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张骞通西域和昭君出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一、教材分析

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不断对北方侵扰,武帝以前,对匈奴施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谱写了汉匈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课共分三个子母:匈奴的强大,讲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由来;昭君出塞,主要讲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和视频影音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来引导他们对于历史概念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知识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观念。

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六、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提出相关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探究合作法:对重、难点问题,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合作得出结论,

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1、匈奴的强大

2、张骞通西域

3、昭君出塞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万里长城图》和孙中山的一段话。

导语: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那样的雄伟壮观,其实磅礴,大家还记得秦朝时为何修建长城吗?(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修建的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重新崛起,他们是怎样崛起的?与汉朝的关系怎样?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

1、匈奴的强大

知道学生观察课本《匈奴的牛形铜饰》图,设问:匈奴的金属制品多以动物为图案,如:牛、羊、鹿、马等,这说明了什么?以此问题引出匈奴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冒顿单于是一个勇武善战,富于谋略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秦末汉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修建的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重新崛起。 )

✓汉朝初年,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匈奴进行大规模作战,不得不采用“和亲”政策。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亲”政策: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

是什么: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双方汉初的政治、经济等情况,说明“和亲”是在汉朝政局不稳、国力空虚、匈奴强汉朝较弱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政策。

怎样看:汉朝以有限的牺牲来换取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和亲暂时缓和了匈奴和汉朝间的矛盾,减少了匈奴野蛮的军事掠夺,避免了汉、匈两方大规模的战争,但匈奴对汉朝沿边的扰袭、攻掠从未停止过,只是规模较小,范围不大。“和亲”

促进了中原与匈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双方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汉景帝时,西汉实力增强,先后发动三次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卫青、霍去病)设计问题:为什么在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的反击???结合课本《漠北之战》想象图,引导学生讨论。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到汉武帝时,有条件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开始西迁。第3问可引导学生回忆第12课中提到的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2、张骞通西域

首先,西域到底在哪儿呢?预期效果(提到阳关、玉门关)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36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1)汉初的西域

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

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让人感受到那里的陌生和荒凉。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呢?

提问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

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决定下诏书招募。(让学生分组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险等。)

(2)张骞出使西域

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应聘。(由学生介绍张骞应聘前的简单情况。)

出示《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结合另一幅图《丝绸之路》,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看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发挥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提示:可描写汉武帝的嘱托、勉励,张骞表示不辱使命等。)

张骞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可由学生补充内容)

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提示)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4. 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问:(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