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微生物--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2013级生科2班
组长:刘瑜 2013506076
组员:汤界世 2013506070
李宇秀 2013506071
于淑婷 2013506075
陈洁作 2013506079
郑国梁 2013506083
2015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抗生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
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基内菌丝体大部分呈黄、橙、蓝、紫、绿、徽,但也有无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体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体粗两倍左右。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轮生之分。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大多数种为左旋,少数为右旋。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清楚。根据菌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这些特征即可判断出分离出的菌体为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或重铬酸钾(50mg,L),以抑制细菌生长。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可以稀释到更高的倍数。
?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实验材
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KNO
3、NaCI = K
2HPO
4?3H
20、MgSO
4?7H
20、FeSO
4?7H
20、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锈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
3、NaCI ・ K
2HPO 4?3H
20、MgSO
4?7H
20作为无机盐,FeSO
4?7H
20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C热处理
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一、引言
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的细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能力。为了研究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从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初步评估。
二、材料与方法
1. 样品采集:从不同地点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和原生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合分离放线菌的浓度。
3. 分离放线菌:将样品分别涂布在含有富集放线菌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孵育。
4. 鉴定放线菌:观察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5. 鉴定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使用生化试剂和生理特性测试进一步鉴定放线菌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
经过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的观察,我们初步将这些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和新链霉菌属等。
进一步的鉴定工作表明,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其中一些菌株显示出产生抗生素的能力,这对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具有潜在意义。另外,一些菌株还表现出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这可能与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
用有关。
通过对放线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然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这些放线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四、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和评估。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包括抗生素产生和重金属耐受性等。这些发现为放线菌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和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放线菌分离
分离 操作步骤 (1)取体积为300ml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入0.1%的重铬 酸钾15mL,使之终浓度为50ppm,摇匀,倒平板,待用。 (2)取土样5g,摊平于大号培养皿上,在恒温干燥箱中 120℃干热处理1h。 (3)土样热处理后,加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 的三角瓶中,加入0.5mL的笨酚,室温下振荡30分钟, 静止5分钟,取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10倍。同时另取土 样5g,不加热和笨酚处理,余步骤同上,作为对照。 (4)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原液和10倍稀释液各0.1ml标志稀 释倍数的平板上,涂抹均匀,倒置,28℃培养。 (5)培养10~14d,观察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生长情况、 菌落特征。挑取红色,无气生菌丝的小菌落以及其它菌 落形态菌株接种斜面,进一步用于形态观察和鉴定。
实验一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一 教学要求
放线菌有多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 蛋白质、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很多产物在农业、 医疗、食品及国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放线菌
二 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但主要是链霉菌,链 霉菌以外的其他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 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但 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 方法很难得到。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 添加重铬酸钾的方法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用干热 和苯酚处理减少链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 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四组
• 一、实验目的 • 1、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药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方法和操作技术。 • 2、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 二.实验材料及器材 • 试剂与仪器 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K2HPO4· 3H2O、NaCl、 FeSO4· 7H2O、MgSO4· 7H2O、琼脂、盐酸、氢氧化钠、pH 试纸、重 铬酸钾 仪器:微波炉、电磁炉、干燥箱、50 或100mL 量筒(灭 菌)、玻璃涂铲(灭菌)、90mm 培养皿(灭菌)、250ml三角瓶 (灭菌)、1 或 2mL 移液管(灭菌)、试管(灭菌)、标签纸、 • 培养基: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KNO3 1.0 g, K2HPO4· 3H2O 0.5 g, NaCl 0.5 g,FeSO4· 7H2O 0.01 g,MgSO4· 7H2O 0.5 g,pH:7.2-7.4,琼脂20 g,水1000 mL, 高压湿热灭菌。
•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苗圃),按对角交叉(五点 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后取2~10cm处的土壤。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将5点样品约 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 实验 • 称取待测样品10.0 g(盛放于灭菌纸中),放入装有90 mL 无菌水 的250 mL 三角瓶中,充分振荡10 min,即配成10-1 稀释度的土悬 液;用移液管量取1mL 稀释度为10-1 的土壤悬 浮液于装有9mL 无 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即配成10-2 稀释度的土壤悬浮液,按 此法依 次配成10-3,10-4 稀释度的悬浮液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
实验目的:
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放线菌的培养
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
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
1、土壤
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
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
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
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1、配制淀粉培养基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
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
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
三、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
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
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
母液。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
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
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
第一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
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
三、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第 1 页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
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
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
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简介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
样品收集
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草地、
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
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
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可以通
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
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
•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
•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
•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
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
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
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
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
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
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
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
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
实验十二___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实验目的:
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抗生素产生菌的抗菌谱测定。
3、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微生物大量存在与土壤中,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
实验材料:
1、土壤菜园土。
2、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8h培养物。
3、培养基淀粉琼脂和淀粉液体培养基。
4、其它10%的酚、牛津杯、灭菌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涂棒、酒精灯、无菌吸管等。
实验方法:
一、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配制淀粉培养基
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克;硝酸钾0.1克;磷酸氢二钾0.05克;氯化钠0.05克;硫酸镁0.05克;硫酸亚铁0.001克;琼脂2克水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6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分离放线菌。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来获得放线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取少量梯度稀释菌悬液,置于已凝固的无菌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无菌的涂布波棒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会形成多个独立分布的单菌落,然后挑取典型的代表移接至斜面,经培养后保存。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
(1)实验材料:采集的土壤材料。
材:微波炉、电磁炉、干燥箱、玻璃涂铲、50或100mL量筒(灭菌)、90mm培养皿(灭菌)、1或2mL移液管(灭菌)、标签纸、小玻璃珠(灭菌)、吸耳球,盖玻片等。
(3)实验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K2HPO4·3H2O、NaCl、FeSO4·7H2O、MgSO4·7H2O、琼脂、盐酸、氢氧化钠、PH试纸、重铬酸钾。
四、实验步骤
(一)采样
1、放线菌的特点、生境分析
放线菌以孢子和菌丝片段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每克土壤内含有数万、数十万的孢子。放线菌的孢子和孢囊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生出芽管1 - 3 个,芽管伸长长出分枝,分枝越来越多,形态菌丝体。因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基内菌丝体向空间长出的菌丝体叫做气生菌丝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体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体粗两倍左右。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轮生之分。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大多数种为左旋,少数为右旋。螺旋的数目也是种的特征之一。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清楚。
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3.实验器材、试剂 • 恒温培养箱、培养皿、1ml/10ml移液管、
玻璃刮铲、接种环、酒精灯、三角瓶、试 管、玻璃珠、脱脂棉等。 •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 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P65 )、蒸馏水、 1mol/L的NaOH与HCl溶液,10%酚溶液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4.操作前准备: ①采土:取距地表10~20cm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在有机质丰富、水分充足,距地表10~20cm的土 壤中,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 和病毒等。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某一种微生物单 独分离出来。
2.1.1将菌悬液充分稀释后取少许接种于适宜的培养 基上,使其分散成单细胞,或者在培养基表面不 断地划线,将菌一个个地拉开,培养后会形成一 个个的菌落,即形成单菌落。
倒平板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5.操作方法:
5.3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10g土壤样品, 加入到装有90ml无菌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 中,振荡约20 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匀, 将细胞分散,即得到10-1浓度的土壤悬液。 用一支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 ml土壤悬液加 入装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 让菌液混合均匀,即得到10-2浓度的土壤 稀释液。依此法连续稀释制作浓度为103~10-5梯度的土壤稀释液。
放线菌菌种筛选的一般流程
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菌种的分离和筛选一般步骤分为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四个步骤。
知识拓展: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土壤中放线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系列稀释→涂布平板→恒温培养→观察菌落→菌种纯化。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时应选择有机物含量丰富且疏松的土壤,可判断大多数放线菌属于____(填“需氧菌”或“厌氧菌”)。将1g土样放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再取1 mL 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则该试管中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倍。(2)高氏1号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常用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3)在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时,为减少细菌和真菌的干扰,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在培养基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4)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应____(填“低于”或“高下”)细菌的培养温度。
(5)筛选放线菌可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菌落特征主要包括____(答两点)等方面。(6)分离得到土壤中的放线菌后,可利用____法对菌种进行纯化。
答案:(1). 需氧菌(2). 103(或1000)(3).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 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或选择作用)(5). 低于(6). 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7).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1 目的
1.1 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1.2 掌握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 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 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 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本实验将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材料
3.1 培养基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马丁氏琼脂培养基, 查氏琼脂培养基。
3.2 仪器或其它用具
取样铲、塑料袋、记号笔、
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 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一般150-300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 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 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 并在图上标出, 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2.采样部位和深度:用取样铲, 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 取5~25cm处的土样0.5-1kg, 在采样过程中, 采取的混合样一般都大于该重量, 所以要去掉部分样品, 将所有采样点的样品摊在塑料布上, 除去
动植物残体、石砾等杂质, 将大块的样品整碎, 混匀, 摊成园形, 中间划十字分成四份, 然后对角线去掉两份, 若样品还多, 将样品再混合均匀, 再反复进行四分法, 直至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公斤(试验用的样品2公斤)为止。如下示意图。一用取土器或锄头直接挖入耕层取样。每个点切取的土块宽度、厚度应基本一致。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北方土壤干燥, 可在10~30cm处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 1.编号,分装:取6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 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 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凝至50℃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 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另取5支盛有9ml一只盛有10ml无 菌水的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标明10-1、10-2、10-3、10-4、 10-5、10-6。 • 2.稀释倾注分离 称1g土样放入10ml无菌水试管中振荡10min, 即10-1的土壤悬液,静置30s。 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 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2~3次, 吸时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水面,使其混合均匀。即为10-2浓度的 土壤稀释液。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 换1支无菌吸管)。
•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苗圃),按对角交叉(五点 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 后取2~10cm处的土壤。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将5点样品约 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 实验 • 称取待测样品10.0 g(盛放于灭菌纸中),放入装有90 mL 无菌水 的250 mL 三角瓶中,充分振荡10 min,即配成10-1 稀释度的土悬 液;用移液管量取1mL 稀释度为10-1 的土壤悬 浮液于装有9mL 无 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即配成10-2 稀释度的土壤悬浮液,按 此法依 次配成10-3,10-4 稀释度的悬浮液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四组
• 一、实验目的 • 1、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药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方法和操作技术。 • 2、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 二.实验材料及器材 • 试剂与仪器 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K2HPO4· 3H2O、NaCl、 FeSO4· 7H2O、MgSO4· 7H2O、琼脂、盐酸、氢氧化钠、pH 试纸、重 铬酸钾 仪器:微波炉、电磁炉、干燥箱、50 或100mL 量筒(灭 菌)、玻璃涂铲(灭菌)、90mm 培养皿(灭菌)、250ml三角瓶 (灭菌)、1 或 2mL 移液管(灭菌)、试管(灭菌)、标签纸、 • 培养基: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KNO3 1.0 g, K2HPO4· 3H2O 0.5 g, NaCl 0.5 g,FeSO4· 7H2O 0.01 g,MgSO4· 7H2O 0.5 g,pH:7.2-7.4,琼脂20 g,水1000 mL, 高压湿热灭菌。
Leabharlann Baidu
• 培养基制备过程:
称取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放入装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 棒 搅拌淀粉调成糊状,再加入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继续加热, 可溶性淀粉完全溶化。再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溶解。对微量成分 FeSO4· 7H2O 可先配成高浓度的贮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ml 水中加入0.1g 的FeSO4· 7H2O 配成0.01g/ml 母液,再在1000ml培养 基中加入1ml的0.01g/ml 的贮备液即可。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 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调节pH、分装、包扎、湿热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