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作物栽培学总论⼀、名词解释1、作物:2、作物栽培学:3、⽣长:4、发育:5、⽣育期:6、作物的⽣育时期:7、作物的物候期: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9、⽣物产量:10、经济产量:11、经济系数(收获指数):12、作物产量:13、叶⾯积指数LAI:14、源:库:15、作物营养临界期:。

16、温度临界期:17、同伸关系,同伸器官:18、⽣理需⽔:19、⽣态需⽔:20、⽣态适应性:⼆、简答题1、⽣长和发育的关系。

2、“S”形⽣长过程及其应⽤。

3、作物的⽣育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4、营养⽣长与⽣殖⽣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和调节措施。

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

7、提⾼作物产量潜⼒的途径有哪些?8、作物的分类。

是⾮题:1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2 ⼤多数双⼦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3 长⽇照作物南种北引,⽣育期会延长,甚⾄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 )4 ⽲⾕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5 作物按产品⽤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类。

其中粮⾷作物分为⾕类作物、⾖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类。

()6 农业⽣态系统受⾃然⽣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配。

()7 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8 作物影响⼟壤具有双重性,即⼀⽅⾯消耗⼟壤养分,另⼀⽅⾯破坏⼟壤结构。

()9 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

()10 收获指数较⾼的作物产量必然⾼。

()。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

南京农业⼤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产、稳产、优质、⾼效⽬的的⼀门应⽤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物安全,⼜能保持经济效益、⽣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6.S形⽣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长进程即“慢-快-慢”的⽣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为制定的⽤于判断作物达到某⼀⽣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育时期的⼀个⼈为标准。

8.种⼦寿命——指种⼦从⽣理成熟到⽣命⼒丧失的⽣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停⽌萌发的现象。

10.叶⾯积指数——总绿叶⾯积/⼟地⾯积。

11.⾃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亲和性的作物(⽔稻、⼩麦、⼤麦、⼤⾖、花⽣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不亲和性的作物(⽩菜型油菜、向⽇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蓝型油菜、棉花、⾼粱、蚕⾖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长转⼊⽣殖⽣长的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些⼆年⽣作物(冬⼩麦、冬油菜、冬⿊麦等)必须经过⼀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长转⼊⽣殖⽣长的特性。

16.短⽇照作物——⽇照长度短于⼀定的临界⽇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烟草、晚稻等。

17.长⽇照作物——⽇照长度长于⼀定的临界⽇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麦、油菜等。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作物营养生长是指作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从而实现体质和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而生殖生长则是指作物在特定的生理时期,通过花粉传粉、受精和胚胎发育等过程,完成繁殖的过程。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物的营养生长是作物生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作物获取养分、进行代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它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物的营养生长取决于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应的充足性,以及光合作用所提供的充足的能量。

光合作用是作物能量和物质的主要来源,其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作物生长。

而土壤中的养分则是作物体内合成各类物质的基础,它们参与到作物细胞分裂、延伸和分化等过程中,维持着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正常进行。

作物的生殖生长是指作物在特定的生理时期进行繁殖的过程,它是作物生命的延续和保证。

作物的生殖生长主要包括开花、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成熟等过程。

这些过程都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因为作物在生殖生长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营养物质的供应不足会导致花芽形成不良,花朵开放不完全,授粉受精难以实现,从而影响花粉管的生长和胚胎的发育。

营养失调还会引起花器官功能异常或变异,甚至导致生殖生长的失败。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作物的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营养生长充足,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物质支持生殖生长的进行。

与此生殖生长也对营养生长起着促进作用。

在生殖生长时,作物会调整自身的代谢和养分分配,使得营养物质更多地用于支持花芽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生殖生长还能影响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转运能力,从而影响到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它们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一、导言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密不可分的。

在农业生产中,深入了解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于合理施肥、科学种植和增加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概念1. 营养生长: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结实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过程,积累养分并增加体积的生长阶段。

2. 生殖生长:指植物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包括花芽形成、开花结果、结实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

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 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在营养生长期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储存于茎、叶、根等部位,为生殖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氮、磷、钾等养分,保障了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2. 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起到调控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起到调控作用,营养生长期间的养分积累和激素调控,对后续生殖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3. 生殖生长反作用于营养生长:随着生殖生长的进行,植物会转移部分营养物质至生殖器官,从而影响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利用,并且生长举足轻重的生理活动影响分布和累积。

四、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1. 施肥调控:通过科学施肥,合理供给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增加作物的养分积累和产量。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利用:利用外源性生长激素、生长抑制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

3. 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直接影响,合理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有利于调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回顾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密不可分的,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生殖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营养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科学种植和环境调控对于促进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农学研究生高级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农学研究生高级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1.作物栽培: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2.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3.生长分析法:每间隔一定的天数对作物取样,测定叶面积和植株体的干物质重,对作物生长发育进行的研究方法;4.生物观察:用肉眼视察和仪器测量观测作物生长发育、器管建成、产量形成和物质积累的过程;5.作物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6.简单引种: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叫简单引种;7.驯化引种: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窄,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遗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地的环境,叫驯化引种;8.食物安全:能够有效地为现有人口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且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储备量应占需要量的17%~18%;9.可持续农业: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10.作物:广义上指凡是被人类栽培的而且有利用价值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11.喜温作物:适宜在夏季栽培,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约为10℃,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12.耐寒作物: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约为5℃,全生育期要求较低的温度;12.喜凉作物:性喜凉爽,宜在早春或晚秋栽培;13.生长:是作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通过细胞的伸长分裂来完成;它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又包括生殖体的生长;14.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其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的形成;15.生育期:作物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16.生育时期:根据作物植株外部形态上的显着变化结合栽培管理,将作物全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作物的一个生育时期;17.物候期: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并有一个人为制定的具体标准;如小麦出苗是指第一片真叶出土2~3cm,分蘖是指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1cm;大豆结荚是指幼荚长度2cm 以上;18.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在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即作物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后,才能进行生殖生长;19.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20.种子: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作物栽培学中把凡是用于繁殖下一代的材料都叫种子;21.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22.生物产量:作物在全生育期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总干物质的收获量;23.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目的不同所指的产品也就不同; 24.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转化率;25.同伸关系:同名或非同名器官在发生上具有的同步生长或伸长的关系;26.叶片功能期:禾谷类作物叶片从露尖到定长为伸展期,自定长至1/2叶片发黄为功能期;双子叶作物则指从叶片完全展开至1/2叶片发黄为功能期;27.基本功能叶:对收获器官贡献率最大、功能期较长的一组叶片;28.供长中心叶:供某个生育时期或生长阶段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功能叶片;29.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30.最适叶面积指数: 在作物群体中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之下,最低层的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时,该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达值,此时的LAI被称作最适LAI;31.根冠比:根部重量和冠部重量的比例;32.相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值;33.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34.叶面积比率:叶面积对植株干物重之比,即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35.比叶面积: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表示叶的厚度;36.叶干重比: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37.作物生长率: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质量,又叫做群体生长率;38.光合势:指某一生育时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即每日的叶面积的积加;形生长进程:所谓S形生长进程即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40.源:通过光合作用或贮藏物质再利用合成和向其他器官提供同化产物的器官;41.库:通过呼吸作用或生长消耗利用同化产物的器官;42.流:输导组织对物质的运输能力或源库之间的运输能力;43.根冠比:根系重与冠部重之比叫做根冠比;44.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往往不多,但需要程度很迫切,如果缺少这种养分则会对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并且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补救,这一时期叫营养临界期;45.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4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46.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47.叶龄:主茎上已经展开的叶片数,未完全展开的叶以上一个已经展开叶片为标准,以所占百分比例为小数来计;48.积温:通常把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或作物某发育阶段的积温;49.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生物学最低温度;50.活动温度:在某一发育时期中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51.活动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时期活动温度的总和;52.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53.有效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时期有效温度的总和;54.冻害:作物体遭受到零下低温,使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 55.霜害:伴随霜而来的低温使作物所受的危害称为霜害,实际上是冻害的一种; 56.冷害:生长季节内零上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害,造成生育延迟甚至生理障碍,导致减产的现象;57.蹲苗: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用人为的方法,如控制苗期灌水,控肥,多次中耕,等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58叶龄指数:品种的总叶片数除以幼穗分化到某个时期的叶龄乘以100%的数值;59.酸雨:是指pH小于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60.黑霜:温度下降到零度或零度以下,如果空气干燥,降温过程水汽仍达不到饱和,就不会形成霜,但这时的低温仍能使作物受害,这种无霜使作物受害的天气叫黑霜;61.对等效应:作物的地上和根系的分泌物对作物之间产生的生物化学相互影响;62.灌水定额:作物灌水时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叫灌水定额;63.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64.喷灌: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水喷到空中,散为细小水滴,如同降雨一样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65.滴管:利用低压管道系统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经过滴头以点滴方式均匀缓慢地滴到根部土壤,使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区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最佳状态的一种先进灌水技术;66.作物品质:指作物产品的质量,可概括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67.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区中波长390~760nm范围内的辐射称为~;68.缩心孽:心叶生长迟缓的分蘖69.侧脉计数法:玉米的侧脉数量减2为该叶的叶序,用这种方法推断玉米生育进程的方法叫侧脉计数法;70.小麦的顶部叶片:冬小麦指旗叶和倒二叶及到三叶;春小麦指旗叶和倒二叶;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答: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部分,具体指:①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即掌握作物的特征特性②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水.气.肥的关系及对他们的要求③为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和高效低耗为目的的栽培技术措施;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作物生理研究法 2、简述作物栽培学的主要任务答: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换句话说,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适地适种和合理布局,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简述作物栽培学最为突出的特点答: 作物栽培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是一门综合运用和集成组装多学科科技成果,又具系统理论体系,来源于生产又指导和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4、列举10种以上起源于中国本土的作物 答: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粟.高粱.大豆.荞麦.山药.芋.油菜.紫苏.大麻.红麻.紫云英; 5、简述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答:作物引种见效快、投资少,收益大,然应遵循以下原则:1被引作物的生活条件必须得到满足;2通过播期调节、水肥调控、施用激素,选择和营造小环境,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3被引种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6.简述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答: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调节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山地显着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 7.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来源和类型答: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来源和类型包括以下四种:①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③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④人工种子:包括种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 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答:1类型:①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②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和解除: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9.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方法答: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可为生殖生长搭建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积淀丰富的物质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往往也是决定栽培目的器官丰缺、大小、优劣的时期;受营养生长阶段的影响,但也与该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协调发展密不可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调控得当;调控:营养生长过旺时通常采用水肥控制、蹲苗、压青苗、修剪等方法,促使其尽快建立起生殖生长的优势;生殖生长过旺时通常采用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等方法,保花保果;10.简述作物根系的共同特性和栽培上采用的对应措施答:作物根系具有:1向水性的特点,栽培上采用蹲苗或灌水等技术措施;2趋肥性或向化性的特点,栽培上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采用增施各种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措施;3向氧性的特点,栽培上采用中耕松土;11.简述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答:主要因素是:1土壤阻力较小利于根系生长;2土壤水分要适中;3土壤温度,最适温度20~30℃;4土壤养分,作物根系具趋肥性,磷钾肥能促进根系的生长;5土壤氧气,即通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根系生长; 简述某些作物苗期采用蹲苗措施的原因答:对苗期较耐旱、不进行生殖生长或生殖生长较晚的作物,根据作物根系向水性的特点,通过蹲苗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防止地上部旺长,防止后期发生倒伏;13.简述作物栽培对禾本科作物主茎秆的基本要求答:主茎秆不宜太高;穗下节间较长且发达;基部节间粗短,茎壁较厚,耐肥抗倒;28.简述复种的热量条件热量条件是:≥10℃的积温小于3500℃基本上为一年一熟;3500℃~5000℃可两熟;5000~6000℃可三熟;>6500℃可三熟或四熟;14.简述温、光和矿质营养对作物叶片的影响答:温、光和矿质营养对作物叶片的影响如下:①较高的气温对叶片的长度和面积的生长有利,相反,较低的气温对叶片的宽和厚的生长有利②强光照对叶片的宽和厚的生长有利;弱光照对叶片的长度生长有利③氮对叶面积的增加有利;磷前期促进叶面积的增加,后期加速老化;钾增大叶面积,延迟老; 16.简述LAI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答: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因时间而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 LAI 增大,大约在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作物在齐穗期,双子叶作物在盛花结铃、结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又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和脱落而逐渐减小,因此LAI 在作物全生育期呈现抛物线形; 17.简述用侧脉计数法判断玉米叶序的方法答:玉米叶片的叶脉数按一定的规律出现,第一叶除外,在被测叶片的最宽出,叶脉分布较规则处数叶脉条数;玉米的叶序=R 1R 2-2=R 1+R 2/2-2,其中R 1和R 2分别为被测叶片主叶脉两侧的叶脉条数;穗位以上叶片因出现二级叶脉,目测不准;但可通过穗位以下叶序推知; 18. 简述阶段发育的实践意义答:阶段发育通常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意义:①对作物引种有指导意义;②与抗寒性有关;③与器官形成有关;④对冬性品种经春化处理可当春性品种播种; 19. 简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答:在目前技术水平和栽培条件下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主要有:①培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②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植株;改善水肥条件;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CO 2浓度; 20.冬小麦幼苗期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而某天的平均温度为℃,请问这一天的活动温度和有效温度各是多少这样的天气如果持续5天,试计算这些天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答:这天的活动温度是℃,有效温度是℃℃=℃;这段时间的活动积温是35℃,有效积温是20℃; 21.简述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 积温表示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和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对热量条件的需求;根据积温:①进行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确定,对农业生产进行区划;②确定作物的播期;③估计某生育时期到来的时间;④预测作物的产量; 22.简述臭氧对作物的危害答:增加作物细胞膜透性并导致离子外渗,钝化某些酶并使光合作用碳还原率减低,改变代谢途径,刺激乙烯的产生,促进体内蛋白质的水解,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作物生长缓慢,提早衰老,产量降低; 23.简述大田作物施肥的一般原则答:大田作物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化肥的2/3以上作基肥,1/3为追肥;3要分层施肥,化肥要深施,尤其挥发性强的肥料;4磷肥要集中施;24.简述从施肥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反应将作物分为哪些类型答:从施肥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反应将作物分为以下三类:⑴喜氮类:大多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和高粱等;⑵喜磷类:油菜、豆类和荞麦等;⑶喜钾类:糖料、淀粉、纤维类,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薯类和麻类等;25.简述酸雨对作物的危害答:酸雨使作物受到双董危害;酸雨在落地前首先影响叶片,落地后则影响作物根部;酸雨可加速破坏叶面蜡质;淋失叶片养分,破坏作物的呼吸、代谢,引起叶片坏死性损害,并诱发叶簇器官产生病理变化;对处于生殖生长中的作物,则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缩短花粉的寿命,减弱繁殖能力,从而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酸雨还会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诱发病原菌对作物的感染,抑制豆科作物根瘤菌生长和固氮作用; 26.简述长宽求积法测定叶面积的方法、步骤;并简述该法的优、缺点答:按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作物植株5~30株大植株稀植作物少,密植作物多,分别测量每个叶片的长和宽,再按下述公式求出单株叶面积;单株叶面积= ∑L×B×K /N ;该法的优点是可以活株测定,定点定位测定,且需要用其它方法测得校正系数;在试验材料较少时通常用该法测定;缺点是费工费时,速度慢;27. 简述重量法测定叶面积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答:1原理:同一质地的物质其质量与面积存在对应比例关系,表达式为:S 标/S 总=M 标/M 总; 2方法及步骤:①从被测叶片上截取易测标准图形如长方形、方形或圆形等状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叶片,通常叫标准叶面积;②称取该标准叶面积的重量,求得叶片重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③称取需要测定的所有叶片的重量,利用求得的系数得出被测叶片的面积;21.简述作物要达到光合潜力理论高限所具备的条件答:①具有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②空气中CO 2浓度正常③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④具备最适于接受和分配阳光的群体结构; 28.分蘖的作用:①壮苗的标志②重要的变量要素③具有很强的自身调控能力④具有再生性特点;1.试述作物栽培的特点;答:特点:①复杂性:作物品种多种多样、各地气象、土壤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栽培措施错综复杂②季节性:作物生产要因时制宜,不违天时和农时③地域性:栽培作物要因地制宜④连续性: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连续不断,需持续生产;当季作物的产、质量受前作的影响,下季作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茬口特性⑤变动性:对品种、质量的要求不断在提升或变化⑥综合性:多种经营或复合种植较单一经营或单作种植既稳产稳或增产增收又具较强的抵御各种不利因素或自然灾害的能力;2.根据作物主产品的主要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举例说明对作物如何分类答:根据作物主产品的主要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可将作物分为五大部分十大类型: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绝大部分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麦类水稻、玉米等,还有蓼科的荞麦,也将其列入此类②豆类:属豆科,常见作物有大豆、豌豆③薯芋类: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2经济作物:也叫轻工原料作物,集约化经营④纤维类:主要有棉花、大麻等⑤油料类:代表作物有油菜、胡麻、花生等⑥糖料类:常见的有甘蔗、甜菜等⑦嗜好类:常见的有烟草、茶叶等;3饲料及绿肥作物:用作牲畜的粗饲料或绿肥⑧饲料及绿肥类:常见的有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4药用作物集约化经营,品种类型多样⑨药用类:常见的有人参、党参、当归、甘草等;5特用作物:⑩特用类:常见的有芦苇、席草、八角、肉桂、花椒等;3. 试述大田作物经济系数的变化规律; 答:经济系数是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转化率;它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它与遗传特性、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等有关,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1不同类型作物间变化较大,同类作物间变幅较小;2与利用的产品器官有关;3与产品的化学成分相关;4与环境条件有关;5与密度有关;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4. 试述LAI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何为最适LAI,实际生产中如何调控答:1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因时间而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 LAI逐渐增大,大约在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作物在齐穗期,双子叶作物在盛花结铃或结荚、结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又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和脱落而逐渐减小,因此LAI在作物全生育期呈现抛物线形;2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之下,最低层的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时,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达值,此时的LAI 被称作最适LAI;3中国目前高产作物群体的最适LAI一般为4~6;LAI过大会导致相互遮蔽,减低透光强度,甚至导致倒伏;双子叶作物会引起花、荚、蕾、铃大量脱落; 各种作物群体的LAI最大值应以最适LAI为度;5. 试述源、流、库的概念及他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答:“源”即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果皮、颖壳、叶鞘和茎的绿色部分;“库”是指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禾本科作物的穗,油菜、大豆的角果;“流”是指输导组织,主要指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总的来看,源、流、库的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源足、库大、流畅;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流”的大小和通畅程度会影响到源库的大小和活性;但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流”一般不会成为产量的主要抑制因子;因此,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由不协调到协调”的一次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协调关系的过程;7.试述大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调控的一般原则;答: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果实或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开花前重点培育壮苗,使营养生长发育健全,搭好丰产的架子,为花果生长准备物质基础;2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马铃薯,花前主要以茎叶生长为主,此期间块茎虽然也在膨大,但总量不高,花后主要以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为主;3以茎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甘蔗,要促进茎的伸长;通过增加密度抑制分蘖,提高产量;4以叶为目的的烟草要抑制生殖器官的分化和腋芽的生长;5饲料和绿肥作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收获前可任其生;8.试述酸雨对土壤的主要危害;答: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和危害在于:1酸雨进入土壤后,破坏土壤的缓冲物质,使其逐渐地消耗,随后将土壤中的盐基离子淋洗出土体,使土壤逐渐酸化;2酸雨使。

《作物栽培学》试题解析

《作物栽培学》试题解析

《作物栽培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

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8.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23.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

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作物栽培学》习题

《作物栽培学》习题

《作物栽培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2.简述作物的概念。

3.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4.研究栽培作物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是什么?5.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存在那些差异?6.三大粮食作物指什么?7.双低油菜指什么?8.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有哪些?9.作物分类部分有关作物的记忆。

10.作物栽培的研究法有哪些?11.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种哪些传统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1.解释概念:生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生育时期,生育期,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同伸关系,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适叶面积指数,叶龄指数,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反馈2.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如何?3.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4.作物生长的“S”型曲线分为几个时期?生产上采取促控措施时如何运用?5.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的概念是什么?6.作物的种子与植物学上通常指的种子有何不同?7.举例比较说明单子叶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

8.作物花器官分化有何特点?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和种子果实形成的因素有哪些?9.解释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这“三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10.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促进作物高产?11.研究作物的器官同伸关系有何实际意义?12.作物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有何依赖关系?13.如何理解“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1.解释概念: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源,库,流,食品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2.试述主要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简述“源、库、流”理论在作物高产栽培中的意义。

4.光合生产潜力如何估算?5.目前限制光能利用率的原因有哪些?6.通过哪些途径使实际的产量不断向产量潜力的高限迈进?7.简述玉米、大豆、棉花、薯类和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农学概论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农学概论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透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具体及现为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3个方面。

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作物感光性或光周期反应。

因温应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即使处在适于发育的温亚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根据作物温光反应所需温度和日长,可将作物温光反应归为典型的两大类:以小麦、油菜为代表的低温长日型和以水稻为代表的高温短日型。

小麦、油菜在苗期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并感受长日照,才能进行幼穗分化,一定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会促进幼穗分化,生育期缩短;否则则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根据小麦、油菜对低温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类型;根据对长日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反应迟饨、反应中等和反应缴感型。

高温和短日照会加速水稻生育进程,促进幼穗分化,缩短生育期。

根据水稻对短日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3种类型,早稻和中稻对短日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物对日照长度有特殊的要求,例如甘蔗只有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也有些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例如玉米。

由于作物的温光反应类型不同,即使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态地区,生育期表现长短不同,例如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

因此在作物引种时,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对栽培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关系如何?营养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叫做营养生长。

作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作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h
1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互关系
• 一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 二 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 三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 四 作物的器官平衡
h
2
一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花芽分化(幼穗分化)为界限
生殖生长:生殖生长花果种的生长
关系 •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发展(顶端优势)
• 影响因素: 自身遗传条件 环境条件 栽培技术
实际农业生产中要兼顾生物产量和器官平衡,才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h
7
h
8
• 3.地上部器官与根的关系
• 4.禾谷类作物幼穗与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
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可推断幼穗发育进程
叶龄法
叶龄余数法
叶龄指数法
h
6
四 作物的器官平衡
• 作物在外界环境因素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具有维持自身机能的能力,能够调 节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同化物的分配,使各个器官间的比例协调。作物一生中 所积累的生物产量最终分配在各个器官中的比例,叫器官平衡。
h
3
二 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h
4
三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 同伸关系: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为调控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 同伸器官: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
h
5
二 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 禾谷类作物营养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 1.主茎和分蘖的关系
• 2.叶片、叶鞘、节间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

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禾本科、锦葵科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

7.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油菜的收获指数约为( B )。

A、0.15B、0.28C、0.47D、0.66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B )。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 )的反应。

A、日照长度B、水分C、温度D、养分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B )。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5.玉米起源于( C )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7.玉米的种植密度约为( D )株/公顷。

A、1.5万B、30万C、15万D、4.5万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及主要作物的起源地。

意义:(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中国北部:黍、稗子、大豆、赤豆、桑、人参。

中国云南、印度北部(包括东南亚):水稻、荞麦、大麻、黄麻、胡椒、茶。

中亚:蚕豆、鹰嘴豆、生菜、芥菜、亚麻、棉花。

近东:小麦、大麦、黑麦、红花、小苜蓿、紫花苜蓿。

地中海:蚕豆、油菜、芜菁、甜菜、啤酒花、白三叶。

西非、埃塞俄比亚:台麸、高粱、珍珠粟、咖啡、芝麻、龙爪稷。

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棉花、可可。

2、作物生产的意义。

(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3、作物栽培学的研究领域与面临的问题。

研究领域:构筑“高产--低环境负担”的作物生产技术,扩大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稳产性能等。

面临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要求进一步扩大粮食等有用植物资源的生产。

由于生产的扩大,势必会带来地域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的破坏,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S生长曲线在生产上的应用。

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

决定调控时间: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5、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主要处理方法。

胚的后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

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

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

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

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氧气和饰品等物质,但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它们的生长与繁殖机制,究竟是什么调控了它们的生长与发育呢?这篇文章将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两个方面来分析植物的分子调控机制。

一、植物的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是植物进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种群繁殖的保障。

它的主要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在进行繁殖过程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分子调控是最为关键的。

分子调控在植物的生殖生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生殖生长的调控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花器官(包括花蕾、花瓣、雄蕊、雌蕊)的生长发育,另一个是配子体(花粉和卵细胞)形成和发育。

在这其中,植物激素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种种证据表明,植物激素通过调控生殖器官的细胞分裂、细胞扩增和细胞分化进而影响植物生殖生长。

生殖发育与花器官的生长密切相关。

植物生殖发育最早从基因开始,而且这些基因必须表达在恰当的时空位置。

在基因调控层面,调控植物生殖所需的基因可能包括多个嵌入于基因组的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和阻遏子)和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这些基因通过共同参与多种途径来调控生殖发育。

除了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植物生殖。

比如光周期和温度对植物的生殖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植物的营养生长除了生殖生长之外,植物的营养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营养生长可以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两个方面。

地上部分包括叶片、茎和花,地下部分包括根和块茎等。

植物在进行营养生长的过程中同样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分子调控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植物营养生长时最重要的是光合作用,也就是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连。

研究表明,光合作用中的多种酶类和调控因子参与了植物营养生长的调控。

光合作用产生的化合物可以影响生理生化过程,并且参与激素合成、细胞壁合成以及蛋白质合成等代谢过程,达到调控植物营养生长的效果。

(考试必备)精华版作物栽培学题库

(考试必备)精华版作物栽培学题库

(考试必备)精华版作物栽培学题库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名词解释1. 作物:⼈类为了各种⽬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中进⾏⼤⾯积⼈⼯栽培的⼀类植物,⼜称“⼤⽥作物”。

2. 作物⽣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贸易”全过程,确保⽣产能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

其核⼼是“种-收”过程,⼜称之为作物栽培。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门研究作物⽣产综合技术的应⽤学科,它是研究作物⽣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产实现⾼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4.分蘖:⽲⾕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5.定⽇作物:要求⼀定时间的⽇长才能完成其⽣育期的作物。

6.中耕作物:株⾏距离较⼤,植株对地⾯覆盖度⼩,经常要中耕松⼟的⼀类作物。

7.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组织的细胞迅速进⾏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伸长的现象。

8.有效分蘖:能⽣长⾄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9.⽆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10.⼀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

11.⼆次分蘖:从⼀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12.剑叶:⽲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平展叶。

13.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须根系:由种⼦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的次⽣根(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

15. 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定环境条件⽽形成的⼀种性状,是长期⾃然选择和⼈⼯选择的结果。

16. ⽣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长也包括⽣殖体的⽣长.17.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果实、种⼦形成,狭义指⽣殖⽣长转变的开始。

18.作物⽣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19.⽣育时期:在作物的全⽣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理上发⽣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个阶段称之为⽣育时期。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作物产量(yield)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生物产量(biological yield)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干物质的总重量。

3、经济产量(economic)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一般所指的产量是经济产量。

4、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也称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5、源(source)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6、库(sink)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7、作物群体(crop population)是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复合群体两大类。

8、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①存在制约关系,因此要获得高产,必须使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在一个最佳的组合。

②相互补偿作用,即后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前期形成的产量因素的不足9、源、库、流三者的关系:①源是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源充足可以促进库的发展,库大又能提高源的能力;②库和源的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力”的作用;10、流的主要器官:叶、鞘、茎中的维管系统,其中同化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韧皮部的薄壁组织是运输同化物的主要组织。

11、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①在地上部分的植株是争取光合营养;②地下部分的根系争取水和矿质营养。

12、自动调节(self adjustment)是通过个体对变化着的环境条件的反应而发生的,包括植物对刺激的感受性、传递和反应。

13、作物的群体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14、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①株型(plant type):植物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适当密植、不倒伏、生物产量大、收获指数高②种植密度(planting density)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成线性提高,达到一定密度时产量达到最大。

栽培学期末考试绝对重点

栽培学期末考试绝对重点

高温逼熟:在作物的经济产量灌浆期,遇到遇到不适宜的高温引起营养体提早衰老产品器官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

LAD光合势(叶日积,LAD) ,用㎡﹒d 表示。

某一生育期间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色叶面积对时间的积分(即每日绿色叶面积的积加)。

比单用绿色叶面积,更能表示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未徒长、倒伏等),LAD与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能力正相关。

春化现象:小麦等耐寒作物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而抽穗开花的现象-----春化现象.所以感温阶段又称春化阶段。

在次此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的长日照,最后才能抽穗、开花。

感温性:亦称感热性。

系指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感应性。

感光性:作物的发育转变,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需一定光周期诱导,称为感光性。

农业生产结构:作物生产、动物,微生物生产三大类的基本类别和总量。

1.作物生产的特点1.是利用生物体进行的生产2.是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的生产.一切农业生产措施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光合作用的强弱而影响作物生产.3.是初级的生产.4.是在耕地上进行的生产5. 露天生产,自然灾害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水的年变率大,旱、涝易发。

6.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六,为什么“传统”现代农业具有不可持续性?1.资源消耗量过大,物质能量投入过大2.环境污染太大3.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长期连作,长期灌溉使土壤质量下降4.生物多样性丧失5.社会不公平化。

七,农业的实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投入过程.1.农业生产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

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体把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转变成有用的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2.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结合的物质生产。

十三,控制棉花徒长的三桃理论?长江上游棉区(四川),棉桃按结铃时间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

伏前桃相当于棉株下部几个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棉桃,伏桃是中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棉桃,秋桃是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上的棉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营养生长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合理利用和吸收,使植物体积增大、生物量增加的过程。

而生殖生长则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花蕾、开花、结果等过程,从而完成自身的繁殖。

作物的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前提和基础,生殖生长的进行与否取决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能力,营养生长的充分与否也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殖生长。

例如,作物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会出现萎蔫、黄叶、减少花蕾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其生殖生长的进行。

作物的生殖生长也能够促进其营养生长。

当作物花期来临时,由于植物需要大量能量来完成花蕾的形成和开花等过程,因此会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此外,作物的生殖生长还能够增加植物根部和枝条的发育,提高作物的耐逆性和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整体生长发育。

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需要通过调控来加以促进。

一方面,需要通过合理施肥、浇水等措施来保证作物的营养需求,从而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控制作物的生长周期、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等措施来促进作物的生殖生长。


如,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殖生长,而增加磷肥的使用则可以提高作物的花蕾形成和开花能力。

综上所述,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促进的,需要通过综合调控来加以促进和优化。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下,才能够实现作物的健康、高效生长和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