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前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及其意义和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认识这一重大战略政策。
并在最后提出大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如何表现。
正文: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述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我国资源利用问题非常突出。
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
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
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必须解决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寻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也就是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
环境友好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观,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能源短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
近年来,中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意义: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环境作保障。
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中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五是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重点突破。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全面发展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但如果选准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在某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就能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2.以转换机制为动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抓好规划编制和宏观指导,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节约。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价格、财税、投资及政府采购目录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抓紧制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章,使节约资源有法可依。
第三,实行宏观和微观控制,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浪费、流失。
能源、资源的浪费,与不合理占有体制和不科学的使用方式有关。
因此,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执法工作。
3.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建设循环型社会。
(二)加大能源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坚持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节约放在首位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把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2.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
3.坚持把立足国内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基本方针
中国既是资源消费大国,也是资源生产大国。
从能源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未来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的潜力仍然很大。
从重要矿产资源看,中国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我们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来保障资源供给。
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不断增加资源有效供给,保持较高的自给水平。
4.坚持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能源看,中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宝库和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沼气生产和利用大国。
因此,“十一五”时期努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三)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1.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
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
环境保护责任。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国家确定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的基础上,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辖区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形成上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抓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健全、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
五、大学生在这方面如何表现
做为当代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做什么?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开始,加入环保队伍之中,我们能做很多。
一是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
据有关报道,有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数见不鲜。
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谐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快餐盒,这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隐患。
另外每天用掉的塑料袋数目更是触目惊心。
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学习环保和节约知识,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举手之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事的发生。
随手关灯、关机,宁紧水龙头,尽量用自已的饭盒,购买东西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时顺手关上水龙头。
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崇尚时尚前卫,盲目追求名牌与款式,存在攀比现象。
手机、MP3等电子产品频繁更换,服装穿一次便“束之高阁”等浪费现象。
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变歪曲的价值观,提倡理性消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校园。
虽然不少高校每年都有环保宣传活动,但由于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匮乏、单一,传播渠道不畅,舆论氛围不浓等因素,导致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应该积极、持续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大众,引导大家树立环保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环境友好的氛围。
四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应该把个人节约和环保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分的重要部分,把节约也纳入寤室美化大赛评选内容,设立节约和环保奖项等多种灵活机制来使大众共同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节约氛围,构建良好社区文化。
通过下乡活动、参观活动等形式活动,把环保知识带到校外,引导全民参与环保。
结束语: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
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
”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自己,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才会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