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2)(有答案)

合集下载

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3)作者由生活情境展开论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然后将 责任的范围逐渐扩大,再用两个“凡属”对所有的责任进行概括,这 样由浅入深,能使文章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3.精读第 4 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 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 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段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 作用。
第二课时
◉重点: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梁启超名言 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2.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 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 之。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 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4.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5.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 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6.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7.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一、活动:精彩语段赏析。 1.读下面的句子及赏析,思考: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风格?
句子: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 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 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 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 教口吻。
可以回忆历史书中学过的知识或者在平时读书 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生)

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生)

课题:15、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契.( )约揽.()悲天悯.()人恩惠.( ) 卸.却( ) 纵.然( ) 监督.( ) 循.环( ) 如释.重负()2、解释词语达观:如释重负:心安理得:无入而不自得: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苦海:3.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研读课文谈苦部分回答: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二)研读课文论乐部分回答: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担责任部分回答: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初一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答案

初一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答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答案
【预习积累】1略
【感知探究】
1.人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2.作者并列地安排了两个论证层次。

首先分别提出两个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然后分别论述,明确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并然有序地进行论证。

3.①举例论证,如第一自然段拿“称、失意、老、死”做例子,论证什么是苦,第五自然段中,列举“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苦中得乐,证明他们是“乐”而不是“苦”②对比论证,如第二自然段把“贫、老、病、死”之苦与“应尽的责任没尽”之苦相比较,突出
后者才是最苦的事,再如课文最后一段把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没有苦、与“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进行对比;③引用论证,引用古语、俗语如孔子、孟子、曾子等人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④道理论证,各个段落基本都是在讲道理。

4.人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人应尽的责任尽了。

5.提示:可以就自己苦乐观的改变去谈,可以就自己准备怎样去尽职尽责去谈,也可以从如何对待人生的苦与乐去谈。

【学习测评】
1.(1)qì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2)huì好处(3)mǐn同情(4)xìe 解除(5)shì放开,放下
2.(1)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责任已尽,身心轻快。

(2)指哀叹时世的
观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3)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4)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3.(1)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2)便处处快乐便时时快乐
4.(1)对(2)错(3)对(4)对。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内评价:主备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二、课文导读(你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吗?)本文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文的语言洗练简洁,表现在使用了概括力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也表现在该展开则展开,该收敛则收敛。

三、走进课文:㈠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循.环()圣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 péi礼()qì约()监dū()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3、本文的作者是,字任甫,号任公,他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这篇文章是(文体),选自㈡整体感知4、本文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请你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段意。

5、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四)资料链接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部编版七下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约2分钟)梁启超,字,号,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著有《》。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⒉根据朗读,填空: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②悲天悯人③如释重负④无入而不自得①不得志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设计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插入画面)。

(约23分钟)(当场明确目标,先给10分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给5分钟进行学生讨论,接下来教师再用8分钟进行讲解。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复习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议论文的常用论证方法有:、、、。

二、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_,号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思想家、学者。

2、阅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约()任重.道远()悲天悯.人()卸.却()如释.重负()⑵根据意思写词语。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 )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三、品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书中批注)。

3、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什么?4、细翻自己的人生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理解。

最痛苦的事:最快乐的事:。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第十六课孩子与学校里的橡皮树】【导学目标】1. 了解橡皮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最苦”和“最乐”的含义;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培养对生活的感悟。

【导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一下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的事情和努力做成的事情。

例如:你一生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你通过什么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教学过程】1. 分析课文标题:《最苦与最乐》,你认为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内容?2.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橡皮树有什么特点?橡皮树给校园带来了哪些问题?(2)故事里的邵顺川和小男孩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困境?(3)哪些人对橡皮树的问题表示了关心?3. 分组讨论橡皮树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写下你们的观点和意见。

4.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你是怎样度过的?5.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6. 分组讨论橡皮树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写下你们的观点和意见。

7.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8. 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体验一下自然界的魅力。

例如:观察一棵树的生长情况,里面有什么现象?树长得慢,但它独特的形状和高大的身姿代表了什么?9. 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写下自己的感悟。

【导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了解学生对橡皮树的观点和对生活的感悟,并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导学延伸】1. 参观当地的公园或者植物园,观察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并写下自己的观察感悟。

2. 找一颗树,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写下你的观察日记。

3. 组织班级或者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动员同学们行动起来。

【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橡皮树的特点珍爱生命,爱护植物学生的感悟和建议【本课教学反思】通过该导学案,学生了解了橡皮树的特点和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了学生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体验了生活中的困难和乐趣,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现代文自读课课时1课时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3.词义理解: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4.梁启超5.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备习检测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 ) 契()悲天mǐn( )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 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

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

1.作者的哭乐观,哭乐观的联系。

2.作者关于哭乐观的问题。

3.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论证方法。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

2、巡视、参与交流。

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

4、小结。

读文时,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将文章读短,再分析联系,思路就清晰了,结构也易于划分。

1、明确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理出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4、教师提示后,反思、纠偏。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组号学生姓名:
3、在这篇议论文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议论文知识;明确本文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思路;领会本文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掌握论述性文章的略读方法,了解论述性文章的结构思路,初步了解论据和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课前预学一.识记文学常识。

《最苦与最乐》选自《》,作者是,字卓如,号,别号、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代表人物,思想家,学者。

他一生勤奋,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huì(① ) chán着(②) qì约(③) 招lǎn(④) 悲天mǐn(⑤)人xún环(⑥) xiè(⑦)却监dū(⑧) 死而后yǐ(⑨)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莫若:达观:契约:造句:四.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观点、看法、主张)、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指作者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某人、某事或某问题所发表的总的看法(主张、观点)。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新颖、概括简洁。

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包括事实或理论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统计数据,公理定律等,理论证据包括名人名言、诗歌、比喻、自己独特的分析等。

论据要求--确凿、典型、新颖、简洁。

论证: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法、类比法、归谬法…五.学习论述性文章略读。

略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

1.按每分钟400字的速度读完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背景链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

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3、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怎样来证明)。

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

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

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

(4)论点与论题①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②形式不同。

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③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循环()圣贤()斟酌()娓娓动听()时髦()河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péi礼()qì约()监dū()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①海阔天空②心安理得③如释重负④任重道远⑤死而后已⑥悲天悯人⑦终身之忧⑧无入而不自得⑨仁人志士⑩忧国忧民3、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讨论第二部分:(3自然段)1.什么事最快乐呢?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讨论第三部分:(4-5自然段)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和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和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和最乐(导学案及答案)15、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4、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1、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2、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情况。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合集》。

本文写作于1922年九月,作者当时在清华学校兼课,作为一位曾经领导过维新运动的领袖,作者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自学检测一: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几句话是()的名言。

2、梁启超,字(),号(),别号(),近代()、学者。

广东新会人。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变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doc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三、合作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方法,品味简洁流畅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2)理解责任的含义,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难点(1)体会本文凝重而又轻灵,简洁而又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入理解“最苦”与“最乐”的辩证关系,并能结合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深思。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2、解释下列词语。

(1)如释重负:(2)海阔天空:(3)心安理得:(4)任重道远:五、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

3、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然后论述了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任,最后得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结论。

六、文本精读1、阅读第 1、2 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因为这种责任会时时刻刻压在心头,让人无法解脱,即使想逃避也无法逃避,所以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6.最苦与最乐(后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自主突破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达观.(guān)落.地(là)包揽.(lǎn)悲天悯.人(mǐn)B.卸.却(xiè)监督.(dū)契.约(qiè)海阔.天空(kuò)C.循.环(xún)排解.(jiě)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D.圣贤.(xián)大抵.(dǐ)失意.(yì)任重.道远(chóng)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B.瑞敏生性达观..,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对不如意的事都能够看得开,真令人羡慕。

C.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D.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畏于独自在异乡闯荡。

4.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字,号,别号,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过“戊戌变法”。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3.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而不能。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

二、(3自然段)论述。

三、(4、5自然段)论述。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提高】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后反思】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难点】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11.最苦与最乐【学习任务】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

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

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和清晰严密的论证思路。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作者凝重、轻灵、简洁的语言风格。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2、解释下列词语。

(1)达观:(2)契约:(3)海阔天空:(4)心安理得:(5)任重道远:五、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六、精读课文1、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观点的?2、作者是怎样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完成了责任”这一观点的?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试举例分析。

七、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责任”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2、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逃避责任,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八、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材料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

材料二: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积极转型生产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承担着社会责任。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承担了哪些责任,这些责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九、课堂小结1、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2、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

部编版七下语文导学案:15 最苦与最乐

部编版七下语文导学案:15 最苦与最乐

15 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 ) 契.约( ) 诸.圣诸佛( )监督.( ) 卸.却( ) 悲天悯.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约2分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qìlǎn mǐn⒉根据朗读,填空: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②悲天悯人③如释重负④无入而不自得①不得志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设计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插入画面)。

(约23分钟)(当场明确目标,先给10分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给5分钟进行学生讨论,接下来教师再用8分钟进行讲解。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又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再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此外还有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

⒐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提示:留意表明文意过渡、转折的标志性词语或语句,如“翻过来看”、“然则”等。

明确: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结论)五、课外作业,根据下列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作答:(第二课时,课堂上讲评归纳)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c、曾子:任重而道远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

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第二课时一、对课文重点语段的赏析。

(约15分钟)(①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第3、4段,约5分钟;②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③教师加以分析讲述,约4分钟;④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

第二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的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最乐”的具体内涵,从而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

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二、知识归纳和复习、练习。

(约20分钟)(10、11题教师先归纳后,放幻灯片,约4分钟)⒑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⒒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⒓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本题教师先放幻灯片,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约7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基本完成后,再放幻灯片,参考答案,教师需就学生较困惑的问题进行引导约4分钟)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⑶文中划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参考答案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迁移。

(约15分钟)(第一课时后,可先作为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相关材料,此时进行交流,幻灯的内容作为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c、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①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②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得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

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