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18修正)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3【实施日期】2018.1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作如下修改:一、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作出修改(一)将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已经围垦或者圈圩养殖的,批准湖泊保护规划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和恢复湖泊生态条件的需要,制定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方案的计划。
湖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方案的计划确定补偿标准,明确有关部门和沿湖乡镇人民政府的责任和分工。
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计划所需的安置补偿资金应当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上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二)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围湖造地或者在湖泊保护范围内圈圩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三)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湖泊禁采区内采砂、取土、采石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从事违法活动的工具和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

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野生动植物资源【发文字号】苏林规[2013]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林业局【发布日期】2013.03.28【实施日期】2013.03.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林规〔2013〕1号)各市林业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林业局(农委):根据《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规定,经研究,我局制定了《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组织学习《办法》,明确专人负责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审批、核发及各项管理工作。
二、坚持依法行政,充分运用听证、专家评审、检验、检测、现场核查等手段把好审批关。
要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各项办理情况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公示。
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各项申报程序和所需要的材料按现有规定执行。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年检时间和所需要的材料参照《办法》执行。
四、请各地在核发、补办、变更驯养繁殖许可证后一周内将驯养繁殖批准文件和有关申请表复印件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备案。
次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年检及注销情况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请各地在开展今年年检工作时,将原有我局核发的省重点、“三有”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进行统一换发。
许可证年检专用章由我局制订统一格式,各地自行刻制。
江苏省林业局2013年3月28日附件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行为,维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新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比

新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比
新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比,可以从内容、条款、保护措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旧版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于1988年,内容相对简单,主要针对禁止盗猎、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方面做出规定,但对于野生动物的其他保护方面相对较少。
而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18年颁布实施,完善野生动物的保护体系,包括了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其次,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了包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内的保护主体,明确了野生动物保护责任主体,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
同时,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非法捕捞、贸易和运输野生动物的打击和制裁,对违法者实施更加严厉的惩罚,对于涉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也提高了违法成本,促进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
除此之外,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加强了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明确规定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加强野生动物迁徙与通道保护,打造野生动物“生态走廊”。
总之,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与旧版相比,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保护措施更加具体,保护力度更大,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
监督和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并积极参与相关的保护
工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29•【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5号•【施行日期】2021.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防控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5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1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决定(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公安、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财政、发展改革、商务、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和海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删去第二款中的“和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将第四款修改为:“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街道)或者特定区域派驻畜牧兽医(水产)机构,承担动物防疫、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在第五款后增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二、在第七条第四款后增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三、将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四、将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无害化处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1号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正文:----------------------------------------------------------------------------------------------------------------------------------------------------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影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因素的总体,包括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
前款所称农业生物,是指作物、果树、蔬菜、栽培的中草药和树木花草、蚕桑、家畜、家禽、养殖鱼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普及和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吴义涛与南通市林业局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

吴义涛与南通市林业局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资源林业【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05【案件字号】(2020)苏06行终51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郭德萍仇秀珍张祺炜【审理法官】郭德萍仇秀珍张祺炜【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吴义涛;南通市林业局【当事人】吴义涛南通市林业局【当事人-个人】吴义涛【当事人-公司】南通市林业局【代理律师/律所】葛志军江苏清心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葛志军江苏清心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葛志军【代理律所】江苏清心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吴义涛【被告】南通市林业局【本院观点】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以及一审判决的内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南通市林业局作出的不予补偿决定是否具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吴义涛要求南通市林业局对其农作物的损失予以补偿能否得到支持。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合法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以及一审判决的内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南通市林业局作出的不予补偿决定是否具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吴义涛要求南通市林业局对其农作物的损失予以补偿能否得到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人身和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47号【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01【实施日期】2018.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47号)《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2017年12月1日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是指依法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
第三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当遵循及时、就地、就近、科学的原则。
禁止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明确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收容救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开展收容救护工作,需要跨行政区域的或者需要其他行政区域予以协助的,双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协商、积极配合。
必要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第五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按照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实际需要,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参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因受伤、受困等野生动物需要收容救护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2•【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18年10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作说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司法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经商中央编办、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
草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将草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进出口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由海关、检验检疫、公安机关、海洋执法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
据此,草案删去第五十二条中的“检验检疫”部门。
同时,对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一并作相应修改。
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正案(草案)》计量法第三十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工商、质检等执法职责和队伍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
据此,草案删去了第三十条中的“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3•【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1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12年9月26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第三章野生动物猎捕管理第四章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猎捕、教学、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经营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野生动物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人工繁育、鼓励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第四条本条例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包括:(一)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第五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从事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通知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11.07•【字号】苏农规〔2023〕11号•【施行日期】2023.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处罚正文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通知苏农规〔2023〕11号各设区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厅有关直属单位:为规范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实施,促进公正、公平执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本基准自2023年12月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12月7日,原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的《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苏海法〔2018〕4号)同时废止。
在执行过程中如出现明显不当、显失公平,或者本基准适用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请及时报我厅批准后,予以调整适用。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11月7日附件江苏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涉及水生野生动物)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涉及水生生物安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涉及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五、《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六、《江苏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七、《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涉及水生野生动物)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注:1.相关法律条款已经明确了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涉案物品、吊销证照等类型行政处罚内容的,本基准不做重复表述,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2.实施渔业行政处罚,应当按照《江苏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苏农规〔2022〕8号)的有关规定认定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以及不予处罚等情形,并确定裁量标准。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版纳鱼螈、无斑山溪鲵、龙洞山溪鲵、山溪鲵、北方山溪鲵、盐源山溪鲵、安吉小鲵、中国小鲵、台湾小鲵、 东北小鲵、满洲小鲵、能高山小鲵、巴鲵、爪鲵、商城肥鲵、新疆北鲵、秦巴北鲵、极北鲵、呈贡蝾螈、蓝尾蝾 螈、东方蝾螈、潮汕蝾螈、滇池蝾螈、琉球棘螈、黑斑肥螈、无斑肥螈、尾斑瘰螈、中国瘰螈、富钟瘰螈、广西 瘰螈、香港瘰螈、棕黑疣螈、强婚刺铃蟾、大蹼铃蟾、微蹼铃蟾、东方铃蟾、沙坪无耳蟾、宽头短腿蟾、缅北短 腿蟾、平顶短腿蟾、沙巴拟髭蟾、东南亚拟髭蟾、高山掌突蟾、峨山掌突蟾、掌突蟾、腹斑掌突蟾、淡肩角蟾、 短肢角蟾、尾突角蟾、大围山角蟾、大花角蟾、腺角蟾、肯氏角蟾、挂墩角蟾、白颌大角蟾、莽山角蟾、小角蟾、 南江角蟾、峨眉角蟾、突肛角蟾、粗皮角蟾、凹项角蟾、棘指角蟾、小口拟角蟾、突肛拟角蟾、川北齿蟾、棘疣 齿蟾、景东齿蟾、利川齿蟾、大齿蟾、密点齿蟾、峨眉齿蟾、秉志齿蟾、宝兴齿蟾、红点齿蟾、疣刺齿蟾、无蹼 齿蟾、乡城齿蟾、高山齿突蟾、西藏齿突蟾、金项齿突蟾、胸腺齿突蟾、贡山齿突蟾、六盘齿突蟾、花齿突蟾、 刺胸齿突蟾、宁陕齿突蟾、林芝齿突蟾、平武齿突蟾、皱皮齿突蟾、锡金齿突蟾、圆疣齿突蟾、巍氏齿突蟾、哀 牢髭蟾、峨眉髭蟾、雷山髭蟾、刘氏髭蟾、哀牢蟾蜍、华西蟾蜍、盘谷蟾蜍、隐耳蟾蜍、头盔蟾蜍、中华蟾蜍、 喜山蟾蜍、沙湾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史氏蟾蜍、西藏蟾蜍、圆疣蟾蜍、绿蟾蜍、 卧龙蟾蜍、鳞皮厚蹼蟾、无棘溪蟾、疣棘溪蟾、华西树蟾、中国树蟾、贡山树蟾、日本树蟾、三港树蟾、华南树 蟾、秦岭树蟾、昭平树蟾、云南小狭口蛙、花细狭口蛙、孟连细狭口蛙、北方狭口蛙、花狭口蛙、四川狭口蛙、 多疣狭口蛙、大姬蛙、粗皮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名录
01 法规资料
2023年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回应关注热点重点问题解读

2023年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回应关注热点重点问题解读《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
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未来野生动物保护将起到哪些积极意义?下面是解读分析材料。
法律因需修订,回应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切一、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哪些规定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想精髓?这些规定将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哪些积极作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积极回应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关于立法目的的第一条中,新增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述,在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则的第四条中新增了“国家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
此外,与《生物安全法》关于防范生物入侵的规定相呼应,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违法放生、丢弃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物种,规定“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范、引导。
其他方面的修订也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在回应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需求方面的努力。
二、《野生动物保护法》多次修订,每次修订的重点不同,本次修订体现出哪些立法思想的变化?本次修订主要回应了2018年修正《野生动物保护法》以来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切,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外来物种入侵防范、名录制度的优化、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规定的细化、野生动物致害处理、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体现了立法因需修订的原则。
三、野生动物保护最难的是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保护野生动物,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当新建项目对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有明晰责权规定,将能有效地规避这一矛盾。
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这方面规定是否明晰充足?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特别重视明晰有关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职责分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由国务院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的野生动物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相应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野生动物保护职责的部门的职责,以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野生动物保护犯罪案件过程中的职责等方面,修订后的法律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全文

The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页眉可删)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猎捕、教学、科学研究、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野生动物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鼓励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第四条本条例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包括:(一)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第五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从事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有权制止和检举控告虐待、伤害、非法利用野生动物以及侵占、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行为。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7.31•【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1号•【施行日期】2020.07.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1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7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7月31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决定(2020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将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应当积极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删去第三款。
三、将第十九条修改为:“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疫病、疑似疫病或者非正常死亡的野生动物,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5.16•【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2012年5月1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省林业局局长夏春胜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立法的必要性第一,保护我省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的需要。
我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境内共有陆生野生动物604种,占全国总数的近30 %,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06种,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6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二级保护动物83种,分别占全国的51%和73%。
省政府于1997年公布了《江苏省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05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制发了《关于增列部分野生动物为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通知》。
截至目前,纳入省重点保护范围的野生动物为250种。
近年来,我省各级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实践中发现,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违法案件逐年上升,特别是涉及蛙类、蛇类、鸟类等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案件数量较大且不断增长,但现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这类违法案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此类违法行为往往打击不力。
第二,规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需要。
2009年产业调查表明,全省共有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企业264家,利用动物种类达12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20种,国家二级30种,年总产值达69.8亿元。
2010年和2011年,全省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产业产值分别为85亿和90亿元。
全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部分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
但是,对于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具体,需要地方立法予以完善。
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9.24•【分类】审议结果的报告正文关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12年9月24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腊生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十分必要,草案内容基本可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江苏人大网全文公布了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书面征求了十三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省人大代表和立法专家的意见,会同省人大常委会农委、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局赴南通、泰州进行立法调研,并专门就相关行政许可的设定召开立法论证会进行论证,还召开了省有关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此基础上,对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
8月30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
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一、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1.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和有些地方提出,为使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省政府应当建立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及时调整。
因此,建议在草案第十一条中增加两款,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管理制度。
”“对种群数量少、面临威胁严重等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的物种,应当纳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根据种群数量实际变化等情况及时对名录作出调整。
”此外,根据有的委员意见,建议在草案第十一条中增加关于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向社会公布的内容。
2.有的委员和专家提出,草案第十二条规定了引进外来野生动物的内容,但对引进外来物种的风险防范没有作出规范,应当对引进物种的安全进行评估。
解读《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解读《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3•【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解读《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其中陆生野生动物604种,属于国家重点的106种,省重点的250种。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规范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明确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违法类案件的相关法律责任,2012年9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共分为六章四十五条,将为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实践增添新的法律利器。
关键词:保护管理制度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应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我省现行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多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动物资源及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有些野生动物面临生存威胁,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明显。
为使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管理制度;对种群数量少、面临威胁严重等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的物种,应当纳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根据种群数量实际变化等情况及时对名录作出调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引进外来物种须进行风险评估——实践中,由于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等原因需要引进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了引进野生动物的有关内容,但对引进野生动物的风险防范,如造成生物物种入侵、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没有作出规定。
为此,条例明确从国外、省外引进野生动物,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禁止引进对生态安全有危害的野生动物。
救助野生动物由专门部门负责单位和个人救助须具备救护条件——遇到受伤或者受困的野生动物,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有的擅自给野生动物进行救助,结果造成更大伤害,有的直接将野生动物收为己有,条例对此进行了明确。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观赏与保护区的规范与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观赏与保护区的规范与管理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保护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维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安全的核心法律,针对野生动物观赏和保护区,该法律规范了一系列的要求和管理措施。
野生动物观赏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可以为人们带来美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动物世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然而,未经规范管理的野生动物观赏活动可能给动物和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8年,中国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在保护区内开展野生动物观赏活动应当符合保护区规划,遵守有关保护区规定。
这一规定确保了野生动物观赏活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和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区域。
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区范围、管理和保护措施。
首先,在保护区内严禁捕杀、猎捕、收购、出售、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这一规定有力地保护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免受非法捕捞和贸易的侵害。
其次,保护区对外开放时,须制定开放期限和开放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这种管理方式既能满足游客观赏的需求,又能保证野生动物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另外,保护区还需要制定区划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管制和管理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境,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
除了对野生动物观赏和保护区进行规范和管理,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强调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
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了对非法狩猎、盗猎和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罚力度。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法规,将面临罚款、刑事责任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这一严厉的法律制度使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提高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效力。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健全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12年9月26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第三章野生动物猎捕管理第四章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猎捕、教学、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经营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野生动物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人工繁育、鼓励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第四条本条例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包括:(一)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第五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从事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有权制止和检举控告虐待、伤害、非法利用野生动物以及侵占、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行为。
对在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以及检举控告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公民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指导,鼓励、支持其发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媒体应当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应尽的社会责任,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每年4月20日至26日为全省“爱鸟周”,每年6月为全省“水生动物放流宣传月”,每年10月为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
第二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第十条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资源与栖息地档案和监测机制。
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十年组织一次野生动物资源普查。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管理制度。
对种群数量少、面临威胁严重等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的物种,应当纳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根据种群数量实际变化等情况及时对名录作出调整。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十二条从国外引进的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外的其他野生动物,以及从省外引进的非原产于我省的野生动物,经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以视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从国外、省外引进野生动物,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禁止引进对生态安全有危害的野生动物。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改善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和觅食条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监视、监测。
第十四条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候鸟的主要越冬地,应当依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设置区域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区域的范围与界线。
对分布在本省境内的麋鹿、丹顶鹤、江豚、中华虎凤蝶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特殊措施,实行重点保护。
对野生动物种群密度较大、栖息地分布零散的区域,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其划为自然保护小区,对野生动物予以保护。
第十五条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进行项目建设,建设单位应当向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包含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
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对可能会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严重破坏的项目,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由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认定后公布。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野生动物救护机构,负责受伤、受困、收缴的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工作。
单位和个人发现伤病、受困、搁浅、迷途的野生动物,应当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野生动物救护机构,由其采取救护措施;也可以送附近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救护,并报告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鼓励和支持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对野生动物实施救护。
第十七条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人身和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
经调查属实并确实需要补偿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资金来源包括财政专项补助、国内外捐赠资金等。
第十九条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疫病、疑似疫病或者非正常死亡的野生动物,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对依法收缴、截获、没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并及时移交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开展观看野生动物的旅游活动或者进行野生动物的摄影、摄像等,应当遵循警示要求,不得破坏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不得惊扰野生动物正常栖息。
第三章野生动物猎捕管理第二十二条禁止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申领特许猎捕证、特许捕捉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猎捕省重点和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设区的市、县(市、区)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狩猎证:(一)承担科学研究或者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任务的;(二)人工繁育单位必须从野外取得种源的;(三)承担科学试验、医药和其他生产任务必须从野外补充或者更换种源的;(四)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大专院校、动物园等为宣传、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或者教学、展览的需要,必须补充、更换野生动物或者标本的;(五)因外事工作需要必须从野外取得野生动物或者标本的;(六)因其他特殊情况必须猎捕的。
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野生动物的资源状况,确定猎捕种类、数量和年度猎捕限额,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持有特许猎捕证、特许捕捉证、狩猎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特许捕捉证、狩猎证核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
持枪猎捕的,应当依法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第二十四条在禁猎(渔)区和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捕捉或者从事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禁止使用的猎捕、捕捉工具和方法,由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五条禁止采集野生鸟卵、捣毁野生鸟巢。
公园、市民广场、林场、风景游览区等鸟类生息繁衍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鸟食台、水浴场等,对野生鸟类进行人工招引和保护。
在野生蛙类、蛇类和珍稀蝶类等集中分布区域应当设立警示标牌,保护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不受人为干扰,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第二十六条外国人在本省从事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影视、录像等活动,涉及省重点和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第二十七条鼓励开展野生动物人工繁育。
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申领人工繁育许可证。
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人工繁育省重点和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报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领省重点和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野生动物习性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动空间和生息繁衍、卫生健康条件,具备与其繁育目的、种类、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技术,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防疫要求,不得虐待野生动物。
省重点和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出售、购买、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报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从事出售、购买、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限额指标内从事经营利用活动。
出售、购买、利用三有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具有有效的野生动物合法来源证明,并向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野生动物合法来源证明包括人工繁育许可证、狩猎证、捕捞证等。
出售、购买、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办法,由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
在集贸市场内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同级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配合;在集贸市场以外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先立案谁查处的原则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