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用书经济生活

合集下载

(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3.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3.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可是我们的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或者说一些企业,丧失 道德,失去了诚信,其身上根本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却 是流淌着恶毒黑色的血液,视百姓生命如草芥,更如粪土。 观察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流淌着道 德的血液?
●教学地位分析 本框题是从理论角度来阐述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其 中特别突出了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从而阐述了经济伦理的 理论基础,使学生意识到道德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 作用。本框题分为三个目,第一目和第二目从经济与道德辩 证关系的共性角度阐述道德对经济的重要意义,第三目则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个性角度进一步阐述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2009 年海南卷在本专题考查了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关系。
课 标 解 读 1.理解道德与经济的辩证 关系,特别是道德对经济 的促进作用。 2.明确社会主义义利观的 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加强道德建设的 必要性。




重点: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与道德 建设。 难点:道德与经 济的关系。
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
1.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人类社会的 经济生活, 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 ,归根到 底是由 经济基础 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与经济发展: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往往取决于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注 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 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 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 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 ②:建议教师除已有“ 题组训练”和 “探究问题 ”之 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 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 ③: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 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 生的视野。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一、引言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重要教育材料。

本文档将对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以期揭示其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

二、教材内容概述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分为数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等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对应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材的优点1. 高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接触面,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现实问题探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知识深度和广度均衡该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包含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也涵盖了一些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视野。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4. 鼓励多元思考和辩证思维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对比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材的不足之处1. 缺乏国际视野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国内问题和案例,缺乏对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

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讨论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国际案例和视角,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 内容更新不及时由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的内容有时可能滞后于现实。

因此,教材应该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便使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最新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教学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新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教学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经济体制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等基础知识。

学习这一课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活动是在什么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

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

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自主勾画教材重点词句,完成预习案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你可能知道中国的高铁里程是世界第一,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第一”是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近五年建成的。

教师:最近五年,平均每年7400多亿元的投入,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投产新线最多的时期。

---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托起了中国梦!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通过大型纪录片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十八大召开后这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活动一:教师引导:世界500强企业中前十名中国就有三个,它们分别是中国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天然气集团。

高中政治《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

⾼中政治《经济与⽣活》教师⽤书新⼈教版必修1⼈教版⾼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与⽣活》教师⽤书⼀、教材的基本理念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起来⾼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联系⽣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化、哲学等学科知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的健康成长和终⾝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1·经济⽣活》就是按照这⼀基本指导思想进⾏编写的。

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要⽅⾯。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逐步完善和全⾯建设⼩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中学⽣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中学⽣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初中学⽣相⽐较,⾼中学⽣的⾝⼼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扩⼤,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趋活跃,思维能⼒明显提⾼。

⾼中学⽣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他们⾃⾝⼜难以完全独⽴地、全⾯地形成⾃⼰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中学⽣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悦诚服,达到“润物细⽆声”的效果,帮助学⽣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向。

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6同步教师用书:专题3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6同步教师用书:专题3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学习目标] 1.理解道德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道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明确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难点:道德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一、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1.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与经济发展: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给人们的道德追求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催生新的精神需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德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原因(1)可能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我们应该并且能够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2)必要性: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方面,自立自主、讲求效率、公平竞争、崇尚科学、尊重个人合法权益、尊重知识和人才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法则也侵蚀了一些人的精神领域,诱发了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的行为。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任务。

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要求(1)奉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

(2)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克服市场机制的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中关于消费理论的知识点【教学依据】理论依据:高考考频考点现实依据:物价上涨导致人民消费压力增大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2、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化的依据,理解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重要性,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背景意义。

3、熟悉高考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发挥德育的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认识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这样的政策对于人民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难点与重点:消费与宏观调控相关方式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方式]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教学构思]围绕“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的内容,牵扯的知识点非常广,希望通过这种串联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

计划通过三个部分来进行即: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措施理解-----经济意义一、经济现象分析课堂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个话题:消费!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答: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1、复习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追问:具体来说收入理论是如何描述的?学生甲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学生乙补充: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未来收入不乐观,人们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亦然。

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任教教师: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唐长应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主要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并强调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概述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着重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2.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知识逻辑性严密,关系到学生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

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更使得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需要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从学生的经济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经济现象,运用已知的知识分析现象,归纳出其本质,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达成国家制度和政策的理解。

本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鉴于本课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课前采用DV实拍学生的情景表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相关学习资源,化繁为简,重点突出,层层引导,力求达成教与学的融合,知与行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教学设计郭安安【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本框共分三目,第一目《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旨在让学生理解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目《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德》,旨在让学生懂得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第一目和第二目共同阐明了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第三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将前两目得出的观点应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中,探究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原因和措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学情分析】在知识体系上,高一学生通过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市场配置资源》的学习,明确了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诚信制度,对道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实践中,高一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认知与体验,能感受到道德缺失对市场秩序带来的危害,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去归纳规范市场秩序的原因、方法仍有困难,需要教师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名人名言学习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既能认识经济是道德的基础,也能理解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支撑作用,增强我国对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政策的认同感。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如何建设?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在参与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要注意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教学难点】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做出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并结合教材分析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经济生活》(二)

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经济生活》(二)

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经济生活》(二)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
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介

课程 整合 生活 主题
生活与 消费 生活的 体验
生产、 劳动与 经营 生活的 创造
收入与 分配 生活的 保证
面对市 场经济 生活的 舞台
生活的 内容
学科 知识 价值观
如何 花钱
消费的 意义 消费者
如何 挣钱
劳动的 意义 劳动者
如何 分配
财政的 意义 管理者
如何 发展
经济建 设的意 义 建设者
4、结构设计的总的特点
2、内容(略)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生活与消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 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 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 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 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 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 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 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 卡、外汇的情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1 必修 经济生活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广东 王定国 dgwdg@
一、正确理解《经济生活》课程标准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传承——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门类过多——综合性、弹性、多样性 学科体系——与社会、生活、科技联系 脱离实际——科学性、适应性 记忆、接受、模仿——探究、合作 单一评价——多元评价
3、新的气息 (1)体现时代感 (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3)突出能力培养 (4)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维目标的统一
• (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规范与内容
1、基本规范
通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
的组织体系。
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 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
(二)《经济生活》课程性质、基本理念 1、课程性质 《经济生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 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 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经 济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 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二、本单元内容结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人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货币得以出现。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即货币的本质。

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于是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的主要内容。

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由此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且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结算。

于是第一目集中介绍几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第二目则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货币的本质及职能,有助于学生理性地对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倾向。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包括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首先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常常因地、因时而异,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价格变动?在列举了主要因素后,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引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这一理论。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第一目。

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就分析商品的价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总结前面的理论,最后陈述了价值规律。

以上是本框第二目的内容。

第一框重点探讨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第二框则探讨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

新课标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介绍

新课标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介绍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目标及简要说明的问题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 单元的逻辑结构
课程理念
理念之一: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 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的理论品质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 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 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 相结合 “讲求实效”的关系 讲求实效”
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 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以生活为基础 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 实践性 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追求。 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追求。
框是教学单元。 框是教学单元。 全书共22 22框 全书共22框。框 题表明学习的内 容
目是构成课文的 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是学 习的基本内容。 习的基本内容。 每框均由三目组 全书共48 48目 成,全书共48目, 目之间有严密的 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
教材行文
正文
学习的主体内容。 学习的主体内容。 文字包括宋体字,也包 文字包括宋体字, 括穿插在其间引导学生思维 活动的仿宋体字( 活动的仿宋体字(蓝色虚线 框内的内容)。 框内的内容)。 这两部分虽然在呈现方 式上有所区别, 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 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的。 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的。
四单元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别从我国当 前的经济体
第四单元介绍经济活动的舞台。 第四单元介绍经济活动的舞台。帮助学 生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活动: 生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活动:从 经济体制看,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 经济体制看, 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的; 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的;从所处 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我国当前的经济 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 活动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活动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所面临 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发展趋势看, 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发展趋势看,经济全 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 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 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更加牢固地树立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参与我国经济生活与 现代化建设;更加深入地理解对外开放是 现代化建设;更加深入地理解对外开放是 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以及坚持独立自主 以及坚持独立自主、 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以及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必要性。 自力更生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经济生活培训材料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经济生活培训材料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培训材料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教材分析本书编写的基本理念:除了政治教科书一贯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外,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根据“三贴近”原则以及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生活》教材设计为紧密相关、层层推进的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强调解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书的层次是单元——课——框题——目,每个单元包括二到三课及一个综合探究,每一课又包括两个框题,每个框题又下设若干目。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本教材依据“三贴近”原则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本单元的基本生活主题是:财富的交换与消费。

2.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消费者与市场交易者。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生产什么。

4.本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消费离不开货币媒介;消费必须了解商品价格)——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了解商品的含义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提示:教材关于货币的定义仅仅是从起源来说的;货币并非天然都是金银,如在我国,主要的货币金属是铜;货币根据发展历史其实可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提示: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最好不要讲,过去的解释是错误的)。

5.了解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6.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提示:纸币是货币,属于信用货币;纸币是价值符号;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

7.了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提示:千万不能认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全部来自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在现代社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而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千万不要以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就一定是纸币;通货膨胀有三种: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拉动消费与投资;对通货膨胀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必修)

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必修)

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必修)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张军我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

(2)知道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4)、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在消费实践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力。

(2)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消费方案的能力。

(3)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的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1、每课一诵本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下面我们背诵复习第一框消费的类型的口诀::消费看钱花,多少看物价;类型也不多:目的和方式。

2、新课引入通过对第二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产的相关知识,产品生产出来后,我们应该怎样消费呢?答:理性消费。

那什么是理性消费、怎样才能做到理性消费?这是本框学习的内容。

二、基本功训练1、知识点学习知识点1:消费心里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跟风随大流特点:仿效性、随大流、盲目性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题目1: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

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答案:B简易分析:本题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盲目跟风,故选B。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

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一、信用卡与支票1.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转账结算: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2.信用卡(1)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信用卡≠银行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属于信用卡,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

教材P8“探究问题”提示现金消费增加纸币的流通量,携带现金不安全,使用起来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

而信用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1)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2)分类: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1.(1)人们在超市购物中使用的超市会员卡属于信用卡。

()(2)现金支票可作为现金购买商品。

()(3)使用信用卡交易十分安全。

()提示(1)×(2)×(3)×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的最大区别在于:转账支票只能办理转账,不能提取现金;现金支票只能提取现金,不能办理转账。

教材P9“探究问题”提示 (1)现金支票。

(2)小张可持此票据到附近该银行的任一分行直接提取现金。

二、外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与外币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它有两个基本特征:自由兑换性和普遍接受性。

并不是所有的外币都能成为外汇,在国际上只有几个少数国家的货币具备这些特征,成为外汇。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顾名思义,汇率是一种比率。

在我国,外币汇率通常用100单位(或1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的多少来表示。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参考按照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全套共10本(其中必修4本、选修6本)已于2004年至2006年陆续出版,并在部分省市试用。

这里我结合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就如何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谈一些看法,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一、关于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2004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京召开教材审查会议,从9个出版社送审的高中思想政治4门必修课的36本教材稿中每门各评选出一本,同时宣布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由编写指导委员会负全责,以入选教材为基础编写这套教材,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了4个编写组,分别负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4本必修教材的编写工作,每个编写组都由四方面的人员构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部分成员;2名特邀审读专家;原入选教材的本册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人员。

为应4个省(区)秋后开学之急需,我们首先集中力量完成了《经济生活》的编写,于7月底付印。

其余3本必修教材于2005年完成并投入试用。

2005年4月,基础教育司再次召开教材审查会议,从各出版社送审的教材中评选出6门选修课教材各一本。

编写指导委员会随即又组织了6个编写组,以入选教材为基础开展6本选修教材的编写工作,到2005年底完成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3本,其余3本即《经济学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于2006年6月全部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本教材都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审读、讨论、修改,再审读、再讨论、再修改的过程,逐渐趋于成熟,其间共召开了数十次讨论会。

在《经济生活》的编写过程中,因时间过于仓促,曾出现一些具体知识性和文字技术性的错误。

2004年10月,有一家报纸根据一位中学教师写的“指瑕”的文章提出了批评,后有二十多家媒体转载或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全书出错数为9.5处,差错率为万分之0.74,在允许范围之内,总的看仍是一本质量较好的教材。

我们认真总结,引为教训,向各编写组通报情况,要求提高认识,严格把关,并增加了审读程序。

每本教材付印前,另请几位专家审读,专挑毛病;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分别送请有深入研究的相关专家审读;《政治生活》尤其是其中涉及外交、民族、宗教问题的部分,分别送请有关党政领导部门审查定稿。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济生活》于2005年4月出了第二版,取代有差错的第一版。

教材出版以来,2004年秋季起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投入实验,2005年秋江苏省加入,2006年秋天津、辽宁、安徽、浙江、福建5省(市)也开始实验。

据投入实验的各省(市、区)的调查,各地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二是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

教材坚持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统领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探究活动等环节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提炼和呈现思想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教材的写法,改变了传统的“写文章”的方式,采用“内容活动化”的新的呈现方式,面貌为之一新,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调查中一些同志认为,教材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教学内容仍然偏多;某些表述欠精确;呈现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文字风格还可更通俗、生动、平实些。

这些问题,有的在教材修订时已做了修改,有的尚待进一步完善。

教育部领导也对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参加这套教材编写工作的同志一致认为,编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项关系到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高标准要求,全力打造精品。

在教材编写中,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始终给予关注,多次作出指示。

基础教育司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负责,抓得很紧,对编写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

有关党政领导部门严格审读把关。

教材编写组集中了一批各学科造诣很深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家,全体同志以对下一代热情关怀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打磨。

人民教育出版社投入精兵强将,参加教材的编写,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

我们认为,高中生正处在政治思想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年的经验证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和教学可能对他们的一生发生深刻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材是国家提供给中学生的精神食粮,编写教材是国家行为,不同于参编者个人的学术活动。

虽然中学思想政治教材讲的是各学科中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但其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都极强,读者众多,关系到整个青年一代。

实践经验表明,由国家教育部门集中我国各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和最优秀的学者编写好中学教材是完全必要的,绝非大材小用。

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和教学的几点认识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写教材和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是其中前后相接的两个重要环节。

要编写好教材,必须准确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将这些思想贯彻于教材的编写之中,从而使教材适合教学的需要;要使用教材搞好教学,也需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这里我谈谈我们编写组的认识。

1.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性质按照教育部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共包括12个科目,“思想政治”是其中之一,其他的科目还有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

这些不同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同一个培养目标设置的,它们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同高中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这门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的第一节就是“课程性质”,其中说,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这就明确指出了,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它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它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就是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

无论是编写教材或上课,都必须紧紧围绕着它的这一根本性质、根本任务来思考。

如果在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工作就会走偏方向。

那么,在我国,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各国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当今世界上不同性质的国家、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国家,各有自己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样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于对党政干部、对教师、对工人、对农民的教育的特点。

“课标”在“课程性质”这一部分,用一段概括性的文字规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我认为,这一概括性的表述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也符合高中学生政治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的实际,观点是明确的,分寸也是恰当的。

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工作应该遵循课标的规定,体现这些要求。

应该通过4本必修教材和6本选修教材的总体设计和精心编写,让各部分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结合在一起,为在教学中做好这些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材必须准确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用经受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思想、成熟的观点去教育中学生。

处在思想政治成长期的高中生需要大量精神上的养料,他们吸收思想养料的能力特别强,所以思想养料的质量如何,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教材和教学中如果出现错误的思想,或渗进片面的观点,或不科学不准确的内容,比如某些西化的政治思想、不科学的经济思想、形而上学的或唯心论的哲学思想等,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一生,在长时期中得不到纠正,或纠正起来非常费劲。

思想政治教材是国家提供给高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必须保证质量,决不能像有些劣质奶粉那样,吃出大头娃娃来。

2.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的指针和衡量的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高中生政治思想发展阶段性的实际决定的。

由此也就决定了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的指针和衡量教材与教学是否合格的标准。

这里讲的“标准”,与“课程标准”中的“标准”一词同义,而不同于“实践标准”中的“标准”一词。

如同生产物质产品要确定一套性能指标作为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厂前检测的标准一样,编写教材也需要确定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

至于一本教材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必须由教学实践来检验,即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一,根本指针或根本标准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党的基本理论,就是党的十六大明确规定的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此为指针和衡量的标准,意味着不能用其他的思想、理论流派的标准,比如用当代西方某种学术流派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材和教学。

这个标准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全套教材和整个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结合在一起,统一起来,不能有任何偏废。

党的基本纲领,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明确的概括和表述,就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教材和教学中对此应有准确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