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文言文的文字特征:形式严谨、语义丰富、句法复杂等;3. 文言文的常用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列、对偶、排比、反问等;4. 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典型句式、纵横平仄、头韵平仄等。
二、古代文学的文学作品及特点1. 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2. 古代文学的特点:褒贬不一、思想性强、道德寓意、富有情感等;3.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表现:以人为本、崇尚道德、抒发感情等;4. 古代文学的艺术形式:诗、赋、辞、曲、话剧等。
三、现代文学的文学作品及特点1. 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3. 现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表现: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心理描写、细腻感人等;4. 现代文学的艺术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作品等。
四、阅读与鉴赏1. 阅读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技巧和要点;2. 鉴赏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3. 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五、基础写作1. 写话题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2.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3. 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 修改和润色文章的能力。
六、古代诗词鉴赏1.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2.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艺术表现;3. 古代诗词的格律:词牌、韵脚、形式等;4.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拟人、比喻等;5. 古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词鉴赏1. 唐代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2. 宋代词: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的作品;3. 元曲:关汉卿、白朴等的作品;4. 古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现代文学鉴赏1.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2. 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3. 现代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4.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的文言文知识点不知道大家都学了多少,有没有进行总结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更加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二)【词类活用】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②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③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⑤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⑥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三)【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必修一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荆轲刺秦易水诀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扬名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代指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失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数词的意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2倒装句①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②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省略句众人列坐于其次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六、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七、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实词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缪通“缭”,环绕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三、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①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②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③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④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哀吾生之须臾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它们;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4.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5.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作“那”,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代游客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倒装句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五、文言固定句式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积累《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义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2)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的尊称3)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5)去:古义:离开,距离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军,名作动,驻扎2)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4)与郑人盟盟,名词活用作动词,订立盟约5)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军、退兵6)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7)越国以鄙远远,形作名,偏远的地方8)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亏缺9)肆其西封肆,形作动词,扩张10)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作动词,损害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一词多义1.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见识浅薄夫犹鄙我瞧不起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境2.敝敝帚自珍破的敝人对自己的谦称远来疲敝疲惫,困乏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3.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敢以烦执事拿越国以鄙远不译,连接两个动作焉用亡郑以陪邻?来虚词焉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何重点语句1)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2)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
(介词结构后置句,)3)省略句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敢以烦执事。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1)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币:古义:礼物今义:货币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悦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返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震4)图穷而匕首见见—现5)卒起不意卒—猝6)秦王还柱而走还—环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作状,向北2)乃前曰/左右既前前:名作动,上前3)函封之函:名作状,用盒子4)太子迟之迟:意动,以……为迟,认为……迟缓5)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6)发尽上指上:名作状向上7)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8)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闻,禀告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10)群臣怪之怪:意动,以……为怪,感到奇怪一词多义1.得:臣愿得谒之/非有诏不得上能够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得到2.诚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3.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过、只是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4.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5.见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虚词1.之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结构助词,“的”/不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而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连词,表并列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3.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以次进介词,按照日以尽矣已经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不译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4.为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做,整治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重点语句(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欲与( 之) 俱(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皆( 穿) 白衣冠以送之( 省略谓语)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3)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燕王拜送于庭( 介宾短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鸿门宴》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必修一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复习
不耻相师;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大的方
是故圣益圣
面)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不知东方之既白 日与其徒上高山 望西山,始指异之
(名词作状语,向西/东) (名词作动词,攻占)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 (使动用法,使……舞动, 使……哭泣)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名词作状语,每天) (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 奇异)
1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动词,走到尽头) (名词,尽头) (副词,曾经、尝)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起初)
二.文言虚词
1、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承接)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在这里)
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了)
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3、之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它)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非蛇蟮之穴
(结构助词,的)
郯子之徒
(代词,这些)
古之学者
(助词,的)
5、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梳理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安而尔夫盖故何或乎即既莫乃其且然若安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
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4.沛公安在?(《鸿门宴》)[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
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而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例解]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例解] 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例解] 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例解] 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例解] 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例解]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例解] 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例解]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尔1.尔何知!(《肴之战》)2.中寿,尔墓之要拱矣!如有营,(《肴之战》)3.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4.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例解] 用作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化常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化常识总结微语微文 2016-12-30必修1文化常识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一、文学常识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数词的意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2倒装句①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②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省略句众人列坐于其次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六、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七、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实词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缪通“缭”,环绕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三、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①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②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③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④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哀吾生之须臾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它们;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4.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5.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作“那”,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代游客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倒装句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五、文言固定句式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劝学》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再)暴—曝(晒)⒉輮以为轮,輮—煣,(用火烘木使弯曲)⒊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⒋君子生非异也生—性(本性,资质,天赋,天性)二、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义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安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种事物上6、假舆马者假:古义:利用,借助今义:与“真”相对三、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作动,游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作状,每日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四、虚词(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1、而(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并列(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3、之(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4、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五、文言句式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后置5、善假于物也介宾后置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师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③秦伯说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 (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高中语文第一、二册文言文单元知识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虽悔之,亦无及已。
已,通“矣”。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千。
有,通“又”。
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练。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
,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6.《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7.《劝学》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8.《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
而,通“耐”,能。
9.《过秦论》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ɡ,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突出。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ɡ,影子。
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锄”,读chú。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通“俯”,读fǔ,低下。
10.《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8.《小狗包弟》选自散文集《随想录》。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合称“鲁郭茅,巴老曹”。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随想录》是巴金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9.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10.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1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12.《包身工》节选自《夏衍选集》下,作者夏衍,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必修2文学常识1.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郁达夫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3.《诗经》又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4. 《离骚》作者是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
《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
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5.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6.《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7.《短歌行》作者是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8.《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9.《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世称“王右军”,又有“书圣”之称。
10. 《赤壁赋》作者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教材选取的“前赤壁赋”。
11.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12.《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4年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被人谋杀,年仅39岁。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发表的演讲词。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三、古今异义: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
公从之2、助词:(1)“的”。
是寡人之过也(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邻之厚,君之薄也(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1、介词,凭借,用。
因人之力而蔽之2、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3、相当于“而”: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1)表并列(2)表转折(3)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连词,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wéi动词,做。
wèi介词,替,给。
夫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夫晋,何厌之有?代词,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悲夫!《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函封之:函,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三、古今异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可以;以,用来。
涕】眼泪【信】信物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币】礼品【顾】回头【走】跑【郎中】宫廷的侍卫【股】大腿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拜送于庭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五、成语: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