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案标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

2. 理解尿液的排出方式和作用。

3. 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专业术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个尿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尿液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曾经想过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中的水、废物和溶质。

2. 解释尿液的排出方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漏斗、滤纸、砂糖溶液和水。

3.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砂糖溶液倒入玻璃漏斗中,代表血液进入肾小球。

b. 观察滤液通过滤纸的过程,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将滤液倒回玻璃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观察滤液的变化,代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e. 最后,将实验液倒入容器中,代表尿液的排出。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前后液体的变化。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实验中的滤液和尿液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论文,包括相关知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持他们的论点。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理解程度。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等。

2、模型:肾单位模型。

3、实验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奥秘。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讲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同时,介绍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的结构教师展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模型,讲解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球过滤作用的动画,讲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动画,讲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赵慧慧4月13日77班第一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排泄?(二)导入我们刚刚复习了人体的代谢废物的种类,在人体内,少部分的代谢废物形成汗液通过皮肤排出,而大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了解么,在泌尿系统中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知识(三)讲解新课1.学生观察图片P60图11-2,尝试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教师总结(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结合各器官的作用,讲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3.学生阅读观察课本62页,思考下列问题(1)肾脏由什么构成(2)每个部位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讲解总结并板书肾脏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2.由肾单位构成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过度:我们了解了肾脏的具体构成,那么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各组成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呢?4.教师画图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并讲解肾单位中的组成部分在尿液形成中分别起到的作用A.肾小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B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学生思考:(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的原因(2)某同学去尿检,医生发现他的尿液中有红色物质,请问该同学发生的病变位置在哪?若尿中有糖,说明哪个结构可能出现问题?过度: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要时刻进行新陈代谢,血液要循环流动,由此可知尿液也是时刻在形成,而我们为什么一段时间后才想去厕所呢?5.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补充饮水和排尿的好处(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6.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知识,明确重难点以及下节课检查内容7出示小黑板,课堂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肾脏:形成尿液泌尿系统输尿管:运输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肾脏 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2.由肾单位构成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2.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不含葡萄糖)教学反思:。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结论: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二)肾单位的组成教师讲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它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宜完成尿液的形成呢?展示图片:肾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总结肾脏宏观和微观上的特点宏观上肾形似蚕豆红褐色微观上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

肾单位肾小囊——由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形成。

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三)尿的形成教师讲述:尿有这样两个形成过程。

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以及相关动画归纳:(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小结由同学们来总结,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同时可以利用课件辅助总结。

【板书设计】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二、尿的形成1、肾单位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掌握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其排除废物的作用。

3.能够描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理解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尿液形成的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成分。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2.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产生和排出尿液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肾脏的结构,并介绍肾脏的基本功能。

2.教师讲解肾脏中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教师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4.教师讲解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尿液中废物的排出方式。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b.尿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组成成分的排出方式是什么?c.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合作学习实践(25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并准备汇报。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澄清。

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以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实验步骤:a.将黑胶纸卷成管状,并用夹子夹住一端,做成“尿液收集管”。

b.在黑胶纸管上贴上多层滤纸,做成“肾小球”。

c.将水倒入“肾小球”中,观察滤液流入“尿液收集管”。

d.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

小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回答问题:“你认为你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以及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肾。

其中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肾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单位的时候,血液由含代谢废物多的动脉血变成含代谢废物少的静脉血,那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去哪了?这些代谢废物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尿液的形成展示课件:播放演示视频(播放视频的(视频播放中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解析讲解)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2).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血液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原尿血细胞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酸 葡萄糖 水无机盐 尿酸肾小管的重吸收作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 主要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水 90—93 97 95 蛋白质 7—8 微量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尿酸0.030.031.8根据表格,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做课后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3.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当一回医生,根据尿液检验结果判断形成病症的原因病症尿液中出现了哪些不该出现的分子肾脏中哪个结构出现了问题 糖尿葡萄糖肾小管原尿尿液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水 无机盐 尿酸(1).血浆、原尿和尿液都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 (2).与原尿相比,尿液最大的特点是:尿液不含 葡萄糖 ; (3).与血浆相比,原尿最大的不同是:原尿不含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血尿红细胞肾小球蛋白尿蛋白质肾小球多尿肾小管(二)尿液的排出对照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总结出排尿的途径1.尿液排出的途径在大脑的支配下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2.通过学生观察排出的尿液的成分,推测得出排尿的意义3.课外拓展尿毒症通过介绍尿毒症的得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增强学生保护肾脏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基础信息课题名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材:人体与健康教材年级:高中生物课教学目标:1.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2.了解尿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3.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2.了解尿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人体器官模型;2.教学PPT。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的废物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吗?”2.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介绍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二步:尿液的形成(2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肾脏的位置,并讲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2.引导学生了解肾单位的结构(肾小球、肾小管)及其功能。

3.讲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通过实例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再吸收和排泄,确保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第三步:尿液的排出(20分钟)1.教师解释尿液形成后的储存和排出方式。

2.讲解尿液从肾脏到膀胱的过程。

3.解释排尿的神经调节。

第四步:尿液的组成及功能(20分钟)1.教师介绍尿液的主要组成物质,如水分、尿素、尿酸、氨、尿酸盐等。

2.讲解尿液中各组成物质的功能和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与提问(10分钟)1.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进行提问环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教学拓展:1.请学生在家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做一份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册子;2.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尿液,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尿液的形成与排出,通过讲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了解尿液形成的基本过程和肾单位的作用。

通过教学PPT和实例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问题回答。

此外,拓展活动的设置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级主题“人与生物圈”中二级主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后安排的,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这一章节也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本节课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三部分内容,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思考和一个分析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通过观察肾及相关的示意图,说出肾的结构特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结构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肾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其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2、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呼吸及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对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体排泄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堂关于尿液的形成和排泄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人体排泄系统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道尿液形成的过程,了解尿液的成分和功能。

2. 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人体排泄的重要性。

3. 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保护和保持健康的排泄功能。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相关尿液和排泄系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尿液形成和排泄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尿液的作用。

二、知识讲授(20分钟)1. 尿液的形成过程a. 解释尿液形成的四个步骤:滤过、重吸收、分泌和排泄。

b. 分别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过程和在哪个部位发生。

c. 强调尿液中的重要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物质和代谢产物。

2. 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功能a. 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部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b. 详细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c. 强调人体排泄系统对维持体内稳态和健康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几个相关尿液形成和排泄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案例可以涉及常见的健康问题,如尿垂、肾结石等。

四、实验活动(30分钟)1. 实验准备a. 预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透析袋、尿素溶液、蛋白质溶液、无机盐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b. 分组安排学生,每组2-3人,保证每组都有机会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a. 将不同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中。

b. 将透析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并观察溶质的扩散和透析现象。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归纳。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所学的尿液形成和排泄的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尿液形成和排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饮食与排泄的关系。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及排出途径。

2. 掌握肾单位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尿液的主要成分。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1. 尿液的形成机制。

2. 肾脏的过滤与重吸收作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图片。

2. 肾单位模型或图片。

3.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

2. 提问: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观察肾单位模型或图片,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等环节。

2. 讲解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2. 总结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问: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二、课堂讲解1. 讲解尿液排出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

2. 讲解排尿的意义,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清除废物等。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成果。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尿液排出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尿液排出的实验。

2.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问答表现。

3. 实践活动参与度。

六、实验探究:尿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
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
探究二:尿液的形成
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
探究三:尿液的排出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
(三)教师精讲点拨
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
(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
5.血液成分的变化:
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