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

合集下载

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

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

三、俄罗斯浪漫曲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的样式和体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歌曲。

它最大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它在德奥被称为“利德”(lied);在法国被称为“尚松”(Chanson),后作曲家柏辽兹又以melody名之;在俄罗斯则被称为浪漫曲(romance)。

浪漫曲是一种有乐器伴奏(通常用钢琴,也有用乐队的)、与诗词高度融合的声乐体裁,常表达人们对爱情、亲情的追求与向往,亦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及讴歌。

18世纪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歌曲和浪漫曲在俄罗斯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三声部的宗教赞美歌也渐传渐广、颇显活力。

到18世纪中叶,单声部的独唱歌曲和内容富于抒情的浪漫曲一跃成为当时最盛行、最受人的喜爱的声乐体裁。

诚然,那时候的这类歌曲和浪漫曲,其歌词和曲调都还比较简单,由于尚“没有脱离口头传统”(阿萨菲耶夫语)因而与民歌并没太大的区别,只是伴奏或是用吉他、或是用钢琴、或是用巴拉莱卡(一译“三角琴”),已经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质而己。

1759年,俄国的第一部浪漫曲集公开印行问世(其中不少无名氏的作品)。

18世纪后期,杜宾斯塞(1760一1796)、科兹洛夫斯基(1757一1831)和盲音乐家瑞林(约1767一1848以后)等人所作的浪漫曲纷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杜宾斯基的《蓝色的小鸽子在呻吟》和科兹洛夫斯基的《心上人昨晚坐着》等。

19世纪上半叶起,俄罗斯涌现了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精通声乐的格林卡是这一声乐体裁的第一位公认的经典大师;再往后,“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居伊、鲍罗廷等又在创造、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旗帜下,直面现实、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其中特别是穆索尔斯基为俄罗斯浪漫曲贡献了一大批别开生面、内容深刻、富于人民性和艺术独创性的不朽之作;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推向又一新的阶段和高峰。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俄罗斯文化和艺术的蓬勃发展期。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国内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俄罗斯和世界音乐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俄国作曲家们意识到西方音乐对俄罗斯音乐的影响,并开始寻求一种表达俄罗斯民族特点的音乐形式。

他们试图吸收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将其融入到古典音乐体裁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其中最重要的作曲家是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展览会的画册》和《包括在《论俄国历史小品》中的展览会信息》展示了他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他使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和东正教音乐特色,创造出了非常独特的音乐语言。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研究和运用,他以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华丽的编曲而闻名。

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民族乐派相比,俄罗斯民族乐派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俄罗斯民族乐派注重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研究和运用。

作曲家们通过亲自收集民间音乐的素材,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他们的音乐语言更加地丰富和多样,具有鲜明的俄罗斯特色。

其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注重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和表达。

他们通过音乐来揭示俄罗斯的特殊命运和民族性格,同时也从历史传统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强烈史诗和英雄主义色彩的作品。

俄罗斯民族乐派对俄罗斯和世界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促进了俄罗斯音乐的自我认同和发展。

通过对俄罗斯民间音乐和传统的发掘和运用,俄罗斯作曲家们创建了一种独特的俄罗斯音乐风格,使得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其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作方法和思想对世界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曲手法和编曲技巧对20世纪的西方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对调性和和声结构的自由运用上。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早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欧洲引进古典音乐。

但直至19世纪初期,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真正开始受到西欧各国音乐艺术大规模和实质性的影响。

由于此时的俄罗斯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其音乐作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音乐语言,无论从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还是舞台的艺术表演都显然在无形中延续和发扬着西欧音乐的传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的俄罗斯乐坛相继诞生了被视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及其继承者达尔戈梅斯基、在世界乐坛大显身手的“强力集团”以及后来登峰造极的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彰显了俄罗斯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共同造就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空前未有的辉煌。

一、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开路先锋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出生在俄国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退休的将军。

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那时格林卡才8岁。

卫国战争期间,格林卡的邻居和亲戚给他讲述了许多关于游击队英勇善战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和珍贵的记忆,战争中御敌牺牲的英雄们无时无刻在激励着小格林卡。

格林卡在青少年时期就曾悉心钻研西欧古典音乐,并在1830-1833年间亲赴西欧学习古典音乐。

1934年,格林卡回到彼得堡,着手创作歌剧《伊万苏萨宁》。

此后不久,这部歌剧在彼得堡剧院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开山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部充满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人民英雄的历史歌剧打破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格局,成功地拉开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序幕。

19世纪初的俄罗斯,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俄罗斯文学的极大繁荣也为该民族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许多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内容题材。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强力集团”更有意思的是在于,他们并不是 从专业音乐学习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而是从热 爱音乐、热爱祖国和热爱民间的基础上,进而 走上专业的音乐创作道路的。
5、柴科夫斯基(1840-1893): 19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才华横溢, 技艺超群的音乐家。他为世人留 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丰 富了世界音乐宝库。他的作品为 俄罗斯人民所喜受,并且在全世 界拥有众多的听众。他热爱俄罗斯大自然,追 求幸福,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他把自己的 音乐创作献给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有他的 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痛苦和欢乐、希望 和失望、理想和追求、抗争和斗争。
3、格林卡(1804-1857):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一 位重要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 他的音乐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歌剧、交响乐、 室内乐和浪漫曲等。他的音乐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 发展方向,并且成为衡量俄罗斯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 式的尺度。他的音乐充满了对自己的祖国、人民和俄罗 斯大自然的热爱,具有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成为俄罗 斯音乐在后创作的典范,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了俄罗斯民 族音乐真正的新时代。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俄罗斯 音乐之父”。格林卡的创作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全部 主要的音乐体裁:歌剧、戏剧音乐、交响乐、钢琴曲、 浪漫曲、室内乐。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 剧,他的歌剧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是 他首先以歌剧形式创作交响乐,而且完全摒弃歌剧中带 道白的“混合”原则,这种大胆的创新可以说是对当时 俄罗斯所有歌剧的一个挑战。
《三套车》
歌曲《三套车》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艰 苦生活的民歌,它与我国一些“长工调”、 “脚夫调”类似。这首歌曲从20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在我国广为流传。《三套车》采用 了分节歌形式,一共有三段歌词,前两段旋律 完全一样,忧郁的旋律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平。 第三段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旋律翻高演唱, 充分表现出赶车人胸中的悲愤和苦闷,形成了 全曲的高潮。最后,旋律又恢复到前面两段的 结束句,歌曲结束在无奈的叹息中。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都是各自具有悠久历史的声乐传统,它们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声乐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而中国美声唱法则以其独特的嗓音味道和技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当今声乐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俄罗斯民间音乐和东正教的唱诗班音乐。

在中世纪时期,俄罗斯声乐艺术逐渐受到西欧声乐艺术的影响,开始形成独特的风格。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俄罗斯音乐学院的建立和声乐教育的兴起,俄罗斯声乐艺术经历了一次辉煌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家和作曲家,如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他们为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俄罗斯声乐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音色的浑厚和富有磁性的特点。

俄罗斯声乐家的嗓音通常较为低沉且具有独特的厚重和浑厚的音色,这种音色在国际声乐舞台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其次是情感的深沉和表现力的丰富。

俄罗斯声乐家擅长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们的演唱常常给人以深沉而动人的感觉。

再次是唱法的技巧性和表现力。

俄罗斯声乐家善于使用各种发声技巧和表现手法,使他们的演唱更加丰富多彩。

与俄罗斯声乐艺术相比,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

中国美声唱法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学习声乐时引进中国。

他们学习了西方美声唱法,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尤其是在流行音乐领域,中国美声唱法的影响更是深远。

中国美声唱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音色的明亮和清晰。

中国美声唱法强调要求歌唱者发出明亮、清晰的声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嗓音的特点和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

其次是技巧的灵活和表现力的丰富。

中国美声唱法不仅注重声音的质量,同时也注重歌唱者的技巧和表现力,使得演唱更加丰富多彩。

俄罗斯艺术歌曲的发展

俄罗斯艺术歌曲的发展
《 中泪 光 》 ( 甫洛 夫诗 ,布 拉 霍 夫 曲 )等 。 眼 巴 俄罗斯艺术歌 曲中的“ 浪漫 曲” 具有抒情感伤的特 点。 ,
强 烈的感伤性 ,有时带有悲痛的色 彩 。他改编 的歌曲 《 已 雾 经 降临了》,在十九世纪 前半 叶广泛流行 。这首歌 曲的曲调
本 身 为 宣 叙 调 式 , 壮 的 呼 声 激 动 高 昂 。 歌 曲的 伴 奏 部 分 , 悲 在 用 沉 重 的 和 弦 加 以强 调 ,与 旋 律 形 成 一 种 阴沉 的悲 剧 气 氛 , 带有 浪漫主义的表现 。
文学艺术 的浪漫主义激情正好对应 。 茨冈人表演无拘无束的 白发性被 看作 是原始的 “ 游牧 民族 ”感情的 自然流露 ,与上
流社 会 中矫 揉 造 作 的虚 伪 无 情 形 成 了鲜 明的 对 比。而 且 ,一
些著 名的作家 和诗人一直到普希金都 以他们的表演为主题, 写下了充满热情与狂喜 的诗句 。 艺术与文学 的结合 , 对俄 国 社会 的广 大阶层产 生了不可抵制 的魅力 。 由于他们对这些歌 曲的成功演绎 ,受到俄罗斯广 大阶层人 民的欢迎 , 他们所演
这种浪漫 曲与人民的 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 , 密相联 , 紧 在俄 国 社会 的各个阶层也受到莫大欢迎 。 这种性质的歌蓝正如俄罗 斯作 曲家阿萨菲耶夫所 言:是 “ 还没有脱离 口头传统音 乐的 创作 ”,是 “ 公开交往的抒情 ,具体需要的抒情 ”。大 多数 浪漫 曲可 以被 所有感伤 主义者所喜爱 的字眼“ 忧郁 ” 来形容, 这些感伤主义者也会选用 以忧郁 为主题 的赞美诗歌 、 详尽 的 文 学 和 整 篇 的 文 章 对这 些 歌 曲加 以评 论 。 俄 罗 斯 一 位 闻 名 的 音 乐 爱 好 者 恩 ・阿 ・齐 托 夫

19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

19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
二 、格 林 卡 的 宗 教 音 乐 观 念 与 创 作 众所周知,М·格林卡(М·Глинка,1804-1857)是 俄 罗 斯 民 族 乐 派 的 奠 基 人,他 是 第 一 个 被世界所公认的俄国作曲家,他为自己 民 族 的 音 乐 发 展 起 到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推 动 作 用。 格 林 卡 的 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 及 管 弦 乐 幻 想 曲 《卡 玛 林 斯 卡 亚》等 作 品 已 成 为 世 界音乐的瑰宝。大师的艺术 成 就 受 到 了 世 人 的 瞩 目,然 而 他 的 宗 教 音 乐 创 作 却 鲜 为 人 知,事 实 上,他也创 作 过 一 些 宗 教 音 乐 作 品,并 且 在 1837-1839 年 间 担 任 了 圣 彼 得 堡 宫 廷 礼 拜 堂 乐 长 一 职。格林卡对当时俄国宗教音乐的状况 十 分 担 忧,经 过 深 思 熟 虑 后 他 对 该 领 域 如 何 发 展 提 出 了 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必须将古罗斯圣咏与西欧早期的对位技术相结合才能使俄国宗教音乐获得 新生,换言之,作曲家在对俄罗斯古代教 堂 音 乐 的 加 工 和 整 理 之 前,首 先 需 要 对 西 欧 文 艺 复 兴 时 期的对位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他晚年时往返于俄罗斯与西欧之间,并赴柏 林 找 德 恩 教 授 共 同研究西欧的早期复调音乐。格林卡的宗教音乐创作理念虽然与“西方派”所倡 导 的 思 想 更 为 接 近,但他却将目光从西欧和声体系转向了 复 调 技 法 领 域,并 身 体 力 行 进 行 实 践,渴 望 为 俄 国 宗 教 音乐的复兴寻求出路。下面笔者以格林卡1837年创作的无伴奏合唱曲《天使 颂 歌》为 例,进 行 简 要的分析。 该合唱的整体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A(47小节)+B(42小 节),两 个 部 分 的 织 体 形 态 泾渭分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部分 A 为 C 大 调 到 G 大 调 的 转 调 乐 段,采 用 六 声 部 和 声 织 体形态,力度始终保持在 PP 到 mf之 间,作 曲 家 模 仿 17 世 纪 的 帕 尔 捷 斯 体 裁,将 圣 咏 旋 律 放 在 次中音声部。第二部分 B 是一个 赋 格 段(见 谱 例 1),其 调 性 布 局 简 单 明 了。 主 题 由 男 高 音 声 部 以强劲的力度在 C 大调上进入,该主题材料来自第一部分的圣咏主题;女低音的答题严格地在属 调 G 大调出现;之后的主题、答题依次由女高音 和 男 低 音 演 唱。经 过 一 个 转 调 性 质 的 小 结 尾 后, 主题自下而上进入,这次各声部采取了紧接模仿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动力性,色 彩 明 亮,逐 步 将 音 乐推向高潮。 谱 例 1

十九世纪后期的俄罗斯音乐文化

十九世纪后期的俄罗斯音乐文化
大的变化 。1 8 6 1年 ,沙 皇 亚 历 山 大 二 世把 农 民 从 封 建 制 度
得堡 ,1 8 6 6 年在 莫斯科最 先开办了音 乐学院,在音乐学院 可 以接受专业的教育。安东 ・ 格里格里耶维奇 ・ 鲁宾斯坦管 理在彼得堡的音乐学院 ,而尼 古拉 ・ 格里格里耶维奇 ・ 鲁宾 斯坦管理在莫斯科的音乐学院。
歌剧 是 当 时 主 要 的 艺术 形式 — — 历 史 的 、史诗 的 、 抒 情 的 、 戏 剧 的 。歌 剧 的 形 式 给 予 作 曲家 更 多 机 会 开 启 构 思 。 6 0 — 7 0 年 代 俄 罗斯 的歌 剧 达 到 顶 峰 。
创办 了免费音乐学校。 巴拉基列夫担任学校的校长并经常指 挥学校的音乐会演 出。 这所学校对大众音乐教育产生 了重要
2 0 1 3 年 第一期 《 音 乐 创作 》
十九世纪后期 的俄罗斯音 乐文化
周梅梅

要 :亚历 山大二世 ・ 尼古拉 耶维 奇的改革使俄罗斯 的学术 空气转 向 自由化 ,促使 俄罗斯音乐文 化得 以快速发展是重
要表现之一 。这一时期 ,俄罗斯 出现一批著名 的艺术家 ,歌剧达到顶峰 ,古典交响乐诞生 ,音乐学 院首次组建 。莫斯科音乐
影响 。
标题音乐在这个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曲家利用了从
普 希 金 到 莎 士 比亚 的 世 界 级 文 学 的 题 材 。 在此期间俄罗斯古典交响乐诞生了。 柴 可 夫 斯 基 与鲍 罗
丁的创作奠定了俄罗斯古典交响乐的基础:史诗音乐 ( 鲍罗
丁) ,抒 情 戏 剧 音 乐 ( 柴可夫斯基 ) 。其 它 的 交 响 乐 也 同样 在
像“ 强力集 团” 等 那 样 载 入 史 册 的 作 曲家 在 俄 罗 斯 音 乐

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辉煌时代

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辉煌时代

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辉煌时代The Golden Age of Russian National Music Creation in 19th CenturyGUO Yun-nan19世纪欧洲大陆风行的浪漫主义,是在封建制度被破除后,自由民主思想在各国和各民族中都十分盛行的背景下形成的。

浪漫主义在音乐上表现为对个性的尊重,对个性的强调逐渐导致对各国民间民俗独特风格的强调。

因此,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延伸。

如果我们将古典音乐比作中国古代严格的格律诗,则浪漫主义音乐就是自由的散文,而民族乐派的音乐就是用各地“方言”写作的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了。

由此看来,民歌和民间音乐是存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中的音乐宝藏,19世纪兴起的民族乐派在欧洲大陆民族主义运动上升的时期,把这种情感在音乐中淋漓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民族乐派作曲家以他们民族的歌曲和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如作曲家肖邦、斯美塔那、李斯特、德沃夏克、格里格都写了大量这种民族风格的舞曲,而另—些作曲家则以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和农民生活为基础写作戏剧性的作品,这在东欧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到。

还有俄罗斯的作曲家以自己传统的民俗生活写下的优秀作品,如格林卡写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序曲,而柴科夫斯基则以本民族的英雄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写下了《—八一二序曲》,抒发了作曲家最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民族乐派作曲家在19世纪的音乐创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传统音乐创作,增加了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和和声的丰富色彩;另一方面为20世纪的欧洲现代派音乐打开了一扇大门。

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在欧洲大陆近代音乐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的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奇异的创作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欧洲音乐史上像夜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星。

一、格林卡1.格林卡的音乐经历俄罗斯的艺术家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美、充满激情的音乐。

而俄罗斯之所以在19世纪出现了这么多优美的音乐,除了与它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伟大的作曲家——格林卡。

俄罗斯浪漫曲介绍

俄罗斯浪漫曲介绍

俄罗斯浪漫曲介绍俄罗斯浪漫曲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浪漫主义音乐。

当时,俄罗斯的音乐家们开始接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元素,特别是俄罗斯文化的传统。

这些因素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俄罗斯浪漫曲风格。

以下是俄罗斯浪漫曲介绍的步骤:第一步,来源与特点俄罗斯浪漫曲源于18世纪的俄罗斯民族音乐,不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俄罗斯浪漫曲加入了俄罗斯民俗的传统和民族文化,如俗曲、民歌、民间乐器等。

因此,俄罗斯浪漫曲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其音乐由哀婉温暖的旋律、波澜壮阔的风景、宏伟的交响乐曲构成,表现了无尽的思考、痴迷爱情表示的气氛。

同时,它还具有旋律优美、曲调华丽、音效优美等特点。

第二步,代表作品作为俄罗斯浪漫曲代表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莫斯科巴列府音乐学院的维利亚姆·安德烈耶维奇·莫尔日科夫斯基、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等不少优秀的作曲家都为俄罗斯浪漫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莫尔日科夫斯基的《婚礼和交响》、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尤金·奥涅金》、《1876号交响曲》等都是经典代表作品。

第三步,影响和发展俄罗斯浪漫曲的发展已经延续至今。

虽然在20世纪初的壮丽风格已经逐渐明显,但是以民族风格为基础的浪漫曲依旧经久不衰。

现代的叶卡捷琳娜乐团在传承、发扬古老的吉普赛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浪漫曲为基础,将传统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中,成为品质最高的俄罗斯浪漫曲团体之一。

总之,俄罗斯浪漫曲是一种卓越的音乐类型,其美妙的旋律和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造型使其为音乐爱好者所推崇。

无论在俄罗斯还是世界各地,俄罗斯浪漫曲的影响都是长远而深远的,它成为了无数音乐家和听众尝试更深刻的思考。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20世纪,歌曲在俄罗斯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十月革命后,20年代,革命歌曲成为人们对社会生活 的一种迅速反映的手段,歌曲创作也走上了崭新的发 展道路。出现了许多关于新时代、新生活的歌曲,这 些歌曲讴歌伟大的十月革命,歌唱人们的斗争、劳动、 生活和爱情。创作这些歌曲的有作曲家,有无名氏, 有的是业余作者。如,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的 歌曲《卡秋莎》、杜纳耶夫斯基为电影《幸福的生活》 谱写的插曲《红莓花儿开》,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 曲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90年代以来,俄罗 斯文化发展的西文化倾向十分严重,西方的各种流派 的音乐涌入,使俄罗斯音乐发生了重大变化。歌曲也 是如此,模仿西文流行歌曲样式的俄罗斯流行歌曲的 创作量大大增加。
19世纪,俄罗斯音乐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歌剧、交响乐、交响音画、协奏曲、芭蕾舞音 乐,以及各种声乐作品等,呈现出音乐发展的 繁荣景象。 2、19世纪,音乐更加积极地走进了俄罗斯社 会广大阶层的日常生活。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在中学、寄宿学院和大学。当时,俄罗斯上层 社会的文化阶层很重视音乐,尤其是严肃音乐 逐渐成为他们的普遍爱好。19世纪起,钢琴、 竖琴等乐器走进了俄罗斯文化人的家庭,成为 俄罗斯家庭普遍的娱乐工具。
《三套车》
歌曲《三套车》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艰 苦生活的民歌,它与我国一些“长工调”、 “脚夫调”类似。这首歌曲从20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在我国广为流传。《三套车》采用 了分节歌形式,一共有三段歌词,前两段旋律 完全一样,忧郁的旋律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平。 第三段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旋律翻高演唱, 充分表现出赶车人胸中的悲愤和苦闷,形成了 全曲的高潮。最后,旋律又恢复到前面两段的 结束句,歌曲结束在无奈的叹息中。
二、18世纪俄罗斯的音乐:
18世纪,音乐在欧洲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18世纪,俄罗斯音乐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尤其是与俄罗斯文学相 比,其发展比较缓慢。一直到18世纪初,俄罗 斯的音乐创作主要局限在教堂合唱和某些官方 礼仪迎宾音乐的范围内,而且创作方法程序化, 旋律单调。 赞美诗是此时的一种最大众的诗歌形式,也是 当时的一种音乐体裁。在音乐上是一种无伴奏 的三声部合唱,这种合唱有军事内容的,也有 抒情内容的。18世纪的赞美诗是音乐旋律与抒 情诗歌的结合,对后来的俄罗斯古典浪漫曲和 格林卡的民族歌剧创作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何思特2007114302001907级2班从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界的大部分重大革新和音乐语汇的增加都是围绕德、奥、法为中心展开的,但不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征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那么,究竟是其身上的哪种东西会令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其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又源于何处呢?一、19世纪初期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诞生19世纪初期,俄国专业音乐的现状基本上处于模仿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影响的混合体。

此后,拥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美誉的格林卡(MikhaillvanovichGlinka,1804-1857),其音乐创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因此,他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俄罗斯民族乐派吸收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技巧手法,以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与音乐精髓为宗旨而登上了世界音乐的舞台。

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第一代探索者,格林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格林卡在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性特征是其不同于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

格林卡的音乐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民间歌舞曲调是其创作的根基;格林卡创作的具有民族气质的城市歌曲中那充满忧郁、感伤的音乐旋律是他音乐语汇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悲情主义”的旋律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创始者。

二、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特殊的历史条件、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民族成为一个悲剧性的民族,而悲剧性便成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旋律真挚感人,具有强烈的紧张度和戏剧性,既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透露出浓郁的“悲情主义”气息。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介绍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介绍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介绍摘要:一、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概述二、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历史发展三、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四、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艺术特点五、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正文:一、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概述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起源于19 世纪中期的俄罗斯。

它是一种以波兰民间舞曲为基础,以钢琴演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俄罗斯音乐文化的瑰宝。

二、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历史发展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中期。

当时,波兰舞曲风靡欧洲,俄罗斯音乐家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吸收和借鉴。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20 世纪初,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相继涌现。

三、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音乐家当属拉赫玛尼诺夫。

他的《波尔卡幻想曲》是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如梅特纳的《俄罗斯波尔卡》、斯克里亚宾的《幻想即兴曲》等。

四、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艺术特点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欢快,充满了俄罗斯民间风情。

同时,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技巧上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卓越的表现力。

此外,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还具有较强的即兴性,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发挥和创作。

五、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逐渐被中国音乐家和乐迷所接受和喜爱。

在中国,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特点及其启示

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特点及其启示
2 0 1 7 年第七期 《 音乐创作》
俄 罗斯 浪 漫曲的创 作 特点及其 启示
曹姝 莉
摘 要 :俄 罗斯 浪 漫 曲 是世 界 艺 术歌 曲 宝 库 中的 一 颗 奇 珍 ,具 有 浪 漫 性 、 民族 性 、现 实性 、传 承 性 等 鲜 明 的 艺术 特 点 既 是 对 艺术 歌 曲 本 身 的丰 富 ,也 能 给 中 国 艺 术歌 曲 创作 和 发 展 以深 刻 的 启 示 。鉴 于 此 , 本 文从 俄 罗斯 浪 漫 曲 发展 历 程 谈 起 分 析 了其 创 作 特 点 ,并 对 获 得 的启 示 和 经验 进 行 了总 结 。 关 键 词 :俄 罗斯 : 浪漫 曲 : 创作 历 程 : 创 作 特 点 ;启 示 和 经 验
2 、情 感 性
艺 术 歌 曲是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产 物 。关 注 个 人 情 感 的表 现 和 抒 发 ,既 是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创 作 的本 质 目标 ,也 是 艺 术 歌 曲 的重
要特色 。对此俄罗斯创作者是有 着深刻认 识的,在 浪漫曲的创作中,对歌 曲的情感表现极为关注 ,并 以独到而创新 的方式使 多 种 类 型 的情 感 得 到淋 漓 尽 致 的 抒 发 。 如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创 作 的 《 春潮》 , 该 曲 以著 名 诗 人 丘 特 切 夫 的 同名 诗 歌 为 歌 词 。 因俄 罗斯地处北半球 的高纬度地 区, 一年 中多数月份都 处于严寒 期, 所 以每 年五月份 的初 春,正是一年中最美好、最舒 服的时光。 作 品 中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先 是 用 大 气 舒 展 的旋 律 和 分 解 和 弦 ,描 绘 出 了 冰 雪 消 融 ,春 潮 涌 动 的 壮 美 景 象 。随 后 用 降六 级 和 弦 半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都发展出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这两种声乐艺术都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在本国广受推崇,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俄罗斯声乐艺术和中国美声唱法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它们在当今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声乐艺术起源于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音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18世纪末期,俄罗斯声乐艺术开始受到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声乐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9世纪是俄罗斯声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杰出的歌唱家和作曲家相继涌现,如费奥多尔·舍巴林斯基、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他们为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以来,俄罗斯声乐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不少俄罗斯歌唱家成为了国际歌剧界的知名人物。

而中国美声唱法则源自欧洲声乐艺术的传入和国内传统音乐的融合。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歌唱家们开始接触意大利歌剧,并且学习了意大利美声唱法。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唱家们开始接受西方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中国美声唱法。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打压,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遭遇了阻碍。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声唱法重新焕发了生机,不少年轻歌唱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俄罗斯声乐艺术和中国美声唱法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俄罗斯声乐艺术强调音色的丰富和浑厚,歌唱家们通常具有宽广的音域和强大的音量。

俄罗斯声乐作品的演唱需要歌唱家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因此讲究歌唱技巧的也注重情感的传达。

而中国美声唱法则更强调音乐的柔美和流畅,注重音色的细腻和优美。

中国美声唱法的歌唱家通常具有清澈而柔和的音色,他们的演唱注重音乐的优美和流畅,强调曲调的韵律美。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对于俄罗斯声乐艺术和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它们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和传统。

俄罗斯声乐艺术以其深情厚重的表现力和独具特色的音色而闻名于世,而中国美声唱法则以其古老而神奇的喉音技巧和精细的音乐表达方式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技巧特点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对这两种声乐艺术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俄罗斯声乐艺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俄罗斯歌唱家,如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费奥多尔·舍利亚平和弗拉基米尔·费罗夫,他们的演唱风格将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西方声乐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声乐技巧和表现风格。

他们将俄罗斯民歌中的情感和热情融入到了声乐演唱中,使得俄罗斯声乐艺术在音乐界声名大噪。

而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则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在宴会上展示各自的歌艺,这成为了中国古代美声唱法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美声唱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声乐艺术。

中国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喉音技巧,在声音的高低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破裂和颤音效果给人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

中国美声唱法还强调音乐的表达,追求音乐的情感和美感,同时注重音准和呼吸控制的训练,力求达到音乐的完美呈现。

在技巧特点上,俄罗斯声乐艺术和中国美声唱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俄罗斯声乐艺术注重的是喉咙的发声和呼吸的控制,演唱时声音饱满、厚重,并且给人一种沉稳和雄壮的感觉。

而中国美声唱法注重的是喉音的运用,演唱时声音圆润、柔美,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动感。

中国美声唱法还强调声音的色彩变化和音乐的情感表达,注重细腻和灵活,而俄罗斯声乐艺术则更加注重气势和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俄罗斯声乐艺术和中国美声唱法也在相互影响和借鉴中发展壮大。

现代的俄罗斯声乐家也开始借鉴中国的喉音技巧和表达方式,使其声音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俄罗斯艺术展示之俄罗斯艺术歌曲的起源

俄罗斯艺术展示之俄罗斯艺术歌曲的起源

俄罗斯艺术展示之俄罗斯艺术歌曲的起源东北网黑河02月28日讯格林卡是俄罗斯艺术歌曲写作的开拓者,此后,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面貌,使俄罗斯的音乐在世界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赋予了其较高的艺术价值。

“启蒙世纪”→艺术歌曲的雏形早在中古世纪,俄罗斯的音乐即已获得巨大发展,但古俄罗斯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那时候的音乐基本上是宗教音乐,在教堂由唱诗班合唱的歌曲并不属于艺术歌曲。

18世纪前的民歌对俄罗斯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俄罗斯民族多世纪的艺术文化传统中,各种形式的歌曲,如仪式歌曲、圆舞歌曲、劳动歌曲、婚礼歌曲,一直世世代代在人民的口头上流传着,并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8世纪的俄罗斯是一个“理智和启蒙的世纪”,音乐不仅在祭祀的教堂响起,而且也来到了俄罗斯的世俗社会,世俗音乐逐渐发展并于1709年得到彼得大帝首肯,标志着世俗歌曲开始被社会承认。

赞美歌的唱词大都取自18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们创作的抒情诗。

尽管赞美歌无钢琴乃至任何一种乐器的伴奏,但它的歌词是具有较强文学性和音乐性的抒情诗,它的旋律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歌词的诗情画意,音乐与诗情融为一体,可谓俄罗斯艺术歌曲的雏形。

俄社会思潮→艺术歌曲的发展18世纪初,音乐对俄罗斯人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作曲家们开始积极地学习西欧音乐技法,并且将之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

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一大批作曲家,形成了俄国自己的作曲学派,逐步取代了聘请的外籍作曲家,如索科洛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

他们“特别关注俄国民族民间的生活题材,作品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代表作有索科洛夫斯基的《磨工——巫师、骗子和媒人》(1779年)、福明的《马车夫》(1787年)等。

抒情浪漫的“艺术歌曲”在市民音乐生活中开始盛行,杜勃扬斯基和科兹洛夫斯基在那时候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和艺术歌曲大步向前发展。

欧洲音乐与俄民族风格→艺术歌曲的巅峰19世纪初,俄罗斯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些作曲家的创作中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倾向,音乐多愁善感、不满现实、幻想美好未来,浪漫主义思绪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融为一体,使俄罗斯艺术歌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俄罗斯浪漫曲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的样式和体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歌曲。

它最大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它在德奥被称为“利德”(lied);在法国被称为“尚松”(Chanson),后作曲家柏辽兹又以melody名之;在俄罗斯则被称为浪漫曲(romance)。

浪漫曲是一种有乐器伴奏(通常用钢琴,也有用乐队的)、与诗词高度融合的声乐体裁,常表达人们对爱情、亲情的追求与向往,亦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及讴歌。

18世纪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歌曲和浪漫曲在俄罗斯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三声部的宗教赞美歌也渐传渐广、颇显活力。

到18世纪中叶,单声部的独唱歌曲和内容富于抒情的浪漫曲一跃成为当时最盛行、最受人的喜爱的声乐体裁。

诚然,那时候的这类歌曲和浪漫曲,其歌词和曲调都还比较简单,由于尚“没有脱离口头传统”(阿萨菲耶夫语)因而与民歌并没太大的区别,只是伴奏或是用吉他、或是用钢琴、或是用巴拉莱卡(一译“三角琴”),已经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质而己。

1759年,俄国的第一部浪漫曲集公开印行问世(其中不少无名氏的作品)。

18世纪后期,杜宾斯塞(1760一1796)、科兹洛夫斯基(1757一1831)和盲音乐家瑞林(约1767一1848以后)等人所作的浪漫曲纷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杜宾斯基的《蓝色的小鸽子在呻吟》和科兹洛夫斯基的《心上人昨晚坐着》等。

19世纪上半叶起,俄罗斯涌现了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精通声乐的格林卡是这一声乐体裁的第一位公认的经典大师;再往后,“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居伊、鲍罗廷等又在创造、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旗帜下,直面现实、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其中特别是穆索尔斯基为俄罗斯浪漫曲贡献了一大批别开生面、内容深刻、富于人民性和艺术独创性的不朽之作;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推向又一新的阶段和高峰。

下面对上述的一些代表人物择其重要者略予介绍: 俄罗斯浪漫曲早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是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他们素有“18世纪上半叶浪漫曲大师”之称。

阿里亚比耶夫(1787一1851)19世纪20年代初期起,他已是俄罗斯乐坛上一位知名的戏剧音乐、钢琴曲和浪漫曲作曲家,他取材俄罗斯民歌写成的《夜莺》一曲使他名震遐迩,但他早期的作品却大多没有脱出伤感的情调。

他因同情“十二月党人”贵族知识分子的起义而被卷进一宗案件而遭流放(但这一生活的挫折却使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他大约150首浪漫曲中,一部分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另一部分则充满戏剧性与感情的爆发力。

他浪漫曲的伴奏部分写得相当精细,和声、调性富于变化,喜用震音和装饰音,造成富于震撼力和使得旋律更具线条美的鲜明印象。

30至40年代是另外两位浪漫曲大师—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创作的高峰期,他们是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繁荣时期的一对代表人物。

他们二人不仅熟谙民歌的音调和结构,而且熟知民间歌手的表演方式和绝招,所以他们能谱写出如此众多的为俄罗斯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歌曲。

瓦尔拉莫夫(1801一1848)他的《黎明时你不要唤醒她》、《红衣裙》等浪漫曲虽历经岁月的风霜而至今仍流传不衰。

这位作曲家早从少年时代即开始进入宫廷合唱团接受比较完整的、特别是声乐方面的教育。

1819年走上专业音乐家的道路,专致于抒情声乐曲的创作,谱写了约220首浪漫曲。

他的浪漫曲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而又具有鲜明的创造性。

他十分注重旋律的表现力,要求流畅、上口、灵巧、优美。

传遍全世界且为许多著名作曲家采用为大型作品主题的《红衣裙》是他旋律写作才能的突出证明。

古里辽夫(1803一1858)代表作为《亲爱的妈妈》、《棵麦,你不要喧哗》等。

出身于一个农奴音乐家的家庭,30年代初与其父同时获得自由。

他主要写作钢琴曲和声乐浪漫曲(总数为88首)。

他的风格一部分接近民歌,还有一些是深沉真挚的抒情浪漫曲。

而紧接着在这一页历史之后的便是以“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1804一1857)为代表的俄国浪漫曲创作的古典时期的到来。

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史上的地位相当于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创作不但奠定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基础,而且为它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众所周知,他的《伊凡·苏萨宁》是俄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他的序曲《卡玛林斯卡雅》曾象“橡实”一样孕育出俄罗斯交响音乐的整株“橡树”。

同样,在俄罗斯被称为“浪漫曲”的独唱艺术歌曲创作中,格林卡也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人物。

他的贡献是:把受19世纪前半叶“生活”浪漫歌曲的影响而流播一时的感伤风格,发展为富于戏剧性表现力的深刻现实主义之作,以一系列经典之作,成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曲经典大师。

在格林卡的浪漫曲作品中,既有运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分节歌《云雀》等,也有按船歌体裁写成的《威尼斯船歌》、按小夜曲体裁写成的《我在这儿,伊涅齐里亚》、以普希金的安纳克莱昂体的诗所谱的《血液里燃烧着希望的火》和兼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声乐独白《我记起那美妙的瞬间》以及类似歌剧咏叹调那样的抒情唱段《你早象玫瑰那样盛开了吗》等。

他的浪漫曲开一代乐风,达到了情感与思想、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境界。

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是紧接在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

比格林卡小九岁的达尔戈梅斯基是第一个接过格林卡的接力棒而奔突向前的后继者。

他在声乐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力图以旋律性的朗诵调来表现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象他本人所说的“我要以音乐来直接表达语一言,我要的是逼真”;另一是重视心理描写,并创造出了多种具有批判、讽刺特色的小型声乐体裁,诸如戏剧性歌曲《老班长》,滑稽幽默歌曲《磨坊主》、《人家把我投入你的怀抱》,讽刺歌曲《九品文官》、《小蛆虫》等。

达尔戈梅斯基所作声乐浪漫曲的总数约在100首左右。

除前面己经提到过的外,尚有《夜间的微风》、《东方浪漫曲》、《我忧伤》、《我对谁也不说》等。

他主要写作抒情浪漫曲,如早期的“俄罗斯歌曲”《十六岁》以鲜明的世态风俗的描绘勾画出一个恋爱中的农村少女的形象。

达尔戈梅斯基的一项前无古人的贡献是:以戏剧朗诵的节奏、生动形象的旋律开创了富于批判现实主义特色的讽刺浪漫曲的先河。

到19世纪40至60年代。

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空前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

在这背景上崛起的“强力集团”,以富于现实主义特色和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对19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歌剧和浪漫曲是“强力集团”成员重要的创作领域。

“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都写作浪漫曲,并各有建树:巴拉基列夫(1837一1910)于50年代中期(当时他还是喀山大学数学物理系的学生)开始写作浪漫曲。

在他总数约为80首的浪漫曲中,早期作品以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为其特色。

在游历了高加索之后,巴拉基列夫谱写了多首“东方浪漫曲”,其中以1863年所写的《格鲁吉亚歌曲》(普希金诗,即《美人,别在我面前再唱》)最具代表性,歌曲中地域色彩和忧郁情调水乳交融,动人情怀。

晚期作品一部分趋于深沉,一部分仍保持着明朗欢乐的青春活力。

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在遵循和发展达尔戈梅斯基声乐创作原则的基础上,在67首独唱声乐作品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包括讽刺沙皇反动统治的《跳蚤之歌》、对农民困苦生活寄予深刻同情的《卡里斯特里特》、《叶辽姆什卡摇篮曲》,以及《戈帕克》、《可爱的萨维什娜》、《小孤儿》、《睡吧,睡吧,农家的儿子》和声乐套曲《在育儿室内》、《死之歌舞》、《暗无天日》等)。

穆索尔斯基在全部音乐创作中所潜心追求的“在活生生的音乐中塑造活生生的人”,以及“生活,无论它表现在什么地方;真话,不管它多么不大登雅;将这些开门见山地、大胆。

老实地向那些最亲近的人们说出来,这就是我的思想基础,这就是我既想做又怕做不成的”,这一切在他的浪漫曲创作中全部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

他最早的声乐作品《明亮的星星,你在哪里》(格列科夫诗),属于“生活浪漫曲”范畴,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的气质。

从60年代起,他写了许多社会题材(主要表现农民生活的疾苦)的浪漫曲。

60年代后半叶起转向讽刺性的题材,《跳蚤之歌》成为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其钢琴伴奏形象生动、声乐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和声语言的新颖独特等,使这一作品永垂史册。

穆索尔斯基以与生活语言十分贴近的音调、“戏剧性独白”的手法、富有独创性的和声语言等充实、丰富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1844一1908)一生共作有浪漫曲79首,大多以普希金、A.K.托尔斯泰、迈科夫、费特的诗为歌词,将描绘大自然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融于一体是他的喜好和创作特色。

他的浪漫曲不仅注重诗句和旋律的结合,更注重整体意境的塑造,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色彩一般比较浓重而富于变化。

他有在6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浪漫曲创作高峰期,后期作品比前期作品更加精炼、纯朴,在简洁之中体现出诗的深刻内涵。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除了以富于民族特色的歌剧(((普斯科夫姑娘》、《沙皇未婚妻》、《金鸡》等)和交响音乐(((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安塔尔》等)创作拓宽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外,其79首声乐浪漫曲亦以描情细致凝炼、笔法多采多姿而在俄罗斯声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声乐浪漫曲中,以旋律和朗诵并重,并辅以钢琴声衬托的为一类;以声乐旋律为主导,并从中脱胎出钢琴伴奏来的又是一类。

《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在静夜里说些什么》、《山林女仙》、《夜在大地上飞过》、《微风从高处吹来》、《夜莺与玫瑰》等是他所作抒情独唱歌曲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部分。

居伊(1835一1918)写了约250首浪漫曲与歌曲,其中大部分是篇幅短小的小品,以抒情睦为其特点。

他的浪漫曲很少具有戏剧性和高亢的激情,常是率真淡雅的、娓娓的吟唱。

其旋律语言为其特点,不刻意模仿某种特定的风格,但富于韵味。

《焚毁的信》一歌(普希金诗)流传不衰。

鲍罗廷(1833一1887)作有16首浪漫曲和歌曲。

1854至1855年间,当他还是医学院四年级学生的时候,就写过3首带钢琴伴奏、大提琴助奏的浪漫曲,其中2首具有“俄罗斯歌曲”风格;另一首《美丽的打渔姑娘》(海涅诗,鲍罗廷译)则是技巧圆熟、自成一格的“船歌”。

他的浪漫曲大都具有深沉含蓄、侧重心理刻画的特点。

他还写有《惟我独尊》、《在人们家中》等幽默讽刺类型的浪漫曲,以及著名的《黑森林》、《为了祖国遥远的海岸》等。

与“强力集团”成员生活、奋斗在同一时期的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是一位炽烈地热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爱国艺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