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合集下载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或重铬酸钾(50mg,L),以抑制细菌生长。

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

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可以稀释到更高的倍数。

?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

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

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土壤放线菌分离实验

土壤放线菌分离实验

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00g、NaCl 0.50 g、KNO3 1.00 g、K2HPO4·3H2O 0.50 g、MgSO4·7H2O 0.50 g、FeSO4·7H2O 0.01g、琼脂粉18.00g,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调至pH 7.0,121 ℃高压灭菌20 min.
土壤取样方法:在水稻根部周围,先去除表面2厘米的土后,采用5点取样法取土,混匀。

稀释涂布分离法:取新鲜的土壤5g,与45ml的无菌水混合,摇床要20min,把摇好的10^-1的液体静置待颗粒沉淀后,取1ml加入到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就到10^-2的稀释液,再从10^-2的稀释液中吸取1ml加入到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就到10^-3的稀释液,类推就可以得到10^-4、10^-5的稀释液。

把灭过菌的100ml的高氏Ⅰ号培养基带温度到60-70左右时加入过0.45um滤膜的0.05g/ml的高锰酸钾溶液100ul、0.1g的氯霉素、0.2ml的庆大霉素,摇匀,倒平板。

用10^-3、10^-4、10^-5三个浓度涂平板。

放线菌发酵:用不加琼脂高氏Ⅰ号培养基接入菌株,在28 ℃、280r/min 摇床培养7d。

过滤,取滤液。

滤液保存在4℃。

莴苣生测:菌液过0.45um的滤膜5ml,加入到有5棵冒芽的莴苣的组培瓶中(每个重复3次)。

稗草生测:与莴苣生测雷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I = K2HPO4?3H20、MgSO4?7H20、FeSO4?7H20、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锈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NaCI ・ K2HPO 4?3H20、MgSO4?7H20作为无机盐,FeSO4?7H20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C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1 •咼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 K2HPO4?3H2O0.5g 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水1000ml, pH7.2〜7.4。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

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

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样品收集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草地、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

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态等。

3.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包括酶活性、产生代谢产物等。

4.进行16S rRNA或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以确定放线菌属别。

实践经验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细心严谨,避免污染。

最好在无菌工作台环境下操作。

2.鉴定放线菌时,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和生理差异,需要谨慎观察和鉴定。

3.放线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菌落的筛选和鉴定需耐心等待。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检测,进一步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分离培养:将土壤样品取自自然环境中,加入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稀释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成。

2. 放线菌形态观察:取一颗单个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形状、颜色、分枝情况等。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抑制圈。

三、结果与讨论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单个菌落。

将这些菌落通过传代培养,得到纯种的放线菌菌株。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状,颜色多样,有的呈白色、黄色或橙色。

菌丝通常呈直线状,但也有少数呈弯曲或环状。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了抑制圈。

这表明放线菌具有抗生素产生的能力,可以对其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放线菌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因此,对放线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放线菌,并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和抗生素产生能力。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我们只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鉴定。

其次,我们只检测了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生能力,而未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具体的鉴定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放线菌的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以了解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2. 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寻找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开发新的药物;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提高其抗生素产量和质量。

实验3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3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 目的1.1 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1.2 掌握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2 原理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 材料3.1 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查氏琼脂培养基。

3.2 溶液或试剂10%酚液,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4%水琼脂。

3.3 仪器或其它用具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链霉素和土样,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涂布器等。

4 步骤4.1 稀释涂布平板法4.1.1 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I号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待冷至55~60℃时,高氏I号琼脂培养基中加入10%酚数滴,马丁氏培养中加入链霉素溶液(终浓度为30μg/ml),混合均匀后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三皿。

4.1.2 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l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

用一支l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lml(无菌操作见图-2)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注意:操作时管尖不能接触液面,每一个稀释度换一支试管。

4.1.3 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和10-6三种稀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4、10-5和10-6 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1或0.2ml,小心地滴在对应平板培养基表面中央位置。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染色
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
2.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技术;
4.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设备;
5.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等其它常规的实验仪器
2、实验耗材
擦镜纸、吸水纸、标签纸、无菌称量纸、无菌水、蒸馏水
3、实验药品
草酸铵结晶紫、番红、95%酒精、碘液、可溶性淀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重铬酸钾
4、实验材料
土壤
四、实验步骤
1、土壤取样
在实验前,取学校体育馆附近树木下10~20㎝土壤作为土样。

2、培养基的配制
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和培养放线菌):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0.1g 磷酸氢二钾0.05g 氯化钠0.05g 硫酸镁0.05g 硫酸亚铁0.001g 琼脂2g 水100ml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3、仪器灭菌
将培养基溶液的三角瓶用报纸包扎好以及玻璃珠、试管、三角锥瓶、载玻片、盖玻片放到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蒸汽灭菌。

4、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样2.00g,在火焰旁加到一个盛有48ml无菌水并装有玻璃珠的100ml锥形瓶中。

振荡20-30min,使样品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

静止20-30s,标记为编号1。

(2)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稀释(该实验采用10倍梯度)
①取3个各装有9.5ml无菌水的25ml锥形瓶,分别按照顺序标记好2、3、4.
②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微量移液器从1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2号锥形瓶中,摇匀后,再用微量移液器从2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3号锥形瓶中,依此类推,分别将土壤悬液制成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的土壤稀释液。

5、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1)倒平板
将配制好并且灭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5—60℃时,往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1ml的0.5%重铬酸钾, 然后分别倒平板。

方法是在超净工作台,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

令三角瓶瓶口在火焰上灭菌,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液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冷凝后即成平板。

共制备6个平板(一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样品)。

(3)涂布平板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

用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液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

(4)倒置平板
将培养基平板倒置(防皿盖的冷凝水下滴),置于28度培养箱中培养3d
6、放线菌的纯化
(1)倒平板同上
(2)平板划线
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做以Z字行划线,每划完一次要充分燃烧接种环烧掉残余微生物,再从上一次划线处末点开始下一次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盖,倒置与恒温箱中培养。

7、放线菌的观察
玻璃纸法
(1)将玻璃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用旧报纸隔层叠好后灭菌。

(2)将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在火焰旁倒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倒15ml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在无菌操作下用镊子将无菌玻璃纸履盖在琼脂平板上即制成玻璃纸琼脂平板培养基。

(3)用接种环挑取纯化后的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4)将接种的玻璃纸琼脂平板置28—30℃下培养。

(5)在培养至3天,5天,7天时,从温室中取出平皿。

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无菌镊子将玻璃纸与培养基分离,用无菌剪刀取小片玻璃纸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8、放线菌保藏
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纯化培养后的放线菌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 ℃的冰箱中保藏,保存 2—4 个月,移种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