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二、预算编制1. 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按照财务部门的指导,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2. 预算编制应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预算数额和支出计划。
3. 预算编制应遵循合理、科学、严格的原则,确保经费分配合理公正。
4. 预算编制应按照年度进行,预算报告应在上一财年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完成。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由各部门负责,财务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2. 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计划进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预算支出。
3. 预算执行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支出时,需经过财务部门的认可。
4. 预算执行要及时、精确地记录各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5. 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有超支或闲置的情况发生,需及时报告并纠正。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预算监督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预算监督要注重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正常的支出情况。
4. 预算监督要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过程。
五、预算调整1. 预算调整需经过合法程序,应当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2. 预算调整需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和审核,确保合理和符合实际需要。
3. 预算调整应及时、有效,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六、预算决算1. 预算决算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数据。
2. 预算决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3. 预算决算报告应按时提交,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4. 预算决算报告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决算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七、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工作,更好的保障和促进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行政事业单位。
三、编制预算(一)预算编制的依据。
预算编制要严格以相关法律法规、财经政策、工作计划及上级预算指导等文书作为依据。
(二)预算编制的程序。
预算编制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预算制定、审批、印发。
1.预算制定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年初的规划、计划,将各项财政收支及发展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工作任务量化为各项专项经济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全年预算计划。
2.审批阶段经单位领导审定后向财政部门提出预算申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规划委员会、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获得审核意见和指导意见。
经过修改后并符合要求的预算,由单位领导签署正式预算申请书,于规定时间内报送财政部门备案。
3.印发阶段单位预算计划编制工作完成主要后印制预算工作表,由财政部门负责分发并在机关内公示。
(三)预算制定的原则1.限制和防范财政风险;2.平衡支出、收入和财政算盘;3.多维度、多层次的把控、预估与分析;4.有效节约,理性利用财政资金;5.结果导向。
(四)预算实施1.财政拨款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财政拨款的用途规定,禁止占压、挤占财政拨款尔行滥用、浪费行为。
2.要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通过完成预算,为机关、部队、企业的经费安排提前预留合理的空间,刺激全员逐步稳步推进工作进程。
(五)差异分析1.对于当年预算编制中的差异,要共同分析,了解和查找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措施,确保各支出科目的预算实现。
2.就与同行机关之间的差异进行交流,吸取经验,共同进步。
(六)预算的调整1.当政府相关财政安排、规定发生变化,作为受益者的行政机关可向财政主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经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建立调整实施计划。
2.预算调整要在确定的目标下,切实控制支出的增长,失控的预算会带来财政缩水现象,影响单位是付经济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科学且合理的规划。
预算编制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预算编制责任人,并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和程序。
首先,应制定预算编制工作计划,明确编制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预算编制工作计划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相衔接,确保预算编制能够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再次,应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预算编制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应制定预算编制的审核和审批程序。
预算编制的审核和审批程序应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并报上级部门审批,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预算执行首先,应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
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管理流程和制度。
其次,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管理。
监督和控制应强调日常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包括预算任务的下达、预算资金使用的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和决算工作。
再次,应建立预算执行的信息公开制度。
公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最后,应加强预算执行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执行的电子化管理平台,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预算监督内部监督主要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审计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
外部监督主要由上级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构和社会各界进行的,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的监督和评价。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7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单位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____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预算管理分为四个环节。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预算监管。
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科是预算汇编及核算机构,各业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及执行机构,纪律监察室和审计科是预算监督及评价机构。
第二条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三条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制定本单位预算管理政策,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追加或调整方案以及年度财务决算等重大事项。
第四条财务科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向各业务部门传达编制预算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标准。
第五条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预算数据申报,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下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依据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细化,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所属基层单位编制的基础预算分别报机关分管科室,由各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审核汇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审核后的预算基础资料及汇总数据报送财务核算科。
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情况形成。
(二)公用经费严格按照____市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上缴”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目日常具体支出;(三)专项经费由项目负责科室提供填报项目申报表、批复文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细化分月用款计划等相关资料;第七条财务科对各科室提交的基础预算及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提交____办公会审议后形成我单位初次预算建议数。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国家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预算编制1. 定期编制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按照年度进行预算编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上级审核和批准。
2. 预算编制的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编制需要包括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等内容,以保证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指标,逐项执行,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执行情况。
2. 预算执行的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的用途和额度执行,杜绝挪用、私分和乱用国家资金。
3. 预算执行的监督: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
四、预算监督1. 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设立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外部监督:社会各界、媒体、审计机关等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3. 监督结果的报告与公示: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监督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五、预算评审1. 预算评审的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评审机构,负责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2. 预算评审的内容:预算评审主要围绕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预算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3. 预算评审的结果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评审的结果,及时改进和优化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六、结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有效保障国家资金的使用、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括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那么,下面是小编特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行政事业预算管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赣财预字[xxx2]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三条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与xx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事业性经费中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大型修缮、大型会议和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
大型修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维修项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修缮项目;大型会议是按省财政厅赣财行字[xxx0]第114号文件的一类会议;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除以上项目以外,为开展某种专项业务活动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需要开支的项目。
第五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综合预算的原则。
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原则。
对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主管部门和财政业务部门要对项目进行审核和把关。
(三)合理排序原则。
对进入项目库的项目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财政部门根据当年财力状况和项目顺序,优先安排急需的项目。
(四)追踪问效的原则。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二章项目库第六条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项目库由财政局统一规划,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项目库分为财政局项目库和主管部门项目库。
主管部门项目库,由各主管部门按照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对所属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和控制,保障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经济发展需求、财务状况等因素,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
预算编制应充分尊重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主权,确保其合理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预算编制信息、编制预算草案、审核预算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确定预算方案和报批预算方案等环节。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形成多方参与、合力编制的预算方案。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指按照预算方案开展预算执行活动。
预算执行应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法规进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有效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拨付、支出管理、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等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方案及时履行资金拨付义务,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安排使用。
支出管理应严格遵守财政纪律,做到预算内开支,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
资金监管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合规、透明和有效使用。
绩效管理要按照目标、任务和绩效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的监督活动。
预算监督应既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又防止预算的滥用和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内部监督、财政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预算的合理有效使用。
财政部门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监督活动,包括对预算方案的审核、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等。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活动,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等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_规章制度_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还在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制度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一九六六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改革、开放、搞活的形势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下列各级、各类事业行政单位:一、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卫生(不含医院)、文化、体育、通讯、广播电视、地震、海洋、民政、城建以及其他有专项事业费的事业单位;二、各级各类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事业单位;三、各级国家机关和受国家预算补助的社会团体等行政单位。
各级各类国营企业和比照国营企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适用各类国营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建设单位适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均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各类事业行政单位,按照各级单位预算同各级财政总预算的缴拨款关系,分为全额预算管理(以下简称全额单位)、差额预算管理(以下简称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以下简称自收自支单位)三种预算管理方式。
各级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根据国家建制,经费领报关系或者财务隶属关系,一般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一、主管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机关领报经费或建立财务关系的各级主管部门,为主管会计单位。
二、二级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或建立财务关系的,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三、基层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或建立财务关系,只有本单位开支,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统称预算会计单位,都应建立独立的单位预算,实行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并负责组织管理本单位内部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成立单位预算的小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四条按照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规定,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3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____,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____预算法》、《____会计法》、《____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____、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
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预算编制(一)预算编制的依据1. 预算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预算。
2. 预算编制需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各项支出的实际需求和确保基本运转的资金。
(二)预算编制的程序1. 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协作,制定年度预算编制计划。
2. 各部门按照预算编制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预算编制。
3. 预算编制需经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审核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正式生效。
(三)预算编制的内容1. 包括经费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国家扶持资金使用预算等。
2.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和限额,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三、预算执行(一)预算执行的程序1. 预算执行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根据预算额度合理支出。
2. 财务部门定期审核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预算执行的原则1. 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支出,不得随意挪用。
2. 财务部门要及时进行资金的监控和调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三)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财务部门需定期向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情况、支出情况、问题及时处理情况等。
四、预算监督(一)预算监督的主体1.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有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预算监督的内容1.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 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预算监督的方式1. 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会议,听取各部门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加强对预算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预算管理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的执行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进行全面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6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____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____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
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经费包干原则结合当前财____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一)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预算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的经济、财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预算,实现预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需要根据工作任务、经济情况和财政预算安排,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
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要按照预算计划的安排,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确保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
同时,要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3. 预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预算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在年末要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预算资金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以行政权力为基础,完成公共事务的组织。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定,旨在保证预算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预算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分配。
二、预算编制1.预算编制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合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财政实力,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绩效原则:预算编制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相一致,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提升。
(3)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公布预算编制结果。
2.预算编制的程序(1)明确编制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和编制流程,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制定预算指标:根据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制定预算编制的指标和原则,确定预算编制的范围和要求。
(3)编制预算计划:根据预算指标和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编制预算计划,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
(4)编制预算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预算报告,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范围、内容和预算使用的具体安排等。
(5)审核和报批:预算报告应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预算执行1.预算执行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预算编制的规定,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稳定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稳定使用预算资金,避免频繁调整和变更预算使用计划。
(3)绩效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目标和指标,合理调整预算执行计划,以保证预算使用的效果和质量。
2.预算执行控制(1)预算执行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金额和编制原则,制定年度预算执行计划,明确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关于经费支出与非税收入管理的若干规定一、经费支出管理1. 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已确定为____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而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则为____元。
特别指出,炊事员不纳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的安排范围。
2. 第四类情况下,除上述明确提及的单位和人员外,财政仅保障其工资支出,不额外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3. 对于县级行政及事业编制单位,若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即“造血”条件),则按照编制内实际人数分别处理: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事业编制人员则不享受此项财政支持。
4. 年初已实行公用经费包干的单位,在包干期内新增或减少的人员,其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将不再进行相应调整。
二、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相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鉴于我县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各执收单位需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严禁截留或私设小金库。
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在支出安排上,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中按规定应返还部分,需由用款单位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返还用途,并经财政审核、政府批准后,方可从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中予以返还。
其他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如需返还,亦需遵循类似流程。
同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收缴和使用管理需严格依照云政办〔____〕____号及云财综〔____〕84____文件执行,不进行统筹。
计生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同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特定用途。
三、罚没收入管理罚款和没收财物作为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财政收支秩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我县将继续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并对部分单位采取“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一、预算编制:
1.编制依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明确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2.编制程序:确定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
3.编制指标:明确预算编制的指标体系,确定预算的收入、支出、用途等指标。
二、预算执行:
1.执行授权:明确预算执行的授权程序和权限范围,确保执行人员按照预算执行。
2.执行流程:规定预算执行的流程和环节,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3.执行监督: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预算监督:
1.内部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内部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和有效。
2.外部监督:接受上级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四、预算评审:
1.编制评审: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评审,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执行评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了解预算执行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五、预算管理信息化:
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以上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细化和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和会计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和决算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经济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预算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预算的编制。
预算编制要尊重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原则,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2. 预算审核:预算审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预算审核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的安排和要求,进行财务收支活动,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
预算执行要遵循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做到预算合规、质量优良、资金安全。
4.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和绩效评估。
预算监督涵盖了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个方面,要持续跟踪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 决算管理:决算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对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和报告。
决算管理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进行决算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4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效提高预算运行质量,依据《____预算法》、《____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算是各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各部门编制、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批准的涵盖申报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计划。
第三条本运管所所属各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预算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共性原则。
预算要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二)综合性原则。
预算是覆盖部门所有资源的完整预算,囊括各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财务部门要坚持财政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
(三)真实性原则。
预算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臵情况进行编制,各项收支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真实可靠的预算依据,不得隐瞒与虚列收支内容。
(四)绩效性原则。
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中心工作为目标,追求投入成本与效益产出的性价比,各项支出的安排要坚持科学、合理、必需原则,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属各部门,其职责是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财务股是主管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预算审核、定额确定、财力平衡以及____预算执行。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主要由一般收支预算和其他单列预算构成,包括:一般收入预算、一般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一)一般收入预算。
包括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
(二)一般支出预算。
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主要指各部门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统一由人事处编制)、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项目支出主要指展品的维修、重大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
行政预算管理制度(3篇)
行政预算管理制度(3篇)行政预算管理制度(通用3篇)行政预算管理制度篇1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预算的概念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管理服务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管理服务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经费、额度的测算和安排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
(二)预算的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预算草案;组织下达经批准的年度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单位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三)预算的执行对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行责任制的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的特别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要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警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严格执行。
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
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当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单位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
(四)预算的调整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报经原预算审批机构批准。
(五)预算分析与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审计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确保预算分析科学、及时,预算考核严格、有据。
行政预算管理制度篇2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机关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行为,健全预算约束和奖励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家局机关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
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
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
第十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
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年度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年度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财政拨款收入,主要是基本收入和项目收入,由财务部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财政支出是指单位开展行政执法日常监管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社会保障费;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项目支出:办公设备购置、日常公用支出等;
第四章预算审批与分解下达流程
第十一条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主要领导委
同意后,报市财政局主管部门审批。
预算审批与分解下达业务流程如下图:
预算编制流程图
第五章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预算年度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
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部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市财政审批。
第六章决算与绩效评价
第十六条每年度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年度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五)开展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科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经费绩效自评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务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