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脉(一)脉象紧脉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弹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这个特点,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纫箄线”。
所谓“转索”,就是指脉的搏动,犹如绳索之转动,左右弹指无定处。
因绳索是数股拧在一起,状若麻花,有凹有凸。
当绳索转动而前时,凹凸交替更迭,凸处或转于脉之左侧,则左侧弹指;凸处或转于脉的右侧,则右侧弹指,切之,脉左右弹指,不恒在一处搏动。
有左右交替弹指之感,所以古人喻为“切绳”、“转索”、“左右弹指”。
至于“如纫箄线”,指竹箄纵横交错编织,凹凸不平,摸之凹凸交替出现,亦如转索无常。
诸比喻中,以转索喻紧脉最为贴切、形象。
紧脉脉位不定,可见于浮位,亦可见于沉位;至数,或迟或数。
因紧为拘束之象,故脉体一般不大,或竟偏细。
脉力可强可弱,因虚实不同而异。
其象如切绳,故脉多长而不短绌。
(二)脉理与主病紧脉为拘急敛束之象。
脉的调和畅达、正常搏动,取决于气血的和调、畅达。
当气血为寒束或邪阻,不能调和畅达,则脉失阳气的温煦鼓荡,以及阴血的充盈濡养,脉即拘急敛束,而呈现紧象。
若阳气、阴血不足,无力温养濡润,脉亦可拘急而紧。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加以区分。
1.紧脉主寒紧为诸寒收引之象。
寒性凝泣收引,脉绌急而紧,左右弹指。
寒袭于表,则肌表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不通而头身痛。
寒袭于里,则里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经脉拘急收引而胸腹痛。
2.紧脉主邪阻气血为邪气所阻遏,脉失阳气之温煦鼓荡、阴血之充盈濡养,亦可拘急而为紧。
如《伤寒论》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此即邪阻气机,脉失阳气之温煦而乍紧。
阳不达于四末而手足厥冷。
以瓜蒡散吐邪,祛其壅塞畅达气机,阳气敷布,脉紧自除,肢厥自愈。
(1)宿食阻遏:《金匮·腹满篇》:“脉紧如转索无常者,宿食也。
”又曰:“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此即宿食阻隔气机,经脉失于阳气之温煦鼓荡,拘急而紧。
头痛风寒者,非风寒所客,乃宿食不化,郁滞气机,阻气不升而头痛,状如风寒,而实为食积类似伤寒。
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与主病
《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与主病》一、浮脉类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
浮脉类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
1-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而不空,如按水上漂木。
【主病】主表证、也主虚证。
【脉理】浮脉主表,当外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①邪盛而正不虚时,脉浮而有力;②素虚者外感,邪盛而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③久病体虚,阳气虚衰,虚阳外越,见脉浮而无根。
④生理性浮脉见于形体消瘦者。
夏秋之时,也见浮脉。
1-2、洪脉【脉象】脉体宽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主里热证(气分热盛,邪盛正衰)。
【脉理】洪脉的形成,阳气有余、内热充斥,气盛血涌,脉道扩张,故见脉洪。
①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阴竭阳越,阴竭而脉体失充,孤阳独亢而外越或虚阳亡脱,故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1-3、濡脉【脉象】浮而细软。
轻取即得,重按不显。
【主病】主诸虚证,又主湿证。
【脉理】濡脉—①气虚不能内敛,故脉浮软无力;②精血亏虚,则脉道不充则脉细小;③若湿邪阻滞压抑脉道,脉也软而浮细。
1-4、散脉【脉象】浮散无根,稍按即无,至数不齐。
如扬花散漫飞。
【主病】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脉理】气虚血耗,阴不敛阳,元气耗散,脉气不能内敛,故举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则无,漫无根蒂。
1-5、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主失血,伤阴。
【脉理】芤脉—①多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②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散于外。
见失血伤阴之证。
1-6、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多主精血亏虚,临床常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脉理】因正气不固,精血不藏,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致使脉来浮大搏指,外强中干,如按绷紧的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
二、沉脉类沉脉类位于皮下筋骨,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有沉、伏、弱、牢四脉。
2-1、沉脉【脉象】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
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缺乏。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kōu〕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rú〕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缺乏。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gù〕冷,沉数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sōu〕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缓慢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lóng〕。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qiāng〕。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yōng〕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jiǎn〕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倪海厦《伤寒论》二六一:中空的脉...
倪海厦《伤寒论》二六一:中空的脉...
二六一: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
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阴则绝。
芤脉代表脉是中空的。
中空的脉又代表失血,所以病人开完刀或大量失血的时候,摸他的脉,脉会变的很大,然后按下去中间是空的就是芤脉。
脉浮而芤,浮代表有表证,脉又浮又里面又中空的,浮为阳,芤为阴,浮代表阳,芤代表阴就是血不足了,一个是气,一个是血,浮芤相搏,因为血虚不够的时候,阴阳不和,病人失血的时候可以看到。
正常胃的热应该停留在胃里面,胃才会蠕动,如果血不够的时候,胃的热气会往上升,像热气球一样,会浮起来,热气之所以停在下方没有浮起来,是因为血在中焦,就是我们的体能。
血一少的时候,虚热就往上冲了,所以胃气生热,其阴则绝,就知道这病人大量失血,血不够了。
所以这病人有表病,血又不够,表病还没有去掉,血又受伤了。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
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中医脉象形成的原理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气与血耳。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
气为阳。
血为阴。
气血的变化。
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察之有起。
从阴阳始。
”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中医的脉象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心空,双方实,即广大而中心有空虚感的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心无而双方有的脉搏,宛如彷佛手指按葱管的感到.解释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削减,充盈度缺少,重要度低下的一种状况.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忽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削减,无以充脉,或因激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克不及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掉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填补,则往往不再现芤脉.【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令媛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活人书》:“芤主掉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四言举要》:“诸病掉血,脉必见芤.”《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诊家枢要》:“芤为掉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缺少;血不克不及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血汗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外科精义》:“芤主贫血,或为掉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响应也.”《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掉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畅,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古今医统》:“芤为掉血之候,审位高下而出,在上吐衄痰红,鄙人崩漏下血.”《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掉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烧,为头晕目眩.为惊慌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医宗金鉴》:“芤主掉血.”《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掉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脉诀刊误集解》:“芤主掉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掉血证.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心老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掉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烧,为头晕目眩,为惊慌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脉俭朴义》:“凡掉精亡血脉必芤.”《脉理求真》:“芤为贫血不克不及濡气,其症必见发烧.头昏.目眩.惊慌.怔忡.喘急.盗汗.掉血.脱血.”《脉学阐微》:“芤脉多为掉血亡阴,阴气毁伤,阳气浮散之象.左寸芤,血汗妄行动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芤脉主掉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克不及涵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烧.头晕目眩,表乏无力.重者依据其浮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血汗丧,吐.衄怔忡;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不是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是肝藏血,本性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掉权时,则觅芤脉.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恰是孤阳脱阴之候.【兼脉】《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三因方》:“微芤为衄血.”《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掉精,……涩芤瘀血结成团.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掉血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材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四言举要》:“浮芤掉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医宗必读》:“浮芤掉血.”《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不然,微脉沉取极细极软,如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会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壅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掉血,是虚中夹实之证.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掉精之重证.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芤而兼紧或数,为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溃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痛苦悲伤甚剧,伴见恶寒.发烧往来发生发火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因久病内痈,气血耗费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大腹剧痛,脉可兼紧,加倍恶寒发烧往来发生发火,所以浮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响应也.”这是说邪去正虚,保养正气易治.李梃说:“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又“紧数寒热相往来”.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治疗轨则对于急性掉血而消失芤脉时,应遵守“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此外,若大吐.暴泻.津液大伤而产生轻微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如《温病条辨》之曰:“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而消失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若掉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真元,固肾摄精.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脉决1: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贱红.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掉血革贫血.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脉决2: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芤脉中空,故主掉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脉决3: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双方实,中心空.主病歌:芤脉因,血管空,大掉血,血不充;吐逆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分部主病歌: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或胸痛;左尺芤,下贱红,女子逢,崩漏证;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右关芤,肠胃痈,胃脘痛,溃疡成;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脉决4:脉象歌:芤脉形,状如葱,双方实,中心空 .芤脉因,血管空,大掉血,血不充 ,吐逆衄,取右寸,胃肠痈,尺下红.脉决5:脉芤浮大空如葱,过火静脉瘪大空.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掉充.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寸芤掉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脐下掉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掉聪.伤内淤血肋间痛,肋膜炎症与肿脓.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脉决6: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双方实中心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上溢,芤现迟脉下贱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力损,自汗阳虚骨蒸深.脉决8:芤脉形,中心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贱红.脉决9: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中间空虚曰芤.为掉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缺少,血不克不及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脉决10: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端即有,中心全无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病时淋沥兼痛苦悲伤,大作汤丸必自除.脉决11:肿疡.溃疡芤弦脉歌: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现代研讨】(一)概述: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二)芤脉研讨: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录最为尺度.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心空,双方实”.至此历代脉学著作根本尊此说.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力度,不然是错误的.中空其实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程度的前臂静脉的脉力邻近.《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录成“全无”是错误的.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必定会坏逝世的,手在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性命了.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写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芤脉的感到另有必定差距.依据临床经验,联合小我候脉领会,触芤脉宛如彷佛触体力劳动听前臂静脉在超出心脏水日常平凡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边有两种原因形成:1.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注:静脉的边没有动脉的边厚,静脉管壁加肌间沟边好似芤脉边.)(三)芤脉的现代医学病理剖解学道理:芤脉在轻微掉血或轻微缺水的情形下消失,也见高血压过量服用降压药时消失.因为血容量的骤减,脑神经的功效杂乱.血管尚没有立刻压缩,脉象消失脉体大.中空甚至可触及脉管两道边的脉象.(四)芤脉的特点:1.芤脉的性质:芤脉是浮.大.中空,甚至能触及两道脉边的复合脉.2.芤脉的指感:如触体力劳动听超心脏水日常平凡前臂静脉脉感.古喻:如触葱管.3.芤脉的兼脉:芤脉可同弦脉兼脉成革脉.芤脉可同数脉.缓脉.迟脉.涩脉.浊脉兼脉.不该同浮脉.微脉.虚脉兼脉.芤脉与浮脉不该再兼脉,芤脉中有浮脉脉素.微脉与芤脉不克不及兼脉的原因是因为微脉是细脉脉属,而芤脉是浮.大之脉.芤脉不该与虚脉兼脉的原因是两种脉的不同很小,仅是脉柔与中空的差别,脉柔与中空的兼脉是抵触的也是不成能的;既中空就不克不及柔嫩,既柔嫩就不成能中空.虚芤脉的兼脉见于《医学入门》.《脉学阐微》.微脉与芤脉的兼脉见于《脉经》.《三因方》.(五)芤脉的现代临床意义:芤脉见于各类急性大出血,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大咯血.功效性质宫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等.也见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导致的轻微吐泻.脱水而消失的急性血容量骤减.还见慢性肠道疾病造成接收不良.慢性腹泻.高温出汗.长期减肥摄入缺少等.临床上还少见于脉形广大的高血压病人过量应用降压药后.(六)芤脉的寸口脉分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1.寸脉芤:多见大咯血.鼻出血等.2.关脉芤:多见肝胆疾病消失的呕血.黑便等.3.尺脉芤:多见女子功效出血.流产.血尿.血便等.4.寸口脉芤:大出血量占血容量的1/5时可消失芤脉,也见脱水.高血压过量口服降压药等.5.右寸脉芤:多见肺出血.6.左关脉芤:多见脾.胃出血.7.左尺脉芤:多见胃肠道疾病及肛门出血.8.右尺脉芤:多见泌尿.生殖.妇科出血.(七)芤脉兼脉及其现代临床意义:1.芤数脉:见于急性虚脱.急性肠道疾病.胃肠出血.酒后出血.须眉遗精.贫血.血液病等.2.芤缓脉:见于泌尿.生殖.妇科.肛门出血等.3.芤涩脉:见于肝.脾肿大之掉血.4.芤迟脉:见于寒性呕血,如上消化道出血等.5.芤浊脉:罕有高血压归并有三高症患者过量服用降血压药物后.(八)传统医学对芤脉脉理的熟悉中医以为:急性掉血脱水.脉道掉于充盈.津血亡掉.阳气外浮,故脉浮.大而中空.(九)芤脉脉诀歌1.脉芤浮大空若葱,过火静脉瘪大空.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掉充.2.虚浮大软管尚圆,芤浮中空管瘪扁.3.革叠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4.寸芤掉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脐下掉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5.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6.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7.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掉聪.伤内瘀血肋间痛,肋膜炎症与肿脓.8.右寸脉芤咳衄血,慢病耗血左关芤.9.右关脉芤胃肠痛,抗炎为首刀见重.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10.左尺脉芤肛便红,慢肠溃疡或瘤肿.11.血液诸病右尺芤,紫癜再障贫血容.12.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脉芤同.【释义】1.浮大空为芤脉,形如触葱管.如人手举过火时静脉的憔悴.芤脉见于掉液.掉血.2.虚脉与芤脉的辨别是:虚脉管圆无力,芤脉管扁.3.革脉是芤脉的上缘见弦边,边脉是脉的双方消失弦边.4.按寸.关.尺的分属查找对应脏器的出血.脱水等症.5.芤数脉可见产后的血崩.6.脉芤迟应温中,脉芤数应清补.7.左寸脉芤也见于产后大出血.还可见内伤淤血.肋膜炎,化脓性沾染等.8.右寸脉芤多见咳.衄血,慢病的耗血多见左关芤.9.右关脉芤可见肠胃痛,早期可以抗炎治疗,须要时手术探查.芤涩脉可见肝占位.肝硬化等.10.肛门疾病特殊是大出血经常消失左尺脉芤.11.血液病有时可见右尺芤.12.有高血压而服过量降压药时脉可芤。
脉洪而芤诊断详述
脉洪而芤诊断详述*导读:脉洪而芤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表现为宽大势强而有力,但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通常伴有烦渴引饮,汗出恶热。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滑脉:滑脉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滚滚滑利。
滑脉主痰、痰饮。
因为痰饮内阻,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出现气血涌流,所以脉显滑利。
高烧病人,热鼓血行,脉也滑利,妇女受孕之后,气血涌流以养胎儿,更可见典型的滑脉。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中医脉象之芤脉
中医脉象之芤脉芤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浮、大、中空、无力的几种条件的综合体,芤脉与虚脉不同的是它的无力更多表现在“中”,而两边(实际是反应“外”)却相对的有一定力度,不过较正常脉的力度仍是不足的亡与虚脉的虚软无力,豁然浮大表里皆不足不同。
这是由于芤脉是在失血的情况下出现血脉的内容(血液减少)而在指压切脉的情况下,脉管受压后因为物理和力学上的原因,就形成两侧相对明显而中间空软的感觉。
既所谓“有边无中”。
葱古作蒽,一作芤,所以芤就是蒽,古人用葱管来形存脉管的形状和性质,这个说法一直在沿用。
总之,芤脉是无力的脉,但它又有表里不一的特点,里是绝对的空软,表是相对的有力,故尔何来又有中空外实如《脉经》之说,这个外实亦是比较而言,绝到不了实脉的程度,周学海氏有外有一层硬皮之说,亦是这个意思。
所谓实,硬度都还到不了正常脉的表面力度。
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脉浮而紧,按之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脉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这里的“弱”是无力的意思,不是《脉经》以来的沉细无力为弱的弱脉。
根据这一段的描述很明显是芤脉,但芤脉与无根是在脉形脉势上有区别的,一般急性失血脉不一定是无根之象,但如果在芤脉的情况下,再加上无根当然是死证了。
《脉经》对芤脉作了标准的解释:“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一日手下无,两旁有。
”两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成为芤脉经典的解释。
其后历代诸家之说均从此出。
如《千金翼方》:“按之无,举之来,两傍实而中央空名日芤。
”宋·曾慥《类说》引《徐氏脉诀》(原书已佚)名见《中国医籍考》说:“按之即无,举之来至,旁实中空者,曰芤。
”朱肽《括人书》说:“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崔氏脉诀》说:“浮而无力,是名芤脉。
文魁脉学(四十一)芤脉(上)
文魁脉学(四十一)芤脉(上)芤脉(上)【定义与形象】芤脉是一种失血的脉象,一般多见于暴然失血过多的病人。
芤脉的形态是浮大而软,按之中空,两边实,状如葱管。
【近似脉鉴别】浮脉:浮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如水漂木。
虚脉:虚脉浮大而濡,又有缓软之意。
洪脉:洪脉来势较盛去略衰,近似浮大而鼓指。
革脉:革脉浮位而弦,并虚晃不稳,加力压之则无。
【文案选录】《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浮脉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芤脉主病】芤脉,多见于暴然失血之后。
因为失血过多,虚火上炎,所以脉形多见浮大。
因为暴然失血过多,所以脉管明显空虚,故见中空。
慢性病的失血,或月经淋漓日久,体质虽差,但不会见到芤脉,这是我们要掌握清楚的。
【芤脉兼脉】1.芤兼浮(1)芤兼浮,略濡软,沉取虚微若无者。
芤主暴然失血,浮脉多表示病在表位。
濡软是气分不足,中阳又虚。
沉取虚微若无,是阳虚气衰。
当用补正方法。
(2)芤兼浮且濡滑,沉取滑弦力弱者。
芤为失血之脉,浮主表位,濡滑者说明湿热蕴郁于中,沉取弦滑力弱也证明是里热蕴郁之证。
当以清化痰浊方法。
(3)芤兼浮带弦细,沉取弦急者。
芤浮相兼,失血多在阳分,可能是浅表部位。
从弦细看,说明是血少阴伤之象。
沉取弦急,是热郁于内。
当以清化法治之。
(4)芤兼浮,中取弦急,沉取弦急略数者。
芤浮是属失血之疾。
弦急乃是热郁于内。
沉取弦急略数,说明热郁于里。
可用清热和营,凉血化瘀等方法。
2.芤兼缓(1)芤兼缓,带虚濡,沉取虚微若无者。
芤主暴然失血,缓脉多为湿郁不宣,虚濡者正气大伤。
沉取虚微若无,是失血之后,气分大伤。
急以扶正固本,当用独参汤,防其亡血气脱。
(2)芤兼缓,带弦滑,沉取弦细而急躁不静者。
芤缓相兼,失血而又兼气伤。
又按之弦滑、沉取弦细急躁不静,为阴伤虚热上灼。
当以育阴折热之法。
(3)芤兼缓且洪滑,沉取无力者。
芤为失血,缓乃气伤,洪滑者热郁之甚而气分又伤。
从沉取无力来看,确是气伤较重。
医门推敲(二)脉学篇:芤革
医门推敲(二)脉学篇:芤革芤与革对,同一中空,而虚实分焉。
虚而空者为芤,实而空者为革。
悟透实与虚,旁通芤与革。
芤:芤字训慈葱,中央总是空。
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戴同父曰:“营行脉中,脉与血为形。
芤脉中空,血脱之象也。
”)革:革脉惟旁实,形同按鼓皮。
劳伤神恍惚,梦破五更遗。
(按:革主亡精,芤主亡血。
《脉经》言均为失血之候,混淆莫别。
不过革亦有亡血者。
--《三指禅》)1.芤脉浮大而软,中取虚,沉而有力,边实内空,类似葱管。
脉居中位,豁大而软,如触葱管,沉取两边微实而中央空的感觉,说明脉管有一定的硬度。
戴氏言:轻触芤脉,上边之体,形豁大似有微弦带实之象,沉亦感微弦微实,似触芤脉下边之体,中间虚空而软。
综各家应以浮取豁大,似有微实之感;中取虚无力,指下似有空虚之感;沉取似带微弦之象,而且有力有根蒂,指下感觉两边或四周似实,如葱一样,故应以形大势软,中沉位置交替中探求。
(1)特点:①浮取豁大,柔软稍带微弦之象,如初按葱管上面之状。
②中取虚无力,指下感觉脉管内空虚,周边实。
③沉取有力,有根蒂或根脉模糊不清,如候葱管之下端(面),感觉脉管的两边,或下端亦有力,呈微实之象,脉管有一定硬度。
(2)机制:①火热之邪,损伤阳经或阴络,血突然大量溢出脉外,营血骤然减少,无以充脉,脉道豁大而空虚,故见浮大虚软中空之象。
滑伯仁说:“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大若芤之状。
”②失血伤阴,血少阴亏,脉道失充,故脉显空虚之象;血失液脱,气无所归,阳无所附,阳不内守而外张,故脉来浮大而势软。
《中医诊断学》:大出血当时,脉并非见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
乃肝载血,本能调节血量,而当血出过多,调节失权时则见芤。
由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正是孤阳脱阴之候。
史沛公言:每当失血之证,非细即大,兼弦、数、滑者较多,单独芤脉仍是少见,兼数、芤必死。
病若吐血,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本此作革),死也。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就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第156篇病脉所揭示的疾病现象和身体的状态(4)
第156篇病脉所揭示的疾病现象和身体的状态(4)继续上一篇的内容,讨论病脉所揭示的疾病现象和身体状态。
15.芤(kōu)脉。
芤字在古语中的意思是中空,形容摸脉时感觉像摸到葱一样,脉象浮大而软,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芤脉脉位偏浮、脉形大、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气的充盈度也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脉经》说:“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
”芤脉反映了病患身体失血较严重,脉道已经中空,中空阴亏血亏产生了相对内热,内热向外扩张导致了毛孔疏松。
因此,芤脉常伴随异常出汗和盗汗。
芤脉多见于急性大出血,和外伤大出血,还有是因食物中毒导致的严重呕吐,脱水,人体严重失去体液等原因造成。
在慢性病中,反映出病患严重血亏和津液亏虚。
《濒湖脉学》体状诗云;“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
”主病诗云:“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人体是“阴包阳”的结构,当阴血大量亏损后,很容易形成内热和阳气亢奋上浮。
如果内热上浮冲击上焦,寸脉出现芤脉,可常见咳血、吐血等症状。
左寸常见吐血,右寸脉常见咳血或者肺出血。
左关脉芤常见肝胆疾病出现的呕血,黑便等,右关脉芤常见脾胃、肠胃出血。
左尺脉芤常见女性流产、子宫阴道出血、痔疮等,右尺脉芤常见尿血、泌尿系统疾病和遗精、崩漏等疾病。
脉象为芤脉的病患长期以往会导致脉管变硬,很容易形成内风和阳气亢奋上扬,从而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如果在临床中摸到芤脉,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容易引发危重病。
16. 弦脉。
弦脉的特点是脉形端直而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严重时甚至如循刀刃。
弦是血脉紧张拉伸的表现,弦反映了人体气机收缩牵引,疏泄不通。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沉脉和芤脉』
『沉脉和芤脉』奥易精醫周易·象数变·卜决疑·晓进退伤寒·纯经方·辨阴阳·统全局核心内容1.爷们,拒绝看病。
2.沉脉,浮脉的对立脉。
3.芤脉,浮脉的近似脉。
4.精,为血化。
5.阴阳平衡。
点击播放 GIF 1.9MGIF爷们,拒绝看病不知道是什么文化、社会环境,或者心理因素,导致了男人,普遍意义上,不愿意看病。
不论病症是轻是重,只要这个男人不满50岁,大概率都是“拒绝看病”的。
另一个比较讽刺的事实是,这些“拒绝”看病的“爷”,却对一类特殊的状况,非常在意。
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巴不得把市面上所有的“药物”,都吃一个遍。
这类状况,就是俗称的“壮阳”或“肾虚”或“ED”。
从药酒,到动物的“鞭”,从伟哥,到肾宝,只要是“宣传”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他们都愿意服药。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其实也没有治病。
他们没有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由医师进行辩证,从而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男人们仅仅是凭借一个单一状况,ED(或者心虚自己ED),从而服药。
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有如下的对应关系:阳气男上寸脉阴血女下尺脉因为是雄性,是男人,所以,男性的阳,理论上是“充足”的。
身体的运转,会将多余的“营养”,“气化(阳化)”,形成雄性需要的一切。
比如,精液。
同理,对于雌性,女人,她们的阴是充足的。
所以,她们身体运转,会将多余的“营养”,“血化(阴化)”,形成雌性需要的一切。
比如,经血。
人的毛发,是血之余。
尤其是汗毛,是气化带动少量血液形成的。
所以,气化有余的男人,体毛会比女人多。
女人从血化,她们的肌肤,就少汗毛,且细嫩。
气化对应阳气,所以,男子的头面,就算不护肤,到了50岁,都会比护肤30年的女性要好。
现实中也很少见到满脸雀斑、黄褐斑、暗斑的男性,就是这个道理。
头发,就是人体营血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气血超级旺盛的18岁,不论男女,都是满头乌发。
然而,大概30岁以后,从血化的女性,虽然天天脱发,但是不会秃顶。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
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kōu)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rú)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gù)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sōu)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lóng)。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qiāng).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yōng)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
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jiǎn)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芤(k①)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中医学脉象之一。
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
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 《脉诀刊误集解》:“芤主失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
” 《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失血证。
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
《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央总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 《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
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
”《脉简朴义》:“凡失精亡血脉必芤。
”脉理求真》:“芤为血虚不能濡气,其症必见发热、头昏、目眩、惊悸、怔忡、喘急、盗汗、失血、脱血。
” 《脉学阐微》:“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
左寸芤,心血妄行为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
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
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
” 芤脉主失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能涵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热、头晕目眩,表乏无力。
重者根据其显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心血丧,吐、衄怔忡;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非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
是肝藏血,本能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失权时,则觅芤脉。
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正是孤阳脱阴之候。
【兼脉】《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 涩芤瘀血结成团。
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失血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体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
” 《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
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
”《四言举要》:“浮芤失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
《医宗必读》:“浮芤失血。
”《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
”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
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否则,微脉沉取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见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
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阻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失血,是虚中夹实之证。
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
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失精之重证。
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
芤而兼紧或数,为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溃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疼痛甚剧,伴见恶寒、发热往来发作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
因久病内痈,气血耗损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
大腹剧痛,脉可兼紧,更加恶寒发热往来发作,所以显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
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这是说邪去正虚,调养正气易治。
李梃说:“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
又“紧数寒热相往来” 。
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
治疗法则对于急性失血而出现芤脉时,应遵循“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
此外,若大吐、暴泻、津液大伤而发生严重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
如《温病条辨》之曰:“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
”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
而出现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
若失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真元,固肾摄精。
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
脉决1: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脉决2: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
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
相搏阴伤。
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
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脉决3: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
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呕吐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
分部主病歌: 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或胸痛;左尺芤,下流红,女子逢,崩漏证;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右关芤,肠胃痈,胃脘痛,溃疡成;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
脉决4: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呕吐衄,取右寸,胃肠痈,尺下红。
脉决5: 脉芤浮大空如葱,过头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
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
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
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
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
伤内淤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
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
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
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
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
脉决6: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脉决7: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脉决8: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流红。
脉决9: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中心空虚曰芤。
为失血之候。
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
脉决10:二芤者,阳也。
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曰芤。
主淋沥气入小肠。
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
病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脉决11: 肿疡、溃疡芤弦脉歌: 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
【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
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
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
【现代研究】(一)概述: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
(二)芤脉研究: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载最为标准。
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至此历代脉学著作基本尊此说。
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力度,否则是错误的。
中空并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水平的前臂静脉的脉力相近。
《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载成“全无”是错误的。
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一定会坏死的,手在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生命了。
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述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芤脉的感觉尚有一定差距。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个人候脉体会,触芤脉好似触体力劳动人前臂静脉在超过心脏水平时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
边有两种原因形成:1、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