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背景链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3、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
(4)论点与论题
①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②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③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5)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
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二、基础知识
1、给划线字注音
安分(fèn) 恩惠(huì) 契(qì)约循(xún)环
死而后已(yǐ)悲天悯(mǐn)人
2、解释词语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
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仁人志士: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最苦与最乐。
2.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3.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2)什么事最快乐?(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5.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1)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5—6段论述:“人生当于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研读文章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2、研读文章第二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翻过来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由第一部分的“苦”过渡到第二部分的“乐”
(2)支撑“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观点的句子是哪个?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道出了苦和乐的关系。
(3)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除了示例之外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论证方式吗?
例: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引用论证:引用了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地”。
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