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doc

合集下载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字,号,别号,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过“戊戌变法”。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3.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而不能。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

二、(3自然段)论述。

三、(4、5自然段)论述。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X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提高】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学习目标】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前积累】提问并听写文章常识内容【课上突破】(一)研读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doc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doc

课时计划授课口期年月R 总笫15课时课题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教沖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乂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具准备课件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丿J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新授1、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吋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述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展示冇关报道:冇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 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家主人,曾参与“戊戍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1、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约(qi)揽(lan)悲天悯人(min)%1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H得、悲天悯人%1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己: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徳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课前布置学牛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冇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2、师牛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牛•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牛当,而不能O 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笫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精品】2020秋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word导学案

【精品】2020秋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word导学案

【关键字】精品第11课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字,号,别号,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过“戊戌变法”。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3.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而不能。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

二、(3自然段)论述。

三、(4、5自然段)论述。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提高】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躲解除赔礼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难点】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

南侨中学语文导学案八年级(上) 班级座号姓名编号课题11、最苦与最乐执笔人周美香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10-10-25审核人课时安排二课时上课时间2010-10-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1、3教学难点2教学过程与步骤二备走近作者:(启动你的搜索引擎吧!)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课文导读:(你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吗?)本文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文的语言洗练简洁,表现在使用了概括力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也表现在该展开则展开,该收敛则收敛。

走进文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㈠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ABC)循.环( xún )圣贤.( xián )卸.却( xiè)悲天悯.人( mǐn )达guān(观)péi礼(赔)qì约(契)监dū(督)2、解释下列词语(ABC)并选其中两个造句(AB)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语林拾贝:1、做好每一件该做好3、本文的作者是梁启超,字任甫,号任公,他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文体),选自(ABC)㈡整体感知4、本文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请你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段意。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议论文知识;明确本文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思路;领会本文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掌握论述性文章的略读方法,了解论述性文章的结构思路,初步了解论据和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课前预学一.识记文学常识。

《最苦与最乐》选自《》,作者是,字卓如,号,别号、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代表人物,思想家,学者。

他一生勤奋,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huì(① ) chán着(②) qì约(③) 招lǎn(④) 悲天mǐn(⑤)人xún环(⑥) xiè(⑦)却监dū(⑧) 死而后yǐ(⑨)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莫若:达观:契约:造句:四.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观点、看法、主张)、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指作者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某人、某事或某问题所发表的总的看法(主张、观点)。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新颖、概括简洁。

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包括事实或理论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统计数据,公理定律等,理论证据包括名人名言、诗歌、比喻、自己独特的分析等。

论据要求--确凿、典型、新颖、简洁。

论证: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法、类比法、归谬法…五.学习论述性文章略读。

略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

1.按每分钟400字的速度读完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当做的事,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办法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一般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文中加点的“凡属”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说说画横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争论以下问题。

第1题:最大的苦痛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欢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通过与贫困、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苦痛都有方法排解,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白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全部的责任。

第5题: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欢乐,尽小责得小欢乐。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doc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三、合作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
(10分钟)
1、过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吗?没有责任的日子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下面让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2、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习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评归纳。
4、追问:读完课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导学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5分钟)
1、追问:作者引用这些古语、俗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2、小结:属于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成语等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凝练。
【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1、过渡:同学们学习了本文,一定明白了责任的意义以及负责任的重要性,责任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你能举些例子吗?
2、学生交流讨论完成。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评归纳(课件显示小结)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末尽责任,便是最大痛苦
分论点二:尽责任,便是最大快乐
【教学反思】
2、指导学生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耐苦的精神。
【导学重难点】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0分钟)
1、新课导入:
导入语:我们经常会听到“苦尽甘来”“苦中作乐”的说法,可见“苦”和“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苦”和“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是怎样的。
7、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学法指导:速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找关键句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11.最苦与最乐【学习任务】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

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

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中垌中学初二语文科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设计:初二语文组时间:2013-10-21学案编号:2013C2012班级:姓名:学号:老师寄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

知识链接: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第一课时(展示探究课)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循.环()圣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 péi礼() qì约()监dū()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达观:卸却: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造句:3、本文的作者是,字任甫,号任公,他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这篇文章是(文体),选自二、合作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提示:句式与内容分析入手)4、苦乐都与责任有关,哪什么是责任?(结合第二段思考)人生应如何对待责任?(结合第四段思考)5、结合上述分析,归纳本文中心论点:三、深入探究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合二、四段思考)结论是什么?四、拓展探究1、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2、实例分析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思考:就该孩子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五、课文小结1、学生自我总结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总结第二课时(展示探究课)一、回顾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二、再探究1、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用序号表示)。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和清晰严密的论证思路。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作者凝重、轻灵、简洁的语言风格。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2、解释下列词语。

(1)达观:(2)契约:(3)海阔天空:(4)心安理得:(5)任重道远:五、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六、精读课文1、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观点的?2、作者是怎样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完成了责任”这一观点的?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试举例分析。

七、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责任”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2、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逃避责任,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八、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材料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

材料二: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积极转型生产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承担着社会责任。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承担了哪些责任,这些责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九、课堂小结1、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2、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小结1、学生自我总结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总结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梁启超的生平宁主要思想,理解他对人生苦乐的看法。

2. 分析《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思维。

导学内容:一、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敬之,号芝轩,江苏无锡人。

清末民初闻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实学”、“自强”、“求是”等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涉及政治、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遥影响。

二、《最苦与最乐》梗概《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的一篇散文,通过对人生苦乐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文章以“最苦”的境遇和“最乐”的境遇作为比照,探究人生的真谛。

作者认为,人生中最苦的是“生”,最乐的是“死”,因为生活中的痛苦和忧虑常常超过了死亡的恐惧。

但同时,作者也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呼吁人们珍惜当下,珍爱生命。

三、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最苦与最乐》文章结构清晰,分为“最苦”和“最乐”两部分,通过比照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在写作技巧上,梁启超运用了比喻、比照、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他还通过引用典故和历史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内涵和深度。

导学问题:1. 梁启超是哪个时期的闻名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2. 《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人生苦乐的看法的?3. 你认为生活中的苦难和忧虑与死亡的恐惧哪一个更令人痛苦?为什么?4. 你觉得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拓展阅读:1. 读完《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后,你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思考?2. 你还能料到哪些与《最苦与最乐》类似的文学作品或哲学思想?它们对你有何启发?3. 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和快乐?导学作业:1. 请结合梁启超的生平宁主要思想,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思想观点和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过“戊戌变法”。

本文选自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揽() 悲天悯人()卸却()3.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5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提高】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难点】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前积累】提问并听写文章常识内容【课上突破】(一)研读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讨论第二部分:(3自然段)1.什么事最快乐呢?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讨论第三部分:(4-5自然段)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课后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文中加点的“凡属”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说说画横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3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2.积累谚语、俗语。

【学习重点】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2.学习仿写句子。

【课前积累】提问并听写文学常识内容【课上突破】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虽。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莫若。

【课后提高】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课后反思】《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课前积累】1-3题略【课上突破】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课上突破】(一)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馈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点拨:(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1.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讨论第三部分:1.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课后提高】1.解析:“凡属”是“凡是属于”的意思,把一切人、事都包括在里面了。

作者用了三个“凡属”表示强调。

参考答案: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解析:这是一道主观性试题。

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行。

可以围绕“今日事今日毕”“做人的本分就应该是尽责”“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了的责任”这些内容展开来谈。

答案:略《课最苦与最乐》第3课时【课上突破】1.第一步: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课后提高】1.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