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资料
自然辩证法期考复习资料完整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 概念题(二十分)历史法:指根据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来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
(亦称历史文献法。
是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从中获取有关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是一种间接的调查研究方法,即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历史档案、文献、报刊、统计报表和历史资料等各种材料中收集社会信息和社会学研究资料。
)联想方法:指利用联想思维进行创造的方法,即为联想法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很好。
逻辑法:是指舍弃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的方法。
模糊法:即对某些敏感问题设计出一些比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
模型:按照科学研究的特定目的,用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对原型客体本质关系的再现。
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得关于原型客体的知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逆向思维法: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收敛性思维:即主体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既定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运用比较、排除、综合、概括等方法,最终确定一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数学模型:它是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逻辑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模拟。
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火不等式以及图标、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水平思维法:指的是针对垂直思考法而言的,以非正统的方式或者显然地非逻辑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它考虑的是事物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以及如何提出新观点。
溯因法:指根据某事物现象特征去回溯该现象的原因的逻辑方法。
是通过分析、发现、选定最佳的假说,然后再与其他相应的背景知识出发,对观察到得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理论性命题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意义1. 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
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趋势。
2. 意义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这种联系和作用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多种形式。
2. 自然界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自然界中,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推动自然界不断向前发展。
3. 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
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根本动力,统一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矛盾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4. 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渐进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形式,飞跃是自然界发展的质变阶段。
渐进和飞跃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指导科学家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从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去研究生物的发展规律。
2. 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它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要求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创新和突破。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资料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自然辨证法:它是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理论,也就是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
自然辨证法研究对象:主体(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客体(自然界);中介(科学技术)。
东方思维方式:注重系统整体的统一和谐、整体的协调发展,优点:统筹兼顾,顾全长远,有利于宏观和全体的维护。
缺点:容易忽略对个(2)自然科学的的一般方法:观测试验法;逻辑法(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非逻辑方法(想象,直觉,灵感);假说、数学模型;(3)哲学法。
2、科学研究方法(1)经验方法:科学观察;科学试验。
(2)理论方法包括: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数学方法。
四、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发现和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3、提出假说体完整的表现出来。
2、理性具体的构成: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是理论的最基本要素。
(基础)理性都表现为一定的逻辑体系——任何逻辑体系都是思维的结果——任何思维的结果都是以概念为基本细胞(例如:经典力学分力、摩擦等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注意:a、概念是理论认识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一切思维都从概念开始。
b、概念是人公式:场合不同情况不同现象1.A1、B、Ca1、b、c 2.A2、B、Ca2、b、c 3.A3、B、Ca3、b、c、结论:情况A与现象a之间有因果关系。
5)剩余法: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的现象是另一复杂现象的原因。
把其中已经判明因果关系的抽去,剩余部分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公式:A,B,C,D是a,b,c,d的原因。
其中,A,B,C,是a,b,c的原因,结论:D是d的原因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很多时候缺乏可操作性。
西方思维方式:注重个体的评价与得失,重分析,重实证。
优点:能深入把握事物事物本质和规律,专业性针对性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自然辩证法 资料
目录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3)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5、混沌理论的定义 (4)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P104) (5)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12、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6)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15、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16、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7)17、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1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9、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辨析)20、技术创新的机制。
(P243——P244) (8)21、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22、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1、自然观 (9)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4、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5、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6、系统的定义:7、系统的特点: (10)8、古代的自然观9、近代自然观10、现代自然观11、机械自然观12、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1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11)14、生态系统三大规律15、科学观16、科学的基本特点:17、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12)18、技术、技术观的基本定义19、技术的特征20、技术的性质 (13)21、技术的双重属性22、价值、技术价值定义23、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24、技术价值的特点 (14)2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科学与技术的整合28、科学本质属性 (15)29、科学技术一体化3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16)31、STS(科学、技术与社会)1、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2、生态危机及其表现3、人与自然和谐 (17)4、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6、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7、科学实验的特点8、如何理解观察试验中的机遇? (18)9、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归纳与演绎的关系10、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了解)11、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12、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13、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14、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15、科学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19)1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17、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20)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自辩简答题暨大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汇总(仅供参考)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创立和发展状况?(1)、自然辩证法创立(2)、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3)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二、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定位:(1)、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他是一个学科群,是包括许多科学的大口袋。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4)他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桥梁(5)、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6)、他是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具有哲学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历史唯物论属于同一层次,从认识层次将,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和自然科学技术之间联系的纽带。
他不是一门孤立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的哲学学科,总之,他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
关系:(1)、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2)、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指导与统帅关系与实事不符,缺少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着重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
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朴素的自然观(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做本原性(即第一性)的探索(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原始自然科学的成分。
局限性:内容上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猜测性的思辨,形式上直观。
零散片面孤立,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总之,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的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称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顿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九、系统的含义、特征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二十四、科学主义二十五、“李约瑟难题”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1.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答:(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
是系统的自然观。
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
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整体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2、系统概念,含义?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概念: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的总和的效果。
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加和,系统具有各个组成要素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与他们未组成系统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
三、系统的定义、系统与要素、环境的辩证关系1、系统: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各章重点及其答案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各章重点及其答案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第一章1、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
是系统的自然观。
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
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被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种观点虽然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的论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看作是一部由机械规律支配的机器,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然而,它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它既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又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一种科学、全面的自然观。
二、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式。
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特征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
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础,归纳和演绎则是对科学事实进行整理和推理的重要手段。
科学发展的模式也有多种观点。
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证实来实现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强调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证伪来推动的。
三、技术观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改造的手段。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简单技术到现代的复杂技术的演变过程。
现代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速化、智能化、综合化等趋势。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包括技术发明、技术改进和技术扩散等环节。
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历史发展上哲学源于科学,科学脱离哲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
(举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历史发生上,科学源于哲学;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具体科学领域逐渐脱离哲学研究的围,但科学和哲学之间仍然扮演者彼此的批判者和促进者角色。
科学本身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哲学)。
2、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培根:对归纳法和经验观察的强调,见第一课件最后部分)“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
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
”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例证缺乏表:所有反面例证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分类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
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
3、科学与哲学互相扮演彼此的批判者(见第一课件中对相关案例的介绍)1)、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科学研究对哲学观念和理论的批判和挑战。
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自我实在性的挑战。
举例: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观的挑战——贝特实验在心理学家本杰明·贝特(Benjamin Libet)的实验当中,他使用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
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
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
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贝特的研究结果。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汇总(详细)
1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首先:科学性与哲学性。
自然辩证法以交叉学科的性质发展起来。
向科学技术靠近,它具有科技性;向哲学靠近,它具有哲学性。
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它更偏重于哲学,偏重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分析,所以,自然辩证法归属于哲学学科。
但是,自然辩证法还确实具有科技性,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逻辑与理性特征在自然辩证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哲学性与非哲学性。
自然辩证法哲学性的表现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等问题讨论的成果。
非哲学性成果突出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发展的社会学方向上,如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等。
再次:非哲学性与人文性。
承认自然科学的非哲学性,就承认了其人文性。
自然辩证法对人文的研究,使它起到了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或纽带作用。
加强科学技术的人文精神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最后:世界性与民族性。
自然辨证法是有恩格斯创立的,是外来的哲学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世界性,是世界的哲学和文化。
自然辩证法传入中国后,便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融入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文化之中,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其民族性。
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自然辩证法,可以为我们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提供理论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最高层次往往是哲学问题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问题上,自然辨证法具指导性作用。
3)自然辩证法,可以为我们确定科一研项目和建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引进新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
答:技术和科学的区别
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1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体,是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掩体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就是各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一的一张生命大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来维持的。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的。
物质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维持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有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
这五条都是从客观描述对象的角度来叙述的。
没有直接反映主体的作用。
后四条可以做为第一条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