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合集下载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或重铬酸钾(50mg,L),以抑制细菌生长。

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

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可以稀释到更高的倍数。

?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

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

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土壤放线菌分离实验

土壤放线菌分离实验

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00g、NaCl 0.50 g、KNO3 1.00 g、K2HPO4·3H2O 0.50 g、MgSO4·7H2O 0.50 g、FeSO4·7H2O 0.01g、琼脂粉18.00g,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调至pH 7.0,121 ℃高压灭菌20 min.
土壤取样方法:在水稻根部周围,先去除表面2厘米的土后,采用5点取样法取土,混匀。

稀释涂布分离法:取新鲜的土壤5g,与45ml的无菌水混合,摇床要20min,把摇好的10^-1的液体静置待颗粒沉淀后,取1ml加入到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就到10^-2的稀释液,再从10^-2的稀释液中吸取1ml加入到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就到10^-3的稀释液,类推就可以得到10^-4、10^-5的稀释液。

把灭过菌的100ml的高氏Ⅰ号培养基带温度到60-70左右时加入过0.45um滤膜的0.05g/ml的高锰酸钾溶液100ul、0.1g的氯霉素、0.2ml的庆大霉素,摇匀,倒平板。

用10^-3、10^-4、10^-5三个浓度涂平板。

放线菌发酵:用不加琼脂高氏Ⅰ号培养基接入菌株,在28 ℃、280r/min 摇床培养7d。

过滤,取滤液。

滤液保存在4℃。

莴苣生测:菌液过0.45um的滤膜5ml,加入到有5棵冒芽的莴苣的组培瓶中(每个重复3次)。

稗草生测:与莴苣生测雷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染色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2.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3.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技术;4.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设备;5.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等其它常规的实验仪器2、实验耗材擦镜纸、吸水纸、标签纸、无菌称量纸、无菌水、蒸馏水3、实验药品草酸铵结晶紫、番红、95%酒精、碘液、可溶性淀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重铬酸钾4、实验材料土壤四、实验步骤1、土壤取样在实验前,取学校体育馆附近树木下10~20㎝土壤作为土样。

2、培养基的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和培养放线菌):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0.1g 磷酸氢二钾0.05g 氯化钠0.05g 硫酸镁0.05g 硫酸亚铁0.001g 琼脂2g 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3、仪器灭菌将培养基溶液的三角瓶用报纸包扎好以及玻璃珠、试管、三角锥瓶、载玻片、盖玻片放到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蒸汽灭菌。

4、制备土壤稀释液(1)称取土样2.00g,在火焰旁加到一个盛有48ml无菌水并装有玻璃珠的100ml锥形瓶中。

振荡20-30min,使样品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

静止20-30s,标记为编号1。

(2)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稀释(该实验采用10倍梯度)①取3个各装有9.5ml无菌水的25ml锥形瓶,分别按照顺序标记好2、3、4.②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微量移液器从1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2号锥形瓶中,摇匀后,再用微量移液器从2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3号锥形瓶中,依此类推,分别将土壤悬液制成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的土壤稀释液。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I = K2HPO4?3H20、MgSO4?7H20、FeSO4?7H20、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锈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NaCI ・ K2HPO 4?3H20、MgSO4?7H20作为无机盐,FeSO4?7H20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C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1 •咼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 K2HPO4?3H2O0.5g 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水1000ml, pH7.2〜7.4。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

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

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器材:1.⼟壤材料 5 ---10cm 处⼟壤,放于采集袋中带回实验室。

2.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Ⅰ号培养基( w /v))可溶性淀粉2%,KNO3 0. 1%,NaCL 0. 05%,K2HP04 0. 05%,MgSO4 0. 05%,FeSO4 0. 001%,琼脂2% 3.溶液和试剂(1) 20% ⽢油( 2) 0. 1%美蓝 A 液: 美蓝0. 3g ,95% ⼄醇300ml;B 液: 0. 01% KOH 100ml 混合A 和B 液即成⾰兰⽒染液3( 1) 结晶紫染⾊液: 甲液结晶紫2g,95% ⼄醇20ml;⼄液草酸铵0. 8g,蒸馏⽔80ml。

甲⼄液先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在⼀起,过滤除去残渣后装⼊滴瓶中备⽤。

( 2) 碘液: 碘1g,碘化钾2 个,蒸馏⽔100ml 先取少量蒸馏⽔加⼊碘和碘化钾,使碘完全溶解后再加⼊全部蒸馏⽔,分装于滴瓶中备⽤。

( 3) 复红酒精溶液: 碱性复红0. 4g,95%⼄醇100ml,溶解装⼊滴瓶备⽤。

4.仪器和其他⽤品⽆菌纸、带玻璃珠的三⾓烧瓶、1ml⽆菌吸管、⽆菌试管、⽆菌培养⽫⼀.⽬的要求:1. 掌握倒平板的⽅法和常⽤分离纯化微⽣物的基本操作。

2. 初步观察⼟壤中放线菌菌落形态。

3. 初步了解掌握微⽣物分类的基本⽅法。

⼆.实验原理:放线菌在⾃然界中主要⽣存于陆地和淡⽔中,⼟壤为这类微⽣物的主要习居场所,⽆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其他地⽅繁多。

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壤和有机质等丰富的⼟壤中较多。

放线菌以孢⼦和菌丝⽚段的形式存在于⼟壤,每克⼟壤内含有数万、数⼗万的孢⼦。

放线菌的⽣活史和形态特征放线菌的孢⼦和孢囊孢⼦在适宜的环境下吸收⽔分,膨胀萌发,⽣出芽管1 -3 个,芽管伸长长出分枝,分枝越来越多,形态菌丝体。

因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

基内菌丝体⼀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并纠缠在⼀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不破裂。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样品收集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草地、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

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态等。

3.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包括酶活性、产生代谢产物等。

4.进行16S rRNA或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以确定放线菌属别。

实践经验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细心严谨,避免污染。

最好在无菌工作台环境下操作。

2.鉴定放线菌时,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和生理差异,需要谨慎观察和鉴定。

3.放线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菌落的筛选和鉴定需耐心等待。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 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检测,进一步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分离培养:将土壤样品取自自然环境中,加入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稀释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成。

2. 放线菌形态观察:取一颗单个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形状、颜色、分枝情况等。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抑制圈。

三、结果与讨论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单个菌落。

将这些菌落通过传代培养,得到纯种的放线菌菌株。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状,颜色多样,有的呈白色、黄色或橙色。

菌丝通常呈直线状,但也有少数呈弯曲或环状。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了抑制圈。

这表明放线菌具有抗生素产生的能力,可以对其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放线菌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因此,对放线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放线菌,并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和抗生素产生能力。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我们只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鉴定。

其次,我们只检测了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生能力,而未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具体的鉴定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放线菌的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以了解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2. 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寻找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开发新的药物;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提高其抗生素产量和质量。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技术,观察其生长特征。

3. 提取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本实验通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物质提取,旨在了解放线菌的生长特征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高氏一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试剂:重铬酸钾、无菌水、酒精等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牛津杯- 接种环- 酒精灯- 无菌涂棒- 三角锥瓶- 高压蒸汽灭菌锅- 天平-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 牛皮纸- 线绳四、实验步骤1. 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1)选择取样点: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菜地、林地等。

(2)采集样品: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3)将5点样品混合均匀,用无菌水稀释至10-1、10-2、10-3、10-4、10-5倍。

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1)制备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

(3)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放线菌。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4. 活性物质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用重铬酸钾对上清液进行氧化反应,观察颜色变化,以初步鉴定活性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线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纯化出放线菌,菌落呈菌丝状,颜色多样。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药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技术。

2、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二、实验内容筛选放线菌永远是新抗生素研究的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

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可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

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

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来获得放线菌。

注:从土壤中分出的放线菌要进一步鉴别是否为抗生菌。

首先应根据筛选目的确定试验模型,然后利用培养基平板进行拮抗性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法。

其主要依据是扩散原理,即观察在抗生菌周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和透明度则表明了该菌株抗菌活性的强弱。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原理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如图1。

原理二: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原理三:向培养基添加适量的重铬酸钾能抑制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图1 稀释涂平板法示意图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放线菌菌种筛选的一般流程

放线菌菌种筛选的一般流程

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菌种的分离和筛选一般步骤分为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四个步骤。

知识拓展: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

分离和纯化土壤中放线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系列稀释→涂布平板→恒温培养→观察菌落→菌种纯化。

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时应选择有机物含量丰富且疏松的土壤,可判断大多数放线菌属于____(填“需氧菌”或“厌氧菌”)。

将1g土样放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再取1 mL 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则该试管中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倍。

(2)高氏1号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常用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

(3)在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时,为减少细菌和真菌的干扰,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在培养基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4)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应____(填“低于”或“高下”)细菌的培养温度。

(5)筛选放线菌可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菌落特征主要包括____(答两点)等方面。

(6)分离得到土壤中的放线菌后,可利用____法对菌种进行纯化。

答案:(1). 需氧菌(2). 103(或1000)(3).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 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或选择作用)(5). 低于(6). 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7).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应用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应用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应用作者:詹庆曹雅丽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2期摘要: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微生物资源,放线菌的产物除了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绝大多数都是它的产物。

筛选的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分类方式有很多,但按功能分类,大致可分为抑菌、杀虫、植物生长调节、抗肿瘤活性及其他多种重要的活性类型。

本文主要从放线菌的分离,应用两大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出优质、纯种、功效强的放线茵。

关键词:放线菌;筛选;分离;应用放线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其分枝状的菌丝体能够产生各种胞外水解酶,降解土壤中的各种不溶性有机物质,以获得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对有机物的矿化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

而现如今,人们对放线菌的应用远不及此,放线菌更多地被应用到医学治疗,减少农产品病虫害等各个领域中。

1放线菌在农业当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和环境中化学农药安全性的普遍关注,对一些危险性化学农药使用的谈虎色变情况,促使人们寻求其它安全有效的植物病害控制新途径。

而近年来微生物发展迅速,让人们去除植物病虫害的途径逐渐从化学农药的使用向微生物方法转变,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它既可以改善,维持植物自然生态系统,又可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防病之目的。

自20世纪60年代Umezawa研究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以来,对由微生物产生的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逐步拓宽,此类物质在控制人类非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活性物质有70%~8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这说明放线菌作为药物产生者具有巨大价值。

1.1抗生素的使用放线菌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绝大部分属有益菌,放线菌的产品多种多样,特别突出的是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至今已报道通过的近10000种抗生素中,约70%有放线菌产生,如链霉菌、土霉素、多黏霉素、庆大霉素、井冈霉素等。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方法_郭丽娜 (1)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方法_郭丽娜 (1)

489放线菌是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菌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10000余种抗生素,约70%为放线菌所产生。

不仅如此,放线菌还会产生酶制剂、氨基酸等有用物质。

因此,对放线菌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由于新物种具有产生新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人们开始尽可能寻找新放线菌,特别是用常规方法很少分离到的稀有放线菌。

根据Lechevalier最早的概念,稀有放线菌是指那些用传统方法分离时,分离频度远低于链霉菌的放线菌。

稀有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量少,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有的还有特殊的营养要求,按一般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获得的菌量很少。

近年来即认为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以外的为所谓稀有放线菌属。

分离这些稀有放线菌,不仅可以减少对产生已知生物活性物质菌株的重复分离,还可扩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

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发现,稀有放线菌能产生众多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红霉素、利富平、马杜拉霉素、洋红霉素等抗生素、酶类、维生素等。

其中一些抗生素已商业化,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微生物得到纯培养。

因此,分离未知放线菌是利用它们的首要前提之一。

1、土壤预处理绝大多数的放线菌来源于土壤。

采集好土壤后的第一步是土壤的预处理,即对土壤样品或刚收集的水生地样品进行特殊的处理,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达到目地。

不同的实验室对于预处理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江翠翠等研究了不同物理机械与化学分散剂结合及加热与化学物质预处理土样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放线菌检出率。

采用涂布平板稀释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为达到更好的分散效果,物理机械分散常与化学分散相结合,促进微生物与土粒的分离。

范丽霞等对最有利于土壤放线菌分离的自然风干时间展开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土样放置7天和21天均适合放线菌的分离,放置7天的放线菌菌落较多,种类也较齐全,而细菌和真菌数量下降较快。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是一个很复杂,有许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要想从事物体内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而不能凭空臆断。

因此,实验室分离放线菌所需设备也应根据这些原则来选择和准备,如果单凭某种条件就妄加判断那么往往会导致实验失败或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

一、样品制备与培养基配制1.取土称量,充分混匀;取干燥疏松的盆或缸或其它容器,将盛装样品的容器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并每天换水数次直至发出清香气味为止。

2.称取少量样品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3.挑取含水量适当的样品接种于经灭菌消毒的马铃薯种子培养基平板上。

4.将经过灭菌消毒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或酒精灯上加热使之软化。

5.软化后的样品立即倒入100毫升灭菌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

6.迅速摇动平板混匀,冷却至45℃左右,用无菌操作法倒平板并贴签标记好。

二、增菌接种三、初代培养和测试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挑取相同的稀释度再按照步骤一继续培养。

然后检查各种参数及观察培养结果,对比最终的数值,以判断微生物对放线菌的敏感程度和产率。

四、菌种保藏采集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50℃的马铃薯培养基,将菌液接入0.7%-0.8%琼脂斜面中,斜面凝固后将斜面置冰箱中低温保存。

五、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环境条件和杂菌污染的因素都会严重地影响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效果,如果只注意控制某个方面,忽视了另外两个条件都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故要求分析工作者既要认真仔细又要灵活掌握,对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和易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项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里只简略说明几点。

(1)温度是决定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分离放线菌要在25℃~28℃,湿度60%~70%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高达40℃,不但有碍于菌株的正常繁殖,还会导致菌种死亡。

2.采用多菌种混合分离的办法更能提高效率。

(3)琼脂浓度的影响在各种放线菌的分离中,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以琼脂培养基的营养丰富、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较多等优良特性著称,故为放线菌分离的常规方法,由于它在生长过程中氧化葡萄糖产酸,故利用这一特点来抑制微生物的呼吸,同时利用无机盐提供电子使酶钝化,因而提高了实验效果,并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第三组、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第三组、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题目:土壤中放线菌的提取和分离1.土壤标本的采集放线菌属好气性微生物,主要生活在较干燥、透气性好、中性到微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肥沃的土壤中,防线菌种类丰富。

采集土壤标样时,应根据放线菌的生活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

宜选择菜地、茶园、果园等地采样。

选定采样地点后,先铲去表层土,挖取5~3Ocm 深的土壤数十克,装入牛皮纸信封,封好袋口;潮湿的土壤宜装入塑料袋或铝盒内,做好编号记录,带回实验室供分离用。

采回的土壤标本一般宜及时进行分离,如不能做到随采随分,宜将土壤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使其风干,保藏备用,但保藏时间不宜过长。

2.分离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有:a.高氏1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KHP040.05、NaC10.05、KN040.1、MgS(~·7H( 0.05、FeSO40.001、琼脂1.5~2.0、pH7.2~7.4、在121℃(15磅)高温高压灭菌20min。

b.葡萄糖一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葡萄糖1.0、天门冬素0.05、牛肉膏0.2、KHP040.05、琼脂2.0、pH6.8或自然、8磅灭菌30rain。

C.精氨酸一甘油琼脂培养基:精氨酸0.1、甘油1.25、KHPOa0.1、MgS()4·7H:O0.05、NaC10.1、ZnS04·7H2O0.0001、CuSO4·5H2O0.0001、(SO4)。

·6HO0.001、M~SO4·HO0.0001、琼脂2.O,pH9.0,8磅灭菌30min。

1.2.2平板培养基制备根据分离量多少,准备好消毒高氏一号培养基500mL或1000mL,灭菌的7cm或9cm 直径培养皿中倒入1O~2OmL培养基,制成平板备用。

3.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分离普通放线菌的弹土法和稀释画线法。

(1)放线菌的弹土分离法土壤准备与接种将土壤用研钵研细,6O目过筛,取一定量细土平铺于灭过菌的光滑硬纸板上,纸面积略大于培养皿的口径,将多余的土轻轻倾去,见纸板上有一层细土粒粘附着则较为理想。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因此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对于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则是研究数字多样性、发掘新生物活性成分和开发新型药物的必要工作。

一、分离放线菌的样品采集在进行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之前,需要先采集土壤样品。

首先对采样是否合理、样品储存条件等要求进行评估。

然后在采样地的不同位置取样,每个样品之间要有足够距离,避免重复或低效地采集。

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常用的包括罗氏囊和加热处理。

可采用直接接种法和制备菌液法进行分离,直接接种法是将样品直接接种在寡速生菌平板上,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制备菌液法先经过一定的处理如筛选、振荡等操作,然后再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优选后再进行接种。

三、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后的放线菌种群中还包含其他微生物如生物体、细菌等,因此需要进行放线菌的筛选。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颜色、形态、抗性和特异反应等多种选择,通过筛选后得到单个纯种放线菌株。

对于已经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菌株的鉴定是必要的。

鉴定的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如形状、大小、生长习性等、生化特性如酶系统、代谢途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如16S rDNA序列等。

二氧化碳生成实验、酸碱性度测定、化学分析等,常用于进行放线菌菌株鉴定的方法。

对于分离和鉴定过的放线菌菌株,为了防止失活和污染,需要进行保存,并被录入保藏室中,应该根据放线菌不同的保存要求,选取合适的保存方式。

例如,低温保存的方法如短期保存冰箱法和长期保存冷冻物质保存法等。

通常选择液氮冷冻法则能够保证最长的保存时效。

总之,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是进行放线菌不同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得到了高纯度的菌株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发掘其潜在的生物活性特性。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

由于其多样的形态和代谢特性,放线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工业应用价值。

分离和筛选放线菌的方法是研究和利用其功能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分离方法:1.稀释和均匀涂布法:首先,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并在培养基平板上平均涂布样品。

随着放线菌的生长,单个菌落会形成,然后可以通过挑选单个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2.稀释和涂布法:方法类似于前者,但将初步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拖线在新的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再次分离,以获得更纯的放线菌。

3.祛除污染菌法: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非放线菌细菌的干扰。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改变pH值等。

4.冷冻-融化法:利用放线菌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性不同,将样品进行多次冻结-融化处理,可以选择性地分离出放线菌。

二、筛选方法:1.对抗菌活性筛选:放线菌具有对其他菌株的抗菌活性,可以使用对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将待测分离物与感兴趣的致病菌共同培养,观察是否产生抑菌圈来筛选放线菌。

2.抗真菌筛选:放线菌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

可以通过共培养放线菌和待测真菌,并观察是否产生抑菌圈来筛选放线菌。

3.溶磷筛选:放线菌具有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可以利用Na-P亚硝酸盐琼脂平板培养基来筛选放线菌。

4.产生生物活性化合物筛选:放线菌可以生成一系列生物活性化合物,如抗生素、酶、生物胺等。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试剂盒,进行营养检测、酶活性测定或染色方法进行筛选。

5.双层平板筛选法: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到固体上层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出产生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放线菌。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放线菌分离和筛选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更多新的方法被提出。

分离和筛选放线菌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目的: 1 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 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 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 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 KNO 3、NaCI、K2HPO 4?3H 2O、MgSO 4?7H 2O、FeSO4?7H2O、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 3 、 NaCI 、 K2HPO 4?3H 2O 、MgSO 4?7H2O 作为无机盐, FeSO4?7H2O 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h1)0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 10% 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 1g, 氯化钠 0.5g ,K2HPO4 ?3H2O 0.5g ,MgSO4 ?7H2O 0.5g ,FeSO4 ?7H2O O.OIg ,琼脂 20g,水 1000ml , pH7.2 〜7.4。

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
溶化后,补足水分至 1000ml o 112 C灭菌20分钟。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 1 )待测样液的制备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 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 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 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实验。

称土样 1g 于盛有 99mL 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 10〜20min ,
使土样中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此即为10-2浓度的菌悬液,静置 30s。

另取装有9ml无菌
水的试管3支,编号10-3、10-4、10-5。

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 10-2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3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 2~3次,使与9ml水混匀,即为10-3浓度的土壤稀释液。

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 1支无菌吸管)。

稀释过程需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

( 2)稀释倒平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 2支1 毫升移液管分别从 10-5、 10-4菌悬液中吸取 1 毫升菌悬液,分别注入编号 10-5、 10-4 的培养皿内。

将温度为45〜50 C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倒入上述各培养皿内,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
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在温暖处(28 C左右),每天观察培养基表面有无微生物菌落。

( 3 )涂布平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2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 10-4、10-5
)、组别、姓名、操 作日期等。

每个稀释度做一个培养皿。

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至 50 C 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 15~20ml 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用无菌吸管从浓度最小稀释液开始,每次吸取
0.1ml 加到一组相应编号(10-5
)的高氏一号平 板上(每次吸取前,吸管要在液体内吹吸几次) ,再依次将10-4的土壤稀释液加到相应平板上。

用 无菌刮棒(从浓度小的稀释液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

(4 )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入熔化的营养固体培养基
10〜12毫升,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 匀,
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

然后在皿底用蜡笔划分 A 、 B 、C 、
D 几个区。

每组两个平板培养基。

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 火焰
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

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 火焰旁取少
许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迅速送入培养皿 内,在平板培养基
的一边,作第 1次平行划线6〜7条, 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
法,作第 3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接 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 30°角左右。

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5) 培养
接种完毕,将平皿放入 28 C 恒温箱培养7天,观察平皿上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菌落。

(6) 挑菌落
待三种方法的平板长出菌落后,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 种。

如果1■斜■线法2■曲线法3•专格法 4.放射法5”四格法
菌种很纯,则可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

转种至斜面,菌种用牛皮纸包好,置C冰箱中保存。

准备实验内容:
无菌刮棒打火机酒精灯
无菌报纸包(1个) 99mL水/三角瓶(玻璃珠)5支移液管
3支9mL水的试管培养皿6套
枪头(1mL/0.1mL )
高氏一号培养基 500mL ( 150mL三角瓶2个,200mL试管)
思考题:
1. 检查接种后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和染菌情况。

2. 观察与记录以下内容。

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代谢物种类
3. 如何区分放线菌和真菌、细菌?
放线菌菌落小而紧密、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
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霉菌菌落的话应该是比较大的,可能是大而疏松也可能大而紧密,其他一些跟放线菌都差不多,比如都是颜色多种多样,与培养基紧密结合难于挑取。

但在气味上有很大差别,放线菌具有泥腥味,而霉菌具有霉味。

还有一点就是放线菌菌落周围琼脂平面会有变形的现象。

若稀释平板的稀释度不够,放线菌会被抑制了或者菌落太小,而其他细菌的菌落又太多,不容易找到。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