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及常⻅病辨治⼀、中医脉诊⼊⻔中医脉诊,也称为切脉,是中医学中⼀种独特的诊断⽅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跳动情况,来诊断⼈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法。
1.脉诊的重要性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切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脏腑功能等情况,从⽽为治疗提供依据。
脉诊还可以帮助医⽣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脉诊的基本⽅法切脉时,医⽣会将⻝指、中指、⽆名指并排放在患者的⼿腕动脉搏动处,这⾥的⽳位称为“⼨⼝”。
医⽣会⽤指腹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观察其强弱、快慢、节律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弦、滑、沉、细等不同的脉象。
3.常⻅脉象与意义(1)浮脉:脉象浮在⽪肤表⾯,表示病在表,病情轻浅。
(2)沉脉:脉象沉在深处,表示病在⾥,病情较重。
(3)弦脉:脉象绷紧如弦,多⻅于肝胆疾病、疼痛等。
(4)滑脉:脉象滑利如珠,常⻅于痰湿、⻝积等。
(5)细脉:脉象细⼩如线,常⻅于⽓⾎虚弱、阴虚等。
⼆、常⻅病辨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案。
以下将介绍⼏种常⻅病的中医辨治⽅法。
1.感冒感冒是常⻅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寒或⻛热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浮脉或数脉,伴随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应以解表散寒或疏⻛散热为主,常⽤⽅剂有麻⻩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咳嗽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上逆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滑或细数,伴随咳痰、喘息等症状。
治疗咳嗽应以宣肺⽌咳或降逆⽌咳为主,常⽤⽅剂有桑菊饮、杏苏散、⽌嗽散等。
3.胃痛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脾胃不和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紧或沉缓,伴随胃胀、嗳⽓、泛酸等症状。
治疗胃痛应以和胃⽌痛或健脾和胃为主,常⽤⽅剂有⾹砂六君⼦汤、健脾丸、保和丸等。
4.失眠失眠是神经系统的常⻅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多由⼼神不宁引起。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把脉入门概述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首先要弄清脉的搏动原理,二十多种脉像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
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动属阳,切脉其实就是感觉体内阳气的盛衰。
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经肺静脉入肺,红细胞与氧原子结合后再由肺动脉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供给全身其他器官。
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
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
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
你可以把血管想像为水管,正常情况水通过水管,靠近管壁就会压力明显可看做阳气,管道中央压力较小可看做阴血,如果阴虚轻轻摸就能感觉到搏动(浮脉,毛脉)。
如果阳虚管壁压力小,要用劲按的比较深才能感觉到搏动(沉脉,石脉)。
如果血不足,气失血养,气也少,血也少,就会流动不顺畅(涩脉,芤脉)。
久病气虚搏动压力小(细脉,小脉),血液流动缓慢(迟脉,缓脉)。
阴虚阳亢(疾脉,长脉),血行不畅有瘀阻(结脉,代脉)。
风属阳邪,会使脉跳过于有力,寒属阴邪,有收引的性质会使脉跳动紧绷,火属阳会使脉快速跳动,湿属阴邪会使脉缓慢或出现停顿,暑为阳邪但多夹湿会使脉紧小慢涩。
口诀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濡、革、洪、微、散)沉含四脉重方得(伏、细、牢、弱)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脉诊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三、平脉的胃神根
(一)有胃 3. 意义:判断胃气盛衰和疾病预后。
胃气充足之脉(平脉)——“有胃则平” 缺少胃气之脉(病脉)——“胃少为病” 失去胃气之脉(死脉)——“无胃为死”
37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三、平脉的胃神根
(二)有神 1. 含义:脉有神气,是脉象中显示出精气充
沛,脏腑健运之象。
11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பைடு நூலகம்(一)三部九候诊法
1.含义——诊察人体上、中、下三部有关动 脉的诊脉方法。
头,手,足 × 天,地,人 → 三部九候诊法 源流:(《素问·三部九候论》)
12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2.诊脉部位
三部
上部 (头)
中部 (手)
下部 (足)
九候
天 地 人 天 地 人 天 地 人
相应经脉和穴位
足少阳经(两额动脉)太阳穴 足阳明经(两颊动脉)巨髎穴 手少阳经(耳前动脉)耳门穴 手太阴经 寸口部太渊穴、经渠穴 手阳明经 合谷穴 手少阴经 神门穴 足厥阴经 五里穴或太冲穴 足少阴经 太溪穴 足太阴经 箕门穴或足阳明冲阳穴
所属动脉
诊断意义
颞浅动脉
候头角之气
面动脉(颌内动脉) 候口齿之气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三)仲景三部诊法
4.运用 ① 寸口无脉或微弱,趺阳有力 ——胃气尚存,可救; ② 寸口无脉或微弱,趺阳亦弱 ——胃气已绝,难治。
5.特点 适用于寸口无脉或危重病人。
23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1.含义 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之脉象, 以诊察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诊察方法。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中医脉象形成的原理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气与血耳。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
气为阳。
血为阴。
气血的变化。
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察之有起。
从阴阳始。
”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中医的脉象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脉诊一学就会
脉诊一学就会东华子:资料从手机中摘得,供参考。
切脉是中医四诊之一.《濒湖脉学》以二十八脉辨证,论述虽详,但有许多脉象都颇相似,很难分辨,初学者难于掌握.其实只须谨记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有力无力分虚实,则是脉诊大纲.今在此奉献供作参考.1.浮脉风寒束表→卫气为御邪侵,充于肌表→脉随气浮于外→轻按即得→谓之浮脉.2.沉脉病在脏腑→脉位深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谓之沉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3.迟脉阴盛阳衰→心功减退,搏动迟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谓之迟脉.阴盛为寒,阳衰为虚.4.数脉表卫闭郁,气郁化热,或由气入血,气血两燔→心动亢进→一息六至,多于常脉→谓之数脉.亦有心气虚衰→搏动无力→每次输出血量不足,心动加速以求代偿→成为虚数.5.细脉气血两虚,阴虚偏甚→气虚则输出量少→加之血虚脉失血充,则脉细如线→谓之细脉.6.微脉阳气衰微,气血俱虚→脉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谓之微脉.7.弱脉气血两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血虚无以充盈于脉→极软沉细按之乃得,轻取难寻→谓之弱脉.8.实脉三焦实热或腑气不通→心动亢进→搏指有力→谓之实脉.9.洪脉气郁化热,气分热盛→心功亢进→按之洪大有力→谓之洪脉.若大而虚,按之无力是壮火食气,心气已虚.10.弦脉肝肾阴虚→水津亏损,脉失津濡→脉络紧张→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谓之弦脉.少阴阳虚,气化失常→水停三焦,充于脉内及其夹层脉络为之紧张,触之如按琴弦→谓之弦脉.肝胆气郁→脉之气束,不能舒张→如按琴弦→亦可成为弦脉.11.紧脉风寒束表→脉络收引脉形如索,轻按即得→谓之浮紧;寒中三阴→脉络收引→其形如索,重按始得→谓之沉紧.12.滑脉痰食妊娠,停阻经隧→所阻部位脉络紧张→血流受阻聚集如珠,流于脉内→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园滑→谓之滑脉.13.涩脉气滞、血瘀、痰凝→脉络传导受阻,微挛→血流不畅→按脉犹如轻刀刮竹→谓之涩脉.14.濡脉水湿阻滞→脉因受湿而弛→按之无力,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谓之濡脉.气血阴阳亏损,生化无源→脉无血充→亦呈濡脉.15.芤脉突然大量失血→脉失血充→形如葱管,按之中空→谓之芤脉.16.结脉心系阴阳亏损→脉络痉挛→传导阻滞→脉律不匀,时有止歇→谓之结脉.迟止定期,谓之代脉.。
脉诊初学
2、诊妊娠脉 其一,育龄期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有饮食偏嗜者。 其二,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所谓“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候肾,胞系于肾,妊
病。
(十)、涩脉 脉象:脉形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不匀,大小不均,三五不调。 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十一)、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势较强,脉道较硬,挺然指下,直起直落。轻虚似滑,如按琴弦,如张弓弦,如循刀刃,其弦硬程度轻重
不同。 主病: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四)、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到六至(不及七至)。脉率较正常为快。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迟而无力为虚热 生理变异: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婴幼儿等均可见数脉。
(五)、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为脉紧张度减弱,脉管充盈度不足。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六)、实脉 脉象:三部脉充实有力,来去俱盛,应指愊愊,举按皆然。
实脉是有力脉的总称。脉管宽大,脉搏力强。 主病: 实证。亦见于正常人。 生理变异:六阳脉,必实而和缓,是气血旺盛之象。
(七)、洪脉 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滔滔满指,状若波涛汹涌。
其脉位浅显(浮),脉体宽大(大),搏动有力(强)。 脉来汹涌盛满,去较势缓力弱。 主病:热盛,多见于阳明气分热证。 生理变异:洪为夏令之平脉。(阳气亢盛,腠理开泄,气血向外。)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基础-脉诊
中医基础-脉诊一.脉诊(一)脉象形成的原理①心脏搏动(动力)②气血运行(基础)③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肺主气,助心行血;脾主统血,固摄血液;肝主疏泄,通畅血脉;肾可藏精,化血)(二)脉诊的部位①三部九候法:即遍诊法,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②三部诊法:首见于张仲景,即诊人迎(胃气)、寸口(十二经)、趺阳(胃气)三脉,也有加太溪脉(肾气)③寸口诊法:原理:一是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是“脉之大会”;二是肺朝百脉,寸口脉气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状况;三是此处脉易暴露,切按方便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三)脉诊方法:时间:清晨未进食最佳,实际中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也可;切诊的时间至少一分钟,以3-5分钟为宜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指法: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以右手切按左手;①手指定位和布指:诊脉下指,用中指定关,接着食指按存脉,无名指按尺脉。
三指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诊体。
②单按和总按:三指同按为总按,目的是总体体会三部九侯脉象;用单指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为单按;临床上两者配合使用③举按寻:诊脉时运指力以探索、辨别脉象的指法;(举即用指轻按皮肤;按即用指重按筋骨间;寻即渐变指力来寻脉最明显的特征)二.脉象(一)脉位:脉管的浅深至数:脉搏的频率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脉力:脉搏的强弱脉宽:脉管的粗细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均匀度:脉动的节律(正常脉象——平脉:脉象从容,和缓流利,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脉象与年龄(越小越快)、性别、形体(身高脉长;瘦浮肥沉) ,精神,季节(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地理、气候注意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二)脉象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
一、诊脉歌
病人双腕仰,高骨定为关。
寸脉量虎口,尺脉准臂弯。
左寸心包络,左关胆与肝。
左尺司何职,膀胱肾系焉。
右寸胸中肺,胃脾属右关。
要知大肠命,右尺自昭然。
口鼻一呼吸,脉来四五跳。
此是无病者,平和气血调。
三至为迟候,六至作数教。
迟则寒之象,数则热之标。
一二寒愈盛,七八热更饶。
轻举得皮面,表邪脉故浮。
若是病在里,重取须沉求。
洪长征实健,细弱识虚柔。
水湿并痰饮,滑利又弦遒。
紧促气内乱,伏涩气凝留。
妊娠中止代,失血中空芤。
只此尚易见,其他渺以幽。
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
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脉诊分为脉象与辩脉2部分,脉象从古到今很多,最著名的是《濒湖脉诀》的27脉。
但是关于脉象的描写大多是用比喻、体会来描述。
让人难以掌握。
而实际分析大多数脉象不过是九大物理指标的组合。
无非是快慢、脉位(浮沉)幅度、长短、粗细、力度、幅度、节律、开合九大物理指标。
把脉先掌握和指下感受到这九大指标,自然什么27、34、什么怪脉、什么绝脉都能很快的掌握和获得。
而明白了方法,练习一个月脉象也就能准确掌握与获得。
而后运用脉象分析的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来分析自然获得疾病的判断,与用药的分寸。
脉诊时下之难难在脉象不明,分析乱扯。
方法不对。
所以难以速成。
个人通过3个月掌握脉诊的流程是:1、自身上练习明白九大物理指标并在指下感受而真实体验到(1周)—-2、运用9大指标快速掌握并指下获得28、34脉(2周)——3、学会分析脉象掌握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4周)——4、脉诊对应药性做方法(2周)——5、临床练习一、九大指标分析与练一、浮沉:指手指感知脉的位置深浅。
古人把从肌肤到筋骨的位置分为9份,每三分为一部位。
分别叫做浮中沉。
以6分来分则3分为浮,三分为沉。
指标分析:正常脉,为天气气温变化,或者饮食改变,比如气温升高比如春夏,比如吃了辛辣食物以及喝酒,或者热性药物而阳气生发或者叫体温升高,而出现脉浮。
或者气温降低,或者寒凉食物,以及凉性药物,则阳气收敛下沉,而现脉沉。
病脉:疾病造成的内热而气血外浮,或者表层肌肤感邪气而人体气血外浮则现脉浮,或者不通畅而气血难以下降也现脉浮,反之则现沉脉。
虚实判断,不管是脉沉还是脉浮,以中沉取力度判断虚实,无力为正虚,有力为邪实。
练习方法:以手指搭在六部任何部位,从轻到重,感受脉跳。
1到三分力能感知脉跳,为得到脉浮的感觉,而后逐渐加力到9分到了筋骨,还能感受跳动力度,为脉沉。
一般来说冬天脉尺部为沉脉中下有,浮部不明显,而寸脉,一般中上明显,特别是夏天,脉浮最为明显。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口诀一:一脉之理要记清,手腕寸关尺有名。
就像小路有三段,寸在最上近鱼际。
关在中间不偏离,尺部靠着手腕底。
左手心肝肾来应,右手肺脾命相依。
轻按为浮重按沉,浮取就像树叶轻。
风吹叶动飘又停,沉取好比石沉井。
仔细体会指下情,脉象不同病相异。
口诀二:把脉入门不犯难,首先知晓寸关尺。
寸关尺部像阶梯,一步一步往下递。
一寻浮脉如毛羽,轻轻搭手就觉起。
好似风吹浮柳絮,表证常常能触及。
二看沉脉力深沉,重按才把脉象寻。
仿佛水底石沉稳,里证可能把身侵。
缓脉四至平和态,不急不躁很自在。
若见数脉跳得快,一息六至病邪来。
口诀三:中医把脉有诀窍,一二三四要记牢。
一是脉象有部位,寸关尺部定位准。
好像地图标地点,找对地方才能诊。
二说脉象之形状,滑脉就像珠滚盘。
溜溜滚动很圆滑,痰饮食滞可能患。
涩脉恰与滑相反,往来艰涩不顺畅。
如同轻刀刮竹般,瘀血气滞要考量。
三看脉象之力度,有力无力意义长。
口诀四:把脉开始莫慌张,先找寸关尺地方。
寸关尺部似桥梁,连通气血之征象。
一观洪脉气势强,来盛去衰像波浪。
洪水滔滔奔流淌,热盛之证可推想。
二察细脉细如丝,丝线一般真纤细。
精血不足或湿痹,细脉出现要注意。
微脉更加微弱极,若有若无似游丝。
阳气衰微身体虚,看到微脉心忧思。
口诀五:学把脉呀趣味多,听我来讲小口诀。
寸关尺部先明确,如同家里三间屋。
一间住着心和肺,这是右手寸与关。
另一间里脾和胃,就在右手关尺间。
左手屋子肝肾连,寸关尺部各有专。
再看脉象怎分辨,一瞧弦脉像琴弦。
端直而长绷紧感,肝病常常现此弦。
二看紧脉如牵绳,左右弹手紧绷绷。
寒证疼痛它先行。
口诀六:中医把脉要入门,简单口诀心中存。
寸关尺部定好根,就像种树先挖坑。
坑挖好了苗才稳,部位找准脉才真。
一讲濡脉极细软,浮细无力水上绵。
好似棉花漂水面,虚证湿困会出现。
二谈弱脉沉而细,重按无力软兮兮。
像是小草被风欺,气血不足是根基。
散脉散漫无规律,浮散无根不整齐。
元气离散多危机。
口诀七:把脉入门有妙法,数字口诀来帮咱。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1.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脉象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脉”,它包括了脉搏的位置、频率、节律、形态、力度等方面的信息。
2.脉象的测量方法脉象的测量需要患者放松,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垂下,医生可以使用三指按压患者的动脉,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
脉象的测量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巧,需要通过多次触摸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脉象。
3.脉象的诊断内容脉象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
4.脉象的诊断意义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位置分类脉象按位置可分为远脉和近脉。
远脉是指远离心脏的动脉,如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搏动脉,近脉是指靠近心脏的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
2.按频率分类脉象按频率可分为迟脉、数脉、濡脉、弦脉、结脉、涩脉等。
迟脉是指脉搏慢而稳,数脉是指脉搏快而稳,濡脉是指脉搏软而缓,弦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结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涩脉是指脉搏紧而无力。
3.按节律分类脉象按节律可分为洪脉、虚脉、实脉、驳脉、弦脉等。
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虚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实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驳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4.按形态分类脉象按形态可分为浮脉、沉脉、细脉、宽脉、长脉、短脉等。
浮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沉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细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宽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长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短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三、脉诊的应用1.辨证施治中医脉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有助于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马永刚中医脉学传承数千年,历久弥新,迸发出蓬勃生机,吸引众多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道中人痴迷于此。
今不揣学识浅陋,兹将中医脉诊入门之法浅析于下,敬请各位同道斧正。
一、中医脉诊基本原理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
脏腑、五神藏之于内,经由三焦形之于外。
歧伯曰:寸以射上焦,关以射中焦,尺以射下焦。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侯所主曰:“寸主射上焦,出须及皮毛竞手。
关主射中焦,腹及胃。
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清代医学大家周学海亦论曰:“寸、关、尺候,身之上中下者也,浮、中、沉候,经络脏腑之表里者也。
此以脉之纵横之部位,主身之纵横之部位。
”三焦者,统领周身之气,而分隶于胸膈腹,即分配于寸关尺。
故寸主侯上焦之脏、腑、官窍、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关主侯中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尺主侯下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三关合而为一,主侯人身上下内外。
人之生,形具而神生,形神合一。
形即体质,神即气质,包括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脉象可反映一个人的体质和气质特点,周学海亦论曰:“人之禀质,各有不同,而脉应之。
”总按可体会人之体质特点,“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
而单按则体会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
关于寸口分候脏脉的根据,《脉诊》一书强调根据气为阳,血为阴的原则而定。
认为右手偏于气旺,左手偏于血旺。
肺主气,气旺于右,气为肺所统,故以右寸配肺。
心主血,血旺于左,血为心所主,故以左寸侯心。
脾居中洲,体偏左而气行于右,故以脾候于右关。
肝藏血,其体虽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故以肝候于左关。
肾在腰旁,位居最下,故亦候于尺。
脉诊大师寿小云先生在深入研究《内经》等古典医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脉诊经验,提出“心理脉象”这一失传已久的脉诊理论,寿小云教授在他的脉诊专著《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中指出:“心理脉象的总体诊断位置的上界在比病脉浮取略浅的位置,下界到比病脉中取略深的位置。
健康之谜:中医脉诊基础
健康之谜:中医脉诊基础
脉诊对于不懂中医的人来说可能会感觉很神奇,其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样,脉诊只是一个参考,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买真是怎么看病的;
首先脉诊需要两个手的位置如下图:
左手的寸关尺部位
寸代表人的心和小肠
关代表肝和胆
尺代表人的肾和膀胱
他们分别是分为轻按是小肠胆膀胱重按是心肝肾又分浮沉实虚
右手的寸关尺部位
寸代表人的肺和大肠
关代表脾和胃
尺代表人的肾和三焦
他们分别是分为轻按是大肠胃三焦重按是肺脾肾又分浮沉实虚
另外一个就是经验了,还有季节,气候等再配合面诊,舌诊来找对疾病,对症下药了。
有需要了解更细的可以留言哦!。
脉诊入门1、脉部位歌:脉为气血百塞通,大...
脉诊入门1、脉部位歌:脉为气血百塞通,大... 脉诊入门
1、脉部位歌:
脉为气血百塞通,大会之地寸口宗。
掌后高骨名关上,关之前后寸尺名。
脉分主歌:
上焦候寸下焦尺,中焦之候分两关。
包心与心左寸应,胆与肝家在左关。
膀胱小肠肾左尺,胸中及肺右寸间。
胃与脾脉右关取,大肠命门右寸间。
2、浮沉脉歌:
浮沉皮肉上下行,皮浮属肺血心经。
筋沉属肝骨沉肾,肌肉为脾候在中。
3、常脉、脉法:
一呼一吸五为常,不病为医调息功。
四时各有五脏主,好工需知天气同。
三部九候用心辨,由轻而重细追踪。
人之有脉皆胃气,后天之本盛衰通。
肝弦心钩脾代平,肺毛肾沉上下中。
病脉歌
1、迟、数、缓、疾、结、促、代诸脉歌
三至为迟六至数,四至为缓七至疾,
缓止为结数止促,动止难还代脉识。
2、濡、弱、芤、伏、牢、革诸脉歌
浮沉无力曰濡弱,中取无力芤脉看。
沉极筋骨为伏脉,浮沉极力革牢参。
3、虚、实、微、散诸脉歌
三部有力曰实脉,三部无力虚脉称。
三部无力而且小,似有如无微脉名。
三部无力而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形。
4、滑、涩、弦、紧、洪、细、大、长、短、动诸脉歌滑脉如珠溜不定,涩脉滞涩往来艰。
弦脉端直细且劲,紧比弦粗劲且弹。
来盛去衰洪脉是,细则如丝大豁然。
长脉迢迢短缩缩,如豆摇摇作动看。
中医诊脉入门知识,快速让你学会切脉!
中医诊脉入门知识,快速让你学会切脉!戏说脉诊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讨论!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当实用脉诊学好之后,你再继续学习经典,学习李时珍的《李频湖脉诀》,王叔和的《脉诀》,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三分钟教你把脉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病人的)的寸(食指)、关(中指)、尺(无名指)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脉诊学习(初学)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诊的奥秘●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
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
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
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总按、单按所得的脉象特点综合分析,以诊察病人之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
初学脉诊之人,可按此步骤,按部就班,细心体会,诚如周学海所言:“求明脉理者,须先将位数形势讲的真切,各种脉象了然,不必拘于脉名”。“讲脉学者,须先明脉位之有定,而后渐渐悟入脉位之无定”。
(2)、运指
是指法的具体运用。
总按、单按:《诊家枢要》曰:“一指单独加压为单按,三指同时加压为总按,单按以分候寸口三部以视病在何脏何腑;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全体;轻按重按以别沉浮,四者分合并用,才能找出线索,洞悉病所。”
(1)举按寻 举按寻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如滑寿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形:脉管之长短曲直软硬内外,脉管周围组织之形态质地,及脉管与周围组织的形态关系。
势:可分为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及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之脉势。“势者,敛舒仲缩进退起伏之有盛哀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纲者也。”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寻常人所能体会(本人也尚未参透)。
中医脉诊入门
马永刚
中医脉学传承数千年,历久弥新,迸发出蓬勃生机,吸引众多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道中人痴迷于此。今不揣学识浅陋,兹将中医脉诊入门之法浅析于下,敬请各位同道斧正。
一、中医脉诊基本原理
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脏腑、五神藏之于内,经由三焦形之于外。歧伯曰:寸以射上焦,关以射中焦,尺以射下焦。《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侯所主曰:“寸主射上焦,出须及皮毛竞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胃。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清代医学大家周学海亦论曰:“寸、关、尺候,身之上中下者也,浮、中、沉候,经络脏腑之表里者也。此以脉之纵横之部位,主身之纵横之部位。” 三焦者,统领周身之腑、官窍、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关主侯中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尺主侯下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三关合而为一,主侯人身上下内外。
3、脉诊指法
指法是脉诊的手指基本功,包括调指与运指两个方面。
(1)、调指
平齐指端:三指在诊脉时,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才能举按一致,用力均匀。
运用指目:人之手指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 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 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临诊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诊脉部位。
2、医者要做到心空无一物,切不可存有一丝先入之成见,不可使思想带有倾向性,务必“洗尽胸中所蓄,寓孔神于三指头,自然得矣”。
3、总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求之。左脉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右脉属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左右脉象互参,以诊察人之体质特点、心理特点。
人之生,形具而神生,形神合一。形即体质,神即气质,包括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脉象可反映一个人的体质和气质特点,周学海亦论曰:“人之禀质,各有不同,而脉应之。”总按可体会人之体质特点,“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而单按则体会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关于寸口分候脏脉的根据,《脉诊》一书强调根据气为阳,血为阴的原则而定。认为右手偏于气旺,左手偏于血旺。肺主气,气旺于右,气为肺所统,故以右寸配肺。心主血,血旺于左,血为心所主,故以左寸侯心。脾居中洲,体偏左而气行于右,故以脾候于右关。肝藏血,其体虽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故以肝候于左关。肾在腰旁,位居最下,故亦候于尺。
二、脉诊基本方法
1、脉象基本要素
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周学海提出以“位数形势为经,微兼独甚为纬”来提纲挈领,诊脉明理。
位:即脉位,指脉之在浮、在中、在沉及脉位之在内、在外。
数:脉之至数及脉“来去”之速度。
(2)推法 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些变化。推法与举按法相对,举按法是浮沉浅深诊候,而推法则是纵横诊候。如《医学入门》曰:“盖脉有隐显,皆阴阳变化错综,须横看,竖看,乃可尽其变。”
三、诊脉步骤
1、诊脉之时,医者与病人须调整自己的仪态举止,静心正身,全身放松,使气血运行畅通。
2、脉诊心法
《内经》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是医者的心要虚。虚乃能容,心虚方可积神。切脉时亦要心虚,即不可先存一丝成见,诚如张登《诊宗三昧》所云:“切脉之法,心空为宗。”静,是指医者之心要静。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告诫我们:“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因此,诊者当如费伯雄《医醇剩义》所说的那样:“临诊时,虚心静气,虚则能精,静则能细,以心之灵通于指端,指到心到会悟参观。”
脉诊大师寿小云先生在深入研究《内经》等古典医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脉诊经验,提出“心理脉象”这一失传已久的脉诊理论,寿小云教授在他的脉诊专著《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中指出:“心理脉象的总体诊断位置的上界在比病脉浮取略浅的位置,下界到比病脉中取略深的位置。我们在这个领域之间去寻找心理脉象的感觉。具体部位大约在皮肤下尚未接触脉管的位置,到中取按实脉管后略加力的位置之间。”心里脉象的诊察以单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