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合集下载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1)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1)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1)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细菌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类微生物。

分离和纯化这些细菌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并有利于相关应用的开发。

下文将从分离和纯化的流程、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流程1. 采集土样首先,需要采集土样,并将其认真分层剖析,取相对均匀的土样。

避免受到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有时要在合适的温度、溶液中将其处理,以杀死其他未被分离出的细菌,确保最终分离到的细菌属于所期望的种类。

2. 筛选方法可以通过筛选的方式来分离目标细菌。

在将土样处理后,可以将土壤中的颗粒筛选出来,将其悬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

通过培养基选择,可以筛选出自然界中对常规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的菌株。

3. 纯化法基于筛选法筛选出的细菌群,要进一步分离单菌株。

这时候,可以通过分泌落细菌的方式进行分离。

分泌落法是在无菌条件下,用匀染映到平板上,供菌落生长孵育,培养出纯净菌株。

二、常用分离和纯化方法1. 发酵罐法发酵罐法是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样本与特定的培养基混合,形成发酵液,供细菌发酵并产生代谢产物。

根据代谢产物对目标微生物的要求特点,可以从代谢产物中充分筛选出目标菌株并进行单克隆的分离培养。

2. 过滤法将土样过滤后,混合在无固定菌相的培养基中,通过筛选培养环境中的单菌孵育,纯化出其中的某一菌株。

3. 土盘法所收集的土样经过处理后,均匀地坚着到培养皿的表面。

将培养皿置于恰当的条件下,等待细菌的生长,进行单克隆的分离。

三、注意事项1. 待分离土样尽量温和,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减少细菌数量的变化。

2. 培养到疑似有目标菌株生长为止,这就需要经验较丰富的实验人员进行分离纯化操作。

3. 需要从其他细菌中筛选出目标菌株,可以加入抗生素等各种筛选方法。

总之,提高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是深入探索土壤生物多样性、探索新型约束细菌等领域的很重要的手段。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和广泛分布的,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菌时,需要从土壤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样品的准备。

准备好样品是关键的第一步。

需要从所需的环境中收集样品,例如,在花园中收集土壤样品,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收集体内的样品。

样品收集后,需要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避免过度处理。

第二步是制备培养基。

为了孵化细菌,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例如,对光和氧气敏感的厌氧菌需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还需要选择颜色,形状和口感不同的特殊培养基,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第三步是分离和纯化细菌。

需要采取逐步流程来分离和纯化细菌。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中,并容纳在瓶子或平板上。

然后,将样品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下,以让细菌开始生长。

细菌的生长取决于培养基的条件,例如,温度,pH,光线等。

为了获得单个细胞,需要通过挑选法或分离检查板来分离细菌。

挑选法是一种分离单个细菌的技术,其中使用草地绿和某些特定镜头。

经过一些练习和专业技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分离出单个细菌。

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还可以在不同的特殊条件下进行培养。

最后,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细菌的纯度。

例如,可以使用静电鉴别法来检测细菌的标记。

通过这种方法,细菌可以在电场的方向下移动,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是细菌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取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如营养需求、代谢途径、酶活性等。
微生物纯化
在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反复划 线培养或平板克隆培养,获得纯培养 的微生物。
熟悉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实验操作流程
土壤样本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并记录采
样点的环境信息。
微生物的纯化
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或平板克隆培养 ,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纯化后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 特征。
微生物的保存与鉴定
菌种保存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冷冻干燥或甘油保 藏,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微生物鉴定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或分子生 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 。
04
CATALOGUE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结果观察
微生物分离
通过划线分离法,成功将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到了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形态 各养基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
将土壤稀释液涂布或滴加 在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
观察与记录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 小等特征。
微生物的纯化
挑选单菌落
从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采用划 线法或稀释涂布法进行纯化。
纯化培养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多次划线培养或 传代培养,确保获得纯培养物。
01
微生物纯化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单一特性进行分离,使同一种微生物在培养 基上形成单一菌落。
02
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方法包括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操作法等。这 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使用,以获得纯培养。
03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一、目的1.了解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中的最适宜的环境,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但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因此,为了研究某一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地培养和利用某种微生物,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

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三、器材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l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盛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抹棒,10%的酚液,25%的乳酸,土样,接种环,标签。

四、方法(一)涂抹平板分离法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装有玻璃珠和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摇15—20分钟,使土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静止片刻,用吸管从中吸取1毫升土壤悬液注人盛有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并振摇使之充分混匀,然后再吸取1毫升注入另一支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l0-3、10-4、l0-5……的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溶化。

待冷至50—60℃时,在高氏l号培养基中加入10%酚2滴,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25%乳酸2滴,然后分别倒平板,每支培养基倒一皿(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左手拨出棉花塞,试管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少许,迅速注入培养基,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放在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

(见图18)。

3.涂抹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标上10-3、10-4、10-5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从10-5、10-4、10-3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土壤悬液,每一平板注入0.2毫升,再用灭菌玻璃涂抹刮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静止5分钟。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微弱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就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进行研究。

一、实验原理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而多样,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对于此实验来说非常的困难。

但是采用适宜的富培养基后能够轻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

富培养基包括有机和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碳源和氮源。

地衣素琼脂(ISP)是一种富含多种碳源和氮源的优质菌落培养基,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能够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通过多次分离和鉴定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地衣素琼脂培养基2.试管、移液器、移菌环、烧灼器、电热蚊子香、灭菌器3.已经壳霉菌疫苗接种的贵州悬钩子种子和土壤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

用移液器将壳霉菌疫苗接种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上,将其灭菌,以备之后的使用。

2.准备土壤基质。

将土壤样品剪碎成非常小的颗粒,并放入烧灼的试管中,加入恰当的地衣素酵母素琼脂,变形后形成一个接种板。

在较大的容器中放置电热器设备,以保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

接下来,将接种板和采样站放在单独的区域以免混淆。

3.接种。

从土壤中取一小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摇动均匀,使菌群溢出。

等到土壤均匀地分散在地衣素琼脂培养基中之后,用移菌环扭曲并切出一个菌落,并将其置于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

重复此步骤至少三次,每次都要将新的分离土壤菌落剪出来。

4.孵育。

将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置于电热器设备中,以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当新的菌落形成后,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多的菌株。

5.纯化。

检查菌落后,需要进行纯化。

鉴定每个菌落,把每个菌落分别悬浮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王--实验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王--实验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王--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是存在大量微生物的,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了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了解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离纯化菌株的方法。

一、实验方法
1.1 实验设备
实验室常用的分离纯化设备有平板计数器、减压灭菌器、烧杯、移液器、离心机等。

其中,平板计数器是精确测定细菌数量的仪器。

实验材料包括培养基、细菌液、土壤样品等。

1.3 分离纯化细菌的步骤
(1)将土壤样品放入离心管内。

(2)在土壤样品中加入生理盐水,摇晃离心管,使土壤样品和生理盐水充分混合。

(3)将混合物在烧杯内振荡。

(4)利用平板计数器精确测定细菌数量。

(5)从混合物中挑出单个菌落,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

(6)将菌落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我们共采集了5个不同土壤样品,进行菌落计数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等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其中,含有腐殖质较多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较多,且种类丰富。

2.2 结果分析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差异主要与土壤样品的营养含量及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白灰土、黄土、红壤等含有较高营养含量和较优地理环境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而贫瘠荒芜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少。

此外,氧分压、pH值、盐分等土壤环境因素的差异也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微生物学 实验7 土壤中细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

微生物学 实验7 土壤中细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
- -
3.78 ×104 2.71 ×104
5.13 ×105 2.70 ×102 采用科学计数 法;取两位小 数

无法计数
305
12

3.05 ×104
“无法计数”——指因稀释倍数掌握不好或其它原因造成不能计数, “0”——指平板上无微生物菌落生长。
五、作业
1、将每一个稀释度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填入下表,并计算结果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 按稀释度(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见下表,例4)。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 稀释度(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见下表,例5)。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 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见下表,例6)。
菌落计数原则(六条)
1、先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其中一个 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 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 落数。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 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 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 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三、实验材料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土壤样品、无菌 水 2、培养皿、玻璃试管、胶头滴管、涂布棒
四、实验步骤
1、细菌的分离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
(1)试管和培养皿编号 在试管壁上依次标上10-2、 10-3、10-4、 10-5、10-6。在培养皿养皿的底部依次标上10-4-1、 10-4-2 、 10-5-1 10-5-2 、10-6-1、 10-6-2。 (2)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融化(微波炉加热3min5min),待培养基冷却至不烫手时(约50℃),无菌倒入已编号的 培养皿中,室温凝固,备用。 (3)土壤稀释液制备。称取10g土壤至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 中,震荡15-20min,静置约20~30秒,即成10-1的土壤悬液。用胶 头滴管移取1 mL菌悬液至标有10-2的离心管中,震荡混匀,制成102的菌悬液;从10-2管中取1 mL菌悬液至标有10-3的离心管中,震荡 混匀,制成10-3的菌悬液;同法依次制备10-4、10-5、10-6的菌悬液。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土壤细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分离和纯化土壤细菌,不仅可以研究其基本特性、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等,还可以开发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比如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制品的生产等。

本文将介绍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以及影响土壤细菌分离的因素和纯化方法。

土壤细菌的分离是指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单个细菌菌落的过程。

一般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稀释涂布法该方法是将土壤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制成平板培养基并涂布在培养基上。

菌落形成后,可再次从菌落上接种单个细菌。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二)膜过滤法该方法是将土壤和生理盐水混合后通过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出微生物体,然后将此滤膜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

(四)毛细管沉淀法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的吸力将土壤中的细菌沉淀到毛细管中,然后将毛细管插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瓷片中,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分离和培养。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五)选择性富集法该方法是通过添加选择性富集剂使特定种类的细菌生长,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受到不同富集剂的影响。

该方法适用于富集数量稀少的特定种类细菌。

(一)单菌落分离法该方法是将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在新的培养基上进行二次分离和培养,直至获得单一的细菌菌落。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并且形态较为相似的细菌。

(三)挑选法该方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形状,手工用铂丝挑选出单个细菌菌落。

该方法适用于菌落数量较少且形态差异较大的细菌。

该方法是利用滤纸将细菌菌液过筛,分离得到单个细菌颗粒。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少的细菌。

土壤细菌的分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环境因素、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式等。

(一)土壤环境因素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如土壤温度、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土壤细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不同种类的土壤中细菌种群差异很大,所以适当选择适宜的土壤样品可以更好的分离得到目标细菌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斜线法;2.曲线法;3.方格法;4.放射法;5.四格法
四、操作步骤(6)
平板划线分离
四、操作步骤(7)
6. 转入斜面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六、思考题
1. 试拟出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的主要实验步 骤。
2. 如何检验平板上某个单菌落是不是纯培养?
四、操作步骤(1)
1. 制备土壤稀释液 2. 涂布平板 3. 培养 4. 挑菌落 5. 平板划线分离 6. 转入斜面 7. 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 8. 菌种保藏
四、操作步骤(2)
1. 制备土壤稀释液
四、操作步骤(3)
2. 涂布
四、操作步骤(4)
3. 培养:高氏Ⅰ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基平板倒置
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3 d。
四、操作步骤(5)
4. 挑菌落
接种和分离工具
1. 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璃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
四、操作步骤(6)
5. 平板划线分离
四、操作步骤(6)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实验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 技术;
2. 初步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
1.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 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 于纯培养状态。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 只含有某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 物的分离与纯化。
2.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可以从中分离 到很多有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株。本实验将采用三种不 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材
1. 土样:采集校园土壤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高氏Ⅰ号培养基——放线菌 马丁氏培养基——真菌
3. 其他:无菌的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并带 玻璃珠的三角瓶、盛9mL无菌水的试管、小 铁铲、吸头、移液器、无菌玻璃涂棒、接种 环、显微镜、染色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