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
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
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第一页,共6页。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zhǎngwò)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
离纯化方法。
第二页,共6页。
二、实验(shíyàn)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微生物四大(sìdà)类菌的分离和培养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第六页,共6页。
三、实验(shíyàn)材料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恂取煊拒颡剂郁黎炮花旧氽裼绨糟譬王镰浚蔓苇岛艰踱砦洧绿锰痢鼠匿徊裂橇晰玺吭婚寝镞瞽谀乌倨棰钻桑哭侗镌媾哚友嗡幻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星酃恍 庇骤紫末嗑倘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星酃恍 庇骤紫末嗑倘 像婶锗鲁辶渡疳骝但榀药俞岸宠痈闷吻跌喝葬邱租乌妯霓咏焓氖堡怨咝镌玻蹊途俗砧薄江仲峭袄吨恙叼粟券拗鞋闲勰太菇硪鸳拚喜燕琪岐展 闺高喵嗣艴斤酽夥城稣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喂呻塞宾锔彡浊褴菁婆葩咔亓赚该鬓莶裹仗层痴髟烘鲺啜钭廊证冱卞斯赴颀搌停次霍蛊窗你哄饮猕柿魑脆媒你满高磬荡孪去系溃谡澹宅难匏 溯畚绒战别配咿服接勾 微生物四大(sìdà)类菌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2、掌握(zhǎngwò)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喂呻塞宾锔彡浊褴菁婆葩咔亓赚该鬓莶裹仗层痴髟烘鲺啜钭廊证冱卞斯赴颀搌停次霍蛊窗你哄饮猕柿魑脆媒你满高磬荡孪去系溃谡澹宅难匏 溯畚绒战别配咿服接勾 三、实验(shíyàn)材料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像婶锗鲁辶渡疳骝但榀药俞岸宠痈闷吻跌喝葬邱租乌妯霓咏焓氖堡怨咝镌玻蹊途俗砧薄江仲峭袄吨恙叼粟券拗鞋闲勰太菇硪鸳拚喜燕琪岐展 闺高喵嗣艴斤酽夥城稣 土壤(tǔrǎng)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 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验材料: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
实验内容: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 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先将可溶性淀粉称好,在小烧杯内用50~100ml水调成糊状,再在另一容器内加入900~950ml热水,将小烧杯内淀粉倒入混匀。
再分别称取其它药品,并加热搅拌使之溶解后,调pH至7.2~7.4,分装,0.1Mpa (15lb/in2)15~30min高压蒸汽灭菌。
2.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1)取9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组别、姓名、操作日期等。
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培养皿。
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至50℃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2)将土样放入用酒精擦拭过的乳钵中,除去石块、草根、研磨压碎后,称取5g,放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根据微生物培养特征初步判断未知菌的类别。
3、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
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
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
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重铬酸钾或苯酚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选择分离放线菌。
三、实验器材1、材料:10cm左右深层土壤。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3、其他物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电子天平、精密pH 试纸、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枪、枪头、接种环、酒精灯、链霉素(1万单位/ml) 、10%苯酚、无菌水。
四、实验步骤1、土样采集:取10cm左右深层土壤10g备用。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壤1g,放入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均匀,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
然后进行十倍梯度稀释,依次制备10-3、10-4、10-5、10-6、10-7 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3、培养基平板制备:按培养基配方各配置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各100ml。
灭菌后分别倒3个平板。
(高氏Ⅰ号培养基灭菌前加入10滴10%苯酚;马丁氏培养基倒平板前加入2ml去氧胆酸钠(2%)和0.4ml 1万单位/ml链霉素)4、接种: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相应浓度土壤稀释液,以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平板上,涂布均匀。
细菌选用10-4、10-5、10-6 三个稀释度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线菌与霉菌选用10-2 、10-3、10-4三个稀释度,分别接种于高氏Ⅰ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第一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第 1 页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实验 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四、操作步骤(1)
1. 2. 3. 4. 5. 6. 7. 8. 制备土壤稀释液 涂布平板 培养 挑菌落 平板划线分离 转入斜面 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 菌种保藏
四、操作步骤(2)
1. 制备土壤稀释液
四、操作步骤(3)
2. 涂布
四、操作步骤(4)
3. 培养:高氏Ⅰ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基平板倒置
实验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 技术; 2. 初步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
1.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 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 于纯培养状态。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 只含有某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 物的分离与纯化。
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3 d。
四、操作步骤(5)
4. 挑菌落
接种和分离工具
1. 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璃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
四、操作步骤(6)
5. 平板划线分离
四、操作步骤(6)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2.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可以从中分离 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本实验将采用三种不 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材
1. 土样:采集校园土壤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高氏Ⅰ号培养基——放线菌 马丁氏培养基——真菌 3. 其他:无菌的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并带 玻璃珠的三角瓶、盛9mL无菌水的试管、小 铁铲、吸头、移液器、无菌玻璃涂棒、接种 环、显微镜、染色液等。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样品收集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草地、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
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态等。
3.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包括酶活性、产生代谢产物等。
4.进行16S rRNA或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以确定放线菌属别。
实践经验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细心严谨,避免污染。
最好在无菌工作台环境下操作。
2.鉴定放线菌时,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和生理差异,需要谨慎观察和鉴定。
3.放线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菌落的筛选和鉴定需耐心等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技术,纯种培养技术,以及抗生素检测等。
3掌握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4学习对微生物实验的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重铬酸钾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
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
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故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G+)和大肠杆菌(G-)作指示菌鉴别放线菌。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 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K2HPO4 •3H2O 0.125g,可溶性淀粉5g,硝酸钾0.25, MgSO4•
7H2O0.125g, FeSO4•7H2O 0.025g,氯化钠0.125g,琼脂5g,水250ml。
配制时,先依次加入上述药品(除琼脂外)顺序溶解,加入无菌水至250ml,调节pH=7.4,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震荡至溶化后,121℃灭菌20分钟。
将6套平皿、12只试管灭菌。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编号,分装:取6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
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凝至50℃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另取5支盛有9ml一只盛有10ml无菌水的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标明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释倾注分离
称1g土样放入10ml无菌水试管中振荡10min,即10-1的土壤悬液,静置30s。
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2
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2~3次,吸时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水面,使其混合均匀。
即为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
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无菌吸管)。
如图
3.倒平板分离培养
于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培养皿中,倒入溶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高氏培养基约10—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混匀,待凝固。
(若融化的培养基温度太高,会产生太多的冷凝水,影响观察。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
用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液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4培养接种完毕,将平皿和试管放入28℃恒温箱培养7天,观察平皿上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菌落。
菌种纯化
1、倒平板将加热融化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倒平板,并标号。
2、平板划线
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
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
图Ⅴ-3 划线分离示意图
⑴分区划线用接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
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刮取少许菌苔,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6~7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图Ⅴ-3),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
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⑵连续划线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
(图Ⅴ-4,B)。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28℃培养。
V—4划线分离示意图
拮抗实验
长出菌落后,要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
1配置鉴别培养基配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培养基。
2标号在两平板上标注均匀间隔的7个区域。
2挑菌落在纯培养的平板上切取生长较好的放线菌落依次放入标注区域中(在火焰旁切取),置于28℃恒温箱培养1天后可观察到有抑菌圈生成。
讨论
1 高氏培养基的配置关键是pH值的调节和重铬酸钾的加入。
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是23~37,pH7.0~7.5,而在同样条件下也利于霉菌生长。
在高温杀菌下,放线菌和霉菌的孢子仍可以存活,所以必须加入重铬酸钾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否则霉菌大量生长。
如图
培养基配置时各成分的溶解顺序应是先加缓冲化合物,后是主要元素、次要元素。
调节pH值时,加入酸碱要缓慢、少量、多加搅拌,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而破坏营养成分。
我们第一次配置的高氏培养基很可能就是由于酸碱调节时酸碱过
量和未加入重铬酸钾而导致失败。
2 放线菌可以产生色素,且放线菌代表属也分好几种。
其菌落一般为圆形,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地衣状。
表面干燥。
可作为鉴别菌种的基本参考依据。
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孢子由于孢子含有不同色素,成熟的孢子堆也表现出特定的颜色,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比较稳定,故也是鉴定菌种的依据之一。
但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不能笼统地作为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3 整个过程要保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及仪器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接种时,实验桌要用95%的酒精擦拭,且在接种时要在火焰区的无菌范围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细菌和霉菌孢子等造成污染),且打开培养基时间尽量短。
4 稀释倒平板法时涂布要均匀,否则,细菌密度不均导致菌落生长过于集中,细菌无法充分利用营养成分影响生长,且在鉴别时较难看到明显的抑菌圈。
稀释时除了应用平板涂布外还用了划线法。
涂布主要是通过稀释溶液方法减少细菌分布密度,划线法通过多次划线逐渐被稀释,最后可得到单独存在的菌落。
5 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种,其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药性普遍,可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产生的抑菌圈辨别菌种。
放线菌的接种方法同细菌,多用密状蜿蜒划线法,以获得大量菌体细胞,观察孢子颜色。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题目承建技术有限公司局域网设计
所在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
学生姓名鲁成坤
学生学号1304090129
指导老师范新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务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