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公开课用)
《陋室铭》说课公开课课件.

《陋室铭》说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词语解释、句意疏通、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古文观止》中的《陋室铭》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古诗文阅读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位现代作家在陋室中创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陋室生活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注意停顿、语气、节奏,体会古文的韵味。
3.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 词语解释:教师针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进行分享。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价值观教育。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内容:①重点词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
②文章结构:起、承、转、合。
③艺术特色:托物言志、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的陋室”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古文观止》中的其他名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陋室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自己居住的简陋房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理解其文意,领会其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陋室表达的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
难点:作者思想境界的领会和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陋室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陋室。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拓展: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超脱世俗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你心中的陋室,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略2.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陋室铭》,学生了解了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风格,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作者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类似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了解其他古代文学家的作品和思想,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陋室的环境、设施和生活状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字词的掌握: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陋室”、“铭”、“德馨”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10《陋室铭》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品格和情操 2、学习托物言志写法,了解 作者在文中寄寓思想感情 3、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4、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5.背诵、默写课文。
2/33
陋室铭
陋室: 简陋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文字,以后发展成 一个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练,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作者为何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 所 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 反诘点题。
18/33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 有好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手法叫什么?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 “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 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 但因为屋主人 品德高尚, 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些人说: “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 住? ”孔子道:”有君子去住, 就不简陋了。”
14/33
山——仙名
何陋之有
南洋诸葛庐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西蜀子云亭
水——龙灵
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能够调素琴, 阅金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15/33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
3/33
2.作家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
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
以后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
生。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
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初要求,
他应住衙门里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与解析,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以及文化背景的拓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朗读技巧,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身处陋室,却坚守道德操守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教学重点:朗读与解析文章,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培养道德情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注意停顿、语气等。
3. 研读课文:详细解析文章,对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难点、重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主要内容:a. 朗读与解析b. 文言文词汇、句式c. 作者情感态度d. 文化背景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注意字迹工整、规范。
b.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身处陋室,却坚守道德操守的原因。
c. 选择题: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集》,了解古代文人的道德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文。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词语解释、句式分析、主题思想、文化背景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古文鉴赏》中的《陋室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中的生字词,如“铭”、“庐”、“委”等;2. 分析并领会作者刘禹锡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3. 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骈文句式、对仗工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的陋室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陋室铭》。
2. 词语解释: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分析文章的句式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一段进行分析,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描述自己心中的“陋室”的文字。
6.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中心:陋室铭2. 知识点:生字词、骈文句式、托物言志、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描述你心中的“陋室”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古文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陋室”,学会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学生理解文意;2. 分析文章的句式特点,如骈文句式、对仗工整等,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3. 深入剖析文章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体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价值观。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
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板书题目、作者)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播放视频)(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
(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评价一下xx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能够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高洁傲岸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陋室铭》的诗意和诗境;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
2.2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哲理的把握;3. 诗人情感的细微变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陋室”的理解;3. 板书课题《陋室铭》。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教师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1. 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2. 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准备展示;3.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点评、补充。
3.4 品鉴欣赏1.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 教师示范解读,学生跟学;3. 学生自主赏析,分享感悟。
3.5 情感升华1. 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2.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诗中“陋室不陋”的理解;3. 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课堂小结4.2 强调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3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陋室铭》,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背诵《陋室铭》,熟练掌握诗文内容;5.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5.3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陋室铭》公开课

《陋室铭》公开课一、教学内容《陋室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居住的陋室,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理解其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领悟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写陋室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悟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称之为‘陋室’?”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的背景,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b.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c.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阐述。
4.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自己对于“陋室”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陋室铭》2. 板书内容:a.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b. 课文结构分析c. 课文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d. 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七、作业设计2.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的简陋和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篇以“陋室”为主题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陋室铭》的教学内容重点细节包括对课文文本的深入解析、作者刘禹锡生平和创作风格的介绍、课文结构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等。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优质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第三章“诗的鉴赏”,详细内容为《陋室铭》一诗的学习与解读。
《陋室铭》是东晋文学家刘禹锡所作,以描绘自己简陋的住所为背景,抒发了诗人高洁、豁达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字词、句式及诗歌手法;2. 领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高洁、豁达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诗歌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句的字词解释、句式分析及诗人的品格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住房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陋室铭》,感受诗句的节奏与韵律;3. 字词解释:教师详细解释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句式分析:讲解诗句的句式特点,如对仗、排比等,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5. 诗意解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高洁、豁达品格;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内容:字词解释句式分析诗意解读例题讲解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字词:(1)谈笑有鸿儒,(2)往来无白丁;分析诗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句式特点;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诗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1)鸿儒:博学之士;(2)白丁:平民百姓;对仗句式;示例:我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最具诗意,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洁、淡泊的品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主要围绕教材第二十二章“古文观止”中的《陋室铭》展开。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却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文学常识,熟读成诵,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品质,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对文章的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佳句,并进行仿写。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作者品质的认识,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文学常识:古文观止4. 写作手法:对比、排比5. 作者品质: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陋室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品质的认识。
答案:示例: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能安贫乐道,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努力进取。
2. 作业题目:运用对比、排比等写作手法,以“我的房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人生经历,进一步感悟作者的品质。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精品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的第四章“唐宋八大家”第二节“刘禹锡”,详细内容为《陋室铭》全文及其背景介绍。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描绘自己居住的陋室为线索,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体会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风貌。
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陋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声朗读《陋室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对文章进行逐句解析,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逆境,如何坚守节操,进行课堂讨论。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重点词汇和句式4. 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全文。
(2)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竹枝词》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公开课

陋室铭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陋室铭》。
文章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所作,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
2. 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节操。
3. 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
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节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刘禹锡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陋室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讲解文章的背景,解释生僻词语,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领会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节操。
5. 练习:让学生结合文章,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题:表现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修辞手法:对仗、排比、设问、夸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陋室铭》的内容,写一篇以“我的陋室”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我的陋室,虽小却温馨,虽简却充实。
墙壁上挂着的是我喜爱的画作,书架上摆着的是我热衷的书籍,桌上铺着的是我热爱的文具。
在这里,我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追寻着知识的海洋。
2. 作业题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答案:示例:惟吾德馨(只有我的德行高尚);鸿儒(大儒,指有学问的人);青眼有加(对某人表示喜爱或尊敬);调素琴(弹奏素琴,指演奏简单的琴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了《陋室铭》的内容,领会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节操。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文诵读》教材第二单元《陋室铭》。
内容包括对《陋室铭》的全文解读,详细分析文章的背景、作者刘禹锡的生平、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词句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背诵《陋室铭》,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身处逆境而心向光明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对“铭”这一文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章的修辞手法、词汇的准确运用以及作者情感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古诗文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现代版“陋室”,引发学生对“陋室”概念的思考。
揭示课题:导入《陋室铭》,介绍作者刘禹锡。
2. 新课内容解读学生自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逐句解析,分析词汇和句式。
讨论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进行详细解析。
分析“铭”的文体特点及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4. 随堂练习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对文章的不同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个人练习:学生个人完成对文章的填空、翻译等练习。
5. 课堂小结强调《陋室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左侧列出文章的要点和结构。
2. 中间部分展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词汇。
3. 右侧用图形或表格形式突出“铭”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陋室铭》。
以“我心中的陋室”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要点:短文需包含对“陋室”的理解,以及与作者情感态度的共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思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文观止》中的《陋室铭》,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文言文阅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解析、句式分析、主旨提炼及修辞手法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陋室铭》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素养。
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识别。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住房条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刘禹锡及文章背景,解释“陋室铭”的含义。
3.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4. 生词解析: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5.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省略等,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7. 修辞手法探讨:讲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主题:安贫乐道,志存高远4. 重点词语:①生僻字词;②特殊句式;③修辞手法5. 课堂练习:翻译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①This is a humble house, bu t my virtue is fragrant.②Here I can play the zither, read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without the noise of stringed and wind instruments, and without the fatigue of official document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文本诵读、生字词学习、文章背景了解、主旨思想把握、艺术特色分析。
具体章节为《古文鉴赏》第二单元《诗与诗人》中的《陋室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陋室铭》。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了解文章背景,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3. 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学会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旨思想的把握,对“陋室”意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理想居所”。
b.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对居所的追求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2. 诵读课文(5分钟)a. 学生自读,感受文章韵律美。
b. 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注意重音、停顿等。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a. 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答疑。
b.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铭”、“陋”等。
4. 了解文章背景(5分钟)a.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成果。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5. 分析课文内容(15分钟)a. 学生讨论:文章通过描绘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 教师讲解文章主旨思想,引导学生体会“陋室”意象。
6. 艺术特色分析(10分钟)a. 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等。
7. 随堂练习(5分钟)a. 学生完成《同步训练》中的相关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指导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生字词:铭、陋、斯是、惟、馨、苔、青、藤、萝、蒙、映、鸿儒、白丁、调、弦、金经、儒、卜、尔、嚣、悠、见、青、庐4. 文章主旨:以陋室为载体,抒发作者对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追求。
5. 艺术特色:对仗、排比七、作业设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 译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 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 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 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 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 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 (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 么简陋的呢?
理解情操之美
• 铭,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 文字 。
•一、对陋室的描绘 •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 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 些方面呢?
室外之景——境佳(环境之雅) 室中之客——儒鸿(交往之雅) 室内之事——趣雅(情趣之雅)
• 二、作者的议论句 • 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 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 行呢?
鉴赏表现之美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 启发联想和想象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 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 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看板书背诵课文:
陋 室 铭
点明 题旨 具体 描述 总结 全文
山、水---陋室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环境清幽 身在陋室, 交往不俗 乐在其中 志趣高雅 子云亭 诸葛庐 何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之 有
作业:创造自我之美
•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 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 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 理。三百字以内。 •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 “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 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成为灵异 的水 长到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映入
这 斯是陋室: 惟:只是 惟吾德馨: 馨:品德高尚
有学问的人 谈笑有鸿儒: 没什么学问 往来无白丁: 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原意指管弦乐器, 案牍:官府的公文 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 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把节奏韵律读好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
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 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 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 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 议论,表达主人的心境和 生活情趣。
感受音韵之美
• 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 二要把韵脚读好。 • 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