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讲稿

预防和治疗策略
• 促骨形成药物:
➢ PTH:适用于严重骨松者,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
• 其它药物:
➢ 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松时与其它抗骨松药物联 合应用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预防和治疗策略
• 抗骨吸收药物:
➢双磷酸盐:阿仑膦酸盐(福善美) ➢降钙素:鲑鱼降钙素(密盖息),鳗鱼降
钙素(益盖宁) ➢SERM:雷罗昔芬(易维特) ➢雌激素
全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概念 每周一次福善美
福善美 (阿仑磷酸钠) 是默沙东公司的注册商标
福善美每周一次
• 福善美每周一次在治疗相关上与福善美每日一次相同
–与每日一次福善美相似的持续降低骨转换 –与每日一次福善美同效增加BMD –有相似的抗骨折功效
• 良好耐受
–每周一次70mg有降低上消为特征的骨骼 疾病,致使病人的骨折危险性增高。
正常
骨质疏松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Osteoporosis,2000
概述
• 危害 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 果的健康问题
– 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可发生骨折 – 大大增加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据 病情每周2-5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
–鳗鱼降钙素20IU/周,肌肉注射。 应用疗程视病情及患者的其它条件而定
• 不良反应:面部潮红、恶心,偶有过敏现 象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 女绝经前水平。能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 度,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对于髋部 骨折无临床证据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讲稿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疗效观察作者:李文华储珏沈文博周琴来源:《上海医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在社区分别选择骨质疏松高危人群103例,再分成A组52例和B组51例;骨质疏松患者102例,再分成A组和B组各51例。
A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证型分别用相应的中医法干预,B组为常规治疗组。
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骨质疏松患者两组中,A组干预后的骨密度T值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治未病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30-04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ing potential diseas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the communityLI Wenhua1, CHU Jue1, SHEN Wenbo1, ZHOU Qin2( 1. Beiz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China; 2.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eating potential diseas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One hundred and five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in high risk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with 52 cases and group B with 51 ones, and 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with 51 cases each. The group A was intervened with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group B received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steoporosis and the scor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of the patient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T values of osteoporosis in two group A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PKEY WORDS osteoporosis; treating potential diseases; disease prevention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使骨脆性增加,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痛、驼背、易发骨折。
用“治末病”的理念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用“治末病”的理念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关键词】治未病;骨质疏松;预防;调摄【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8—01骨质疏松作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目前医学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此病的发生便显得尤为重要[1] 。
我院自成立“治未病中心”以来,用“治未病”理论,在社区中老年女性中进行骨质疏松健康干预,在干预人群中普遍建立起“骨质疏松重在预防”的观念,普及了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延缓和降低了中老年女性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1 做法:1.1 调摄情志抗御外邪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态的首要标志,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平静和谐的心境,则气血脏腑调和,百病不生。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中老年女性思想负担重,有忧虑、消极、烦躁等不良情绪。
我们就首先从情志上干预,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知识,耐心宣教,消除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其次与社区居委会一起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引导她们相互交流,丰富其精神生活、另外,我们还教给她们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呼吸调节、音乐调节、自我暗示调节、想象调节等,让她们拥有自主掌控情志的能力。
1.2 调摄饮食储备骨量膳食结构搭配合理是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自古以来中医提倡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饮食要注意五味调和、寒温适当、素荤素搭配等,方可适应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以达到益气血、壮筋骨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干预:一是尽量避免酗酒、吸烟、过多的咖啡因摄入、高糖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导致本病的危险因素;二是与社区中老年女性一起制定食谱,在各种营养搭配合理的基础上,利用青岛的地域优势,增加小鱼、小虾的摄入,从而保证每日钙的摄入至少800——1200毫克,并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三是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加服鱼肝油或维生素d,以此保存体内钙质,减少骨质的丢失。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根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首个中国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达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OP最严重的后果是OP性骨折,它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常见OP性骨折(椎体、髋部和腕部)的医疗支出将达1745亿元[2]。
中西医在OP的诊疗中各有优势,为明确中西医结合在OP诊疗中的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OP最新诊疗进展,参考国内外指南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意见,实施时应结合患者和医疗具体情况。
一、定义传统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概念,而属"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病因以肾虚为主,与肝、脾、瘀等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3,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OP定义为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5]。
OP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OP(I型)、老年0P(n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OP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OP。
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OP。
二、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一)危险因素OP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表1)[6,7]。
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二)风险评估OP受多因素影响,对个体进行OP风险评估,筛查高危人群,可为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困扰,理解患 者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来调整不良情绪和反应,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过程,提供家 庭和社会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恢复健 康。
05
饮食养生与食疗方案
饮食养生原则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演讲人:日Fra bibliotek:目录
• 引言 • 亚健康与中医干预 • 体质辨识与调理 • 情志调养与心理干预 • 饮食养生与食疗方案 • 运动养生与康复锻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治未病旨在通过早期干预和预防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健康水平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综合干预
未来中医治未病将更加注重综合干预,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饮 食、运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调理人体健康。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将推动中医治未病的发展,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提高疾病预测、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议
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科普讲 座、健康教育课程等,向公众普
血瘀质
肤色晦暗,舌质紫黯。调理建议:活血化瘀,多食用活血 食物,如山楂、玫瑰花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
气郁质
神情抑郁,忧虑脆弱。调理建议:疏肝解郁,多食用行气 食物,如柑橘、佛手等,保持心情愉悦。
特禀质
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等。调理建议:避免接触过敏 原,多食用益气固表食物如大枣、燕窝等,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适合选择跑步、游泳等中等强 度的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功
能,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50例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中,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与干预前相比,50例患者干预后症候积分降低,T值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仅为8.0%。
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骨质疏松症;治未病;预防;应用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组织结构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并会导致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表现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即骨质疏松症。
该类病症在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给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目前尚无根治该类病症的特效药物,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认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到早期预防工作中,获益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将50例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65.2±6.3)岁。
纳入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全身无力等症状表现,对于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2方法对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治未病”理论引入到工作中,具体内容为:未病先防,对高危人群开展病因预防工作,通过健康教育、食疗、生活调理、体质调养、情志调摄和运动指导,提高机体机能;即病防变,对骨量减少人群加强早期治疗,给予中药内服外治,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病后防复,对于症状改善患者,继续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降低骨折发生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并给予相适应中医药物治疗,肝肾亏虚证型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合虎潜丸加减;脾肾两虚证型患者,给予四君子汤合虎潜丸加减;肾虚血瘀证型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浅析“治未病”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

究 表 明其甙 类 部分通 过抑 制 血小 板聚集 而 起到抗 炎 作
用 , 对于 纤溶 酶原 及纤 溶酶 有显 著 的抑制 作用 。 且
( 文校 对 : 春 渝 本 庞 收 稿 日期 :0 1一O 0 ) 21 8— 3
脏六 腑 的气血 衰弱是 其根 本 , 作 为后天之 本 , 脾 是气 血 生 化 之 源 , 持 人 体 生 命 活 动 的 最 基 本 的 物 质—— 维
“ 气 ” 亦 依 赖 于 脾 胃的 充 养 , 元 , 因此 以 健 脾 的 方 法 来 防治骨 质疏松 症 越来 越 受 到重 视 。肝 为将 军 之 官 ,
压 , 可抑 制肝 合成 胆 固醇 , 还 当归 还能促 进肝 细胞 再 生
和 恢复 肝脏 某些 功能 。
血药 具有 明显 退 黄 作 用 , 胆 汁 瘀 积 伴 有 高 热 、 疹 对 皮 者, 退热 、 消退 皮疹 非 常 迅 速 , 胆 汁 瘀 积 伴 有 关节 痛 对
者, 止痛 效果 很 好 。常 用 量 6~3 g 现 代 研 究 证 实 , 0。
的功能 。肝 的疏 泄功 能 正常 , 和津 液 才 得 以正 常 运 血
Hale Waihona Puke 中 , 做到 除邪 务尽 . 对 患 者气 血 衰 少 , 液 亏 虚 的 要 针 津 病 理 特点 , 采取综 合措 施 , 使脏 腑组 织功 能尽快 恢复 促 正常 , 到邪尽 病愈 , 不 复 发 的 目的 。《 问 ・ 达 病 素 异法 方宜 论》 提 倡 的 “ 所 圣人 杂 合 以治 , 得 其 所 宜 , 治 各 故
1 4 病 盛 防危 . 对 已盛 之 病 , 采 取 积 极 救 治措 施 , 应
中医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中的方法与实践

中医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中的方法与实践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的营养需求疾病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与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中医如何通过调和阴阳、辨证施治及药食同源等核心理念,来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并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手段,验证其临床疗效与科学性。
一、引言特殊人群由于生理特点、病理状态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着显著差异。
中医强调“治未病”和整体观念,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时,中医注重从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入手,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二、核心观点及分析模型应用1. 调和阴阳,平衡营养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阴阳失衡,往往伴随着营养不良或代谢障碍。
因此,调和阴阳成为中医治疗的首要原则。
分析模型应用:采用聚类分析法,将特殊人群按照体质类型(如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特定体质类型的人群更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剩的情况,为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实践案例: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问题,中医常采用温补脾肾、调和阴阳的方法,如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经典方剂,同时辅以食疗,如食用羊肉、韭菜等温阳食物,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2. 辨证施治,精准营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病因、病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时,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分析模型应用: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营养需求疾病诊断模型。
该模型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习惯等多维度信息,自动判断其营养状态及潜在疾病风险,从而指导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实践案例:对于孕期女性,中医根据其孕前体质、孕期反应、胎儿发育情况等因素,辨证施治,如针对妊娠呕吐严重的孕妇,采用苏叶黄连汤加减以和胃降逆;对胎儿发育迟缓者,则重在补益气血、滋养胎元,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加减。
“治未病”之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教及五禽戏运动普及

老年 人进行骨质 疏松防治知识 的教育和 饮食干预 ,推广 “ 五禽 戏”健
身运动,健身气功 “ 五禽戏”是我国医疗体育的瑰宝之一,它历史悠
久 ,具 有简单易学 、行之有 效等 优点 ,至今仍为广大群众 所喜爱 。
【 关 键 词】 骨质 疏松 ;五 禽戏 ;健康 教 育 ; 医师参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类号 :R 2 7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2 7 5 - 0 2
现代 医学对 于骨质疏松 的治疗 原则 ,主要 为抑骨吸 收 ,促进骨 形成。 常用 的药物为雌激 素、二磷酸 盐、降钙剂 、 甲状旁腺激 素、依普拉 封 及氟化 物等。虽然疗效 肯定 ,但 有不可避免 的禁忌证难 以广泛推行 。
3 . 1防治教育
总管 的优势 ,使术 中发生 出血 或胆管受损 等现象得 到 了控制 ,手术的 安全 性大 大提高 】 。缺点则 主要有 :由于 在手术 中未对胆 囊动 脉进行 结 扎,当胆囊 从肝床 中分离 出来 时 ,其 出血量被提 高且胆囊 也容易破 裂 ,这就容易 给其他 组织造成污 染 ;同时在分离胆 囊颈后方 时 ,要更 加精 确完成游 离结扎 ,难度更大 且容易 发生出血 ;并且手术 中需不停 对胆 囊进行牵 拉挤压 ,这就容易使 脓性胆 汁、胆囊 管 内小结石 进入到 胆总 管内 ,进 而出现继 发性感染 或结石清理 不彻底 的情况 。顺行 法和 逆行 法结合优 点有 :首先通过顺 行法将胆 囊管结 扎 ,有效避 免了结石 或胆 囊 内容物 进入到胆 囊管 内,再 通过逆 行法将逐渐 将胆囊 剥离至胆
“治未病”理论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病 初 愈之 康 复阶段 , 邪 未 尽 , 余 正气 尚虚 , 腑 脏 组织 功能 尚未 完 全恢 复 正 常 , 康 复 治疗 中 , 做 在 要 到 除 邪务 尽 , 对 患 者 气 血 衰 少 , 液 亏 虚 的 病 理 针 津 特点 , 取综 合 措 施 , 使 脏 腑 组 织 功 能 尽 快 恢 复 采 促
4病 盛 防危 .
未 病先 防 是在 正 常人 群 中提 倡摄 生 , 意采 取 注
恰 当的养生保健方法 , 以防止疾病 的发生 和蔓守 , 病安
从来” “ 和 正气 内存 , 不可 干 ”提示 人 体 若 能 内养 邪 , 正 气 , 体强 壮 , 可 以抵御 外 邪 侵 袭 , 人 “ 疾 身 就 使 苛
医邓铁 涛在题为《 中医与未来 医学 》 的演讲 中曾呼 吁“ 上工必须治未病 ” ,上 治未病” …“ [ 既体 现了医
学 以追 求人 类健 康 为 目的 的本 质 , 反 映 了 医生 的 又 境 界 。该 理 论 在 中医 各 学 科 中均 有 广 泛 的 内涵 和
外延 。 随着 人 口老 龄化 进 程 的加 快 , 质疏 松症 已 骨 成 为 骨 伤科 的常 见 病 、 多发 病 , 它不 仅 会 对个 人 , 也
维普资讯
中医文献 杂 志
“ 朱病 ” 理论指 导 黄质琉松在 的 防
上 海 市普 陀 区 长风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 ( 海 ,0 0 2 王 立童 詹 红 生 上 206 )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治未病调理方案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治未病调理方案一、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骨量减少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临床症状为全身性骨痛(以腰背痛多见),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吸收功能下降,属于中医的“骨痿”、“骨痹”范畴[1]。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是指经骨密度仪器测定结果显示为骨量减少、具有骨质疏松症致病高危因素的绝经期妇女和老年男性群体。
二、判定标准(一)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范围:1、西医诊断标准:(1)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群体。
(2)乏力、时有腰背部疼痛,甚至全身多处疼痛;(3)脊椎无明显后突畸形。
(4)X线表现:骨质稀疏,以脊椎、骨盆、股骨上端明显。
椎体可出现鱼尾样双凹形,胸椎呈楔形变。
(5)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骨密度值降低 -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 (骨量减少) 。
骨密度水平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 =(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2、中医辨证(1)肾阳虚证主症:腰背冷痛,酸软乏力。
次症: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弱等。
(2)肝肾阴虚证主症:腰膝酸痛,手足心热。
次症:下肢抽筋,驼背弯腰,两目干涩,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3)脾肾阳虚证主症:腰膝冷痛,食少便溏。
次症:腰膝酸软,双膝行走无力,弯腰驼背,畏寒喜暖,腹胀,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治法:补益脾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针灸治疗: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配穴选用脾俞、命门、中脘、关元等穴。
(4)肾虚血瘀证主症:腰脊刺痛,腰膝酸软。
次症:下肢痿弱,步履艰难,耳鸣。
舌质淡紫,脉细涩等。
中医如何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骨质疏松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骨骼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还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脾主肌肉四肢而统血。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亏,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拘挛;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肌肉骨骼失于濡养。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此外,中医还认为,血瘀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濡养骨骼,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的程度。
二、中医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方法1、中药调理根据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不同证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温补肾阳;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滋补肾阴;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滋补肝肾;对于脾气虚弱型的患者,常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健脾益气。
同时,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例如,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牛膝等具有补肾壮骨的作用;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白术、茯苓、黄芪、党参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针刺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同时,艾灸这些穴位还可以温通经络,增强肾阳,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3、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于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也非常重要。
老年人应该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山药、枸杞、红枣、黑木耳、猪蹄、牛筋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

并发症处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病情较重,建议参照有关骨 折的临床指南及时救治患者,在此基础上建议尽早采取中医辨 证论治的方法,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推 荐强度A,证据级别Ia)。
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腰背痛等原因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应 给予患者积极的止痛护理。 一般疼痛护理: 中药离子导入(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a) 中药烫疗(推荐强度GPP,证据级别Ⅳ) 穴位注射中药治疗(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Ⅲb)等。
治疗—— 辨证论治
肾阳虚证:病机:肾阳不足,骨骼失于温煦、濡养。
治 法: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推荐汤剂:补肾壮骨冲剂和右归丸(《景岳全书》)加 减。
熟地黄、肉桂、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杜仲、 菟丝子、巴戟天、骨碎补、三棱等(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Ia)。
加 减:虚寒证候明显者,加用仙茅、肉苁蓉、淫羊藿、 干姜等以温阳散寒。 推荐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Ia)、 强骨胶囊(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Ia)。
结论
临床疗效评价从骨痛、骨密度、生存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估。
骨痛采用目测疼痛分数测量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 测量,计分减少≥3
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M-1SD
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survey)测 量,量表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②生地黄鸡:(推荐强度GPP,证据级别Ⅳ)。
适应证:腰膝酸软,时或隐痛,足跟作痛,喜按喜揉,遇劳则 甚,休息时减轻,神疲乏力,耳鸣,头昏,齿摇等症。 配方:地黄、乌骨鸡、饴糖。 功效:补肾填精,生髓壮骨。 ③羊脊骨粥:(推荐强度GPP,证据级别Ⅳ)。 适应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小腹冷痛,肢冷畏 寒等症。 配方:羊脊骨、肉苁蓉、菟丝子。 功效:温肾壮阳,填精补髓。
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濡养骨骼;肝主筋,主疏泄,肝气调达则筋脉舒畅,利于骨骼的运动和支撑。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常时,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中,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常使用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强筋壮骨;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则多选用左归丸加减,以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对于脾肾两虚型的患者,常用脾肾双补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除了中药方剂,单味中药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功效;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在方剂中,协同发挥作用。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特色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型的骨质疏松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营养供应。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等,可以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山药、红枣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 等营养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主张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
治未病思想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指导性探讨

壮筋养血汤 、 续 断紫金丹等 。 将 其主要精髓分类 为 : 未病 防发 、 既病防变 、 愈 后防复三个阶段 。 血汤 、
1 .治未病思想 内涵
治未病思想 最早 源 于《 皇帝 内经》, ” 治” 即治疗 、 管理 , ” 未 年患者 的应 变能力 , 保持骨 量 , 降低骨 折 的风险 。中医学理论 认 。 肾虚 、 癖血 、 脾虚贯穿骨质疏 松患 者整个 病程始 终 , 所 以疾 病 病” 即病情 尚未得 以表现 , ” 治未病 ” 就是 通过 给予有 效措 施 , 在 为 , 疾 病 尚未发 生之 时 , 即从 根 源上 对 疾 病加 以控制 , 阻 止疾 病 发 的各个 阶段 均应 给予补肾健脾 、 活血化瘀 。常用健 脾 中药 : 菟 丝
2 .治 未病思想应用 于骨质疏 松症治疗方案
3 .结 语
未病防发 : 即预 防工 作 于疾病 发 生之 前完 成 。中医 学将疾 病控 制在未病 阶段 , 最 终
于疾病 的预 防主要从 两点着 手 : 邪 和正 。 ” 邪” 即邪气 , 疾 病 的外 在源头将致病 因素 消灭 。对 于 骨质 疏松 的治 疗 以预 防为 理念 , 在 病因 , 主要 致病条件 ; “ 正” 即正气 , 疾病 的 内在依 据 , 疾 病发 生 重在预 防, 修身养性 , 对 于已经发 生疾病 的患者 , 控 制疾病 蔓延 ,
的内在原因 。内因作 用引 发外邪 。。 ” 治未 病 ” 必须 同时注重 这 截断病势 , 病 愈慎行 , 防止 复发 。同时要求 医务 工作者 要有敏 锐 两方 面的调节 。 ” 正 气存 内 , 邪不可 干 “ 说 的便是 正气 的重 要性 , 的观察力 , 以及 对疾病高度 的预 见性 , 于疾 病发 生前对 风险 因素 诊断是我们 追求 的 目标 , 然 而单 纯 的 中医 四法 : ” 望、 正气越 强 , 邪气则 越不易侵袭人 体 。而正气 的强弱 , 多 由机体抵 做出预测 、 闻 、 问、 切” 不 能准 确的对疾病加 以诊 断 , 此 时还需 结合 西医现代 御外界 伤害 的能力决定 , 故增强 正气 的关键在 于增 强体质 、 增 强 抵抗邪 气的能力 。增强体质 首先要 饮食结 构合 理 、 劳逸结 合 、 适 化的诊断技术及 相关 仪器 。二者 辨证 结合 , 增强 对疾 病 的预测
9类人要警惕骨质疏松

9类人要警惕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日前,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健康课堂上,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赵义给大家讲解了有关骨质疏松的诸多困惑。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它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因骨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更为常见。
骨骼的骨量自出生之后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一般成人约在35岁时骨量达到高峰,之后骨量逐渐减少。
当骨量流失严重而呈现中空疏松、脆弱且易骨折的状况时,即可以明确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9类高危人群。
1.女性为易患骨质疏松症人群,男女骨折比率为1:3。
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中,每3人中有1人将经历一次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女性更是最危险人群。
45岁后每增加5岁,骨折风险增加1倍。
而男性通常65岁后才出现骨密度下降。
2.中老年为高发人群。
我国部分省市的统计显示,6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60%,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10%,目前还在逐年增高。
3.有不良嗜好者:比如爱吸烟、酗酒、喝咖啡者。
4.挑食者。
5.过度消瘦者。
6.维生素缺乏者。
7.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患者。
8.长期服药人群:比如长期用激素的人。
9.其他人群:如肿瘤患者。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
1.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患者中会有6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骨痛。
女性骨痛为80%,男性为20%。
2.驼背:65岁者可缩短4公分,75岁可缩短9公分。
3.骨折: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是椎体;其次是髋关节;再者是桡骨远端等。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BMD)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了解疾病进展的方法。
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骨骼状态,预测未来骨折风险,并且了解用药后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骨质疏松高危人群1范围1.1 本指南提出了骨质疏松的定义、诊断、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体质、辨证论治、预防和调护建议。
1.2 本指南适用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诊断和防治。
1.3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内科、风湿免疫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3 临床诊断3.1 发病因素:3.1.1原发性骨质疏松:3.1.1.1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缺乏可引起骨质疏松。
3.1.1.2 生活习惯与运动负荷:长期过量饮酒、喝咖啡和碳酸饮料、吸烟、高盐饮食均可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3.1.1.3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多见于白种人,其次黄种人,黑种人较少,骨量相当大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有母系骨折家族史、出生低体重的人群也易患骨质疏松。
3.1.1.4 其他:女性绝经、老龄、低体重(BMI<18)均是易患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3.1.2继发性骨质疏松:3.1.2.1 内分泌因素:生长激素、血降钙素水平下降,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3.1.2.2营养因素:维生素C、维生素K2、钙缺乏,维生素D、蛋白质、磷的摄入过多或过少,维生素A过剩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3.1.2.3 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物、免疫抑制剂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3.1.2.4疾病因素: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肾脏病、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3.1.2.5废用性因素: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太空旅行、骨折。
3.1.2.6先天性因素:骨形成不全症、高胱氨酸尿、Marian症候群。
3.2 危险因素:3.2.1 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黄种人)、性别(女性)、年龄(女性> 65 岁,男性> 70岁)、绝经、母系骨折家族史、出生低体重、引起低骨量的先天性疾病。
3.2.2 可控制的因素:低体重、药物(皮质激素等)、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制动、缺乏维生素D、饮食中缺乏钙。
3.3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一般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症状也往往不典型,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出现下列表现:3.3.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
亦可表现为髋、膝关节疼痛,肋骨疼痛,甚至全身骨骼疼痛。
3.3.2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
3.3.3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3.3.4 其他:牙齿松动易折,胸廓畸形等。
3.4 实验室检查:3.4.1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以评价骨代谢状况。
临床常用的指标有血钙、磷、镁,尿钙、磷、镁、甲状旁腺素、降钙素、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
3.4.2根据病情的监测、药物选择及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骨钙素(OC)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尿吡啶啉(Pyr)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尿脱氧吡啶啉(D-Pyr)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U-CTX)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3.4.3疑似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者,可选择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血清蛋白电泳、血轻链、尿轻链、血皮质醇、24 小时尿皮质醇、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以及骨髓穿刺骨活检等,甚至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3.4.4骨密度测定: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金标准。
其他骨密度检查方法如定量超声适合于人群筛查,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定量MRI 等根据具体条件也可用于诊断参考。
3.5 西医诊断: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密度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诊断T值正常T值≥-1.0骨量低下-2.5<T值<-1.0骨质疏松T值≤-2.5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
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Z值=(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
3.6中医诊断:骨质疏松在中医文献中可找到的是“骨痿”、“骨枯”、“骨痹”等。
其中与骨质疏松的症候群较为相近的描述是“骨痿”。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订)3.7 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3.7.1 骨关节炎:是由于可运动关节的软骨变性、破坏而导致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等关节组成成分的一系列损害。
主要发病部位是关节及软组织。
轻时外观无异常,仅表现为关节刚活动时疼痛,随着活动的继续,疼痛可逐步好转、消失。
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关节红肿、积液,甚至变形,疼痛程度不断加重,关节活动不断受限。
3.7.2 腰肌劳损:以青壮年多见,表现为休息时腰背部疼痛消失,活动时出现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经过适当时间的休息,疼痛可完全消失。
3.7.3骨转移瘤:是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经血运或其他途径转移到骨骼的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如发生于椎体可出现相应节段的神经压迫症状,超过70%的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
3.7.4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 蛋白)过度生成,该病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
3.7.5 骨软化症: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
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
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
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4. 体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体质分型(根据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5.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5.1 辨证论治:5.1.1肝肾阴虚证:证候: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五心烦热,时作低热,面赤口干,形体消瘦,心悸不寐,失眠多梦,眩晕耳鸣,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等。
5.1.2 脾肾阳虚证:证候:腰膝酸痛,四肢软弱无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纳少腹胀,久泻久痢,完谷不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濡细。
治法:温补脾肾,助阳化湿。
方剂:八味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茯苓、五味子、泽泻、肉桂、附子(制)、丹皮等。
中成药:强骨胶囊等。
5.1.3 肾虚髓亏证:证候:腰膝酸软,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耳鸣耳聋,发脱齿衰,健忘失眠,舌淡,脉弱。
治法: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5.1.4 肾虚瘀滞证:证候:腰脊疼痛,骨与关节局部刺痛,酸软乏力,下肢痿弱,耳鸣耳聋,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间有紫络,苔白腻,脉沉涩而弦。
治法:益肾消瘀。
方剂:独活寄生汤和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肉桂、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羌活、桃仁、红花、乌梢蛇等。
中成药:骨松宝颗粒等。
5.1.5 气血两虚证:证候:腰酸腿痛,筋骨痿弱无力,疼痛绵绵,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壮健筋骨。
方剂: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等。
中成药:骨舒康颗粒等。
5.2 其他治法:5.2.1 运动疗法:5.2.1.1 运动原则:个体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5.2.1.2 运动方式:如果身体一般状况良好,首选每天早晨慢跑30分钟;高龄老年人,推荐散步等日常活动,和从事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对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防止跌倒方面也是有利无害的;鼓励老年人进行有氧的运动,如散步、缓慢长跑、游泳、骑自行车、做体操等;简单易行的运动为步行,其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50%,60岁左右的老年人,其脉搏数达到110次/分的程度,即运动到稍稍出汗是安全的;0-60岁的中老年,一次散步的时间在30分钟之内,一日早晚两次,以每次8000步左右为标准,且每周要安排有2日左右的休息;心肺功能和关节功能无异常的情况下,老年人在室内从事各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与伙伴们协同进行,既能共同愉快地坚持各种活动,又能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顺应性。
传统运动:健身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每周2-3次,每次30-45分钟。
5.2.2 针灸疗法: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大杼、肾俞、腰阳关、绝骨为主穴,配取筋缩、脊中、委中等。
或取穴腰背部夹脊穴。
5.2.3 艾灸疗法:可采用温和灸、温针灸、隔附子灸、督灸等方法。
5.2.4 穴位贴敷:红花、透骨草、制川乌、制草、川芎、细辛研末调成糊状,选穴4~6个,每日贴敷1次。
5.2.5其他疗法:此外还有理疗、中药熏蒸、中药足浴、太极拳、八段锦等治疗方法。
5.3 简易食疗方:山药枸杞甲鱼汤:淮山药、枸杞子、甲鱼,甲鱼洗净去内脏,与淮山药、枸杞子一起炖熟即可。
当归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加适量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煮至羊肉熟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