,沉取虚微若无者。

芤主暴然失血,缓脉多为湿郁不宣,虚濡者正气大伤。

沉取虚微若无,是失血之后,气分大伤。

急以扶正固本,当用独参汤,防其亡血气脱。

(2)芤兼缓,带弦滑,沉取弦细而急躁不静者。

芤缓相兼,失血而又兼气伤。

又按之弦滑、沉取弦细急躁不静,为阴伤虚热上灼。

当以育阴折热之法。

(3)芤兼缓且洪滑,沉取无力者。

芤为失血,缓乃气伤,洪滑者热郁之甚而气分又伤。

从沉取无力来看,确是气伤较重。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议收藏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议收藏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议收藏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健康人的脉要了解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指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上篇)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上篇)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上篇)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上篇)揭开脉诊的奥秘大家对中医有什么印象呢?除了中药,另外一个一定是把脉了!把脉只有中医才有(西医一般只数脉搏),普通老百姓评断一个中医生是否厉害,很多时候都会在心里默默念叨:我看看这个医生把完脉说的症状对不对。

脉诊当真如此神奇吗?是的。

脉诊即切脉,是中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诊察方法。

中医脉学理论虽然渊深博奥,但是中医脉诊操作却简便易行,是中医诊断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医界学家所沿用而用于临床,善于诊脉者,往往能深刻把握病情,疗效显著。

一起来看看这些简单有趣的歌诀吧!中医师把脉关于正确把脉1.时间:《内经》认为清晨是诊脉的最佳时间,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阴阳未动,气血未乱。

切脉的操作时间,每手不少于1min,以3min左右为宜。

2.体位: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部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

3.指法:医生面对患者,一般来说,以左手切按患者的右手,以右手切按患者的左手。

①定位: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定关。

②布指:三指呈弓形,指端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

③单按与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称为单按。

④举按寻:用指轻按在皮肤上称举,又称浮取或轻取;用指重按在筋骨间,称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前后推寻,以寻找脉动最明显的特征,称为寻。

诊脉时应细心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

中指定关脉脉象入门基本口诀1.寸关尺为三部脉,2.三部九候细安排,3.弦洪毛石分四季,4.大人小孩需分开。

5.正常脉象四至来,不大不小平和来,6.从容有节不快慢,神之根基细推测。

7.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将,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就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

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

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

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

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

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己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

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中医脉诊入门,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所以学中医的入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唉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象,一种假象。

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100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

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

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症。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爱爱医资源-02.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

爱爱医资源-02.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

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

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

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看法,现修校解析如下,也欢迎中医同道批评指正和探讨。

一、脉诊的基本理论1、切脉的意义: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

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

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

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

2、中医切脉的特点①中医脉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脉博的位置、速率、节律、形态、势力(气势力量)五种。

②脉诊学是一门深奥的经验医学知识,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须熟悉理论,然后勤于实践。

③脉象与病症有不相符之处,诊断时要运用从舍方法来处理脉象。

3、脉象的取舍(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象的取舍是指从脉和症的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和何时取脉或何时取症。

这说明脉象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脉象当作一个方面的信息为诊断作参考,要全面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对应、不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顺逆是指疾病顺利进展与否,邪气与正气的关系),如:脉症相应——脉与症候相一致:表证见浮脉,热证见数脉为顺。

脉症不相应——脉和症候不一致,如表证见沉脉,热证见迟脉为逆。

脉症相应——暴病、新病见浮、洪、数、实为顺,说明正气充实能抗邪。

久病、旧病见沉、微、细、弱为顺,说明邪衰正复有望。

脉症不相应——新病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

久病见浮、洪、实为逆,说明正气已衰,邪气不退。

②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症真脉假,症假脉真)症真脉假——舍脉从症,即不考虑脉象的意义,只考虑症的意义。

『沉脉和芤脉』

『沉脉和芤脉』

『沉脉和芤脉』奥易精醫周易·象数变·卜决疑·晓进退伤寒·纯经方·辨阴阳·统全局核心内容1.爷们,拒绝看病。

2.沉脉,浮脉的对立脉。

3.芤脉,浮脉的近似脉。

4.精,为血化。

5.阴阳平衡。

点击播放 GIF 1.9MGIF爷们,拒绝看病不知道是什么文化、社会环境,或者心理因素,导致了男人,普遍意义上,不愿意看病。

不论病症是轻是重,只要这个男人不满50岁,大概率都是“拒绝看病”的。

另一个比较讽刺的事实是,这些“拒绝”看病的“爷”,却对一类特殊的状况,非常在意。

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巴不得把市面上所有的“药物”,都吃一个遍。

这类状况,就是俗称的“壮阳”或“肾虚”或“ED”。

从药酒,到动物的“鞭”,从伟哥,到肾宝,只要是“宣传”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他们都愿意服药。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其实也没有治病。

他们没有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由医师进行辩证,从而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男人们仅仅是凭借一个单一状况,ED(或者心虚自己ED),从而服药。

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有如下的对应关系:阳气男上寸脉阴血女下尺脉因为是雄性,是男人,所以,男性的阳,理论上是“充足”的。

身体的运转,会将多余的“营养”,“气化(阳化)”,形成雄性需要的一切。

比如,精液。

同理,对于雌性,女人,她们的阴是充足的。

所以,她们身体运转,会将多余的“营养”,“血化(阴化)”,形成雌性需要的一切。

比如,经血。

人的毛发,是血之余。

尤其是汗毛,是气化带动少量血液形成的。

所以,气化有余的男人,体毛会比女人多。

女人从血化,她们的肌肤,就少汗毛,且细嫩。

气化对应阳气,所以,男子的头面,就算不护肤,到了50岁,都会比护肤30年的女性要好。

现实中也很少见到满脸雀斑、黄褐斑、暗斑的男性,就是这个道理。

头发,就是人体营血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气血超级旺盛的18岁,不论男女,都是满头乌发。

然而,大概30岁以后,从血化的女性,虽然天天脱发,但是不会秃顶。

最详尽的中医把脉入门方法,包你一学就会!

最详尽的中医把脉入门方法,包你一学就会!

最详尽的中医把脉入门方法,包你一学就会!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要了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教你把脉脉象脉理脉象分类和辨脉纲领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历代医家分类方法不一,常使人无法适从。

清张石顽对脉象分类最多最细,共分32脉;李濒湖分为27脉;陈修园分为28脉;现一般仍沿用28脉。

据临床体会,脉象分类不宜过多,以免彼此易于混淆。

根据临床需要,对一般常用的28脉,如能鉴别清楚,精心体会,使用熟练,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运用八纲八法诊断疾病,立法用药,即能得心应手。

由于脉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人便考虑执简驭繁的办法。

汉张仲景把脉象分为阴阳两大类,以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以浮沉候部位,以迟数候至数,以滑涩候形状。

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统各脉。

芤浮脉包括芤脉、革脉、散脉。

沉脉包括牢脉、伏脉。

迟脉包括结、代。

数脉包括促、紧、动。

虚脉包括弱、濡、细、微、短、涩。

实脉包括滑、长、洪、弦。

大脉包括缓脉。

以上28脉,可通过脉位、脉率、脉力、脉形来辨认。

例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脉率的不同;大小微细,是脉形的不同;虚实芤弱,是脉力的不同。

这些脉象均是在病邪与正气斗争过程中形成的。

病有表里寒热虚实,体有盛衰强弱,脉象就有浮沉迟数大细长短的不同,故取八脉,作为28脉的纲领,是初学诊脉的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

先掌握这八种脉象,再进一步详细体认28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脉学不难体会,今根据前人的分类方法,加以具体化,以浮沉迟数长短细大为纲,而以兼见之脉附于其中。

为使易于分析记忆,编成脉象八纲四言体状歌,附录于后,为初学入门之用:浮脉主表属腑属阳轻手一按形象彰彰浮而有力洪脉火炀浮而无力虚脉阴伤浮而虚甚散脉靡常浮如葱管芤脉血殃浮如按鼓革脉外强浮而柔细濡脉湿伤浮兼六脉疑似当详沉脉主里属脏属阴重手寻按始了于心沉而着骨伏脉邪深沉而底硬牢脉寒淫沉而细软弱脉虚寻沉兼三脉须守规箴迟脉主寒脏病亦是二至三至数目可揣迟而不衍缓脉病解迟不流利濇脉血痞迟而时止结脉郁实迟止定期代脉多死数脉主热腑病亦同五至以上七八病凶数而流利滑脉痰涌数而牵转紧脉寒攻数而时止促脉热烘数见于关动脉崩中数见四脉休得朦胧长主素强得之最罕上鱼入尺迢迢不短长而端直弦脉属肝指下迢迢气郁多见短脉素弱不由病伤上下相准缩而不长多因禀虚瘦枯其相诸脉见此宜补阴阳细主诸虚蛛丝其象脉道属阴病情可想细不明显微脉气殃细而小沉弱脉失养细有三脉辨须明详大主诸实形阔易知阳脉为病邪实可思大而涌沸洪脉热司大而坚硬实脉邪肆大兼二脉病盛邪炽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1 】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心空,双方实,即广大而中心有空虚感的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心无而双方有的脉搏,宛如彷佛手指按葱管的感到.解释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削减,充盈度缺少,重要度低下的一种状况.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忽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削减,无以充脉,或因激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克不及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掉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填补,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令媛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活人书》:“芤主掉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四言举要》:“诸病掉血,脉必见芤.”《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诊家枢要》:“芤为掉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缺少;血不克不及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血汗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外科精义》:“芤主贫血,或为掉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响应也.”《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掉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畅,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古今医统》:“芤为掉血之候,审位高下而出,在上吐衄痰红,鄙人崩漏下血.”《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掉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烧,为头晕目眩.为惊慌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医宗金鉴》:“芤主掉血.”《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掉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脉诀刊误集解》:“芤主掉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掉血证.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心老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掉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烧,为头晕目眩,为惊慌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脉俭朴义》:“凡掉精亡血脉必芤.”《脉理求真》:“芤为贫血不克不及濡气,其症必见发烧.头昏.目眩.惊慌.怔忡.喘急.盗汗.掉血.脱血.”《脉学阐微》:“芤脉多为掉血亡阴,阴气毁伤,阳气浮散之象.左寸芤,血汗妄行动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芤脉主掉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克不及涵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烧.头晕目眩,表乏无力.重者依据其浮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血汗丧,吐.衄怔忡;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不是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是肝藏血,本性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掉权时,则觅芤脉.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恰是孤阳脱阴之候.【兼脉】《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三因方》:“微芤为衄血.”《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掉精,……涩芤瘀血结成团.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掉血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材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四言举要》:“浮芤掉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医宗必读》:“浮芤掉血.”《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不然,微脉沉取极细极软,如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会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壅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掉血,是虚中夹实之证.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掉精之重证.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芤而兼紧或数,为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溃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痛苦悲伤甚剧,伴见恶寒.发烧往来发生发火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因久病内痈,气血耗费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大腹剧痛,脉可兼紧,加倍恶寒发烧往来发生发火,所以浮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响应也.”这是说邪去正虚,保养正气易治.李梃说:“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又“紧数寒热相往来”.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治疗轨则对于急性掉血而消失芤脉时,应遵守“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此外,若大吐.暴泻.津液大伤而产生轻微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如《温病条辨》之曰:“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而消失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若掉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真元,固肾摄精.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脉决1: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贱红.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掉血革贫血.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脉决2: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掉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脉决3: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双方实,中心空. 主病歌:芤脉因,血管空,大掉血,血不充; 吐逆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 分部主病歌: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 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或胸痛; 左尺芤,下贱红,女子逢,崩漏证; 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 右关芤,肠胃痈,胃脘痛,溃疡成; 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 脉决4: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双方实,中心空 . 主病歌:芤脉因,血管空,大掉血,血不充 ,吐逆衄,取右寸,胃肠痈,尺下红.脉决5:脉芤浮大空如葱,过火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掉充. 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 寸芤掉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掉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 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 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 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掉聪. 伤内淤血肋间痛,肋膜炎症与肿脓. 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 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脉决6: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脉决7:双方实中心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上溢,芤现迟脉下贱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力损,自汗阳虚骨蒸深.脉决8:芤脉形,中心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贱红.脉决9: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 中间空虚曰芤.为掉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缺少,血不克不及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脉决10: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端即有,中心全无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病时淋沥兼痛苦悲伤,大作汤丸必自除.脉决11:肿疡.溃疡芤弦脉歌: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现代研讨】(一)概述: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二)芤脉研讨: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录最为尺度.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心空,双方实”.至此历代脉学著作根本尊此说.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力度,不然是错误的.中空其实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程度的前臂静脉的脉力邻近.《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录成“全无”是错误的.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必定会坏逝世的,手在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性命了.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写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芤脉的感到另有必定差距.依据临床经验,联合小我候脉领会,触芤脉宛如彷佛触体力劳动听前臂静脉在超出心脏水日常平凡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边有两种原因形成:1.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注:静脉的边没有动脉的边厚,静脉管壁加肌间沟边好似芤脉边.)(三)芤脉的现代医学病理剖解学道理:芤脉在轻微掉血或轻微缺水的情形下消失,也见高血压过量服用降压药时消失.因为血容量的骤减,脑神经的功效杂乱.血管尚没有立刻压缩,脉象消失脉体大.中空甚至可触及脉管两道边的脉象.(四)芤脉的特点:1.芤脉的性质:芤脉是浮.大.中空,甚至能触及两道脉边的复合脉.2.芤脉的指感:如触体力劳动听超心脏水日常平凡前臂静脉脉感.古喻:如触葱管.3.芤脉的兼脉:芤脉可同弦脉兼脉成革脉.芤脉可同数脉.缓脉.迟脉.涩脉.浊脉兼脉.不该同浮脉.微脉.虚脉兼脉.芤脉与浮脉不该再兼脉,芤脉中有浮脉脉素.微脉与芤脉不克不及兼脉的原因是因为微脉是细脉脉属,而芤脉是浮.大之脉.芤脉不该与虚脉兼脉的原因是两种脉的不同很小,仅是脉柔与中空的差别,脉柔与中空的兼脉是抵触的也是不成能的;既中空就不克不及柔嫩,既柔嫩就不成能中空.虚芤脉的兼脉见于《医学入门》.《脉学阐微》.微脉与芤脉的兼脉见于《脉经》.《三因方》.(五)芤脉的现代临床意义:芤脉见于各类急性大出血,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大咯血.功效性质宫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等.也见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导致的轻微吐泻.脱水而消失的急性血容量骤减.还见慢性肠道疾病造成接收不良.慢性腹泻.高温出汗.长期减肥摄入缺少等.临床上还少见于脉形广大的高血压病人过量应用降压药后.(六)芤脉的寸口脉分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1.寸脉芤:多见大咯血.鼻出血等.2.关脉芤:多见肝胆疾病消失的呕血.黑便等.3.尺脉芤:多见女子功效出血.流产.血尿.血便等.4.寸口脉芤:大出血量占血容量的1/5时可消失芤脉,也见脱水.高血压过量口服降压药等.5.右寸脉芤:多见肺出血.6.左关脉芤:多见脾.胃出血.7.左尺脉芤:多见胃肠道疾病及肛门出血.8.右尺脉芤:多见泌尿.生殖.妇科出血.(七)芤脉兼脉及其现代临床意义:1.芤数脉:见于急性虚脱.急性肠道疾病.胃肠出血.酒后出血.须眉遗精.贫血.血液病等.2.芤缓脉:见于泌尿.生殖.妇科.肛门出血等.3.芤涩脉:见于肝.脾肿大之掉血.4.芤迟脉:见于寒性呕血,如上消化道出血等.5.芤浊脉:罕有高血压归并有三高症患者过量服用降血压药物后.(八)传统医学对芤脉脉理的熟悉中医以为:急性掉血脱水.脉道掉于充盈.津血亡掉.阳气外浮,故脉浮.大而中空.(九)芤脉脉诀歌1.脉芤浮大空若葱,过火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掉充.2.虚浮大软管尚圆,芤浮中空管瘪扁.3.革叠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4.寸芤掉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掉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5.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6.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7.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掉聪. 伤内瘀血肋间痛,肋膜炎症与肿脓.8.右寸脉芤咳衄血,慢病耗血左关芤.9.右关脉芤胃肠痛,抗炎为首刀见重. 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10.左尺脉芤肛便红,慢肠溃疡或瘤肿.11.血液诸病右尺芤,紫癜再障贫血容.12.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脉芤同.【释义】1.浮大空为芤脉,形如触葱管.如人手举过火时静脉的憔悴. 芤脉见于掉液.掉血.2.虚脉与芤脉的辨别是:虚脉管圆无力,芤脉管扁.3.革脉是芤脉的上缘见弦边,边脉是脉的双方消失弦边.4.按寸.关.尺的分属查找对应脏器的出血.脱水等症.5.芤数脉可见产后的血崩.6.脉芤迟应温中,脉芤数应清补.7.左寸脉芤也见于产后大出血.还可见内伤淤血.肋膜炎,化脓性沾染等.8.右寸脉芤多见咳.衄血,慢病的耗血多见左关芤.9.右关脉芤可见肠胃痛,早期可以抗炎治疗,须要时手术探查. 芤涩脉可见肝占位.肝硬化等.10.肛门疾病特殊是大出血经常消失左尺脉芤.11.血液病有时可见右尺芤.12.有高血压而服过量降压药时脉可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

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脉诀刊误集解》:“芤主失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

”《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失血证。

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

”《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央总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

”《脉简朴义》:“凡失精亡血脉必芤。

”《脉理求真》:“芤为血虚不能濡气,其症必见发热、头昏、目眩、惊悸、怔忡、喘急、盗汗、失血、脱血。

”《脉学阐微》:“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

左寸芤,心血妄行为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

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

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

”芤脉主失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能涵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热、头晕目眩,表乏无力。

重者根据其显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心血丧,吐、衄怔忡;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非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

是肝藏血,本能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失权时,则觅芤脉。

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正是孤阳脱阴之候。

【兼脉】《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涩芤瘀血结成团。

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失血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体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

”《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

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

”《四言举要》:“浮芤失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

”《医宗必读》:“浮芤失血。

”《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

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否则,微脉沉取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见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

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阻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失血,是虚中夹实之证。

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

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失精之重证。

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

芤而兼紧或数,为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溃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疼痛甚剧,伴见恶寒、发热往来发作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

因久病内痈,气血耗损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

大腹剧痛,脉可兼紧,更加恶寒发热往来发作,所以显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

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这是说邪去正虚,调养正气易治。

李梃说:“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

”又“紧数寒热相往来”。

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

治疗法则对于急性失血而出现芤脉时,应遵循“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

此外,若大吐、暴泻、津液大伤而发生严重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

如《温病条辨》之曰:“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

”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

而出现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

若失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真元,固肾摄精。

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

脉决1: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脉决2: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

相搏阴伤。

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

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脉决3: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

主病歌: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呕吐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

分部主病歌: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或胸痛;左尺芤,下流红,女子逢,崩漏证;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右关芤,肠胃痈,胃脘痛,溃疡成;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

脉决4: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

主病歌: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呕吐衄,取右寸,胃肠痈,尺下红。

脉决5:脉芤浮大空如葱,过头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

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

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

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

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

伤内淤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

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

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

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

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

脉决6: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脉决7: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脉决8: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流红。

脉决9: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中心空虚曰芤。

为失血之候。

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

脉决10:二芤者,阳也。

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曰芤。

主淋沥气入小肠。

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

病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脉决11:肿疡、溃疡芤弦脉歌: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

【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

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

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

【现代研究】(一)概述: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

(二)芤脉研究: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载最为标准。

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至此历代脉学著作基本尊此说。

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力度,否则是错误的。

中空并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水平的前臂静脉的脉力相近。

《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载成“全无”是错误的。

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一定会坏死的,手在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生命了。

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述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芤脉的感觉尚有一定差距。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个人候脉体会,触芤脉好似触体力劳动人前臂静脉在超过心脏水平时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

边有两种原因形成:1、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