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可是一门神奇又有趣的学问,就像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一样,通过脉搏的跳动来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

对于想要入门中医把脉的朋友来说,记住一些必背的口诀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先来说说这个“浮脉”,口诀就是“浮脉轻取即可得,浮洪虚散濡芤革”。

想象一下,就好像一个气球轻轻飘在水面上,你轻轻一触就能感觉到。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病人,他看起来没什么精神,我一搭脉,脉象浮而无力。

经过仔细询问和诊断,发现他最近劳累过度,又受了点风邪,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这就是通过浮脉发现问题的一个小例子。

“沉脉”的口诀是“沉脉重按始得之,沉细伏弱牢弦迟”。

就像是一个东西掉到了水底,你得用力往下探才能碰到。

记得有一回,一位大叔来看病,说自己总是觉得浑身没劲儿,还怕冷。

我一摸脉,沉而有力。

结合他的其他症状,判断他是体内有寒湿,气血运行不畅。

“迟脉”呢,口诀是“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积”。

就好像是钟表的指针走得慢了些。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年轻人,总是手脚冰凉,还经常拉肚子。

给他把脉,脉迟而细。

原来是他长期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损伤了脾胃阳气。

“数脉”的口诀是“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这就像是心跳加快了节奏。

有次遇到一个小朋友,发烧咳嗽,脉象数而有力。

原来是外感风热,邪气在体内“捣乱”,导致身体奋起抵抗,脉象就快了起来。

“滑脉”的口诀是“滑脉往来前却顺,妊娠痰饮食滞存”。

就像一颗珠子在光滑的管道里顺畅地滚动。

我记得有位女士来调理身体,准备备孕。

给她把脉的时候,脉象滑而有力,再加上其他的症状,推测她可能已经有孕在身,一检查,还真准了!“涩脉”的口诀是“涩脉细迟往来艰,虚证气滞血瘀寒”。

就好像是走路遇到了很多阻碍,不顺畅。

曾经有位老人,总是觉得胸口闷痛,脉象涩而无力。

经过诊断,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脉瘀阻。

“洪脉”的口诀是“洪脉满指波涛涌,来盛去衰热盛凶”。

就像是洪水汹涌澎湃。

有一次在夏天,一个小伙子中暑了来看病,脉象洪大有力,明显是体内热气太盛。

学号脉中医把脉口诀(收藏)

学号脉中医把脉口诀(收藏)

学号脉中医把脉口诀(收藏)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二十八脉象及歌诀

二十八脉象及歌诀

⼆⼗⼋脉象及歌诀【前⾔】脉理兮,⽤⼼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容易,浮沉迟数⼒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贯⽤⼼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密切相关。

⼼主⾎脉,⼼脏搏动把⾎液排⼊⾎管⽽形成脉搏。

⼼脏的搏动和⾎液在⾎管中的运⾏均由宗⽓所推动。

⾎液循⾏于脉管之中,除了⼼脏的主导作⽤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于全⾝的⾎脉均汇于肺,且肺主⽓,通过肺⽓的敷布,⾎液才能布散全⾝;脾胃为⽓⾎⽣化之源,脾主统⾎,⾎液的循⾏有赖于脾⽓的统摄;肝藏⾎,肝主疏泄,有调节⾎量的作⽤;肾藏精,精化⽓,是⼈体阳⽓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且精可化⽣⾎,是⽣成⾎液的物质基础之⼀。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且五脏与六腑相表⾥,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脉象歌诀】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疾缓⾰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注解】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肤上,⼿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

总之,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病⼈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体,⼈体的正⽓尚强,与外邪相争⽃,将脉⽓⿎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有⼒。

如果表证脉现浮⽽⽆⼒,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

若久病见脉浮⽽⽆⼒,摇摇晃晃的,是阳⽓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2、沉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沉脉主⾥证。

因病邪郁于⾥,⽓⾎内困,则脉沉⽽有⼒,为⾥实证;若脏腑虚弱,⽓⾎不充,脉⽓⿎动乏⼒,则脉沉⽽⽆⼒,为⾥虚证。

沉脉须与近似脉伏脉相区别,沉脉与伏脉都位于⽪下深部,需重按触及,但沉脉部位近于筋⾻,在肌⾁中部,跳动均匀,⽽伏脉必须推筋着⾻始得。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脉诀

脉诀

脉诀脉理细如毫毛发,得其精微有几家,明了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它,知四者辨析分明,用方选药定不差。

总纲:浮脉:听我把浮脉细说,沉脉:将沉字说于你知,轻轻的就能摸着,重重的要按至底,浮字之中分迟数,沉中亦寓迟数理,浮迟表寒何用讲,沉迟里边寒如冰,浮数往往表热多,沉数内热不须提,浮而无力是虚火,沉而无力知是气,浮而有力寒风搏,沉而有力定有积,把浮字牢牢记着。

把沉字且且记之。

切脉:学看脉部位分明,寸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大小肠两寸分并。

临诊脉时贵沉静,不要斜视勿妄听,诚心静气念脉情,病在何脏与何腑,虚当补来实当攻,寒宜温来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恕不愧当医之名。

诊脉时要稳呼吸,以己呼吸候彼息,察其间断与连续,一息四至和平脉,再加一至也是吉,三迟二败寒冷疾,六数热来七为急,八九十死期将至,当医人要阴阳分,浮数为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有阴,阴极似阳阳似阴,其间最易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左寸浮脉:归脾汤诗: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参术芪龙神,远志香枣仁,脾土困,金必败,咳嗽痰吐;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养心汤诗: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知宁。

补心加石菖,开窍效更灵,蜜丸朱砂衣,引用灯心尝,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补心丹诗:补心三参苓,归地天麦冬,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左寸沉脉:导赤散诗: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数为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或淋浊或口糜,疼痛难忍,逍遥散:导赤散或逍遥,一剂清泰,逍遥治人不自得,苓术芍药当归柴,如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生地薄荷同煎服,加味栀子丹皮来。

泻心汤: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实火强,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生无妨。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内容简介这本脉诀歌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诊脉歌:介绍切脉时应如何进行的程序。

寸、关、尺三部中浮、中、沉九候的诊法,身体上、中、下三部应在某部,五脏六腑主在哪个部位。

2、脉象口诀歌:是把二十八部脉分做两种方法解释,每一部脉先将脉象形态说明,再将病因、症状指出。

3、分部主病脉歌:是细分二十八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主某脏某腑发生什么病。

另外还有诊“内因”证诀,诊“外因”证诀,诊“不内不外因”证诀,再定死脉、怪脉形候诀,生理异常脉五种等。

并且补充诊小儿虎口三关脉歌,看小儿“人迎”、“气口”诀歌,诊妇人脉歌,诊妇人有妊脉,切脉“八纲”,四季脉变,平息脉歌。

中医四诊中切脉最难,因兴凭医者三个手指和呼吸(一呼一吸名一息)来掌握患者的脉博跳动、形态、强弱而定脉象,诊断脏腑疾病。

故此,切脉只有长时间的体验才能认清。

以上脉诀是湖伟彬幼年从先父学医时所读家传秘本,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诊脉者,仅又从新整理,尽量改成白话,适合盲文,但限于文化水平,多有词不达意之处。

我国故有的脉学文献极其丰富多彩,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历代经验积累的结晶。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继承前人遗产,从实践中发扬提高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而时习非常重要啊!论小儿虎口三关脉歌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一节风关为,二节气关连,三节叫命关。

男左女看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似肝,黑似因中恶,黄是因脾端,淡红淡黄者,此渭无病看。

看小儿气口脉歌小儿三岁放平脉,一指三关定数细(小儿三岁以前看虎口三关,三岁以后方看掌后高骨,一指定寸关尺三步),一吸六至是平脉,七、八是热似为困,迟冷数热古今流,浮风沉积虚当实,左手人迎主外感,右手七口主内急,外后风寒属食侵,内后乳食时痰积,洪紧无寒是伤寒,浮缓有寒是伤风,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如是疾,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见喘气急,紧促只因痘疹生,紧数只是惊风至,虚软吐泻做慢惊,滑泽是痰痃疟利,芤为失血上下分,弦急可恶需要记,软而细者是肝乎,实而数者为便秘,大小不匀为恶候。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老中医:脉诊歌诀大全

老中医:脉诊歌诀大全

有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二十八脉脉诊歌诀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5、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6、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脉象口诀详解

脉象口诀详解

脉象口诀详解(一)正象脉象的特点: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

这些特点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有胃:亦称胃气。

表现为脉位不浮不沉,脉率不快不慢,脉力不强不弱,脉形不大不小,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2.有神:脉贵有神。

脉神的特征归纳为: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3.有根:脉之有根关系到肾。

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人身十二经脉全赖肾间动气之生发。

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二个方面。

(二)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脉象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但受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的影响,而且随着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自身调节,还可以出现各种生理性变异。

1.年龄: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急数。

青壮年脉象多有力平滑,老人脉象多弦硬。

2.性别:妇人脉象较男子濡细而略快,妊娠脉象多滑数。

3.形体:肥胖者脉象多沉细,消瘦者脉较浮大。

身材高大者脉象较长,矮小者脉象较短。

4.运动、饱餐、酒后脉多滑数有力;饥饿时脉来多软弱。

5.四季:春季脉象稍弦。

夏季脉象稍洪。

秋季脉象稍浮。

冬季脉象稍沉。

6.精神情志情绪变化是机体心理活动的反映。

亦可引起脉象的明显变化。

7.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脉象亦有一定的影响。

8.脉位变异尚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三)二十八种病脉脉象和脉象口诀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沉脉类:沉伏牢弱迟脉类:迟结涩缓数脉类:数动疾促(注:数读成shuo硕音,为屡次之意)虚脉类:虚细微代短实脉类:实紧长滑弦(注:举,古人浮取为举,按在皮肤上。

按,沉取为按,重指力按在筋骨间。

寻,不轻不重,指力适中。

)虚脉与实脉的区分:就像松紧带,紧的时候像实,松的时候就像虚。

(1)浮脉类:浮脉为阳表病居,按之不足举有余,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十分钟学号脉 + 中医把脉口诀

十分钟学号脉 + 中医把脉口诀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一、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切诊是脉学诊断的核心内容,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病情。

四诊合参就是在脉学诊断中,综合利用望、闻、问和切这四个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立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相色质沉浮”四舍。

中医脉学中有一句话叫做“相色质沉浮”四舍,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以及脉搏的沉浮来进行诊断判断。

相指的是面色,色指的是唇色和舌色,质指的是患者的体质情况,沉浮指的是脉搏的节律和力度。

通过综合观察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三、切脉的方法。

在切诊中,要注意正确地切脉,以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

切脉的一般方法是检查患者的脉搏位置、力度、频率等方面的变化。

切诊要注意从左、右手臂腕部、尺、桡动脉开始,再向上追踪到肘部的动脉,最后到颈侧及颈部的动脉。

切脉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手法,轻轻放置手指在患者的动脉上,感受脉搏的变化,掌握脉搏节律和力度等信息。

四、常见脉象及其意义。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反映了患者的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

常见的脉象有沉、浮、迟、数、实、虚等。

沉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减弱,脉息沉滞;浮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增强,脉息浮动;迟脉指的是脉搏的节律缓慢,脉息延迟;数脉指的是脉搏的频率加快,脉息有力;实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强壮,脉息紧实;虚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减弱,脉息空虚。

通过观察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五、脉柒判断。

脉柒是指通过切诊得到的脉象,根据脉象的变化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判断。

脉柒主要有脉形、脉数、脉长、脉来、脉型、脉力、脉滑、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急等。

通过观察和判断这些脉柒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六、脉诊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脉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避免干扰。

其次,要遵循一定的脉搏触诊方法,以保证脉与脉感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中医一直都是以脉象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熟记每一条脉象及其口诀也成了中医诊断的必备知识。

下面就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脉象二十八脉必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二十八脉必背口诀1、少阳上输:少陷表中十字汇,下输医毕方可知。

2、太阴下走:止小腿邻脚外,遍行跗走行精微。

3、少阳下走:少陷表中十字汇,发于足背下行遂。

4、太阳上输:上输于肱骨联,上臂内侧向肩膀。

5、阳明上输:尺侧外络穿,止于二两止痛苦。

6、手厥阴上输:手内侧一穿,止于缺盆去病苦。

7、太阳下输:下输入腹内游,遍行腰腹去腹部。

8、少阴上走:小腿内侧向上行,发于耻部入膀胱。

9、足太阴下走:足内侧直行,发于足背外侧精微。

二、二十八脉的功能1、少阳上输:输血润燥,调节内分泌,滋养脾胃。

2、太阴下走:活血调经,通络无堵,润燥调理。

3、少阳下走:活血调经,温经安神,强壮全身。

4、太阳上输:滋补肝肾,补血通络,增强抗病能力。

5、阳明上输:活血化瘀,调血调气,温窝循行。

6、手厥阴上输:发汗散寒,温胃安气,行气活血。

7、太阳下输:通络调节,行气滋补,活血化瘀。

8、少阴上走:滋补养阴,温经安神,活血止痛。

9、足太阴下走:调节阴阳,生津润燥,健脾养肾。

三、二十八脉的作用二十八脉又称“经络君子”,是经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将身体之间各个部位的血液和精华流动调节的重要职能。

其作用主要有五点:1、补血行气:二十八脉能够帮助补血行气,增强身体能量,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活血化瘀: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血液物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排除阻碍血液循环的瘀滞,促进伤口康复。

3、健脾胃:二十八脉主要宣泻运化脾胃,有助于消化,维持消化功能正常,使身体得到适当的营养。

4、调经安神: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精华,调节集中,增强机体的自身反射,调整内分泌,使身体恢复自然状态,让思想平静,身心平衡。

5、温经安筋:二十八脉能够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外感病变,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温经安筋,改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脉诊歌诀各脉总结

脉诊歌诀各脉总结

脉诊歌诀各脉总结脉诊歌诀1.【浮脉类】浮脉轻取即可得,浮洪濡并散芤革。

浮举有余按不足,表证虚阳浮越出。

洪脉体大搏有力,来盛去衰是热意。

濡脉浮细无力软,病主虚证湿困懒。

散脉至数力不均,元气离散脏气陨。

芤脉浮大空如葱,主病伤阴与落红。

革脉搏指空边坚,亡血失精产崩连。

2.【沉脉类】沉脉重按始得之,沉伏弱牢一并施。

沉轻不应重按得,里证常人一并合。

伏重推至筋骨处,邪闭厥病痛极住。

弱沉细无力而软,阳气气血俱缺短。

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疝气癥积襄。

3.【迟脉类】迟脉一息少四至,缓涩结脉再添迟。

迟脉一息少四至,寒证实热均可是。

缓脉一息四至缓,脾虚湿困平人挽。

涩脉艰涩滞不畅,气血精瘀痰食长。

结迟一止无定数,阴结痰瘀气血暮。

4.【数脉类】数脉大五小于七,数疾促动四相依。

数脉大五小于七,热证亦主里虚疲。

疾脉急疾有七八,阳极阴竭元气塌。

促数一止无定数,热瘀痰食脏衰痈。

动脉滑数短如豆,病由疼痛惊恐凑。

5.【虚脉类】虚脉应指无力五,虚细微代短相辅。

虚按无力应指软,气血两虚由它管。

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湿证演。

微极细软有无摸,气血大虚元气脱。

代迟一止有定数,脏衰惊痛与跌仆。

短脉不及本部长,有力气郁无力伤。

6.【实脉类】实脉应指有力六,实滑紧弦长大凑。

实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紧相系。

滑来流利应指滑,痰食热孕青年查。

弦端直长按琴弦,肝胆痰痛与老年。

紧绷弹指如转索,宿食疼痛实寒裹。

长脉端直超本位,气余阳热实平备。

大脉宽大无汹涌,健康之人病进恐。

不同脉象主同一症状总结1.【湿】缓、细、濡(滑:痰湿)。

2.【惊】动、代。

3.【痛】伏、动、弦、紧、代。

4.【食积】滑、涩、紧、促。

5.【气滞血瘀】涩、结、促。

6.【气血两虛】虚、细、弱、微、结。

7.【常人】浮、沉、迟、缓、疾、长、大、滑、弦。

相兼脉1.浮紧脉【外感寒邪表寒、风寒痹病】2.浮缓脉【风邪、营卫不和太阳中风】3.浮数脉【风热袭表表热】4.浮滑脉【表证夹痰】5.沉迟脉【里寒】6.沉弦脉【肝郁、水饮】7.沉涩脉【血瘀】8.沉缓脉【脾虚、水湿】9.沉细数脉【阴虚内热、血虚】10.弦紧脉【寒、痛】11.弦数脉【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阳上亢】12.弦滑数脉【肝火夹痰、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痰火】13.弦细脉【肝肾阴虚、血虚肝郁、肝郁脾虚】14.滑数脉【痰热、湿热、食积内热】15.洪数脉【阳明经、气分热盛】。

脉诊口诀大全集

脉诊口诀大全集

脉诊口诀大全集脉诊,又称脉络诊,是中医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度等特征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而在脉诊中,掌握一定的口诀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脉诊口诀大全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脉象概述1. 滑数脉:脉浮短数,手指沿经脉滑动不留停。

2. 细数脉:脉滑而弱,手指按压稍深即感到。

3. 乍脉:脉来乍止,如钟摆般跳动。

4. 迟脉:脉来缓慢,心脏跳动缓慢。

5. 洪数脉:脉大而短促,手指感到有力量推动。

6. 弦数脉:脉紧而长,手感硬而有弹性。

二、手脉各经脉脉象1. 少阳膀胱经:弦脉。

2. 太阳小肠经:细脉。

3. 阳明胃经:滑数脉。

4. 少阴心经:乍脉。

5. 太阴肺经:弱数脉。

6. 厥阴肝经:沉脉,弦脉。

7. 阴跷脉:洪数脉。

8. 手太阴肺经:涩脉。

9. 手阳明大肠经:滑数脉。

10. 手太阳三焦经:细数脉。

11. 手少阴心经:乍脉。

12. 手厥阴心包经:沉涩脉。

三、舌脉象1. 舌脉搏动无形:肝郁证。

2. 舌脉左右不一:血瘀气滞证。

3. 舌脉长而满:心神不安证。

4. 舌脉短而缩:气血不足证。

5. 舌脉颤动有声:风邪侵袭证。

四、诊断要点1. 触脉要轻柔:手心要温暖,心态要平静。

2. 观脉要集中:心神专注,眼光不要离开患者手腕。

3. 判断要准确:掌握口诀,熟练掌握触脉技巧。

4. 组合要适当: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常见疾病脉象1. 高血压:弦数脉,舌尖偏红。

2. 冠心病:弦数脉,舌淡白。

3. 糖尿病:涩脉,舌质红、苔黄。

4. 脑卒中:弦脉,舌尖向右偏。

5. 颈椎病:弦脉,舌尖偏左。

六、脉诊注意事项1. 判断脉象要多角度: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2. 触脉手法要得当:适合自己的手法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脉搏。

3. 圆滑时间要合理:一个诊断常需花费3-5分钟,切忌过快或过慢。

4. 沉着冷静:在触脉过程中,不要受外界干扰情绪波动。

脉诊口诀大全集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掌握这些脉诊的关键知识点,能够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断,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王叔和脉诀

王叔和脉诀
王和脉诀卷之三
肾藏歌三首
肾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王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两耳通为窍。三焦附在斯。味咸归藿豆,精志自相随。 沉滑当时本,浮摊厄在脾。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冷积多成唾,焦烦水易亏。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一斤馀一两,胁下对相垂。 又歌曰 三部俱迟肾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忽梦鬼神将入水,觉来情思即无欢。 又歌曰 肾散腰间气,尿多涩滑并,其中有聚散。聚散且无凭。 实滑小便涩,淋痛涩骍骍。脉涩精频漏,恍惚梦魂多。 小肠疝气逐,梦里涉江河。实大膀胱热,小便难不通。 滑弦腰脚痛,沉紧痛还同。单匀无病惫,浮紧耳应聋。
王叔和脉诀卷之五
论七表脉法:一浮、二芤、三滑、四实、五弦、六紧、七洪 一浮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曰浮。主咳嗽气促,冷汗 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
歌曰:按之不足举之余,再再寻之指下浮。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 又歌曰: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胀胃虚空。尺部见之风入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王叔和脉诀卷之二
心藏歌三首
心藏身之精,小肠为弟兄。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荣。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顺视鸡冠色,凶看淤血凝。诊时须审委,细察要丁宁。 实梦忧惊怖,虚翻烟火明。秤之十二两,小大与常平。 又歌曰 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又歌曰 心脉芤阳气作声,或时血痢吐交横。溢关骨痛心烦躁,更兼头面赤骍骍。 大实由来面热风,燥痛面色与心同。微寒虚惕心寒热,急则肠中痛不通。 实大相兼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单滑心热别无病,涩无心力不多言; 沉紧心中逆冷痛,弦时心急又心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七、大脉:形大势强,应指满溢。

〔主病诗〕大脉有力主邪盛,阳热有余病下利,阴气不足阳有余,虚劳脉大必无力。

八、小脉:形小如线,应指显然。

(又名细脉)〔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

有此证则顺,否则逆。

故吐衄得沉细者生。

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九、长脉:首尾端直,超过三部,如循长竿。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主有余之病)十、短脉:形状短缩,不能满部。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十一、滑脉:往来流利,入盘走珠,举按皆得,应指圆滑。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十二、涩脉:往来艰涩,如雨沾沙,细迟而短,指下迟钝。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十三、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挺然带急。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

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十四、促脉:脉来急促,数中一止,止无规律。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气、血、痰、饮、食)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促主阳盛之病。

促、结之因,皆有气、血、痰、饮、食五者之别。

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也。

十五、结脉:脉来迟缓,迟中一止,止无规律。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主阴盛之病。

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积聚。

十六、代脉:迟中一止,歇止较长,良久复来,止有定数。

〔主病诗〕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十七、缓脉:从容和缓,一息四至。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气虚。

十八、洪脉:形大满指,来盛去衰,且兼浮数,轻按便得。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

十九、微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阴微发热。

《脉诀》云∶岁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亦枯。

二十、紧脉:绷急弹指,状如切绳。

〔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

二十一、濡脉:浮细而软,轻取乃得。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二十二、弱脉:沉细而软,重按欲绝。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弱主气虚之病。

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

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

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二十三、革脉:浮弦中虚,如按鼓皮。

〔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二十四、牢脉:沉实有力,形大弦长,沉取有力,劲而不移。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颓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

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

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

二十五、动脉:滑数如豆,关部显见。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

《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

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二十六、伏脉:推筋着骨,重按始得。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

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

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

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脉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

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

二十七、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清。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二十八、芤脉:如捻葱管,外实中空。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