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及防控对策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措施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措施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
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
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
幼虫即毛毛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它们的食性习惯,通常会各自找到一片新叶。
幼虫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们变成蛹。
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约10-12天。
成虫的寿命约为12天,该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仅为30天。
该物种可能正发生同域种化,渐分化为分布地区与外形没有明显差异的两个亚型,其幼虫分别以玉米和水稻为主要食草。
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
该物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虽不能在零度以下的环境越冬,但仍可于每年气温转暖时迁徙至美国东部与加拿大南部各地,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
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散播至非洲、亚洲各国,并于2019年传播至我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预计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为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现将防控技术措施予以共享,为广大群众防控提供参考。
1.种子处理技术: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统一包衣,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2.幼虫防治技术:零星发生地采取带药排查,发现一株,防治一株,边调查边防控,降低农药使用量;成片发生田块,由技术人员和专业防治队进行集中防控,抓住3龄前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分,力争扑灭虫源。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以草本植物为害对象的昆虫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已经成为草地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之一。
草地贪夜蛾危害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各地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民群众一直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下面将就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一番探讨。
一、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寄主广泛的昆虫害虫,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力,能在短时间内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损害。
草地贪夜蛾幼虫以草本植物为食,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草本作物,幼虫吃叶、芽和各种绿色组织,导致植株叶片被啃食,出现不同程度的斑斑点点和缺口,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
而成虫则以植物花粉为食,以田间杂草为庇护所。
草地贪夜蛾易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生长,且生活史短,繁殖快,致使其数量迅速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二、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现状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特性研究:科研人员通过对草地贪夜蛾的生态习性、寄主植物偏好、生长繁殖规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防控技术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洒杀虫剂来灭杀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或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而物理防治则是采用隔离、覆盖等方法来减少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
3. 抗草地贪夜蛾品种选育: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通过育种方法培育抗草地贪夜蛾的新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减轻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
4. 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建立和完善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农民实施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三、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1.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养分水平,增强植物的生长势,提高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
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及防控对策
株率控制在 10% 以下;小喇叭口至
⑶ 生 物 防 治 措 施: 采 用 保 护 利
大喇叭口期保功能叶为主,被害株 用自然天敌、人工释放天敌及施用
率控制在 20% 以下;穗期保穗为主, 生物农药等措施。有研究发现,草
被害穗率控制在 10% 以内。应急防 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有夜蛾黑卵蜂、
控防治处置率达到 95% 以上,总体 岛甲腹茧蜂、缘腹绒茧蜂等,捕食性
部 逐 渐 变 常发育。苗期危害严重时,破坏生
细。 气 门 长点,形成枯心苗。
33
编辑:杨风光
大田作物 nyzszz@
防控对策
化性等特性诱杀成虫。采用性诱剂、
1. 防控目标
杀虫灯、食诱剂等多种方式诱杀成
根据玉米生长期确定防治重点, 虫,降低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成虫产
玉米小喇叭口以前保苗为主,被害 卵量,压低基数,减轻下一代危害。
Y” 形 纹 也
圆形刻点,刻点中央凹陷。
更 明 显, 有
些个体左右
发生规律及危害习性
颅侧区具有
草 地 贪 夜 蛾 无 滞 育 现 象, 在 适
不规则形状
幼虫头部
宜区域,如中、南美洲、新入侵的非
的淡黄色斑
洲大部以及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云
点。高龄幼虫体色和体长多变,体 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可周年
色 有 淡 黄 色、 繁殖,一年可发生多代。11 ~ 30℃
状结构。
甘蔗、谷子、大麦、小麦、水稻、荞麦、
蛹:长椭圆形,
棉花、燕麦、花生、大豆、
长 14 ~ 18 毫 米,
豌豆、黑麦草、甜菜、苏丹
胸 径 4.5 毫 米 宽,
草、烟草、番茄、洋葱等 75
初化蛹时为白色,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主要侵害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昆虫,前翅长度为20-25毫米,翅膀呈灰褐色,后翅为白色。
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具有强烈的飞行能力,容易迁飞到新的地区。
雌性贪夜蛾会在农田中产卵,每个卵包含50-300粒卵。
幼虫孵化后会在植物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的破坏。
草地贪夜蛾的寿命较短,繁殖迅速,使其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害虫。
对于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行为习性和遗传特性等。
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寄主范围广,不仅攻击常见的农作物,还可以侵害多种野生植物。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点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草地贪夜蛾的行为习性研究,可以了解到其觅食、繁殖、迁飞性等方面的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草地贪夜蛾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可以揭示其遗传背景,为繁殖抗虫品种提供参考。
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和综合防控等方法。
物理防控主要是通过建立防虫网、陷阱等措施阻断虫害的入侵和活动,减少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生物防控则是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和寄生虫进行控制,例如使用寄生线虫和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控是使用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喷洒,起到杀虫效果。
综合防控则是将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结合起来,制定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控策略。
目前,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物理防控方面,建立防虫网和陷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防控方法。
在生物防控方面,寄生线虫和寄生蜂等天敌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良。
在化学防控方面,目前已经开发出对草地贪夜蛾有效的杀虫剂,但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于云南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孟连县的农作物受到了草地贪夜蛾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草地贪夜蛾对孟连县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将就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1. 生活习性: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在夜间进行食物搜索和繁殖。
白天通常躲藏在作物叶片下或者土壤中,难以被人们所察觉。
2. 繁殖力强:草地贪夜蛾一年可繁殖多代,雌蛾一生可产千余颗卵,这使得其数量增长迅速,对农作物的危害也相应增加。
3. 食性广泛: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以各种农作物的叶片为食,包括玉米、水稻、小麦等,在大量食用植物叶片的还分泌毒液,导致作物凋零枯萎,产量严重受损。
4. 抗药性强:近年来,草地贪夜蛾对农药的抵抗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出现了对多种农药的抗性,这为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在草地贪夜蛾的高发期,应加强对农田、果园等农作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防止其大量繁殖。
2. 生物防治:可采用放飞天敌瓢虫、蝴蝶等天敌昆虫,通过天敌昆虫捕食草地贪夜蛾来控制其数量,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3.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应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4. 科学栽培管理: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手段,如合理施肥、间作栽培、旋作等,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减少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
5. 宣传教育:加强农民对草地贪夜蛾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共同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是较为严重的,而其种群数量增长迅速且抗药性强,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草地贪夜蛾病虫害防治
草地贪夜蛾病虫害防治草地贪夜蛾(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各地。
其幼虫以草本植物为食,尤其对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危害较大。
本文将从草地贪夜蛾的病虫害特征、对农作物的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草地贪夜蛾的病虫害特征草地贪夜蛾成虫翅膀呈米黄色,前翅呈金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横纹,翅展约25-30毫米。
幼虫体型较小,呈淡黄色,有黑色头部和胸部的斑纹。
草地贪夜蛾以夜间活动为主,对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嫩叶和茎部造成危害。
其主要的危害特征包括:叶片被蛀食、茎部被蛀穿、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二、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1. 叶片被蛀食: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以农作物的叶片为食,造成大面积的叶片蛀食。
这会直接导致农作物的营养物质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茎部被蛀穿: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也会侵入农作物的茎部,从茎内蛀穿,导致茎部软弱,易折断,使农作物的抗风性和抗倒伏性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生长受阻: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不断蛀食和侵害会使植株的生长受限,导致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影响到农作物的生育期。
三、草地贪夜蛾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农民和科研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摇晃株体、清除虫巢和收集幼虫等。
当发现草地贪夜蛾的病害严重时,可以通过人工摇晃株体的方式将草地贪夜蛾摇落到地面,进而减少虫口种群的密度。
此外,清除虫巢和收集幼虫也是物理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主要利用天敌和天然病菌等生物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
例如引进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密度。
另外,利用一些天然病菌,如芽孢杆菌等,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草地贪夜蛾介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由南美洲引入到非洲和亚洲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稻谷等农作物。
成虫翅膀灰褐色,前翅深灰色,前翅前缘和翅端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纹;幼虫身体呈灰白色,背部有黑色横纹,头部褐色,喜欢在夜晚取食农作物叶片,造成叶片被啃食、饼干状或孔洞状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以繁殖速度快、取食范围广、抗药性强等特点闻名,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农作物害虫。
具有广泛的分布,适应性强,且具有迁飞能力,容易在不同地区传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1.2 发生特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草地贪夜蛾在孟连县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气温升高、降雨充足的条件下,其繁殖速度加快,数量急剧增加;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主要分布在孟连县的农田和草地上,对作物危害较大;草地贪夜蛾的繁殖能力强,一对成虫可以产下数百只卵,使得其种群迅速扩大,对农作物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季节性集中、地域性分布和繁殖能力强。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孟连县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2. 正文2.1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管辖范围。
近年来,孟连县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给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
1. 季节性特点:孟连县草地贪夜蛾主要在夏秋季节为害,特别是7-9月份是其滋生繁殖的高峰期。
2. 食物特点:草地贪夜蛾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食,喜欢在农田间潜伏和寻找食物。
3. 蔓延速度快:草地贪夜蛾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一旦发生,很容易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造成规模性灾害。
4. 危害严重: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较高,能够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和减产,对当地农民的粮食安全和经济收入造成严重影响。
浅谈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浅谈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其对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
为了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需要了解其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江淮、江南、华南和华东等地。
其发生期一般为每年的5月到10月。
成虫在夏季飞来飞去,产卵期则一般在7月至8月之间。
卵孵化后,幼虫开始吃食植物叶片,导致叶片黄化、凋萎和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措施
1. 玉米间种植其他作物。
草地贪夜蛾较为喜欢玉米,因此可以在玉米地中间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如大豆、豌豆等,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率。
2. 早期防治。
在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出现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早期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贴黄板等。
3. 生物防治。
增加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天牛、甜菜夜蛾等,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草地贪夜蛾的发生。
5. 粘虫板法。
在玉米地的周围设置粘虫板,可以吸引草地贪夜蛾,达到防治的效果。
6. 微生物农药防治。
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主要危害那些作物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主要危害那些作物回答如危害玉米植株,其玉米叶会出现半透明薄膜小孔和不规则的长形孔洞,草地贪夜蛾食量极大,在吃光一片地区的作物后,会成群迁移到其他作物区继续危害,严重危害到了作物的生长。
对于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成虫发生期时,往危害地区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或者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以增强防治效果。
一、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1、危害症状(1)被草地贪夜蛾危害后的玉米叶会出现半透明薄膜小孔和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它们能将整株玉米叶片吃掉,严重时造成玉米死亡。
(2)草地贪夜蛾的食量极大,特别是到高龄期,其具有暴发性,其吃光一片地区后会成群迁移到其他农作物区继续危害,严重危害到了作物的生长。
2、防治措施(1)成虫诱杀技术:主要是减少成虫排卵与繁殖,可在成虫发生期时,往危害地区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还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以提升防治效果。
(2)幼虫防治技术①其幼虫是主要为害阶段,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施用药剂,注意需喷施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②在其卵孵化初期可以选择择喷施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等生物农药防治。
③当玉米田虫害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二、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那些作物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以农作物的为食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甘蔗等,还危害苜蓿、荞麦、棉花、燕麦、小米、花生、黑麦草、甜菜、大豆、烟草等,有时还会危害苹果、葡萄、橙子、木瓜、桃子,草莓与众多花卉。
草地贪夜蛾非常能吃,其幼虫寄生在农作物植株上,以农作物叶、茎为食,尤其对玉米的危害极易严重,一只草地贪夜蛾幼虫就能破坏一株玉米幼苗。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寄主广泛、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的农业害虫,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旨在介绍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现状以及防控策略。
一、研究现状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名棉铃虫,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农业害虫,在中国南方的稻田、玉米田、棉田等作物中都有分布。
草地贪夜蛾危害面广,被称为“农业癌症”,其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态特征草地贪夜蛾体形瘦长,色泽灰棕,前翅弯曲成钟状,翅展量约为40-50 mm。
头部呈矩形,眼睛大而黑色,推测是夜行物种。
触角短而厚,不具丝状毛。
草地贪夜蛾的二齿喙部结构特殊,齿部长而尖锐,其作用是帮助草地贪夜蛾钻入作物。
(二)生态习性草地贪夜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主要以植物为寄主,不仅成虫会食用植物叶子,幼虫也会直接侵蚀植物,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草地贪夜蛾幼虫一般独居,取食力强,常在夜间出食。
成虫则夜间飞行,昼伏夜出。
草地贪夜蛾寄主丰富,好飞,高繁殖力,是一种极具适应性的害虫。
(三)遗传学研究草地贪夜蛾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较少,这也是对于草地贪夜蛾有效防控的一大制约因素。
但近年来,随着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测序技术的发展,草地贪夜蛾基因组测序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能为草地贪夜蛾基因功能与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二、防控策略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
(一)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草地贪夜蛾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
由于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强,遍布于田间地头,且有内生性和后代耐药性等特点,所以防治时应选择有效剂型,合理使用药物,遵循防治技术要求,防治域内、域外配合使用、轮换使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规模化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首选方法之一。
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
以中国为例,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有草地贪夜蛾茧蜂和草地贪夜蛾病毒等。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性及关键防控技术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性及关键防控技术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大型夜行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多种作物,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以下是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性及关键防控技术。
一、发生特性1.适生环境:草地贪夜蛾幼虫喜欢在草地、稻田和玉米田等植被茂密的地方栖息,成虫则喜欢在夜间飞行活动。
2.发生季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期不固定,一般在春、夏、秋季为害较为严重。
3.繁殖状况:草地贪夜蛾繁殖力强,一年可繁殖多代,每代幼虫发育期为30-45天。
4.危害特点:草地贪夜蛾幼虫以咬食植物为生,喜欢咬食作物叶片和幼穗,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失去光合能力,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或死亡。
二、关键防控技术1.合理耕作技术: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尽可能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滋生和繁殖环境。
如深耕、旋耕、犁田等能降低草地贪夜蛾卵的存活率。
2.防控飞蛾: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是人眼难以观察到的。
此时可以利用荧光灯或黄色布条等方法诱捕成虫,并进行药物喷洒或采用光虫诱杀器进行控制。
3.化学防治:草地贪夜蛾为农业害虫,应采取及时的化学防治措施。
选用的药剂应具有幅度宽、毒性小、残留短的特点,使用方法和药剂浓度应按照标准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不良影响。
4.生物防治: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进行防治,如蜘蛛、捕食蚜虫的天蝎、蜻蜓、蚂蚁等,以达到生物平衡,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密度。
5.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如结合科学的耕作方法、选择草地贪夜蛾发生的适宜期进行药剂喷洒、设置光虫诱杀器、利用天敌控制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其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农民在防治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把握好时机,科学施药,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稳定产量。
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技术
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技术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农业害虫,属于蛾科。
它主要危害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作物。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以叶片为食,能够使作物叶片出现较大的损伤,导致减产、降质、死亡等严重后果。
同时,草地贪夜蛾的成虫也能够对果树、葡萄、桑树等果树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草地贪夜蛾的触角长达1.5厘米,呈灰棕色,翅膀颜色淡棕色。
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在禾本科植物的簇叶内。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为灰色或棕黑色的毛虫,身体有三个部分,头部黑色,胸部棕色,腹部灰色。
幼虫主要在晚上进行食害,白天藏在植物的叶片上,亦可挖掘地洞躲避。
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为蛹化期(8~12天)、蛹期(7~11天)、幼虫期(30~45天)和成虫期(7~15天)四个阶段。
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需要一个较高的气温,一般在20~30℃之间。
春季和夏季都是草地贪夜蛾发生的高峰期,同时随着气候变化,草地贪夜蛾的繁殖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1、预防为主,合理种植通过合理种植能够有效地预防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消除草地贪夜蛾的卵和幼虫,同时种植的时机和密度也应该合理控制,将作物尽可能地种植在较为干燥的土壤上,同时保持较大的距离,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2、生物防治绿色防治是指利用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
鸟类、昆虫、病毒等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例如,可以利用花斑蜻蜓、蚜茧蜂等昆虫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病毒接种草地贪夜蛾,让它感染病毒而死亡。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来消灭草地贪夜蛾。
主要采用农药的雾化、喷施和土壤处理等方式进行防治。
尽管化学防治可以快速地消灭草地贪夜蛾,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环境造成危害。
4、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指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禁锢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对于草地贪夜蛾这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综合防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控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害虫之一,其寿命短,繁殖力强,适应性广,且能耐受低温,繁殖迅速,危害极大。
草地贪夜蛾发生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像气温、降雨量等。
其产卵期一般为每年的2-5月份,成虫开始飞行栖息的时间约为6月份,为成虫繁殖的重要时期,同时由于卵在冬季前就已储备,所迎来的冬天也是成虫密度较高的时期,为了防止草地贪夜蛾对农作品的影响,需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
一、防治鼓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关键,包括了物理制约、生物制约和化学制约等方面,这一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的农业害虫防治中。
农作物间播种沟、深翻、反复抖打、套袋等方法是属于物理制约之一的,然而具有比较高的成本投入,同时也缺乏时效性。
生物制约需要在平时就对环境因素做好控制,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增加栖息场所的多样性等。
而化学制因常常是一些传统的防治措施,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不易控制,且可能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二、预防为主,及时进行性化服务农场管理人员应认识到,防范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威胁性的害虫,包括了对昆虫害的预测、防范和监控等工作,制定预警和防治方案,提高管理的操作性,减少害虫的扩散和危害范围。
预防措施中应包括对秸秆和未收割的庄稼做好处理,保持地面的清洁和顺畅,注意农作物的栽种和管理,同时也应注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高,如此才有帮助防止草地贪夜蛾的扩散和危害。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指对草地贪夜蛾采取药剂喷洒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如不慎漏洒在土地和水源上,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危害地球生态环境。
同时也有可能因未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规定采取操作,产生一定的污染副作用。
对于化学防治的方法,采取时应按照药剂的注意事项来选地、选时,采取合理的药剂成分来防治,以达到防治效果,而不造成污染。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虫,通过促进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种群的扩散和危害活动,从而抑制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草地贪夜蛾生物习性及防控技术
58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粮食来源之一,在农作物种植中占有比例较大。
但是草地贪夜蛾的幼虫非常喜欢吃玉米植株,玉米植株受到危害之后,减产明显,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颗粒无收。
现介绍草地贪夜蛾生物习性及防控技术如下。
草地贪夜蛾可分四个阶段:虫卵、幼虫、茧蛹以及成虫。
虫卵时多聚在叶片表面,成圆顶状半球形,产下后12小时颜色由灰色变为棕色;幼虫时期头部有倒Y 字形的白色缝线,生长期间为浅黄色或者绿色;幼虫在土壤深处会化为蛹,形状为卵形,羽化后为成虫,颜色由红棕色变为灰棕色。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雌虫、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数量约1500粒,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
1.生物习性⑴危害性严重。
尤其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该虫危害玉米体现在:1~3龄幼虫大部分隐藏在植株心叶、叶鞘部位进食,取食后导致植株叶片成半透明薄膜“窗孔”。
幼虫还能够钻入多种大孕穗植物的穗中,取食作物花蕾以及生长点,有些幼虫还会钻入果实中取食,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的力量扩散转移到周围的植株上危害。
苗期严重被害时,玉米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其危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
⑵取食植物多。
该虫寄主非常广泛,取食量大,具暴食性。
最易危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等作物,也危害杂草、豆科、茄科、菊科等,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可危害80余种植物。
该虫根据玉米生长期不同,可取食钻蛀各部位的幼嫩组织。
高龄幼虫食量最大,据估算6龄幼虫2~3天内可取食一生总食量的80%。
⑶迁飞扩散性。
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
迁飞是导致草地贪夜蛾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它能够迅速从一个地区转到另一个地区,只要温度合适,一只成蛾一晚草地贪夜蛾生物习性及防控技术59第5月 下半月刊上便可以飞100公里左右。
它原本是属于美洲的一种虫害,在美洲的时候,会每年都有规律的进行一次迁飞,严重时扩散到整个美国。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草地贪夜蛾(Fall armyworm)是一种由南美起源的昆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它的寄主植物广泛,主要危害玉米、稻米、小麦等重要农作物,被誉为“绿色风暴”,是世界上最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
草地贪夜蛾于2018年首次入侵中国大陆,随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生长繁殖速度快、危害范围广,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我国各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图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也纷纷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农业害虫的威胁。
了解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以及防控方法,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其危害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其生态习性和抗药性机制,为制定更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农业害虫,其食害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帮助预测其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而对草地贪夜蛾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有利于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稻谷、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将介绍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1. 成虫特征:草地贪夜蛾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前翅呈灰褐色,具有深色褐色斑纹。
成虫是夜间活动的昆虫,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
2. 幼虫特征: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绿色到深绿色,有时带有红色或黄色斑纹。
草地贪夜蛾生物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草地贪夜蛾生物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寄生在草地上的昆虫,在中国南方地区常见。
它的体形较小,有着深灰色的翅膀和灰黑色的身体。
草地贪夜蛾喜欢在夜间活跃,而在白天则处于休眠状态。
它对草地的破坏性很强,会以草叶为食,导致草地失去养分和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及其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分为幼虫、蛹和成虫三个阶段。
成虫期一般为5至10月,在这个期间,草地贪夜蛾主要是产卵和繁殖。
卵期为2至4天,幼虫期一般为20至40天,蛹期为7至20天,成虫期为10至15天。
草地贪夜蛾的生存环境不太苛刻,他们可以在温度在15至30℃的环境下正常成长。
因此,中国南方地区的温暖湿润气候非常适合草地贪夜蛾的生存繁殖。
2.草地贪夜蛾对草地的影响草地贪夜蛾喜欢以草叶为食,这对于一些依赖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情。
草被吃光之后,不仅无法再进行养分吸收和制造氧气,草地还会失去原有的美观。
此外,草地贪夜蛾喜欢在白天躲在根部或叶片上,不容易发现。
一旦草地被它们破坏,就很难把它们全部清除,还可能留下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带来新的生态环境威胁。
3.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繁殖规律和生命周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来减少它们对草地的破坏。
(1)产卵期的控制。
草地贪夜蛾的卵期较短,将空气中的孑孓控制在空气中,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2)生态平衡防治。
加强草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草地对抗草地贪夜蛾的能力。
(3)化学防治。
如果化学防治草地贪夜蛾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家畜数量,不会伤害动物的农药来控制草地贪夜蛾。
化学药品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对草地的破坏,还可以保护一些重要的草地植物。
4.结论草地贪夜蛾是一个比较小的昆虫,然而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大。
控制草地贪夜蛾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可以保护一些草地上的重要生态系统。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孟连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
这种气候条件下,草地贪夜蛾(Ostrinia furnacalis)成为该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稻米、小麦等作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分布:草地贪夜蛾每年有2-3代,主要分布在5-9月份。
这段时间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贪夜蛾的大量繁殖和危害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
2. 生活习性: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形态进行危害,其幼虫喜欢在作物的茎部和叶片上取食。
其取食行为不仅直接导致作物细胞组织受损,还会引发病原菌的感染,加剧作物损失。
3. 危害特点:草地贪夜蛾以侵蚀作物叶片为主要特点,对玉米、稻米、小麦等作物叶面的侵蚀非常严重。
其幼虫在叶片上形成的蛀斑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还会使叶片变黄枯死,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孟连县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利用天敌在其卵块、幼虫和蛹期的高度食性,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引入大蜂(Trichogramma),可以通过寄生其卵块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2. 化学防治:采取对草地贪夜蛾及其卵块、幼虫和蛹期进行喷药处理,使用安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在使用过程中,需按照药量规定和安全期限来进行喷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艺措施:加强对种植管理的科学指导,做到早种植、密穴播种、深掘埋、合理施肥等,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降低草地贪夜蛾发生的风险。
草地贪夜蛾是孟连县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艺措施的综合防控,可以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对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以及防控策略。
一、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大型飞蛾,翅膀展开可达4~5厘米,翅膀呈灰色或棕色,前翅上有复杂的图案。
成虫喜欢飞行,性活跃强,夜间飞行,白天躲藏在植物叶片的下面。
草地贪夜蛾的卵呈微黄色,直径约0.4毫米,粘附在叶片表面,经过7~10天孵化出幼虫。
幼虫身体呈淡黄色,头部呈淡棕色,身体分为13节,在背部具有黑色带状斑纹。
幼虫喜欢在植物的新芽和嫩叶上进食,可以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幼虫经过5~6次蜕皮后变成成虫,整个生命周期约在25~30天。
1.生态学研究:草地贪夜蛾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迁飞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
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密度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这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生物学研究: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发育过程中体内会分泌一些生长调节物质,可以作为植物的识别信号,提高了害虫的食欲,也为害虫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3.基因组学研究:目前,草地贪夜蛾的基因组已被测序,并且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如生长调节激素受体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物理措施:草地贪夜蛾的卵和幼虫喜欢在植物的新芽和嫩叶上进食和繁殖,因此,对于植物的新芽和嫩叶可以采取物理方式进行保护,如覆盖防虫网等。
2.化学措施: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幼虫和卵都可以通过农药进行防控。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是原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农药。
但是,农药的使用带来了一些环境和健康问题,因此,应该适量使用,不得超量、过度使用农药。
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子 形态特征 如何防治
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子形态特征如何防治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子?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是什么?草地贪夜蛾如何防治?据悉,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
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虫情有扩散蔓延的危险。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
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1~45mm,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卵粒直径0.4mm,卵高0.3mm。
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
适宜温度下,2~3d孵化。
蛹:被蛹,体长15~17mm,体宽4.5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
常在2~8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30℃,在28℃条件下,30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
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量约1口500粒。
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
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草地贪夜蛾如何防治于是新迁入的害虫,农民们对它的认知以及防范方法都很缺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防治的有效时机,如果只是单纯使用药剂防控,会增加农药的投入,危害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及防控对策
作者:刘毅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9期
摘要 ; ;草地贪夜蛾属农业外来杂食性害虫,能够对玉米、甘蔗、高粱等农作物造成一定破坏,一旦侵入极易暴发成灾,将会对当地及周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
本文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危害特點;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 ;S433.4 ;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9-0113-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俗称“幺蛾子”,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
它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繁殖倍数高(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 000粒)、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1]。
该虫以幼虫咀嚼式口器咬食玉米等作物叶片、根茎、生长点、果实等组织,通常夜间活动猖獗,可致苗期受害,减产10%~25%,严重的田块甚至毁种绝收。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草地贪夜蛾虫害特性,才能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1 ; ;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属于完全变态昆虫,适宜发育温度一般为11~30 ℃,在28 ℃条件下,30 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 d。
个体发育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虫态,其世代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温度及寄主植物有关。
长期进化过程中分化成2种生态型,根据取食寄主植物的不同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2种单倍型,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
目前入侵我国的主要为“玉米型”。
草地贪夜蛾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灰色尾状突出;雌虫前翅灰色至灰棕色,后翅灰白色,透明翅脉棕色。
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缺刻,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成虫具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迁飞、交配和产卵。
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初产时为浅绿色或白色。
卵在适合温度下2~4 d即可孵化成幼虫,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和体色随龄期而变化,高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部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3龄后头部可见倒“Y”形纹。
2 ; ;危害特点
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作物生长点,破坏性极强,可取食叶片,钻蛀心叶、茎杆、雄穗、花丝、雌穗、茎基部。
以玉米为例,低龄幼虫在下部叶为害,叶片形成透明的薄膜状“窗孔”;3龄以后的幼虫会进入到叶鞘、心叶、喇叭口、雄穗、苞谷为害,隐蔽性高,出现明显症状时,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3 ; ;防控对策
3.1 ; ;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镇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技站站长任副组长、各村主任为成员的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镇农技站负责制定监测防控方案、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村负责监测和上报虫情发生动态,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2]。
3.2 ; ;加强认知宣传,提高疫情防范意识
制定《平梁镇草地贪夜娥防控工作方案》下发各村,全镇有计划地开展对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草地贪夜蛾防控防治的培训,重点培训虫害识别与监测防控技术和防治技术,并发放《草地贪夜蛾监测及防治技术简明手册》[3]和《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挂图》。
同时,利用喇叭、手机微信、QQ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草地贪夜蛾危害严重性、识别特征、防控技术等相关知识,切实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进村入户。
3.3 ; ;设立虫情专线,强化信息传递报送
抽调农技站技术人员组成普查、监测组,全面对虫情展开摸排。
同时,有针对性地在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寄主上设立监测点,加强虫情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发生、危害程度,确保早发现、早防治。
3.4 ; ;抓好应急准备,开展防控技术指导
落实应急防控所需人员、物资等,适时采取防治措施。
一是化学防治。
①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
1~3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7%氟氯氰菊酯微乳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等进行全株均匀喷雾防治。
4~6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喷雾,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或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期点施。
②玉米高秆期。
1~3龄幼虫可使用以上药剂进行全株喷雾,迁入型成虫产卵着重喷雾玉米植株中上部,本土成虫产卵着重喷雾植株下部。
4~6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全株喷雾。
二
是物理与生物防治。
推广使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4]。
4 ; ;参考文献
[1] 郭井菲,赵建周,何康来,等.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J].植物保护,2018,44(6):5-14.
[2]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A/OL].(2019-06-13)[2019-06-15].http://nyt.shaanxi.
/www/zytz7147/20190613/9685077.html.
[3]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治技术简明手册[EB/OL].(2019-05-27)[2019-06-15].http:///web/hnzbzj/1005
8/10059/content_307723.html.
[4] 王磊,陈科伟,钟国华,等.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防控研究进展及防控策略探讨[J].环境昆虫学报,2019,41(3):479-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